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441篇
  免费   1836篇
  国内免费   1079篇
耳鼻咽喉   226篇
儿科学   370篇
妇产科学   248篇
基础医学   1291篇
口腔科学   363篇
临床医学   4590篇
内科学   2542篇
皮肤病学   232篇
神经病学   453篇
特种医学   1041篇
外国民族医学   39篇
外科学   2519篇
综合类   9187篇
预防医学   4126篇
眼科学   327篇
药学   3507篇
  33篇
中国医学   3250篇
肿瘤学   1012篇
  2024年   184篇
  2023年   558篇
  2022年   763篇
  2021年   636篇
  2020年   573篇
  2019年   625篇
  2018年   746篇
  2017年   452篇
  2016年   562篇
  2015年   605篇
  2014年   1647篇
  2013年   1205篇
  2012年   1439篇
  2011年   1602篇
  2010年   1487篇
  2009年   1454篇
  2008年   1311篇
  2007年   1527篇
  2006年   1416篇
  2005年   1456篇
  2004年   1263篇
  2003年   1214篇
  2002年   934篇
  2001年   950篇
  2000年   1093篇
  1999年   1100篇
  1998年   1049篇
  1997年   1000篇
  1996年   942篇
  1995年   777篇
  1994年   731篇
  1993年   588篇
  1992年   590篇
  1991年   483篇
  1990年   468篇
  1989年   383篇
  1988年   253篇
  1987年   210篇
  1986年   170篇
  1985年   175篇
  1984年   150篇
  1983年   123篇
  1982年   94篇
  1981年   84篇
  1980年   68篇
  1979年   49篇
  1978年   23篇
  1964年   22篇
  1958年   15篇
  1957年   1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51.
目的:探讨治疗慢性附件炎的有效方法。方法对66例慢性附件炎患者的临床治疗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痊愈60例,症状完全消失、患者身体恢复到正常,痊愈率90.9%;经检查附件炎性包块明显缩小,症状消失,腹痛减轻患者6例;有效率100%。结论慢性附件炎是常见妇科疾病,严重影响患者的精神和生活质量。因此,对慢性附件炎要积极有效地预防和治疗,应用和推广科学有效治疗慢性附件炎的方法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52.
李习平  胡慧远 《重庆医学》2015,(26):3714-3715
由于我国体制的制约,公立医院出现了“以药养医”的局面,即医院和医生的主要收入是通过销售药品,换句话说,医院通过销售药品维持医院的运转,医生也是通过销售药品维持收入的主要来源。所谓“以药养医”的收益,绝不止政策规定的那15.00%的药品加价,如果医院的毛利只有这15.00%,则“以药养医”的说法根本不能成立,要知道,即便是摆地摊的菜贩子,卖青菜的毛利率也不止50.00%,医院的药品收益除了这公开的15.00%的药品加成,还有约30.00%是以隐性返利和回扣形式存在的[1-2]。“以药养医”在公立医院药品购销和处方行为上主要有以下体现:(1)医疗费用中,患者在药品方面的支出占其医疗支出的45.00%左右。调查显示,尽管医疗总费用占 GDP 的4.70%左右,与其他国家相比,药品费用占 GDP 的2.00%左右,但该比例是世界上最高的[3]。(2)药品价格越高,购销量越大。(3)存在医药公司向医院及医生返利的现象,通常的规律是药品付款周期一般为半年或一年,这意味着医药公司向医院提供半年或一年期的无息贷款[4]。(4)回扣现象普遍存在,由此导致的过度用药、滥用药现象很严重。因此,导致“以药养医”的直接原因是价格管制导致的医药价格扭曲[5],这只是从表层来分析“以药养医”的根源,本文试图从数理逻辑推理的角度分析公立医院“以药养医”的内在机制。  相似文献   
953.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对急性阑尾炎(AA)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0月-2014年11月期间52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AA患者螺旋CT平扫和增强扫描资料,分析其表现。结果穿孔性急性阑尾炎(PAA)20例,非穿孔性急性阑尾炎(NPAA)32例(单纯性AA14例,AA伴周围炎18例)。用多平面重建(MPR)及曲面重建(CPR)相结合的方法完整显示阑尾,增强扫描对于单纯性AA和PAA的诊断和分型满意。结论 MSCT扫描是一种简便、快捷的AA诊断方法,而结合增强扫描可更全面的了解病灶处情况,提高诊断的准确性,进而提高诊断信心。  相似文献   
954.
目的应用外周血染色体培养/核型分析技术对20例有胎儿生长受限(fetal growth restriction,FGR)史的新生儿进行外周血染色体培养及核型分析,寻求与遗传学相关的致病因素。方法收集2012年1月-2014年6月到本院新生儿科初步诊断为FGR的患儿20例,应用外周血常规接种、培养、制片及G带分析。结果 20例FGR胎儿出生后外周血染色体检测共检测出10例染色体异常,其中21-三体5例,18-三体1例,染色体结构异常4例。结论在FGR的致病因素中,染色体结构畸变和数目异常是导致胎儿宫内生长受限的致病因素之一,获得不论有无躯体畸形的发育迟缓的儿童的染色体信息十分必要,可为患儿预后和早期干预提供有效而准确的咨询。  相似文献   
955.
本文对我院2006 年1 月至2013 年6 月收治的32 例新生儿十二指肠梗阻患儿进行术前诊断及手术治疗中的难点分析,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56.
目的:探讨发生于体部的弥漫型丛状神经纤维瘤病的 MRI 表现,以提高诊断的正确率,并为临床诊断及后期治疗提供有利的帮助。方法对4例手术后病理诊断为体部丛状神经纤维瘤病的患者临床资料及 MRI 检查并结合相关文献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病是原发于神经干内的神经纤维瘤,MRI 表现上有一定特异性:即平扫时 T1WI 上病变呈与肌肉相比的等信号或稍低信号,于 T2WI STIR 相病变呈高或稍高信号,信号均匀或不均匀,皮下脂肪层病变内可含残存脂肪组织在 T1WI 上呈高信号、压脂像后呈低信号,增强后病变明显强化,可见条片状或网格状不均匀强化。结论结合患者临床资料及 MRI 表现,可以对体部丛状神经纤维瘤病做出明确诊断,并对病变范围作出初步的估计,为临床早期诊断及手术治疗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957.
目的: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健胃调经丸中大黄素、大黄酚的含量。方法:色谱柱为迪马DIKMA C18(250mm×4.6mm,5μm),流动相为甲醇-0.1%磷酸溶液(85∶15),检测波长:254nm,流速:1.0mL/min。结果:大黄素在0.1021~0.9191μg范围内具有良好线性关系(r=1),平均回收率为101.6%,RSD为1.24%;大黄酚在0.4124~3.7120μg范围内与峰面积具有良好线性关系(r=0.9994),平均回收率为99.4%,RSD为1.31%。结论:高效液相色谱法灵敏度高,重复性好,准确可靠,可用于调经健胃丸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958.
黑斑息肉综合征(Peutz?Jeghers syndrome,PJS)在幼儿期出现症状,儿童腹腔空间相对成人小,有更高的肠套叠风险。双气囊小肠镜(double?balloon enteroscopy,DBE)已被证实是一种安全有效的诊治小肠病变方法,但还需确定其预防性息肉切除治疗对PJS幼儿的疗效及安全性。回顾2018—2020年间被确诊为PJS的6例患儿(中位年龄10.6岁)资料,发现患儿中进行DBE治疗14次,其中3例患儿经DBE治疗成功解除肠套叠。切除的套叠息肉的大小分别为50 mm×60 mm,40 mm×35 mm,50 mm×40 mm。所有患儿在DBE治疗后,与息肉相关的症状(腹部疼痛、肠套叠和阻塞)得到缓解。手术过程中未发现出血或穿孔等直接并发症,且随访未见肠套叠复发。可见,DBE息肉切除术治疗PJS引起的肠套叠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959.
目的对广藿香叶挥发油抗炎机制进行实验研究。方法通过研究广藿香叶挥发油对角叉菜胶致大鼠足肿炎症模型组织和血清中前列腺素E2(PGE2)、丙二醛(MDA)、一氧化氮(NO)含量的影响,探讨广藿香叶抗炎作用机理。结果广藿香叶挥发油能明显降低大鼠角叉菜胶性炎症模型组织和血清中的PGE2和MDA的含量,能降低角叉菜胶致大鼠足肿炎症模型血清中NO的含量。结论广藿香叶挥发油抗炎作用机制与抑制炎症组织PGE2合成、减少炎症组织中MDA堆积,降低NO含量有关。  相似文献   
960.
目的了解心胸外科住院患者医院感染现状,探讨心胸外科住院患者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为预防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规范医院感染管理,提供相关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2013年6月在医院心胸外科4 252例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心胸外科住院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心胸外科4 252例住院患者发生医院感染204例,感染为4.80%;医院感染率从2005年的6.90%下降至2013年的3.92%,随时间呈逐年下降的趋势;呼吸道感染最高,共118例占57.8%;医院感染病原菌前3位分别为: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分别占27.40%、19.86%和12.33%;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患者年龄、住院天数、抗菌药物联用、伴有基础疾病、有侵入性操作是心胸外科住院患者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结论心胸外科住院患者易发生医院感染,应加强医院感染管理,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