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3篇
  免费   22篇
  国内免费   14篇
基础医学   17篇
口腔科学   6篇
临床医学   21篇
内科学   17篇
神经病学   24篇
特种医学   4篇
外科学   25篇
综合类   42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14篇
中国医学   5篇
肿瘤学   4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22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01.
目的:总结86例颅底手术患的麻醉及围术期处理的特殊性.方法:依术前病情,予胃管鼻饲、静脉内高营养(21例)、行气管切开术(13例)和心血管系统药物治疗(46例),根据有无颅内压增高和大出血倾向等临床表现.将患分为四类,针对各类患病情特点,采取静吸复合全身麻醉,控制性降压,适度过度通气,自身血液稀释以及浅低温等.结果:手术时间平均219(125~810)min术中出现低血压11例,心律不齐38例,71例术毕10min内苏醒,10例术后继续机械呼吸支持,3例留置气管导管12h以上,71例愈后良好,5例死亡,无麻醉并发症.结论:此类患手术麻醉应重视术前准备,实施计划麻醉,加强术中综合管理和术后并发症预防.  相似文献   
102.
目的: 比较观察三种不同术后镇痛方法,旨在筛选更佳镇痛方案. 方法: 选择硬膜外麻醉下行胆囊或胆道手术患者68例,按术后不同镇痛方法,随机分为三组,EM组:硬膜外腔单次注射吗啡2 mg;PCIFA组:静脉芬太尼患者自控镇痛;MF组:硬膜外腔单次注射吗啡1 mg联合静脉芬太尼患者自控镇痛. 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估镇痛效果,观察术后48 h镇痛总体满意度、恶心、呕吐、皮肤瘙痒、尿潴留等并发症发生率以及胃肠功能恢复时间. 结果: MF组术后24 h,48 h的VAS评分明显低于PCIFA组(P<0.05),尽管其6 h, 24 h的VAS评分与EM组无明显差异,但48 h的VAS评分明显低于EM组. 术后48 h镇痛总体满意度,MF与EM相似,都明显好于PCIFA组(P<0.05). 恶心的发生率三组无明显差异,但呕吐的发生率MF组与PCIFA组明显高于EM组(P<0.01);皮肤瘙痒和尿潴留的发生率EM组都明显高于PCIFA组(P<0.05);三组对胃肠蠕动功能的影响都无明显差异. 结论: 硬膜外腔单次应用吗啡联合静脉芬太尼患者自控镇痛不但能提供更好的镇痛效果,而且并不增加术后恶心、呕吐等并发症的发生率,是一种较好的术后镇痛方案.  相似文献   
103.
0 引言 癌症治疗中的最主要矛盾是癌症治疗反应的异质性,即使同一TNM分期的患者,预后也存在很大的差异,甚至截然不同,提示TNM分期不是选择癌症治疗的完美标准[1].  相似文献   
104.
目的 探讨乳腺癌患者复发前后HER-2和激素受体表达是否存在时间变异性。方法 收集168例长期随访(>5年)的乳腺癌患者不同时间点的组织标本,并通过免疫组织化学进行HER-2、ER和PR检测,比较不同时间点上述生物标志的差异,同时分析与患者原始治疗和复发后治疗的关系。结果 168例乳腺癌患者中,36例复发,对其中27例复发组织标本进行检测。发现5例患者出现HER-2表达状态的变化,其中3例HER-2下调,2例上调;7例出现ER变化:5例ER表达下调,2例ER表达上调。2例出现PR下调。HER-2的表达变化与复发前放化疗无明显联系,但抗激素治疗导致HR表达下调,激素受体变化对随后的化疗治疗效果稍差(76% vs. 88%,P=0.21),无疾病进展时间相似(33.4月vs. 38.60月,Log-rank=1.96,P=0.16)。结论 乳腺癌患者HER-2和激素受体的表达可以随时间变异,复发患者需要再次检测上述生物标志。  相似文献   
105.
目的:探讨垂体生长激素腺瘤经蝶手术的疗效及影响手术疗效的相关因素.方法:临床纳入垂体生长激素腺瘤患者59例,手术方案均采用经单鼻孔蝶窦入路垂体腺瘤切除术.观察所有患者术后恢复情况及治疗效果,同时寻找影响手术效果的相关因素.结果:59例患者中,43例接受了肿瘤全切术,11例接受了肿瘤次全切术,5例接受了肿瘤部分切除术.所有患者术后相关临床症状均较前有了不同程度的改善,59例垂体生长激素腺瘤患者术后有53例激素水平有着不同程度的恢复.术后并发症方面,16例患者发生尿崩,6例患者发生脑脊液漏,3例患者出现垂体功能低下,8例患者出现低钠血症,8例患者术后存在肿瘤残余.围手术期间,未出现1例患者死亡,亦未出现感染病例.术后对患者进行为期6个月的临床随访,未发现复发者.影响手术疗效因素方面,肿瘤大小、术前生长激素水平、肿瘤侵袭性均对患者手术疗效有着一定程度的影响(P<0.05).结论:经单鼻孔蝶窦入路垂体腺瘤切除术治疗垂体生长激素腺瘤有着令人满意的临床疗效,特别是微腺瘤与非侵袭性腺瘤应用该术式能够取得较好的效果,而侵袭性腺瘤或巨大腺瘤患者在术后往往需要配合放化疗,以达到提高疗效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6.
[目的]探索农村居民结核病健康促进模式并加以推广应用.[方法]选择简阳市两个基本条件近似的乡镇,分别采用大众传播模式和人际传播模式两种不同的健康促进模式进行结核病防治知识的宣传,在健康促进模式开展前后进行问卷调查,比较两种健康促进模式的效果.[结果]开展健康促进活动前后,农村村民结核病防治知识的平均知晓率分别为35.67%、76.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80.21,P<0.05);两种不同模式的健康促进活动后平均知晓率分别为:76.91%、76.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0,P>0.05).广播电视和宣传画册是农村居民最喜欢的宣传形式.大众传播的费用少于人际传播.[结论]在农村地区,大众传播仍然是一种切实可行、效果良好的结核病防治知识宣传模式,该形式简便易行,经济实用,便于在农村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107.
腰池持续引流在神经外科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腰穿蛛网膜下腔持续引流可通过脑脊液引流来进行各种检查和治疗。我科自1997年1月至2001年6月采用腰池持续引流治疗各种颅内疾患89例,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1资料和方法89例中,男65例,女24例,年龄15~64岁。其中切口脑脊液漏者29例,蛛网膜下腔出血者45例,开颅去骨瓣减压术后颅内压持续增高者15例。选择L3~4椎间隙腰穿,在蛛网膜下腔置入直径0.1cm的软质透明硅塑导管,末端经连接控制阀接无菌引流袋,使其保持缓慢引流。导管一般留置3~10d,平均7d,每日脑脊液引流量100~400ml。2结果切口脑脊液漏者漏液停止,切口逐渐愈合;蛛网膜下腔出血者脑…  相似文献   
108.
EGFR突变与非小细胞肺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启斌  胡胜 《中国肿瘤》2007,16(11):910-914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为酪氨酸激酶活性的受体,由生长因子激活,调节上皮细胞的生长分化。近年研究发现62%NSCLC中存在EGFR高表达。突变的NSCLC中,50%~80%对Gefitinib、Erlotinib有反应。EGFR突变改变Gefitinib、Erlotinib敏感性,并与NSCLC耐药相关。文章对EGFR与NSCLC的关系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09.
受中国抗癌协会肺癌专业委员会委托,湖北省抗癌协会肺癌专业委员会于2006年8月18日~20日在武汉成功地举办了肺癌的多领域研究进展学习班。中国抗癌协会肺癌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吴一龙教授和中国抗癌协会肺癌专业委员常委、湖北省抗癌协会肺癌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宋启斌在开幕式上作了讲话。参加此次会议的专家有殷蔚伯、秦叔逵、于丁、王绿化、张力、邬蒙,以及美国墨尔本大学肿瘤中心Joseph Ting教授。350余位来自全国各地的代表们与各位专家就目前有关在肺癌诊治中的问题进行了热烈的讨论。  相似文献   
110.
F波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的早期评估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背景:F波最短潜伏期和传导速度已广泛应用于各种神经病变的检测。然而,F波的其他参数的意义和诊断评估价值较少见报道,其对提高糖尿病周围神经病早期评估敏感性如何?目的:探讨F波各参数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的早期评估意义设计:以2型糖尿病患者和健康人为研究对象的病例-对照研究。单位:武汉大学人民医院神经科和内分泌科病房和门诊。对象:糖尿病组为1999-01/2000-12武汉大学人民医院神经科和内分泌科就诊的2型糖尿病患者106例,男64例,女42例,平均(55&;#177;13)岁;糖尿病平均病程(10.2&;#177;4.8)年。正常对照组为75例健康志愿者,男45例,女30例,平均年龄(54&;#177;12)岁。两组间年龄、腿长匹配(P&;gt;0.05)。干预:以Nicolet-viking Ⅳ肌电图仪,对糖尿病组和对照组胫神经进行F波测定;同时记录M波。主要观察指标:①2型糖尿病患者和正常人F波最短潜伏期(Fmin)、时限(Fdur)、波幅(Famp)和面积(Farea);M波负峰波幅(Manrp)和面积(Marea)的差异。②有无神经病变及不同病变程度2型糖尿病患者异常胫神经F波分布情况。结果:①对照组Fmin上限(Y)与腿长(X)的函数关系为Y=12.3+48.8X^2。②无神经病变患者组(n=30)Fthur,增宽8例(异常率27%)、Fmin延长4例(13%)、F/Marea增大2例。③与对照组比较,有神经病变患者组(n=76)Fmin延长,F/Manip及F/Marea增大(P均&;lt;0.01)。④轻型DPN亚组与重型比较,Fdur异常率显著高(96%和21%,P&;lt;0.01);Fniin异常率低(51%和76%,P&;lt;0.05);其余参数无显著性差异(P&;gt;0.05)。结论:①F波(尤其是Fdur)可作为早期诊断糖尿病周围神经病的敏感指标,并可发现亚临床糖尿病周围神经病。②糖尿病周围神经病患者的近、远端神经均可受累.近端损害可早于远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