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0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5篇
妇产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5篇
内科学   5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35篇
综合类   17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5篇
肿瘤学   4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8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目的 观察经下腔静脉逆灌注对自体原位肝移植大鼠早期肾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70只自体原位肝移植SD大鼠按肝脏的灌注方式不同随机分为经下腔静脉逆灌注组与经门静脉正灌注组,各组35只.各组再随机分成术前对照组、术后6、12、24、48h5个亚组,各亚组7只.经下腔静脉逆灌注组:先开放下腔静脉,再同时开放门静脉与肝动脉;经门静脉正灌注组:先开放门静脉,再依次开放下腔静脉、肝动脉.分别检测两组中各亚组的血清肌酐( Scr)、尿素氮(BUN)、肾损伤分子(KIM)-1及肿瘤坏死因子(TNF)-α水平;取各亚组左肾组织行光镜检查,观察肾组织KIM-1免疫组织化学,计算KIM-1阳性细胞计数.结果 两组术前Scr、BUN、KIM-1及TNF-α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正灌注组比较,术后6、12及24 h逆灌注组的Scr、BUN及TNF-α水平显著降低[术后6h,Scr:(57.4±14.2) mol/L比(48.0±14.0) mol/L,BUN:(14.1±1.5) mmol/L比(8.0±1.1)mmol/L,TNF-α:( 330.1±11.6) ng/L比(294.5±16.2) ng/L;术后12 h,Scr:(125.0±40.4) mol/L比(105.4 ±40.6) mol/L,BUN:(32.2±2.8)mmol/L比(19.6±2.1)mmol/L;TNF-α:(503.6 ±46.6)ng/L比(261.8±9.1)ng/L;术后24h,Scr:(57.8±12.6)mol/L比(45.4±11.8) mol/L,BUN:(16.4±3.0) mmol/L比(13.6±3.2) mmol/L,TNF-α:(408.2±20.9) ng/L比(226.0±21.1) ng/L];术后48 h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12、24、48 h逆灌注组血清KIM-1水平均显著降低[术后6h,(107.8±2.1)ng/L比(87.3±1.3)ng/L;术后12 h,(107.8±2.1)ng/L比(87.3±1.3) ng/L;术后24 h,(101.7±1.8)比(81.9±1.6) ng/L;术后48 h:(99.7 ±2.6) ng/L比(77.5±0.6)ng/L;P <0.05],肾组织中KIM-1阳性细胞计数及免疫组织化学评分显著降低(术后6h,40±3比26 ±2;术后12h,45 ±3比31 ±3;术后24 h,56 ±4比35±4;术后48 h:60±3比32±2;P<0.05).结论 经下腔静脉逆灌注可减轻SD大鼠自体原位肝移植术后早期肾功能的损害.  相似文献   
42.
晚期胆囊癌的外科治疗(附40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晚期胆囊癌外科治疗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1993年1月 ̄2003年12月间手术治疗并经病理检查确诊的40例晚期胆囊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40例患者中,男15例,女25例,男女之比1:1.65。胆囊癌扩大根治术9例,占22.5%(9/40),扩大根治术后存活7个月 ̄37个月,平均生存期(19.0±7.5)个月,术后1、2和3年生存率分别为55.6%、44.4%、22.2%;行姑息性切除术13例,术后随访9例,存活3 ̄15个月,平均生存期(7.0±3.2)个月;肿瘤活检加内外引流术18例,术后随访10例,平均生存期(2.8±1.5)个月。晚期胆囊癌扩大根治术后平均生存时间较姑息性切除术组和活检引流术组明显延长(P值分别为0.03、0.002)。结论扩大根治术是提高晚期胆囊癌存活率的关健,对不能根治者行姑息性切除或引流术可延长生存时间和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43.
早期肠内营养在肝移植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肝移植术后早期肠内营养的作用。方法 对比早期肠内营养组 ( 13例 )与对照组 ( 15例 )术后感染率和肠内营养对全胃肠外营养 (TPN)应用时间的影响 ,Fisher’s确切概率法和t检验统计处理。结果 肝移植术后早期肠内营养组的术后感染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15 .3 %vs 5 3 .5 % ,P <0 .0 5 ) ;早期肠内营养组较对照组病人TPN的应用时间明显缩短 [( 13 .46± 2 .5 )dvs( 16.87± 3 .2 )d ,P <0 .0 1) ]。结论 肝移植后早期肠内营养对降低术后感染 ,缩短TPN使用时间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4.
原位肝移植术后胆道并发症的防治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原位肝移植术后胆道并发症的发生原因及防治措施。方法 回顾性研究39例原位肝移植的临床资料。结果 39例病人术后共发生胆道并发症7例(17.9%);其中单纯胆瘘5例,早期胆瘘术后4个月出现肝总管结石伴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1例,弥漫性肝内胆管狭窄1例。7例中1例死于胆瘘继发严重的腹腔感染,其余6例经治疗痊愈。结论 原位肝移植术后胆道并发症病因复杂,治疗相对困难,应注意预防;改进胆道引流方式可显著降低与T管相关的胆道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45.
目的 探讨肝移植术后远期死亡原因.方法 回顾性研究1999年4月至2006年1月进行的随访超过1年90例肝移植的随访结果,着重分析死亡原因与相关因素.结果 肝移植术后半年、1年的生存率分别91.1%、83.3%.后期死亡15例,主要死亡原因依次为恶性肿瘤复发、胆道并发症、各种感染、乙型肝炎复发等.结论 肝移植后期死亡的主要原因为恶性肿瘤复发、胆道并发症、各种感染、肝炎复发等.  相似文献   
46.
目的 探讨胃肠多重癌发生的分子诊断标志物。方法 用 PCR方法对 1 5例胃肠多重癌患者术后所得肿瘤进行微卫星不稳定性 ( MSI)的检测。结果  1 5例胃肠多重癌中 ,9例胃癌 MSI阳性 ,阳性率为 6 0 .0 % ( 9/1 5) ;1 1例肠癌 MSI阳性 ,阳性率为 81 .2 % ( 1 1 /1 5)。而 1 5例单纯胃癌 MSI阳性表达率仅为 1 3.3% ( 2 /1 5) ,1 5例单纯肠癌 MSI阳性表达率为 2 0 .0 % ( 3/1 5)。多重癌与单纯癌相比有非常显著性差异 ( P<0 .0 0 1 )。结论 胃肠肿瘤 MSI的表达可以作为其多重癌发生的有用的分子诊断标志物 ,对 MSI表达阳性的胃肠肿瘤患者 ,应警惕多重癌发生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47.
同种异体肝移植围手术期的处理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目的 总结临床肝移植围手术期处理的经验。方法 对23例肝移植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3例患者手术成功率100%;围手术期成活率69.6%;现存活10例,其中2例存活已超过3年。术后围手术期共发生并发症28例次。结论 完善的手术技术,围手术期的严密监测及并发症的处理是肝移植成功的重要条件。  相似文献   
48.
目的 观察大鼠门静脉接受不同血供对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方法 雄性SD大鼠120只,随机分为门静脉动脉化组(A组)、门腔转位组(B组)和对照组(C组).观察各组大鼠的生存情况,分别在术后6h、12 h、1d、3d及7d检测血清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一氧化氮(N0)、血浆内皮素-1(ET-1)以及肝脏病理.结果 B组生存时间明显低于A、C两组.术后6h、12h、1d及3d,A组大鼠ALT及AST均显著低于B组和C组;而在术后1d和术后3d时,B组ALT及AST均高于C组;术后6h、12h及1d,A组大鼠血清NO与血浆ET-1均显著低于B组和C组;在术后6h和术后12h时,B组血清NO与血浆ET-1均高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大鼠门静脉接受动脉化较门腔转位术更有利于促进近期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恢复.  相似文献   
49.
胰肾联合移植的排斥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胰肾联合移植术后的排斥反应。方法 对我院施行的 3例胰肾联合移植的病人 ,采用FK5 0 6 MMF Perid Zenapax四联免疫治疗方案 ,通过床边彩超及Cr、BUN、血糖等来监测移植物的排斥反应。对排斥反应采用激素冲击疗法 ,对激素不敏感者采用OKT3治疗。结果 3例患者中有 2例出现排斥反应 ,其发生率达 6 6 % ;在出现排斥反应时 ,首先表现为低热、全身不适 ,尿量减少 ,血Cr、BUN升高 ,彩超示移植物血流阻抗升高 ,之后才是血糖升高。结论 胰肾联合移植中 ,排斥反应与多种因素有关 ,移植肾对移植胰具有保护作用 ,肾脏可以作为监测胰腺排异的窗口 ,彩超检查可以作为筛选移植物排异反应的手段。  相似文献   
50.
目的 探讨合并Ⅳ级门静脉血栓(PVT)者肝移植时门静脉重建的方法.方法 合并Ⅳ级PVT的乙型肝炎后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6例,4例并发上消化道出血,1例并发肾功能不全,1例并发肾功能不全和肝性脑病.术前4例曾接受脾切除+门奇断流术,1例曾接受脾切除+门奇断流术+脾肾分流术+经颈静脉肝内门腔内支架分流术,1例曾接受脾切除术.术前均明确诊断为Ⅳ级PVT.6例均行经典非转流原位肝移植术.4例采取门静脉-内脏曲张静脉吻合重建门静脉,其中2例将门静脉与扩张的胃冠状静脉吻合,2例将门静脉与胆总管旁曲张静脉吻合.另2例采取门静脉动脉化重建门静脉,1例将结肠中动脉与供肝门静脉吻合,供肝肝动脉与受者的肝动脉吻合,另1例将供肝门静脉与受者的肝总动脉吻合,供肝肝动脉与受者的胃十二指肠动脉远端吻合.结果 采取内脏曲张静脉吻合重建门静脉者,术中检测门静脉血流量为(1258±345) ml/min,1例术后2个月死于腹腔感染,其余3例分别随访14、16和17个月,门静脉血流均保持通畅,无狭窄及血栓形成,肝功能正常,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有所减轻.采取门静脉动脉化重建者,术中检测门静脉血流量为(2275±247)ml/min,1例术后反复出现上消化道出血,术后47 d死于腹腔感染;另1例目前已随访33个月,肝肾功能良好,食道胃底静脉曲张程度加重.采取门静脉动脉化重建者各时间点的AST和ALT均优于采取内脏曲张静脉吻合重建者.结论 合并Ⅳ级PVT者肝移植时采用供肝门静脉-内脏曲张静脉吻合重建门静脉临床效果满意;门静脉动脉化重建门静脉通道有利于移植肝功能的早期恢复,但只能作为合并PVT者肝移植时的一种有效的补救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