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8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136篇
儿科学   5篇
基础医学   40篇
口腔科学   2篇
临床医学   118篇
内科学   9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38篇
外科学   226篇
综合类   111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4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1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30篇
  2007年   40篇
  2006年   53篇
  2005年   39篇
  2004年   56篇
  2003年   61篇
  2002年   52篇
  2001年   54篇
  2000年   43篇
  1999年   18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14篇
  1996年   18篇
  1995年   5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3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3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51.
目的 制备CPC/BMP复合人工骨,通过动物实验研究其对骨缺损的修复作用及相关问题,探讨临床应用的可能性。方法 参考有关文献方法合成CPC,并将其作为BMP的载体制成CPC/BMP复合物,植入兔桡骨15mm骨缺损处,术后不同时间处死动物。通过生物力学测定,组织学染色分析,电镜扫描及X射线电子能谱分析。X线摄片,无机质含量测定以及骨密度测定等手段观察新骨形成和材料降解情况。同时以单纯的CPC及空白组作为对照研究。综合评价CPC/BMP对骨缺损的修复能力及对机体的影响。结果 术后CPC/BMP和CPC两组动物均无毒性反应。随着时间的延长,血清中碱性磷酸酶浓度逐渐升高,尤以CPC/BMP组显著,提示CPC/BMP复合物和单纯的CPC均可以促进新骨形成,前者新骨形成量大,骨修复能力明显好于后者。CPC/BMP植入2周时可见大量间充质细胞分化,在材料与骨端之间出现一层软骨细胞。4周时软骨细胞向编织骨分化,16周时板骨层骨长人材料并与之相互分割包裹,24周时骨缺损初步修复,新骨密度明显高于CPC组,说明BMP的加入不仅有效地促进了新骨的形成,同时也加速了新骨的钙化。24周组标本生物力学测定结果表明,新骨形成的同时伴随材料的降解,CPC组材料降解速度缓慢,CPC/BMP组降解速度优于CPC组,但24周时仍有部分材料残存。在新骨形成和材料降解过程中可出现血清钙浓度的一过性升高。结论 CPC是BMP的理想载体。CPC/BMP生物活性人工骨对骨缺损有较强的修复能力,可望成为新型的骨缺损修复材料。  相似文献   
152.
拇指创伤性截指,造成拇指缺损,给伤员生活和工作带来很大困难。急性拇指创伤性截指,如条件具备,应争取修复血管等再植,但由于各种原因,往往不宜再植。过去,只能待伤愈后,考虑拇指再造术,如转移残指或邻指,或游植移植第2足趾再造拇指。这些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153.
建立一株人源性骨肉瘤细胞系并进行生物学测定,为骨肉瘤研究提供良好的实验模型。无菌切取骨肉瘤手术标本,于裸鼠表面包埋接种成功后移植瘤标本体外培养得到细胞株,应用形态学观察、流式细胞仪、生长曲线测定、肿瘤标志物测定等方法进行生物学特性研究。结果建立了一株具有肺转移特性的人源性骨肉瘤细胞系PL-1,其成瘤率100%,潜伏期为12天,肺转移率为100%;取其32代细胞进行生物学特性测定,发现其形态结构、排列方式、分化程度与原发瘤保持一致,染色体形态为人类核型,众数在64-66之间,流式细胞仪检测G1期细胞为52.1%,碱性磷酸酶及骨形成蛋白抗体免疫组化染色为阳性。说明应用裸鼠体内移植建立的人骨肉瘤细胞系PL-1与原发瘤保护相同的生物学特性,为一个稳定的细胞系。  相似文献   
154.
重组合异种骨首次临床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寻找一种理想的植骨材料,满足临床急需,我所创新制备重组合异种骨,在进行系列周密的动物实验基础上,已首次将这一成果成功地用于临床,1 材料和方法 制备重组合异种骨:15 mg牛骨形态发生蛋白溶于4 mol盐酸胍溶液中,将 150 mg部分脱蛋白小牛松质骨置入其中,再将3者混合物对水透析,-80℃冻干,最后环氧乙烷消毒,无菌密封包装备用.临床患者为男性,54岁,左手环指近节内生性软骨瘤。在常规手术刮除肿瘤、50%氯化锌烧灼后,将上述制备好的复合异种骨150 mg植入充填残留骨腔.术后观察局部组织反应,定期X线摄片检查及功能物理学检查.2 结果 术后患指无明显肿胀、疼痛及渗出等免疫排斥反应,伤口愈合良好.术后2周即有新生骨长  相似文献   
155.
本文目的是研究口服L-多巴对家兔骨折愈合和髌软骨缺损修复的影响。本实验将57只成熟家兔分为4组。切除腓骨干中部3mm一段;在髌软骨中部造成一横形缺损,宽1.5mm深达钙化层。术后实验组家兔每天喂L-多巴0.1~0.2g/kg,共2~4周。用放射线和组织学方法检查L-多巴对骨折愈合和软骨缺损修复的影响。观察到口服L-多巴有明显地促进骨折愈合和髌软骨缺损的修复作用,0.2g/kg组更为明显。在服L-多巴组中可见到软骨细胞有丝分裂,80%以上标本由缺损近侧和远侧边缘软骨再生修复,而对照组软骨细胞未出现有丝分裂,两侧边缘软骨再生只有23%。  相似文献   
156.
目的 了解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 (PDGF)对体外生长的兔关节软骨细胞的生物学效应 ,为组织工程构件软骨提供理论基础。方法 取第 3代兔关节软骨细胞体外单层培养 ,培养液DMEM中以终浓度分别为 3、 10、 30、 10 0、 30 0 μg .L 1的PDGF各作用细胞 2 ,4及 6d ,以MTT法检测细胞的增殖情况 ,并在 3μg .L 1PDGF作用下 ,采用流式细胞技术进行细胞周期亚时相分析。同时 ,检测基质中糖醛酸的变化反映蛋白多糖含量的变化。结果 结果显示在较低浓度 (3μg .L 1)PDGF即能明显促进培养软骨细胞的增殖 ,且以第 2d刺激效果最明显 ;增加因子浓度不能进一步促进细胞增殖。在 3~ 30 0 μg .L 1浓度下糖醛酸的含量变化不显著。结论 PDGF对培养软骨细胞以剂量时间依赖性方式刺激其增殖但对细胞的分泌功能代谢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57.
可注射性藻酸钙凝胶载体组织工程性软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对经体外培养的软骨细胞与藻酸钙凝胶载体复合形成的组织工程性软骨进行组织形态学观察。方法 取 2周龄新西兰白兔的膝关节软骨细胞,经体外培养两次传代后与藻酸钠溶液复合,使细胞密度为 5× 10 6/ml、 NaCl 0.135 mol/L、 K 2HPO 4 0.1 mol/L、藻酸钠的质量分数为 1%,然后注入葡萄糖酸钙使终浓度为 40 mmol/L。在实验组 (A、 B组 )兔的背部皮下注入复合藻酸钙载体的软骨细胞悬液,对照组 (C、 D组 )动物或注入无载体的软骨细胞悬液或注入无细胞的藻酸钙载体,分别于注射后第 2周、第 4周取材,进行 HE和甲苯胺蓝染色。结果 实验组,于注射复合软骨细胞的藻酸钙凝胶载体第 2周时, HE染色结果显示皮下注射点出现大量软骨细胞增殖,第 4周时有软骨组织形成;甲苯胺蓝染色见有软骨细胞和软骨基质形成。在注入无载体的软骨细胞悬液组 (C组 ),部分动物的皮下注射点有少量软骨组织形成,而在注入无细胞的藻酸钙载体组 (D组 )则未见软骨形成。结论 应用可注射性藻酸钙凝胶载体复合软骨细胞可在同种异体动物体内形成新生软骨组织。  相似文献   
158.
同种异体骨关节移植修复长段骨关节缺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评价同种异体骨关节移植修复长段骨关节缺损后的临床效果。方法 1991年9月 ̄1997年11月对侵袭性或恶性骨肿瘤瘤段切除后长段骨关节或骨干缺损36例,创伤性长段骨缺损2例,采用低温冷冻或冻干同种异体骨关节或骨干移植物修复。结果 术后早期38例均未发生明显的免疫排异反应。随访1年5个月 ̄7年5个月,平均4.2年,存活31例,优良率达74.19%。结论 低温冷冻或冻干的同种异体骨或骨关节移植物抗  相似文献   
159.
目的:应用骨形态发生蛋白5(BMP5)cDNA探针检测骨折愈合过程中外骨痂内BMP5基因表达的定位与分布,探讨BMP5基因表达在闭合性骨折愈合外骨痂形成中的作用。方法:以64只健康SD大鼠,制备闭合性胫骨骨折动物模型。骨折后分别于12小时,1,3,5,7,9,14及28天取材,取材后行恒冷切片,用地高辛素标记的BMP5 cDNA探针进行原位杂交,设立对照。结果:骨折后12小时及1天,骨折周围血肿内细胞及肌肉中新出现的间充质细胞内BMP5检测为阳性信号。结论:本实验表明创伤激活BMP5 cDNA的表达,并呈区域性参与骨折的修复,也说明骨折血肿及周围软组织在骨折愈合过程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160.
β-转化生长因子(transforminggrowthfactorbeta,TGF-β)作为一种多功能的细胞因子,可调节多种正常细胞或瘤细胞的生长、分化犤1犦。TGF-β在体内无骨形态发生蛋白(bonemorphogeneticprotein,BMP)的诱导异位成骨作用,但是在骨组织中可启动新生骨与软骨的生成犤2犦。近来的研究表明,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necrosisfactoralpha,TNF-α)可由T细胞、自然杀伤(naturalkiller,NK)细胞、中性粒细胞、内皮细胞及平滑肌细胞等多种细胞分泌,参与细胞生长分化、免疫和炎症等过程。此外,TNF-α对骨代谢也有重要的调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