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8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136篇
儿科学   5篇
基础医学   40篇
口腔科学   2篇
临床医学   118篇
内科学   9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38篇
外科学   226篇
综合类   111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4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1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30篇
  2007年   40篇
  2006年   53篇
  2005年   39篇
  2004年   56篇
  2003年   61篇
  2002年   52篇
  2001年   54篇
  2000年   43篇
  1999年   18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14篇
  1996年   18篇
  1995年   5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3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3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51.
骨生长因子促进骨愈合的研究及展望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骨生长因子促进骨愈合的研究及展望710032西安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胡蕴玉关键词骨生长因子;骨折中国图书资料分类号R683骨愈合过程非常复杂,参与的细胞多,且不同愈合阶段有不同细胞参与;愈合过程中细胞基质钙化演变成骨组织,最后完成无瘢痕修复。细胞生物...  相似文献   
52.
目的 联合应用成骨及成血管的生长,探索治疗骨缺损的有效方法。方法 联合应用BMP+bFGF及单纯BMP复合去抗原异种松质骨,采用X线摄片及组织学方法检测两种方法修复兔桡骨2 cm缺损效果。结果 联合应用BMP+bFGF修复兔桡骨2 cm缺损在12周时缺损完全骨性连接,骨髓腔完全再通,明显优于单纯BMP组的修复效果(P<0.01)。结论 联合应用BMP+bFGF修复兔桡骨2 cm缺损在12周时缺损完全骨性连接,骨髓腔完全再通,能成为修复缺损的新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53.
目的:观察兔骨髓基质细胞(MSC)经不同剂量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刺激后,促血管内皮细胞增生的重要递质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在MSC中的表达及分布情况,并与相应成骨情况做一对比,借以预测MSC经bFGF刺激后成骨效能与成血管效能的变化,探讨其对剂效关系。方法:取兔双侧股骨MSC,采用MSC体外培养技术,分别以不同剂量bFGF刺激细胞,并设立空白对照组。培养5d后,进行细胞形态(HE染色)、增殖情况(细胞记数法与MTT法)、碱性磷酸酶(改良钙钴法染色)、钙化结节(图像分析)、VEGF阳性细胞率(免疫组化染色)等项目的检测。结果:不同剂量组间在细胞记数法、MTT法检测、碱性磷酸酶活性、矿化面积百分率、VEGF阳性细胞率5项观测指标上F值分别为65.50,22.47,11.12,8.33和224.37,P<0.01,差别具有显著意义,结合各组均值来看,bFGF剂量为1200U/mL左右时效果最佳。结论:应用bFGF在促进MSC增殖的同时,还可促进促血管内皮细胞增生的重要递质-VEGF的表达,其应用剂量与效果之间存在明显相关关系。bFGF应用剂量为1200U/mL左右时,其促进MSC表达VEGF及促进细胞增殖作用同时达到最佳效果,超过此应用剂量,两者则有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54.
目的通过对本骨库长期冷冻保存的异体半关节各主要生物学性质的检测,评价骨库储骨的质量。方法取分别储存1、3、5年的异体股骨上半关节,采用三点抗弯曲试验测量其皮质骨最大载荷和抗弯强度;组织形态学和组织化学方法观察其关节软骨、软骨下骨和松质骨形态以及关节软骨基质成分的变化情况;细菌培养的方法检测其有无污染情况。结果各储存年限的皮质骨抗弯强度无显著性差异;骨与软骨组织结构及软骨基质特异性染色无明显改变;细菌培养结果阴性。结论在外包装无破损的情况下,深低温保存的异体骨其主要生物学特性不随储存年限的增加而发生明显改变,其使用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55.
目的研究青少年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spondylitis,AS)早期年龄、身高、体质量、体质量指数(BMI)与L1-4骨矿含量(L1-4BMC)、L1-4面积骨密度(L1-4BMD)、L1-4体积表观骨密度(L1-4BMAD)之间的相关性,旨在初步探讨青少年AS早期骨量、骨密度研究的相关因素和评价指标。方法选择男性青少年强直性脊柱炎早期病例31例,获得年龄、身高、体质量、BMI,应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DEXA)检测L1-4BMC,L1-4BMD,并计算L1-4BMAD;采用相关和回归分析研究多因素相关性。结果相关和回归分析表明,身高(P=0.000)和BMI(P=0.009)因素进入L1-4BMC回归方程(R=0.759,Radj2=0.545,P=0.000<0.01),其中身高是L1-4BMC回归方程的关键因素(R=0.676,Radj2=0.439,P=0.000)。另外,年龄、身高、体质量和BMI4因素中只有体质量因素被纳入L1-4BMD回归方程(R=0.657,Radj2=0.412,P=0.000)和L1-4BMAD回归方程(R=0.551,Radj2=0.280,P=0.001)。身高和BMI与L1-4BMC显著正相关,体质量则与L1-4BMD和L1-4BMAD呈显著正相关。结论身高和体质量因素即成为青少年AS早期骨矿含量和骨密度的重要相关因素。  相似文献   
56.
关节软骨损伤修复研究新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马兴  胡蕴玉 《中华创伤杂志》2005,21(10):789-791
关节软骨损伤及其修复,长期以来是困扰骨科基础研究与临床治疗的棘手问题。随着高能、高速创伤的不断增多及人口老龄化进程,导致和加速关节软骨损伤和退变的疾患将显著增加。日益突出的关节软骨损伤已成为创伤外科、骨科、老年学科以及运动医学等多学科面临的严峻挑战。因此,系统探讨关节软骨损伤及其修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7.
破骨细胞骨吸收机制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人体骨骼依赖于骨吸收和骨形成之间的动态平衡 ,当破骨细胞的骨吸收功能超过成骨细胞的骨形成作用后 ,这一平衡的失调将导致骨质疏松或骨质破坏。因妇女绝经、过量服用糖皮质激素等多种因素引起的骨质疏松 ,Paget’s病 ,以及癌症骨转移造成的骨破坏 ,都与破骨细胞异常活跃的分化增殖和骨吸收功能有关。因此 ,破骨细胞 (osteoclast,OC)是治疗上述疾病的靶细胞[1,2 ] 。1 破骨细胞分化形成的微环境OC是一种特殊类型的多核巨细胞 ,来源于CD3 4+ 的骨髓造血干细胞 ,其分化主要受骨髓基质细胞和成骨细胞所分泌的集落细胞…  相似文献   
58.
Ⅰ型胶原促进骨髓基质干细胞粘附的细胞机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目的观察骨髓基质干细胞(BMSCs)经Ⅰ型胶原作用后细胞粘附能力增加、细胞骨架肌动蛋白的表达和细胞内钙水平变化情况。方法以密度梯度离心法获得成年兔BMSCs,在含10%小牛血清的RPMI 1640培养基条件下,以一定初始浓度分别接种盖玻片(实验组包被Ⅰ型胶原,对照组不做处理)。培养一定时间后,检测细胞的粘附情况,分别以免疫荧光技术并参照El-Amin方法观察细胞骨架肌动蛋白结构分布、以Fluo-3作为钙指示剂行细胞内游离Ca~(2 )测定。结果观察细胞接种12 h内细胞骨架肌动蛋白结构分布显示:细胞接种6 h时,实验组Ⅰ型细胞占56%,Ⅱ型细胞占44%;而对照组Ⅰ型细胞则占79%,Ⅱ型细胞为21%。接种12 h时,实验组Ⅰ型细胞占11%,大部分为Ⅱ型细胞;而对照组Ⅰ型细胞只占45%。提示材料经Ⅰ型胶原修饰后,细胞多数表现为圆形,铺展良好,细胞骨架肌动蛋白的构建活跃。细胞内游离Ca~(2 )测定显示:在Ⅰ型胶原存在的条件下生长的细胞内荧光明显增强,说明细胞内游离Ca~(2 )浓度较对照组高。结论兔BMSCs经Ⅰ型胶原作用后,细胞粘附能力增强不仅与细胞骨架肌动蛋白的构建活跃有关,还与细胞内游离Ca~(2 )浓度明显提升有关。  相似文献   
59.
抗感染活性骨治疗开放性骨损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抗感染活性骨(anti—infective reconstituted bone xenograft,ARSX)Ⅰ期植骨治疗开放性骨损伤的疗效。方法(1)实验研究:将ARBXI期植入细菌污染的兔胫骨骨缺损中,通过影像学、组织学、细菌学检测手段,评价其修复骨损伤和预防感染的效果。(2)临床研究:治疗开放性骨损伤患者33例,对其中18例获得6个月以上系统随访的患者进行疗效分析。结果(1)实验研究:ARBX可Ⅰ期植骨,有效修复细菌污染的兔胫骨骨缺损。(2)临床研究:18例患者除2例发生延迟连接外,均获得满意骨愈合;无一例出现骨感染。结论 ARBX具有高效成骨活性和强力抗感染能力,能Ⅰ期植骨促进开放性骨损伤有效修复,并能显著降低继发感染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60.
目的利用新西兰白兔作为动物模型,对比肌瓣和皮瓣的抗感染能力,为修复肢体软组织缺损选择一种良好的修复瓣.方法自2003年3~5月,以20只新西兰白兔作为动物模型,随机分为肌瓣修复组和皮瓣修复组,每组各10只.切除兔的股四头肌和其下前半侧骨膜,暴露股骨干,用电踞切下4.0 mm×15.0 mm的皮质骨,浸泡在0.2 ml浓度为5×105 CFU/ml的细菌盐水溶液中,30 min 后骨块回植原位.以腹壁下动脉为蒂的腹直肌肌瓣和以腹壁浅动脉为蒂的下腹部皮瓣,转位修复兔的大腿创面.结果术后皮瓣组骨块感染的白兔为8只,肌瓣组感染的为1只.血中白细胞水平,经重复设计的方差分析得出两组间P<0.001.说明肌皮瓣在控制骨块感染方面优于皮瓣.结论肌瓣在四肢骨外露和感染创面的修复中,具有很强的抗感染能力.在肢体开放的粉碎性骨折中,采用肌瓣修复其软组织缺损是一种良好的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