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97篇 |
免费 | 15篇 |
国内免费 | 2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2篇 |
临床医学 | 19篇 |
内科学 | 5篇 |
特种医学 | 67篇 |
外科学 | 5篇 |
综合类 | 63篇 |
预防医学 | 1篇 |
药学 | 4篇 |
1篇 | |
肿瘤学 | 47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篇 |
2023年 | 5篇 |
2022年 | 8篇 |
2021年 | 12篇 |
2020年 | 11篇 |
2019年 | 14篇 |
2018年 | 5篇 |
2017年 | 11篇 |
2016年 | 17篇 |
2015年 | 12篇 |
2014年 | 11篇 |
2013年 | 8篇 |
2012年 | 9篇 |
2011年 | 9篇 |
2010年 | 5篇 |
2009年 | 10篇 |
2008年 | 13篇 |
2007年 | 3篇 |
2006年 | 6篇 |
2005年 | 7篇 |
2004年 | 1篇 |
2003年 | 8篇 |
2002年 | 5篇 |
2001年 | 6篇 |
2000年 | 6篇 |
1999年 | 2篇 |
1998年 | 2篇 |
1997年 | 1篇 |
1996年 | 2篇 |
1995年 | 2篇 |
1992年 | 1篇 |
1990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2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51.
目的研究多层螺旋CT(MSCT)及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对腮腺多形性腺瘤和腺淋巴瘤的诊断价值及其病理基础。方法对手术病理证实的12例多形性腺瘤和10例腺淋巴瘤的术前MSCT双期增强扫描及CDFI影像学资料进行病理学对照研究,并评价两种检查手段的诊断价值。结果①MSCT双期增强扫描显示多形性腺瘤呈延迟强化表现、腺淋巴瘤呈延迟排空表现,且二者双期强化程度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CDFI显示腺淋巴瘤的血供较多形性腺瘤丰富,二者的血流信号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病理上多形性腺瘤组织内黏液样和软骨样组织间质丰富,血管结构稀少;腺淋巴瘤组织内淋巴样间质成分丰富,淋巴间质中和被膜内外均有大量血管分布。④CT延迟强化征象对多形性腺瘤诊断的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91.67%、90.00%,延迟排空征象对腺淋巴瘤诊断的敏感度、特异度为90.00%、100%;CDFI对二者诊断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75.00%、80.00%和80.00%、83.33%。结论腮腺多形性腺瘤和腺淋巴瘤的MSCT及CDFI影像学表现特征均与其肿瘤病理学基础相符;MSCT双期增强扫描较CDFI对二者具有更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52.
53.
能谱CT使肺癌的研究从形态学、病灶组织的血流动力学提高到物质代谢等微环境层面,对肺癌的认识亦更加准确、深入和全面。本文就能谱CT在肺癌诊断、治疗评估中的应用价值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54.
淋巴水肿是慢性进行性疾病,及时合理诊治对改善患者预后十分重要。MR淋巴造影(MRL)空间及时间分辨率高、且无辐射,可用于早期诊断淋巴系统疾病。本文对MRL在四肢淋巴水肿中的应用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55.
鼻咽癌放疗前后CT灌注成像及与微血管密度的相关性 总被引:6,自引:5,他引:1
目的 观察CTPI在鼻咽癌放疗前、后的价值,分析灌注参数与微血管密度(MVD)的相关性.方法 对51例鼻咽癌放疗前、后患者行CTPI,将获得的340幅连续图像传人GE AW4.2工作站,利用Perfusion 3软件行后处理,软件自动生产灌注参数(BF、BV、PS、MTT),免疫组化标记MVD,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鼻咽部灌注BF、BV、PS、MTT值三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BF、BV、PS以局部复发组最高,MTT以纤维化组最高;疗前组、复发组和纤维化组的MVD平均值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三组BF、BV、PS,MTT值与肿瘤MVD呈正相关.结论 CTPI可提供关于鼻咽癌及其放疗前、后患者的定量信息,有助于鉴别鼻咽癌放疗后复发与纤维化. 相似文献
56.
目的 分析不同输入动脉所得鼻咽癌(NPC)多层螺旋CT灌注参数值的差异。方法 对38例经病理确诊的初发NPC患者进行CT灌注扫描,每例患者均分别选择肿瘤同侧的颈内动脉(ICA组)和颈外动脉(ECA组)作为输入动脉、颈内静脉作为输出静脉进行灌注成像后处理,获得两组灌注参数。采用配对t检验分析两组灌注参数值的差异,并对两组数据进行直线相关分析。结果 两组不同血管所得灌注参数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数据血流量、血容量、平均通过时间和表面通透性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879、0.630、0.525、0.695(P均<0.001),两组血管所得数据均成正相关。结论 在对NPC患者进行CT灌注成像后处理时,可根据患者血管的显示情况选择颈内动脉和(或)颈外动脉作为输入动脉。 相似文献
57.
目的探讨鼻咽癌患者中E-选择素的表达变化及意义。方法选择鼻咽癌组织标本46份,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鼻咽癌组织中E-选择素的表达,比较E-选择素与各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结果鼻咽癌转移与非转移、局部淋巴结转移N0~3、远处转移M0~1患者之间E-选择素的阳性表达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或<0.01);E-选择素在其他临床病理特点如临床分期(Ⅰ~Ⅳ期)、肿瘤T分期(T1~4)、年龄(>50岁,≤50岁)、性别(男与女)之间的阳性表达率没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鼻咽癌患者中E-选择素表达升高,其高表达促进鼻咽癌的转移。 相似文献
58.
目的研究MSCT双期增强扫描对腮腺良恶性病变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价值,并总结各病种的双期增强CT表现特征。方法对病理证实的13例良性混合瘤、10例腺淋巴瘤、2例嗜酸性腺瘤、2例单纯性腺瘤、17例恶性肿瘤和6例慢性炎症共50例腮腺良恶性疾病病例进行腮腺MSCT平扫和注药后50秒、I20秒双期增强扫描,测量各期的病灶CT值并进行统计学分析,总结不同性质腮腺病变的双期增强CT特征并评价其诊断价值。结果恶性肿瘤与良性混合瘤的双期增强值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二者与腺淋巴瘤的双期增强值均存在差异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肿瘤包埋和/或破坏邻近血管、肿瘤内低密度区呈中央分布、肿瘤同时累及腮腺深浅叶三种CT征象对腮腺恶性肿瘤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分别为88.24%、90.00%、76.47%和100%、87.50%、92.59%。延迟强化征象、延迟排空征象分别对良性混合瘤、腺淋巴瘤的诊断敏感性和特异性为90%、92.31%和88.24%、85.71%。结论MSCT双期增强扫描对腮腺良恶性病变的诊断及鉴别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59.
目的探讨转化医学理念在分子影像学教学内涵建设中的价值。方法将全日制硕士研究生32名,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采用转化医学的教学方法)和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法),各16名。从4个方面评价分子影像学内涵建设效果,A:分子影像学在转化医学中地位;B:分子影像学在基础研究与临床联系中的作用;C:学生团队沟通交流和合作;D:学生创新能力。结果观察组4部分评价及总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转化医学理念的教学方法使分子影像学研究生素质得到提升,达到内涵建设目标,提高分子影像学专业的素质教育。 相似文献
60.
多层螺旋CT以其快速扫描、各向同性、强大影像后处理功能等特点,使之能够在注射对比剂后对肝脏动脉期、门脉期和平衡期作快速大容积薄层扫描,通过多角度显示肝脏正常血管系统、肝脏肿瘤血管系统的表现特征及其血液动力学特点,对肿瘤的性质作出判断[1].国内外研究表明,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MSCTA)在肝脏肿瘤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中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