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篇
  免费   6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5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3篇
预防医学   15篇
药学   3篇
肿瘤学   13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
目的研究COMPASS三维剂量验证系统在鼻咽癌调强剂量验证中的应用。方法 10例鼻咽癌患者,其中男性8例,女性2例;年龄37~52岁,平均年龄43岁。利用COMPASS对全部病例的调强计划进行剂量验证,比较计划系统计算结果与COMPASS实际测量结果差异的主要指标,评价靶区V95%、Dmean,腮腺Dmean,脑干、脊髓、晶状体、视神经、视交叉的D1%及各自的γ通过率。结果各靶区V95%和Dmean的差异在3%、2%以内,GTV的差异最小,为-0.97%±0.46%、-0.68%±0.24%。靶区γ通过率多在95%左右。危及器官中脊髓、脑干D1%的差异分别为4.25%±1.37%、5.50%±1.60%。晶状体、视神经、视交叉D1%的差异在2%以内。腮腺Dmean的差异在6%以内。各危及器官的γ通过率均在98%以上。结论 COMPASS能够快速、直观地分析出鼻咽癌靶区和危及器官理论和实际照射情况下的剂量差异。  相似文献   
22.
目的:研究旋转容积调强(RapidArc)在脑胶质瘤中应用的适用性和剂量学特性。方法:对10例脑胶质瘤患者分别设计RapidArc和固定野逆向调强放射治疗(dIMRT)计划。利用剂量体积直方图比较两种计划中靶区、危及器官的剂量学差异,并比较两种治疗计划的总机器跳数(MU)和治疗时间。结果:与dIMRT相比,RapidArc的CTV1平均剂量Dmean,CTV2平均剂量Dmean、最小剂量Dmin稍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7,0.036,0.002);CTV2的适合度指数CI值更接近于1(P=0.007);RapidArc中危及器官各指标之间仅有患侧视神经Dmax稍高(P=0.003);其余各指标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机器跳数RapidArc平均减少了40.9%,治疗时间约是dIMRT的1/3。结论:在脑胶质瘤中,RapidArc计划可以达到或优于dIMRT计划的剂量分布,满足临床剂量学要求,并且具有较少总MU、总治疗时间的优势。  相似文献   
23.
谭飞  花威  陈雪梅  陈苏平 《医疗装备》2013,26(10):12-13
目的:探讨放疗网络在临床中的应用和意义.结论:放疗网络系统的应用避免了数据传输、人工输入中的误差,是放疗临床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的有力工具.  相似文献   
24.
目的 研究耐辐射球菌pprI基因活体电转染在哺乳动物γ射线放射损伤中发挥抗辐射作用的机制.方法 采用雄性昆明种小鼠,随机区组法分为健康对照组、单纯照射组、空载体转染组和基因转染组.将自行构建的含有pprI基因的pCMV-HA-pprI质粒注入接受6 Gyγ射线照射的小鼠肌肉内,然后采用活体基因电转导技术将该基因导入细胞内,应用Western blot法对PprI蛋白及其下游基因recA在哺乳动物细胞中的同源类似物Rad51以及Rad52蛋白表达进行检测.结果 照后1d基因转染组小鼠肌肉组织中PprI蛋白明显表达,7d后未见蛋白表达,其余组小鼠未见蛋白表达;在基因转染组小鼠,肺脏Rad51蛋白于照后第1、7和14天明显表达,明显高于单纯照射组及空载体转染组小鼠,肝脏Rad51蛋白于照后第1天和第28天明显表达,肾脏Rad51蛋白于照后第1天及第14天明显表达;在各组小鼠的肺脏、肝脏组织中检测了Rad52蛋白,其表达无明显规律.结论 耐辐射球菌pprI原核基因成功地在哺乳动物体内细胞表达了PprI蛋白,并作用于下游基因recA在哺乳动物细胞中的同源类似物rad51基因,使其蛋白表达显著增高而发挥其抗哺乳动物辐射损伤的作用.  相似文献   
25.
目的探讨锥形束CT(CBCT)对不同部位肿瘤分次治疗间的摆位误差,为CTV外放PTV提供依据。方法分别对头颈部肿瘤患者(头颈肩型热塑模固定)和胸部肿瘤患者(体部热塑模固定)的135次、211次CBCT结果进行分析,根据Stroom公式:PTV外放=2∑+0.7σ,计算Margin的前后、头脚、左右方向的范围。结果头颈部肿瘤患者前后方向的最大偏差值高达7 mm,且向源皮距偏大方向移动占97.15%。3个方向大于3 mm偏差的均在10%以下。胸部肿瘤患者的头脚方向摆位误差最大,大于5 mm的达21.74%。头颈部肿瘤CTV~PTV即Margin的前后、头脚、左右方向分别为4.94 mm、4.19 mm、4.43 mm,胸部肿瘤Margin的前后、头脚、左右方向分别为4.28 mm、8.81 mm、5.15 mm。结论 CBCT可以提高摆位的精度,减少摆位的不确定性,为正确设定计划靶体积(PTV)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26.
花威  李军  陈婷婷  谭飞  汪步海 《医疗卫生装备》2012,33(7):108-109,122
目的:探讨Varian直线加速器全碳纤维治疗床对放疗剂量的影响。方法:将固体水模置于主床板、衔接处、延长板的中心处,改变机臂角度,从不同角度让不同能量的高能X射线穿透治疗床,通过对比测量计算出穿透因子。利用放射治疗计划系统设计加床和不加床的计划,测量绝对剂量的误差。结果:6、15 MV X线,主床板和延长板的穿透因子在机架角105~120°区间较低,主床板在115°时最小,穿透因子分别为0.954 4、0.968 5;延长板在110°时最小,穿透因子分别为0.914 7、0.924 7;衔接处的穿透因子远小于主床板和延长板,120°时最小,分别为0.484 8、0.586 0。利用TPS设计放射治疗计划加虚拟床后,实测剂量更接近计划中的计算值。结论:随着床板厚度的增加,穿透因子减小;主床板和延长板对剂量的衰减接近,衔接处衰减最大,摆位时应避免射野穿过;能量越高,穿透因子越大;在设计放射治疗计划时,加虚拟床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27.
目的比较食管癌调强放射治疗各向异性分析算法(AAA)与光子笔形束卷积(PBC)算法的剂量学差异。方法选取9例食管癌患者,其中男性6例,女性3例;年龄54-68岁,平均年龄61岁。用瓦里安Eclipse 8.6治疗计划系统设计5野均分逆向调强计划,分别用AAA和PBC算法模型计算并利用COMPASS进行剂量验证。利用剂量体积直方图比较靶区、肺、心脏和脊髓照射剂量和体积。数据应用SPSS15.0进行配对t检验分析。结果大体肿瘤区(GTV)的均匀性指数(HI)、适合度指数(CI)、Dmean及计划靶区(PTV)的HI,AAA结果均优于PBC算法,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AA双肺各指标差值为-0.02%~-1.87%,即低估了肺2%以内的受量。PBC算法双肺各指标差值为-3.95%~1.05%,低剂量区(V5~15)低估了肺4%以内的受量,高剂量区(V20~30)则稍高估。对于脊髓,AAA和PBC算法分别高估了1.57%、4.49%。两种算法都低估了心脏的受量,但AAA相对准确。结论食管癌放射治疗中采用AAA优于PBC算法。  相似文献   
28.
目的 探讨VMAT计划在胸段食管癌放疗中的适应性。方法 应用0.6 cm3指形电离室和COMPASS三维剂量验证系统分别对 10例胸上段、10例胸中段食管癌的VMAT计划进行绝对剂量和相对剂量的验证。应用DVH比较靶区、肺、心脏和脊髓受照剂量和体积差异,并分析GTV、CTV、PTV和OAR的γ通过率。结果 胸上、中段食管癌的等中心处绝对剂量精确度均≥99%,GTV、PTV和OAR的γ通过率均≥97%。胸上段食管癌GTV、CTV、PTV的 D95%、Dmean的验证差异均≤3%,脊髓 D1%差异为2.21%,左肺和右肺的 V5~V30、Dmean的差异≤2%。胸中段食管癌的GTV、CTV、PTV和OAR的 D95%、Dmean的验证差异≤2%,脊髓 D1%差异为2.04%。左肺和右肺的 V5~V30以 V10为界差异呈逐渐增大的趋势,处于1.5%以内。心脏 Dmean的差异为2.68%。结论 VMAT技术在胸段食管癌放疗中是适用的。  相似文献   
29.
目的:探讨RapidArc在前列腺癌放疗中的适用性。方法:对6例前列腺癌患者设计双弧RapidArc计划,处方剂量为7600cGy。用COMPASS系统验证剂量。利用剂量体积直方图分析临床靶区、危及器官OARs的各评价指标。结果:CTV的HI、CI分别为1.08±0.03、0.87±0.06,有较好的均匀性和适合度。PTV的HI、CI稍差。膀胱和直肠的V40仅为(18.98±4.82)%和(20.50±3.03)%,平均剂量也较低,在3000cGy左右。股骨头D5%也在4000cGy以内。COMPASS剂量验证所得CTV和PTV各指标差异在4%以内,危及器官评价指标差异在5%以内。等中心处绝对剂量准确率达(99.08±0.66)%,靶区和各危及器官的γ通过率达96%、98%以上。结论:RapidArc能够满足前列腺癌放疗的临床剂量学要求。  相似文献   
30.
目的研究上段食管癌不同放射治疗计划的剂量学差异。方法对22例上段食管癌患者分别设计三维适形(3DCRT)和调强放射治疗计划(IMRT),利用剂量体积直方图来比较2种计划中靶区、危机器官的剂量学差异。结果IMRT与3 DCRT相比,靶区覆盖率V95%更高,Dmean也更接近处方剂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3 DCRT相比,IMRT的靶区适合度指数(CI)、靶区剂量不均匀性指数(HI)均更接近1;与3 DCRT相比脊髓D01明显降低,为(3779.72±15.19)cGy。结论IMRT技术对上段食管癌进行治疗时,靶区适合度和靶区剂量均匀性更好,危及器官受量能够得到很好的控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