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9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5篇
基础医学   17篇
临床医学   13篇
神经病学   22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29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21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61.
目的 探讨汉族人群中难治性强迫症与非难治性强迫症多巴胺转运体可变数目串联重复区(DATVNTR)基因多态性差异.方法 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和限制性片断长度多态性(RFLP)技术,检测51例难治性强迫症和59例非难治性强迫症的DAT基因型,并比较2组之间的DAT基因多态性差异.结果 难治性强迫症7/10、7/11、8/11、9/9、9/10、10/10、10/1l、11/11DATVNTR基因型频率(0.0%、2.0%、0.0%、5.9%、2.0%、74.5%、5.9%、9.8%)和非难治性强迫症组(3.4%、3.4%、1.7%、6.8%、6.8%、59.5%、5.1%、3.4%)差异无显著性(x2=6.126,P=0.525),且难治性强迫症7,8,9,10,11DATVNTR等位基因频率(1.0%、0.0%、6.9%、78.4%、13.7%)和非难治性强迫症组(3.4%、0.8%、10.2%、77.1%、8.5%)等位基因频率亦差异无显著性(x2=4.349,P=0.364).结论 在汉族人群中,DATVNTR基因多态性与难治性强迫症无明显关联.  相似文献   
62.
深圳市神经症流行病学调查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通过对深圳市神经症的流行状况分析,找出该病的分布特点,分析各种影响因素,为进一步探讨病因、制定防治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世界卫生组织-世界精神健康联盟(WHO WMH)提供的复合性国际诊断交谈检查表(CIDI)3.2,对深圳市2005年精神疾病流行状况进行调查。结果 在7108名年龄为18岁以上的深圳市受访人群中,神经症终生患病率为13.35%;其中,男性为12.90%,女性为13.85%;非户籍人口患病率明显高于户籍人口(x^2=6.79,P〈0.01);城区人口患病率明显高于乡镇人口(x^2=49.22,P〈0.01);45岁以下的人群患病率明显增高。神经症之间的共患病率为19.79%,女性明显高于男性(x^2=9.601,P〈0.01)。患病率和严重性与年龄、性别、婚姻状况、经济状况及生活事件等因素有关。结论 神经症的患病率呈上升趋势,已经成为常见病、多发病,且发病年龄呈年轻化趋势,应列为公共卫生防治的重点。  相似文献   
63.
目的探讨儿童孤独症与儿茶酚氧位甲基转移酶(COMT)基因多态性的关系。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和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技术,检测67例孤独症患儿(孤独症组)及其父母(父母组)的COMT基因多态性,采用传递不平衡检验(TDT)方法分析儿童孤独症核心家系COMT基因与孤独症的关系。结果(1)孤独症组COMT基因A/A基因型频率(4.5%)高于父母组(0例),A/G基因型频率(26.9%)低于父母组(38.5%),C/G基因型频率(68.7%)也高于父母组(6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593,P〈0.05)。(2)TDT检验未发现孤独症与COMT基因相连锁(P〉0.05)。结论孤独症患儿组与父母组的COMT基因多态性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未发现COMT基因与孤独症的发病存在传递不平衡,COMT基因可能是孤独症的易感基因。  相似文献   
64.
强迫症心理学机制及其认知功能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强迫症发病有明显的心理学基础,其大部分患者存在明显的强迫性人格特征。同时强迫症存在认知功能损害,其发病的心理学基础可能影响其认知功能。现将强迫症发病的心理学机制及认知功能研究进展综述如下。一、强迫症的心理学机制  相似文献   
65.
社交恐怖症的心理防御机制及其相关因素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目的 :探讨社交恐怖症 (SPH)病人的心理防御机制及其与患者个性特征和父母养育方式的关系。方法 :SPH组和正常对照 (NC)组各 6 0例 ,入组时按要求填写防御方式问卷 (FDSQ)、父母教养方式评价量表 (EMBU)和艾森格人格问卷 (EPQ)。结果 :SPH患乾的中间型和不成熟型防御机制因子分 (分别为4 90± 0 5 9和 4 71± 0 92 )显著高于NC组 ( 3 86± 0 98) ,成熟防御机制因子分 ( 5 36± 1 0 9)显著低于NC组 ( 5 80± 0 81) ,回避等防御机制分 ( 6 6 2± 1 35 )显著高于NC组 ( 5 72± 1 78)。SPH患者父母教养方式的情感温暖、理解因子分明显低于NC组 ,惩罚、拒绝和过度保护因子分明显高于NC组。EPQ结果 :SPH患者神经质标准分 (SN)显著高于NC组 ,外向标准分 (SE)显著低于NC组。相关分析结果 :SPH患者父母拒绝、否定和过度保护养育方式以及EPQ神经质个性特征与中间型和不成熟防御机制的使用显著相关。结论 :SPH患者更多使用中间型和不成熟型防御机制 ,并与个性缺陷和父母不良的教养方式密切相关 ,SPH患者较之正常人特征性使用回避等防御机制 ,此乃SPH临床症状产生的病理心理基础 ,亦是心理治疗的核心靶症状  相似文献   
66.
目的:探讨惊恐障碍患者的防御方式及其与焦虑抑郁、功能状况的关系。方法:采用防御方式问卷对47名伴或不伴广场恐怖的惊恐障碍患者和37名健康对照者评估其防御方式,同时以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估其焦虑抑郁状态,并以功能大体评定量表评估近一周的社交职业功能水平。结果:①惊恐障碍组不成熟防御方式总分、投射、分裂、退缩和躯体化得分高于对照组(P〈0.05);中间型防御方式总分、理想化、假性利他、伴无能之全能和交往倾向得分高于对照组(P〈0.05);惊恐障碍组成熟防御方式总分、幽默得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01);②惊恐患者的不成熟防御方式总得分与受教育程度呈负相关(r=-0.357,P〈0.05),交往倾向得分与功能大体评分呈负相关(r=-0.384,P〈0.01).结论:惊恐障碍患者使用不成熟和中间防御方式增多,使用成熟防御减少。  相似文献   
67.
初一学生抑郁情绪影响因素调查   总被引:6,自引:3,他引:6  
目的:探讨初一学生抑郁症状及与之相关的心理和环境因素。方法:用自陈问卷调查300名样本的抑郁症状及自尊、生活事件、社会支持、家庭亲密度和矛盾性,分析这些因素与抑郁症状之间以及生活事件各因子与自尊之间的相关性。结果:抑郁症状发生率为11%;逐步回归分析发现,自尊、社会支持与抑郁症状负相关(标化回归系数分别为-0·59和-0·14),生活事件与之正相关(标化回归系数0·26);在生活事件6个因子中,学习压力及相关因子与自尊负相关(标化回归系数分别为-0·14和-0·13)。结论:抑郁症状在初一学生中相当常见;自尊水平低下、缺乏社会支持以及不良生活事件的影响与抑郁症状的发生有关;在各种生活事件中,来自学习过程的压力和挫败对自尊的影响最为突出。  相似文献   
68.
强迫症患者神经认知功能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目的:探讨强迫症认知功能障碍的特点。方法:采用韦氏记忆量表(WMS)、数字划销测验(NCT)、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验(WCST)评估记忆、注意、执行功能。结果:强迫症WMS中的1-100、长时记忆、记图、再生、联想、触摸、理解、短时记忆和记忆商均显著性较正常组差。强迫症NCT中的净分、第一、第三、第四、第五阶段划对数和第一、四阶段失误率均显著性较正常组羞;强迫症WCST中的总正确数,总错误数,持续性错误、非持续错误均显著性较正常组差。结论:强迫症的长时记忆、短时记忆、记忆商数、注意及执行功能均显著性较正常人差,其瞬时记忆无明显损害。  相似文献   
69.
孤独症患儿脑单光子发射计算机体层摄影术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研究孤独症患儿的脑血流和细胞功能.方法 采用单光子发射计算机体层摄影术,对31例符合中国精神疾病分类方案与诊断标准第2版修订本中孤独症的诊断标准的患儿(研究组)和20名排除神经精神科疾病、患躯体疾病的非孤独症儿童(对照组)进行脑影像分析.结果 (1)视觉定性分析,研究组中有27例存在36个放射性分布减低区,其中以左侧额叶(13个)和双侧颞叶(左右侧分别为6个和8个)皮质较多见.(2)放射性计数分析,研究组左侧额叶(84±34)和海马(62±23)低于右侧[分别为(88±32)和(67±26)],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对照组各部位左右侧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结论 孤独症儿童左侧额叶、海马及双侧颞叶存在局部血流灌注降低和细胞功能障碍.  相似文献   
70.
目的探讨短期集体心理治疗对神经症患者疗效的影响。方法采用心理剧回馈量表评估22例主角和21例配角在其治疗3mo后的获益程度,并比较主角和配角获益程度的差异。结果总获益量表中获益最明显的是情绪获益,主角的总获益量和情绪获益显著高于非主角参加者(P<0.05),主角的再参加意愿和担任主角的意愿明显高于非主角参加者(P<0.05)。结论短期集体心理治疗对神经症患者有明显的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