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17篇
  免费   62篇
  国内免费   71篇
耳鼻咽喉   4篇
儿科学   21篇
妇产科学   7篇
基础医学   122篇
口腔科学   9篇
临床医学   107篇
内科学   70篇
皮肤病学   7篇
神经病学   27篇
特种医学   63篇
外科学   285篇
综合类   276篇
预防医学   105篇
药学   93篇
  2篇
中国医学   123篇
肿瘤学   29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34篇
  2022年   31篇
  2021年   24篇
  2020年   39篇
  2019年   26篇
  2018年   30篇
  2017年   18篇
  2016年   20篇
  2015年   25篇
  2014年   54篇
  2013年   58篇
  2012年   78篇
  2011年   86篇
  2010年   83篇
  2009年   83篇
  2008年   87篇
  2007年   111篇
  2006年   92篇
  2005年   57篇
  2004年   56篇
  2003年   32篇
  2002年   48篇
  2001年   36篇
  2000年   33篇
  1999年   23篇
  1998年   15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目的采用Meta分析的方法,评价基于相关系数的C反应蛋白与胆红素的相关性。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Springerlink、EMbase、Cochrane数据库,检索时限均为1990年1月至2013年7月,查找关于C反应蛋白与胆红素相关性的文献。按照纳入排除标准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并评价纳入研究的质量后,采用RevMan 5.2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检出相关文献363篇,最终仅纳入质量较高的6篇文献。Meta分析结果显示,C反应蛋白与胆红素有一定负相关。结论 C反应蛋白与胆红素存在相关关系,可以作为有限反映慢性血管炎症的指标。  相似文献   
42.
目的探讨分级管理干预对社区高血压、糖尿病患者心电图改变的效果。方法选取社区内180例高血压及90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及干预组。对照组给予常规管理,干预组按照危险程度将高血压及糖尿病患者均分为高危、中危、低危三组,给予相应管理。随访半年后比较两组患者心电图情况。结果高血压、糖尿病患者对照组心电图异常率分别为42.2%、46.7%,干预组分别为13.3%、15.6%,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P〈0.05)。结论社区分级管理模式有利于社区控制高血压、糖尿病,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43.
44.
目的分析妊娠合并糖尿病患者的围生期护理方法及效果。方法妊娠合并糖尿病患者62例,所有患者均给予围生期精心护理,观察孕妇及新生儿情况、护理前后患者血糖水平,总结围生期护理方法。结果 62例妊娠合并糖尿病患者中2例孕妇发生酮症酸中毒,2例发生胎膜早破,1例发生胎儿宫内窘迫,并发症发生率8.06%(5/62);护理后患者血糖水平较护理前有明显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妊娠合并糖尿病对孕妇及胎儿均有较大危害,临床中应加强围生期护理,以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最大限度保证母婴安全。  相似文献   
45.
目的了解贵州省2017-2019年结核分枝杆菌分离株的等位基因型别特征及其与耐药的相关性,为贵州省结核病的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贵州省毕节市、安顺市、仁怀市和威宁县4个国家级结核病耐药监测点2017-2019年分离的52株结核分枝杆菌,采用基于7个管家基因位点(recX、rpsl、rmlC、rpmG1、mprA、gcvH、ideR)的MLSA技术进行ST分型。选用异烟肼(INH)、链霉素(SM)、乙胺丁醇(EMB)、利福平(RFP)、卡那霉素(KAM)和氧氟沙星(OFX)6种抗结核药物对52株结核分枝杆菌进行药敏试验,分析菌株耐药与ST型别的相关性。结果52株结核分枝杆菌经MLSA分为11个ST型,其中优势ST型为ST11型(占32.7%)、ST1(占23.1%)和ST5型(占15.4%)。药敏试验显示,52株结核分枝杆菌总耐药率为42.3%(22/52),其中单耐药率为15.4%(8/52),耐多药率为19.2%(10/52),多耐药率为3.8%(2/52)。基于7个管家基因位点的聚类分析和最小间距图分析结果显示,ST2、ST4和ST6型菌株全部为敏感菌株,ST7和ST8型菌株均为多耐药菌株,ST9型菌株均为耐多药菌株,其余ST型由耐药和敏感菌株构成。结论贵州省2017-2019年结核分枝杆菌以ST11、ST1和ST5型为主,ST型呈现多样性。菌株以单耐药和耐多药为主,ST型与耐药具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46.
目的:针对体感诱发电位(somatosensory evoked potentials,SEP)的特征,基于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ield programmable gate array,FPGA)硬件平台设计径向基函数自适应减法器,实现体感诱发电位的快速提取。方法:通过对各模块的硬件算法设计,利用Simulink仿真工具对5例接受脊柱侧弯手术患者的原始SEP信号进行仿真实验,以工频干扰、EEG脑电为噪声,对径向基函数自适应减法器提取SEP的性能进行评价。结果:不同输入信噪比条件下,径向基函数自适应减法器比单一自适应减法器输出信号的信噪比高;输入信噪比为-15dB时,单一的自适应噪声减法器(adaptive noise canceller.ANC)输出相对于模板信号的失真比径向基函数自适应减法器(ANC—RBF)小,但输入信噪比为-25、-30dB时,ANC输出相对于模板信号的失真比ANC—RBF大;ANC—RBF提取的SEP波形比较平滑。结论:径向基函数自适应减法器比单一自适应减法器对术中体感诱发电位具有更好的去噪效果,不仅提取信号的失真度较小,而且信号波形更为平滑,使SEP信号的潜伏期和幅值更易识别。  相似文献   
47.
目的探讨颈后路单开门结合Centerpiece钛板内固定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自2010年5月至2012年5月,采用颈后路单开门结合Centerpiece钛板内固定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32例,男20例,女12例;年龄49~77岁,平均(60.4±7.6)岁。以日本骨科协会(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JOA)17分法评定神经功能,在侧位X线片上测量C2与C7椎体后壁切线夹角α确定颈椎曲度,以过伸过屈位α的差异来计算颈椎活动度,以颈肩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估。结果手术均顺利完成,手术时间100~160 min,平均140 min;手术失血量250~800 mL,平均460 mL。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2~38个月,平均22个月。术前和术后1周JOA分别为(9.26±3.16)分、(12.95±2.35)分(P0.05),JOA改善率为(56.4±9.3)%;术后3个月和术后1年JOA分值分别为(13.30±2.46)分、(13.16±1.39)分,与术后1周(12.95±2.56)分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术前、术后3个月颈椎曲度分别为(18.1±3.8)°和(16.7±5.4)°,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术前、术后3个月颈椎活动度分别为(35.46±11.54)°和(30.65±8.95)°,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术后3个月平均颈肩部VAS评分分别为(3.8±1.8)分和(1.6±1.5)分,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颈后路单开门结合Centerpiece钛板内固定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能够有效改善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神经功能,保存颈椎曲度及活动度,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48.
背景:骨缺损修复一直是骨科临床面临的难题之一。近年来,骨组织工程学的发展为骨缺损修复开辟了新的途径,但骨髓基质细胞体外培养回植入体内修复骨缺损还仅限于实验研究。目的:评价临床上应用自体富血小板血浆(PRP)与人工骨混合物治疗胫骨平台骨折合并骨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2006年7月至2010年7月收治胫骨平台骨折合并骨缺损患者(SchatzkerⅡ~Ⅴ型)36例。随机分成:A组(17例)采用自体PRP与人工骨复合物填充骨缺损;B组(19例)采用自体髂骨填充。所有患者于术后1.5、3、6、12个月复查植骨部位的X线片观察骨折愈合时间,采用Rasmussen评分标准评价胫骨平台骨折复位及固定效果,Hss评分评价膝关节术后功能恢复情况,NRS分级法对疼痛进行量化评分,配对T检验对两组数据进行比较。结果:36例全部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1-36个月,平均16个月。A组患者平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疼痛评分(不包括供骨区)明显低于B组(P〈0.05),而Rasmussen评分、HSS评分及骨折平均愈合时间与B组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自体PRP与人工骨混合物填充治疗胫骨平台骨折合并骨缺损较传统自体髂骨填充显著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减轻术后疼痛,避免供骨区并发症,修复效果理想,为胫骨平台骨折合并骨缺损的治疗提供了一个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49.
MED椎间盘镜与开放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1年5月~2003年5月,我科收治120例单间隙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分别采用MED和开放手术,笔者对疗效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两种治疗方法的优缺点,评价MED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50.
慢性肝病中,肝细胞作为单能干细胞参与肝脏修复,还存在类似于动物致癌、损伤模型中卵圆细胞的肝干细胞或肝前体细胞,这些细胞均能活化并分化成肝细胞和胆管上皮,与临床慢性肝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主要包括胆管反应中的卵圆细胞和小肝细胞,定位于Hering管、汇管区、纤维间隔、汇管区旁肝实质、假小叶及炎症边界,根据超微结构特点分为三型,可以表达一系列标记物,还可能是骨髓、胰腺来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