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8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136篇
儿科学   5篇
基础医学   40篇
口腔科学   2篇
临床医学   118篇
内科学   9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38篇
外科学   226篇
综合类   111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4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1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30篇
  2007年   40篇
  2006年   53篇
  2005年   39篇
  2004年   56篇
  2003年   61篇
  2002年   52篇
  2001年   54篇
  2000年   43篇
  1999年   18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14篇
  1996年   18篇
  1995年   5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3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3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03 毫秒
41.
目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stemcellsMSCs)培养大多集中在动物,探讨人MSCs的优化培养方法,为组织工程临床应用奠定基础。方法:手术切取患者骨松质3mm×3mm×3mm,在含血清培养基内用剪刀将其剪为1mm×1mm×1mm大小,然后用注射器冲洗;抽取患者骨髓5mL。分别用贴壁法和密度梯度离心法原代培养。比较不同培养方法MSCs的生长情况。对各组传代细胞用化学药物进行成骨诱导培养,并检测成骨细胞表型。结果:手术切取患者骨松质和抽取患者骨髓均能培养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切取骨松质获取的细胞数量大,5m骨髓培养细胞数平均可达L2.43×108,3mm×3mm×3mm骨松质可以获取MSCs的平均细胞数可达9.57×108;全骨髓法细胞贴壁时间早两三天,密度梯度离心法细胞均一性好,利于纯化。结论:临床组织工程中可以根据情况和需要采用不同方法获取MSCs。  相似文献   
42.
目的:探讨抗感染重组合异种骨对开放性骨折术后骨不连和骨缺损的修复作用。方法:选择2000—10/2003—04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骨科开放性骨折术后四肢长骨骨缺损患13例,7例术后无菌性骨缺损,6例术后出现感染性骨缺损。对无菌性骨缺损行断端清理,感染性骨缺损行彻底清创,均用外固定,抗感染重组合异种骨植入治疗。有软组织缺损的行植皮或皮瓣转移术。观察术后开始负重时间,每月拍X射线片观察骨缺损修复及再感染发生情况。结果:按意向处理分析,13例患均进入结果分析。随访时间1年7个月。①术后带架平均开始负重时问3,6个月。②骨折塑形后拆架时间4个月~1年6个月,平均10.4个月。③骨愈合时间8例单纯横断或斜型骨折2~7个月,5例粉碎骨折4~10个月:④13例均未再出现感染。结论:抗感染重组合异种骨能促进骨愈合,修复骨缺损,并有抗感染作用,患对最终结局满意,可作为开放性骨折术后骨缺损修复的一种较好选择。  相似文献   
43.
[目的]介绍并分享综合骨库建立20年来的成功经验;探讨骨库在现代矫形外科中的地位和作用.[方法]提供并总结分析综合骨库自1988~2007年间有关同种异体骨,系列异种骨生产、使用的数据.[结果]同种骨:得到死亡供体69具,存活供体88例;收获半关节540件,骨板237件,松质骨粒2 632份;以上同种骨共使用于1 390例病人;系列异种骨:重组合异种骨2 495份,抗感染重组合异种骨208份,注射型BMP 542份,系列异种骨共使用于2 771例病人;20年来,共培训骨库技术人员18名,培养博士48名,硕士36名.[结论]临床植骨材料需求量大,在细胞型组织工程尚无满意的产品问世前,综合骨库所提供的异种骨和同种骨根据不同的植骨需要,取长补短,相互补充,使之成为最理想的选择.综合骨库这种集加工生产,科研开发及教学培训于一体的运行模式必将在中国的组织库事业中发挥愈加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44.
目的 对比研究抗感染活性骨(ARBX)与自体骨治疗四肢长骨非感染性骨不连的疗效.方法 通过病例回顾研究,比较ARBX与自体髂骨植骨治疗非感染性骨不连的疗效.结果 两组随访95例,随访时间平均4年6个月.ARBX植骨29例,其中26例完全愈合,3例未愈合,骨性愈合率为89.7%;自体髂骨植骨66例,其中60例完全愈合,6例未愈合,骨性愈合率为90.9%.结论 ARBX植骨与自体髂骨植骨治疗四肢非感染性骨不连的疗效相当;ARBX具有良好的骨传导、骨诱导作用,是一种良好的植骨材料.  相似文献   
45.
46.
骨肉瘤及其特殊类型王丹胡蕴玉骨肉瘤是原发于骨组织间充质细胞的最常见恶性肿瘤,只有发现了直接产生类骨质的肉瘤基质细胞才能确诊为骨肉瘤。骨肉瘤可以发生于任何年龄,但75%的病人年龄在12~25岁。骨肉瘤的临床表现多种多样。症状的起始时间和症状的类型、发病...  相似文献   
47.
目的 :在转壁生物反应器动态环境中分化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bMSC) ,制备立体组织工程软骨。方法 :穿刺吸取成年兔骨髓 ,分离扩增bMSC ,复合于纤维蛋白凝胶制成圆柱状三维组织 (细胞密度2 0× 10 7/ml) ,置于转壁生物反应器中进行分化培养 ,同时设单纯静止培养组。 5周后观测大体形态和组织学形态、Ⅰ和Ⅱ型胶原免疫组织化学表达 ,测量分化组织的细胞活力。结果 :动态培养可以有效保持材料大体形态 ,甲苯胺兰染色阳性 ,无明显Ⅰ型胶原表达 ,大量表达Ⅱ型胶原 ,人工组织的细胞活力显著高于单纯静止培养方法。结论 :转壁生物反应器培养明显改善组织工程软骨的活力 ,有利于进行三维材料体外软骨分化。  相似文献   
48.
骨生长因子促进骨愈合的研究及展望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骨生长因子促进骨愈合的研究及展望710032西安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胡蕴玉关键词骨生长因子;骨折中国图书资料分类号R683骨愈合过程非常复杂,参与的细胞多,且不同愈合阶段有不同细胞参与;愈合过程中细胞基质钙化演变成骨组织,最后完成无瘢痕修复。细胞生物...  相似文献   
49.
目的 联合应用成骨及成血管的生长,探索治疗骨缺损的有效方法。方法 联合应用BMP+bFGF及单纯BMP复合去抗原异种松质骨,采用X线摄片及组织学方法检测两种方法修复兔桡骨2 cm缺损效果。结果 联合应用BMP+bFGF修复兔桡骨2 cm缺损在12周时缺损完全骨性连接,骨髓腔完全再通,明显优于单纯BMP组的修复效果(P<0.01)。结论 联合应用BMP+bFGF修复兔桡骨2 cm缺损在12周时缺损完全骨性连接,骨髓腔完全再通,能成为修复缺损的新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50.
目的:观察兔骨髓基质细胞(MSC)经不同剂量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刺激后,促血管内皮细胞增生的重要递质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在MSC中的表达及分布情况,并与相应成骨情况做一对比,借以预测MSC经bFGF刺激后成骨效能与成血管效能的变化,探讨其对剂效关系。方法:取兔双侧股骨MSC,采用MSC体外培养技术,分别以不同剂量bFGF刺激细胞,并设立空白对照组。培养5d后,进行细胞形态(HE染色)、增殖情况(细胞记数法与MTT法)、碱性磷酸酶(改良钙钴法染色)、钙化结节(图像分析)、VEGF阳性细胞率(免疫组化染色)等项目的检测。结果:不同剂量组间在细胞记数法、MTT法检测、碱性磷酸酶活性、矿化面积百分率、VEGF阳性细胞率5项观测指标上F值分别为65.50,22.47,11.12,8.33和224.37,P<0.01,差别具有显著意义,结合各组均值来看,bFGF剂量为1200U/mL左右时效果最佳。结论:应用bFGF在促进MSC增殖的同时,还可促进促血管内皮细胞增生的重要递质-VEGF的表达,其应用剂量与效果之间存在明显相关关系。bFGF应用剂量为1200U/mL左右时,其促进MSC表达VEGF及促进细胞增殖作用同时达到最佳效果,超过此应用剂量,两者则有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