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8篇
  免费   25篇
  国内免费   8篇
基础医学   9篇
临床医学   81篇
内科学   12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75篇
外科学   10篇
综合类   12篇
预防医学   1篇
肿瘤学   30篇
  2024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32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22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6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加强造血细胞移植治疗急性放射病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不仅是极重度骨髓型放射病的关键治疗手段,也是偏轻的肠型急性放射病的重要治疗措施.但HSCT在治疗急性放射病(ARS)方面的进展仍较缓慢,不但移植成功的病例不多,有关的临床和基础研究较少,而且相关的理念和观念等也有许多值得商榷之处.  相似文献   
42.
极重度骨髓型和肠型急性放射病细菌感染的防治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 探讨极重度骨髓型和肠型急性放射病细菌感染的防治经验,为今后急性放射病的治疗提供治疗经验.方法 2例急性放射病患者整个病程中均合并不同菌种的感染,通过观察患者的临床症状、影像学检查及相关的病原体检测而给予不同强度的抗细菌和真菌治疗,通过观察临床症状、影像学检查及病原学检测评价疗效.结果 2例急性放射病患者在治疗中均出现多次反复的细菌感染,同时伴有持续的真菌感染,经强有力的抗细菌和真菌治疗后细菌感染得到暂时控制,真菌感染始终没有控制.病例A于受照后14天出现急性腹膜炎,照后19天出现肺部感染,经泰能加万古霉素等抗生素治疗细菌感染得到控制,于照后33天死于真菌感染败血症和多脏器功能衰竭.病例B于受照后反复出现肺部感染,且于照后55天和照后71天出现G-杆菌败血症,经泰能加万古霉素等抗生素治疗后细菌感染均控制,但真菌感染一直存在,于照后75天因多脏器功能衰竭抢救无效死亡.结论 极重度骨髓型和肠型急性放射病患者的细菌感染呈阶段性.全身性阶段性应用高强抗生素是防治细菌感染的主要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43.
白血病基因分型研究的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因分型是近年来才逐渐发展起来的新的更加敏感特异的白血病分型方法。本文重点介绍了T细胞受体、免疫球蛋白(?)基因得排、髓过氧化物酶和CD3ε等基因标志的分子生物学特征及其在急性白血病(?)型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44.
<正> 急性T淋巴细胞性白血病(T-ALL),虽仅占全部急淋(ALL)的15~25%,但却是一组非常异质性的疾病。随着单克隆抗体(McAb)的广泛应用,发现T-ALL的细胞表型是多样性的。本文就我们所收治的2例T-ALL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45.
本文用2种粒系McAb HI98和HI115并合用其它淋巴系McAb对30例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ANLL)病人进行了研究分析,其中AML 24例,M_1 1例,M_2 8例、M_3 4例、M_4 3例、 M_5 8例。CML-MBC6例,并同期检测16例淋巴细胞白血病和3例正常骨髓细胞作为对照。结果发现、H_2 98和H_2 115在白血病细胞和正常骨髓细胞均有表达,但在ANLL中表达更高。30例ANLL中22例(73.3%)至少对其中一种McAb(H_2 98/H_2 115)阳性,其中同时对H_2 98~+  相似文献   
46.
近十年来,随着联合化疗的进展和支持疗法的改善,急性白血病(以下简称急白)的缓解率显著提高,生存期亦明显延长。本文分析急白78例以探讨急白的有关预后因素。 材料和方法 1976年5月至1984年5月,我科共收治急白92例,除住院不足2周或联合化疗不足2个疗程的14例外,78例供临床分析。全部病例均符  相似文献   
47.
目的对一起^192Ir源辐射事故致亚急性放射病患者进行细胞遗传学动态观察,并估算受照剂量。方法对患者照后2d、1.5年和2.5年的外周血样本进行常规染色体畸变(CA)分析和微核(MN)检测,根据双+环(d+r)畸变频率,用G函数方法估算累积受照剂量。结果剂量估算结果与用物理方法估算的剂量接近,与临床表现基本相符;照后1.5年和2.5年,双着丝粒体(dic)明显减少,无着丝粒断片(ace)和MN减少不明显。结论用G函数方法估算迁延性受照者的累积受照剂量基本可反映实际辐射损伤程度;亚急性放射病患者CA和MN的衰减速度可能较急性放射病缓慢。  相似文献   
48.
一例肠型急性放射病的临床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总结2004年济宁“10.21”辐射事故患者A的受照经过、剂量估算、临床表现及诊治经过。方法依据临床表现、现场模拟、生物剂量估算、电子自旋共振(ESR)等结果,综合估算全身受照20~25Gy,诊断为肠型急性放射病。照后3d入院,立即全环境保护、抗感染、HIJA配型等,7d进行同胞间单倍体异基因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结果3d后出现顽固性腹泻,13d出现急性腹膜炎及不全肠梗阻,经过泰能等抗感染综合治疗伴随造血功能恢复而治愈。17d白细胞数开始上升,19d造血重建,骨髓及外周血均获稳定植入,同时出现肺部混合感染。25d皮肤放射损伤最严重,诊断为Ⅲ度皮肤急性放射损伤(皮肤损害面积14%)。肺部感染逐渐加重,先后出现呼吸衰竭、心功能衰竭、肾衰竭等,给予强有力抗细菌、抗真菌及全身支持等综合救治,效果不佳。30d呼吸机辅助呼吸,33d死于多器官功能衰竭(MOF)。结论患者A的全身剂量20-25Gy,诊断为肠型急性放射病。这是国内首例肠型急性放射病造血干细胞移植成功的报告。延长了患者的存活时间,获得了宝贵的临床救治经验,对今后类似病例的救治有重要指导意义。广泛严重放射性损伤、感染及MOF是死亡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49.
山东济宁60Co辐射事故受照人员的临床救治   总被引:26,自引:14,他引:1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总结和探索肠型放射病和极重度骨髓型放射病临床诊治经验。方法中国山东济宁^60Co辐射事故中2例病人受到意外照射。综合估算,病例A受照剂量20~25Gy,诊断为“肠型放射病”;病例B受照剂量9~15Gy,诊断为“极重度骨髓型放射病”。经联合预处理,2例分别行单倍体和HLA相合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结果2例患者均移植成功,供体完全植活,三系血细胞和骨髓造血重建成功,均无移植排斥和移植物抗宿主病。病例A于照后33d(d33)死于败血症和多脏器功能衰竭,病例B于d75死于心衰为主的多脏器功能衰竭。结论骨髓和外周血染色体及牙齿ESR检查等对超大剂量放射病诊断有重要价值。HLA相合及半相合外周造血干细胞移植救治急性放射病是完全可能和可行的。感染和多脏器功能衰竭仍然是病人的主要死亡原因。应加强对促进辐射损伤修复和多脏器功能衰竭的救治研究。  相似文献   
50.
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cGVHD)是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HCT)最常见的晚期并发症,具有较高的死亡率,占移植后非复发相关死亡的近50%。随越来越多的非清髓或减轻剂量的预处理在造血干细胞移植中的应用,实践表明cGVHD仍是一个主要的问题。非清髓造血干细胞移植的治疗原则强调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的植入,进而起到GVT(移植物抗肿瘤)的效应。不幸的是,供者来源的介导GVT效应的免疫细胞同时也是导致cGVHD的细胞群,此外,正是这些供者来源的免疫细胞促进了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的植入和免疫重建。 这个篇幅将阐述传统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中cGVHD的临床和病理表现。而减轻cGVHD的同时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