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篇
  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3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13篇
综合类   13篇
预防医学   5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5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155例介入放射学受检者剂量调查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目的了解本市介入放射学诊疗程序中受检者的剂量,加强介入诊疗的放射防护。方法采用热释光剂量计元件(TLD)贴敷在受检者的体表处,测量并算出被照射区域及临近器官皮肤入射剂量,调查4家医院的心、脑及周围血管的9种155例介入放射诊疗手术。结果平均剂量值超过1Gy/次的手术有:PTCA、肝动脉造影、全脑造影加装支架、下肢动脉造影。所观察的PTCA和全脊髓造影术中剂量大于1Gy的分别达20%和38%。3例PTCA剂量达10~12.9Gy/次,脑血管介入手术时眼晶体、甲状腺最大剂量分别达295mGy、595mGy;脊髓血管介入手术时性腺最大剂量达100mGy。结论对剂量大于2Gy的受检者皮肤损伤应观察、随访和治疗,手术中对重要器官进行防护,建立辐射危害告之制度、强化操作者放射防护的“剂量意识”。  相似文献   
32.
目的:对辽宁省境内铁岭市西丰县、丹东市宽甸满族自治县及本溪市桓仁满族自治县进行林下山参生态环境及伴生植物调查研究,对这些地区林下山参的发展提出建议,并为林下山参的生态适宜性分析提供必要的参考资料。方法:通过以代表区域-样地-样方的模式进行实地调查、文献查阅和资料整理,记录各指标、计算相关参数并归纳总结。结果:在对42个样方中林下山参样品收集的基础上对其生态环境及伴生植物进行调查,共鉴定出95个植物物种,并对其出现频率高于33%的6个主要物种进行了关联性分析,均为正关联,其中细辛关联性最强,其次为五味子,乔木层以椴树关联性最强。调查也发现这些地区存在大规模的种植基地较少散户较多、种质混杂、种植技术不规范及种植模式和经济创收来源单一等问题。结论:辽宁省西丰县、宽甸县及桓仁县等地生态环境优越,林下山参资源丰富。通过调查,全面地了解辽宁省境内代表区域的林下山参生态环境及其伴生植物情况,为进一步发展林下山参栽培产业提供了基础,为推动林下山参经济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33.
目的探讨前入路腹膜前Kugel补片治疗无张力腹股沟疝修补术后复发疝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并分析其并发症和复发率。 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至2016年1月,广州中医药大学附属东莞中医院40例腹股沟疝复发患者,记录复发疝类型、手术时间、并发症和复发率,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记录术前术后慢性疼痛的发生率。手术采取前入路,切除手术瘢痕和取出卷曲挛缩的合成补片。创建腹膜前间隙后,将Kugel补片置入腹膜和腹横筋膜之间加强耻骨肌孔。 结果平均手术时间50 min(50~65 min)。术中有8例腹膜轻度损伤,发现后立即修补。无切口感染,3例皮下血肿、1例血清肿,5例术后尿潴留需插尿管。术前慢性疼痛率77.5%,术后12个月后下降至12.5%。随访时间24个月(12~50个月),无复发患者。 结论前入路腹膜前Kugel补片治疗无张力腹股沟疝修补术后复发疝安全有效、操作简单,尤其适合平片或网塞修补术后有慢性疼痛的复发患者。  相似文献   
34.
目的:比较对临界病变分别应用造影指导和血流储备分数(fractional flow reserve,FFR)指导的治疗策略的一致性.方法:人选2012年11月至2014年8月因“冠心病”于北京大学第一医院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且术者判断为临界病变并行FFR检查的患者.收集所有患者的造影图像,由4位有经验的心脏介入医生分别对造影图像中靶病变的狭窄程度进行目测判读,并写出该医生本人根据影像结果从治疗策略上是否会对该处靶病变进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收集患者手术当时术者判断的狭窄程度及FFR值,分析手术当时术者判断的狭窄程度与事后4位介入医生判断的狭窄程度的差异及相关性,并分析4位介入医生根据造影指导选择的治疗策略与FFR指导的治疗策略的一致性.结果:共入选151例患者,70.2%(106例)为男性,平均年龄(62.7±9.6)岁(37 ~ 84岁).对该151例患者的169支血管的临界病变进行了FFR测量,1支为左主干,116支为前降支,27支为回旋支,25支为右冠状动脉.虽然事后4位介入医生目测判断的狭窄程度与术中目测判断的狭窄程度有一定相关性(r =0.29 ~0.38,P<0.001),但相关性不高,且有明显差异.以FFR值0.80为选择是否行介入治疗的界值,4位介入医生根据影像目测结果选择的治疗策略与FFR指导的治疗策略之间的一致性分别为:医生1为72.78%,医生2为71.60%,医生3为75.15%,医生4为72.78%.结论:单纯根据造影目测判断临界病变准确性不高,推荐在临床上使用FFR测量来指导临界病变治疗策略的选择.  相似文献   
35.
目的探讨腹腔镜联合硬性输尿管镜治疗胆总管结石术中的应用体会和常见并发症防治。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08年3月-2012年10月间33例腹腔镜下输尿管镜弹道碎石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32例腹腔镜下完成手术,手术时间80-240min,术中出血60-300ml。所有腔镜手术患者均放置"J"形内引流管,并I期缝合胆总管。"J"管6-8d后通过胃镜取出。1例患者因术中胆总管出血中转开腹,术后轻微胆漏1例,经持续腹腔引流2周后治疗痊愈。住院时间8-12d。平均随访40个月,患者无腹痛、寒热往来、黄疸等症状。未见结石复发。结论腹腔镜联合硬性输尿管镜弹道碎石在胆总管结石治疗的微创术式可行、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36.
目的 比较后路长节段与短节段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16-01-2018-12诊治的98例胸腰椎骨折,49例采用后路长节段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长节段组),49例采用后路短节段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短节段组).比较2组末次随访时椎体前缘高度恢复距离、伤椎Cobb角.结果 98例均顺利完...  相似文献   
37.
目的探讨自拟清胆汤对急性重症胆管炎(ACST)术后肝功能恢复的临床效果。方法将73例ACST术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两组病人术后均进行常规治疗,治疗组加用清胆汤治疗。术后第3,5,7,9天分别检测患者的TB ILI、ALT、AST,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治疗组上述指标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急性重症胆管炎术后应用清胆汤治疗,对肝功能恢复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38.
目的 总结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手术治疗的临床体会.方法 105例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DHS组(37例)、Gamma钉组(32例)、PFN组(36例),分析比较三组的临床疗效.结果 DHS组、Gamma钉组、PFN组优良率分别为89.19%(33/37)、90.62%(29/32)、91.67%(33/36),三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DHS、Gamma钉、PFN三种方法均适合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治疗,能够减少术后并发症,促进患者早期康复.  相似文献   
39.
目的:总结腹腔镜腹股沟淋巴结清扫术术后并发症及控瘤效果。方法:回顾分析为10例男性患者(14侧)行腹腔镜腹股沟淋巴结清扫术的临床资料。股三角尖部下约3 cm处做10 mm观察孔,另两个切口分别位于距第一切口约6 cm的股三角外侧及内侧(10 mm、5 mm)。分离皮瓣后,以大隐静脉为解剖标志,清扫浅组及深组淋巴脂肪组织,手术清扫范围同开放根治术。记录手术清扫的淋巴结,分析并发症发生原因。结果:手术时间每侧平均(130±24.9)min,每侧平均清扫淋巴结(12.1±1.2)枚,每天每侧引流量平均(60.3±37.3)ml。3例患者发生轻微并发症,1例术中出现高碳酸血症及皮下气肿,1例术后发生50 ml的血清肿,1例手术部位出现180 ml的淋巴液肿。平均随访(24±11.7)个月,无肿瘤复发及其他并发症发生。结论:腹腔镜腹股沟淋巴结清扫术治疗转移性阴茎癌及恶性生殖肿瘤是可行的,不仅可明显减少术后并发症,而且控瘤效果令人满意。但应进行大宗病例的研究,并长期随访以评价其控瘤效果及潜在并发症。  相似文献   
40.
胸腰椎骨折后路内固定两种显露方式疗效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比较胸腰椎骨折后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手术两种显露方式的临床效果。方法将84例胸腰椎骨折患者按手术显露方式的不同分为两组:椎旁肌间隙入路显露33例(A组);传统后入路显露51例(B组)。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VAS疼痛评分、切口并发症、椎体高度矫正率、Cobb角矫正率、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等各项临床指标,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VAS疼痛评分、切口并发症比较A组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椎体高度矫正率、Cobb角矫正率、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椎旁肌间隙入路显露方式与传统后入路显露方式比较,具有手术操作简单、软组织损伤小、术中出血少等优势,但因术中暴露范围有限,在手术适应证上有其局限性。术中需行椎板开窗探查、减压、椎管内骨块复位以及不稳定脊柱骨折需加用横连接、棘突钢丝内固定者,应选传统后入路显露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