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1 毫秒
11.
<正>目前国内对于股骨头坏死的治疗临床多以手术疗法为主,但远期效果不理想,中西医综合治疗以保留骨结构及其功能为目的,从整体观念出发以内外并治,筋骨并重为原则进行辨证施治,配合手术治疗,弥补手术治疗的不足。笔者随 相似文献
12.
<正>β淀粉样蛋白(Aβ)沉积是老年痴呆最典型的病理特征之一。大量证据表明[1],Aβ沉积和疾病的发生发展具有很强的相关性,AD患者大脑区域的Aβ1-40和Aβ1-42含量几乎与其认知能力损伤具有定量的相关性。Aβ蛋白、Aβ分子寡聚体、Aβ斑块具有很强的神经毒性,可活化神经胶质细胞,诱导神经元的凋亡、神经突触形成不良等改变,最终引起一系列的病理改变[2-3]。因此, 相似文献
13.
中药注射剂目前在一些心脑血管、慢性疾病的治疗中具有疗效确切的优势,其应用也越来越广泛。但中药注射剂同时也会引起不良反应,有报道表明中药注射剂引起的严重不良反应和死亡病例的数量仅次于头孢菌素类抗生素[1]。 相似文献
14.
目的回顾性分析济南军区总医院10年血清地高辛浓度监测结果,为临床合理使用地高辛提供参考。方法利用治疗药物监测的Access数据库对济南军区总医院2001~2010年的地高辛监测情况进行分析,地高辛的血清浓度测定采用荧光偏振免疫法。结果地高辛血清浓度监测例数呈逐年上升趋势。2 200例血清地高辛浓度监测的结果中,在有效血清浓度范围内1 513例次,占68.8%;低于下限372例次,占16.9%;高于上限315例次,占14.3%。中毒的主要症状为恶心、呕吐、腹胀、食欲不振等消化道症状及室性期前收缩、房室传导阻滞等心律失常症状,以及头痛、头晕等神经系统症状。在监测的病例中,60岁以上患者共1 754例次(79.7%),以>80岁的年龄组例数最多,共898例次(40.8%)。各年龄组平均血清地高辛浓度值较接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临床使用地高辛应根据治疗药物监测的结果,结合患者的生理、病理情况,并结合临床表现及联合用药情况,合理调整给药方案,实现个体化给药,达到安全有效地使用高辛的目的。 相似文献
15.
<正>生骨胶囊是笔者等自行研制的中药复方制剂,主要由骨碎补等中药组成。用于治疗股骨头坏死、骨折、骨折迟缓性愈合、骨质疏松等骨病。药效学研究表明生骨胶囊具显著的活 相似文献
16.
17.
目的:通过对比专项整治前后我院Ⅰ类切口手术抗菌药预防使用情况,考察我院Ⅰ类切口手术抗菌药使用改进情况。方法:从整治前2011年5-12月、整治中2012年5-12月和整治后2013年5-12月中每月随机抽取100份Ⅰ类切口手术病例,对抗菌药预防使用情况进行统计和对比分析。结果:专项整治后,Ⅰ类切口手术抗菌药预防性使用率从100%下降至28%,其中卫计委强调的7类手术(腹股沟疝修补术、甲状腺疾病手术、乳腺疾病手术、关节镜检查术、颈动脉内膜剥脱术、颅骨肿物切除术和经血管途径介入诊断术)抗菌药预防性使用率降至11%,抗菌药选用更加合理,药物使用时机时程、用法用量不合理率明显降低,联合用药现象显著减少。结论:专项整治成效显著,Ⅰ类切口手术抗菌药预防使用合理性得到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挖掘氨吡啶缓释片相关药品不良反应/不良事件(ADR/ADE)信号,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基于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不良事件报告系统(FAERS),采用报告比值比法(ROR)和信息成分法(IC)对系统中2013年1月1日至2021年6月30日上报的氨吡啶缓释片ADR/ADE进行数据挖掘,按国际医学用语词典(MedDRA)的首选术语(PT)和系统-器官分类(SOC)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以氨吡啶缓释片为首要怀疑药品的ADR/ADE报告141 768份,涉及患者47 486例,其中女性占大多数(72.39%);41~70岁年龄段的患者占比最大(82.83%);美国是主要报告国家(90.98%);严重ADR/ADE共7 873例(16.58%),主要为导致住院或住院时间延长(12.24%)。经筛选后共检测到ADR信号174个,其中说明书未记载的信号126个。报告例数前50位PT中可疑信号36个,说明书未记载的信号30个。信号强度前50位的PT涉及SOC主要为各类检查(19个)、各类神经系统疾病(11个)、全身性疾病及给药部位各种反应(5个)等。ADR信号共涉及13个系统-器官,主要...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对医院接受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患者术后镇痛方案进行评价。方法选取行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患者203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回顾分析法对患者术后镇痛方案进行分析,评估人工全膝关节置换镇痛方案。结果 203例患者采用多模式镇痛方案的患者占80%,主要是单纯患者自控镇痛(PCA,19.7%)、PCA-浸润麻醉两模式(49.75%)和PCA-浸润麻醉-神经阻滞三模式(28.08%)。与PCA单模式镇痛相比,PCA-神经阻滞两模式、PCA-神经阻滞-浸润麻醉三模式镇痛时的人均等效吗啡需求量显著少于PCA单模式镇痛(P<0.01)。联合镇痛组术后下床活动时间早于单纯PCA组:单纯PCA组人均为5±1.19 d,PCA-神经阻滞两模式组为3.98±1.04 d,PCA-神经阻滞-浸润麻醉三模式组为3.82±1.29 d(P<0.01);不同镇痛方案在开始康复训练时间方面未表现出明显差异。不同镇痛方案术后疼痛的主诉、住院时间和安全性事件的发生率无明显差异。结论多模式镇痛方案较单纯PCA可明显节省阿片类药物用量,患者下床活动时间更早,在疼痛主诉及安全性方面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