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0篇
  免费   17篇
  国内免费   6篇
儿科学   41篇
妇产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17篇
临床医学   24篇
内科学   16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7篇
外科学   26篇
综合类   70篇
预防医学   38篇
眼科学   2篇
药学   7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18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8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目的: 比较单纯食管超声心动图(TEE)引导与X射线引导经皮房间隔缺损(ASD)封堵术治疗ASD患儿的疗效差异。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8年3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行单纯TEE引导经皮ASD封堵术患儿(TEE组,120例)和行X射线引导经皮ASD封堵术患儿(X射线组,125例)的资料。比较两组的手术实施情况、术后疗效和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等资料。结果: TEE组和X射线组均顺利完成ASD封堵术。TEE组手术时间为(20±14)min,X射线组为(29±11)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939,P < 0.05);TEE组ASD直径为(11±4)mm,大于X射线组[(9±4)mm,t=2.512,P < 0.05],但两组在术中使用的封堵器直径和外鞘直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儿术后均无残余分流、封堵器脱落或移位,未发生严重心律失常、心包积液。术后发热、咳嗽、腹泻的发生率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单纯TEE引导经皮ASD封堵术与X射线引导经皮ASD封堵术疗效相近,但前者避免了射线辐射、手术时间短、对ASD的直径评估更精确,且无需使用大型数字减影设备,适宜推广和普及。  相似文献   
92.
目的 了解重庆市荣昌区糖尿病前期流行现状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多阶段随机抽样的方法,在全区21个街道或镇开展调查,每个调查点随机抽取3~5个村或社区,每个村或社区随机抽取20~50名符合条件的调查对象,调查包括问卷调查,体格检查和血生化检测。采用非条件二分类逐步后退法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不同影响因素与糖尿病前期患病的相关性。结果 3 017例调查对象中,男女比例为0.94∶1,平均年龄为(62.14±11.13)岁,农村地区居民占60.19%,小学及以下受教育程度占60.79%,农林牧渔劳动者占53.73%,已婚/再婚/同居占89.13%。糖尿病前期患者合计1 176例,患病率为38.98%。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年龄增长(50岁~:OR=1.477,95%CI:1.147~1.903;60岁~:OR=1.542,95%CI:1.184~2.008;70~79岁:OR=1.680,95%CI:1.285~2.196),吸烟(OR=1.315,95%CI:1.090~1.587),偏咸的饮食口味(OR=1.484,95%CI:1.192~1.847),每周每...  相似文献   
93.
中轴型PsA是一种区别于其他中轴型脊柱关节炎的慢性炎性疾病, 有其独特的临床和遗传特征, 尚没有明确定义, 大部分PsA的研究仅围绕外周型关节炎展开, 中轴型提及较少。目前传统合成DMARDs已被认为对中轴型PsA无效, 生物制剂DMARDs及靶向合成DMARDs靶向治疗可作为新选择, 本文将近年来中轴型PsA的靶向药物治疗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94.
低体重婴儿体外循环的特点与处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为提高低体重婴儿心脏手术的疗效,探讨其体外循环(CPB)的特点和处理。方法171例先天性心脏病患者,按不同的体重分为两组。低体重组54例,体重3~5kg;对照组117例,体重>5~10kg。比较两组心脏复杂畸形、复合畸形、小于6月龄患者的比例、CPB总转流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前平行时间、后平行时间、全血、白蛋白用量及血浆胶体渗透压的差别。结果低体重组疾病的复杂性、严重性和急诊手术患者所占的比例较对照组高。低体重组术前血浆胶体渗透压较对照组低,全血和白蛋白的用量较对照组大,CPB总转流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前平行时间、后平行时间均较对照组长。低体重组脱CPB机困难患者的比率较对照组高(16.67%vs2.56%,χ2=11.2614,P<0.01)。结论先天性心脏病低体重婴儿病情复杂危重,多需急诊手术,CPB时间较长。适当延长辅助循环时间、全胶体预充和超滤技术的应用是改善低体重婴儿心脏手术后疗效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95.
目的探讨匹那地尔对高钾停搏液处理后大鼠离体心肌细胞内游离钙与舒缩功能的影响。方法SD大鼠心室肌细胞酶解分离静息1~2 h后随机分为对照组,高钾停搏液组,匹那地尔强化组,格列苯脲拮抗组。四组细胞均在24℃下保存2 h,此后对细胞进行复氧、复灌20 m in并测定细胞收缩、[Ca2 ]i瞬态、肌浆网内贮钙释放功能。结果匹那地尔使心肌细胞在缺血再灌注中收缩功能,[Ca2 ]i瞬态,肌浆网内贮钙释放能力明显优于高钾停搏液组(P<0.01〉及细胞内钙释放后的钙峰回落时间明显短于高钾停搏液组(P<0.01〉。结论匹那地尔通过维持良好的肌浆网和细胞膜Na /Ca2 交换体功能来调节钙瞬态变化,减少细胞内钙超载从而改善心肌细胞缺血后收缩功能,同时避免了高钾停搏液的负面效应。  相似文献   
96.
目的探讨蛋白C -1641A/-1654C单倍型与中国汉族脓毒症患者凝血功能紊乱的相关性。方法采用直接测序法检测脓毒症患者蛋白C -1641A>G (rs1799809)和-1654C>T(rs1799808)位点的基因型, 分析其单倍型并根据单倍型分为两组, -1641A/-1654C(简称AC)单倍型携带者和非AC单倍型携带者。同时, 采用非配对t检验或Mann-WhitneyU检验进行分析, 比较两组间凝血/纤溶参数, 包括部分活化凝血活酶时间、凝血酶原时间、凝血酶原时间国际标准化比值、凝血酶时间、纤维蛋白原和D -二聚体等, 以及APC水平的差异。结果本研究共纳入174例脓毒症患者, 其中60例为AC单倍型携带者, 114例为非AC单倍型携带者。与非AC单倍型携带者相比, AC单倍型携带者的血小板计数明显减少, 部分活化凝血活酶时间明显延长, 蛋白C活化显著降低, 而其他凝血/纤溶参数包括凝血酶原时间、凝血酶原时间国际标准化比值、凝血酶时间、纤维蛋白原和D -二聚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本研究发现蛋白C -1641A/-1654C单倍型导致脓毒症患者循环中的活化蛋白...  相似文献   
97.
98.
目的 探讨腹腔镜手术治疗小儿食管裂孔疝的手术安全性和疗效.方法 2012年7月至2015年8月在腹腔镜下手术66例食管裂孔疝患儿,男41例,女25例;手术年龄1~39个月,平均(26±10)个月;体重3.2~16kg,平均(9.5±6.1)kg.所有病例术前均经消化道造影明确诊断;Ⅰ型疝(滑疝)25例,Ⅱ型疝(旁疝)37例,Ⅲ型疝(混合疝)2例,复发疝1例;手术采用腹腔镜3孔或4孔法,3-0prolene线缝合修补食管裂孔,固定食管于膈肌处,保留腹段食管3~4 cm,胃底折叠270°(Toupet) 32例或360°(Nissen) 34例.结果 所有病例均在腹腔镜下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40~230 min,平均(70±25) min;术中出血2~10 mL,术后24~72 h进食,术后住院7~15 d,平均(11±2.6)d.术后随访1~37个月,出院1个月均行食管钡餐复查,未见明显疝孔形成,无呕吐症状,体重增加明显.结论 采用腹腔镜手术治疗儿童食管裂孔疝疗效好,恢复快,微创美观,安全可靠.随着手术经验的增加,开孔的数目由4孔减少为3孔,手术时间也与常规的开腹时间无明显差别.  相似文献   
99.
 目的:本研究目的是阐明血流剪切应力抑制血管内皮细胞凋亡的分子机制。方法: 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培养于DMEM, 当细胞融合时,转染Smac基因,将细胞暴露于20 dyne/cm2 的剪切应力,分别测定人类凋亡蛋白抑制剂(human inhibitor of apoptosis protein-2, HIAP-2) 蛋白表达及细胞凋亡蛋白酶(caspase-3)活性。 结果: 20 dyne/cm2 的剪切应力抑制caspase-3活性的增加,此作用与剪切应力能够明显诱导内皮细胞产生HIAP-2 蛋白表达明显增加有关。 结论:证实生理水平剪切应力能够明显诱导内皮细胞产生HIAP-2 蛋白的表达,这可能是剪切应力抑制内皮细胞凋亡发挥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00.
目的:探讨早期中膜平滑肌细胞增殖与内膜肥厚的关系。方法:球囊导管损伤大鼠动脉后,在不同时期投予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temocapril-HCl,10mg·kg-1·d-1),观察平滑肌细胞BrdU(5-溴脱氧尿嘧啶尿苷)标记率和内膜面积。结果:损伤后动脉中膜平滑肌BrdU阳性细胞出现于术后24h,BrdU标记率呈双峰期变化,第1期在1-3d,峰值在2d为5.3%,第2期在3-7d,峰值在5d为2.7%。在第1个增殖期投予temocapril显著抑制第2个增殖期的BrdU标记率(0.05±0.02)%,对照组为(4.50±0.27)%(P<0.01),同时也显著抑制了术后10d内膜面积的增加(10670.1μm2±7713.3μm2)(P<0.01)。而仅在第2个增殖期投药,则不能抑制内膜面积的增加(83499.5μm2±31360.0μm2)(P>0.05),其程度与未投药组相当。结论:球囊导管损伤后动脉中膜平滑肌细胞第1个增殖期是内膜形成所必需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