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33篇
  免费   62篇
  国内免费   30篇
耳鼻咽喉   2篇
儿科学   16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24篇
口腔科学   16篇
临床医学   106篇
内科学   133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14篇
特种医学   15篇
外科学   49篇
综合类   131篇
预防医学   67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95篇
  2篇
中国医学   56篇
肿瘤学   96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20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19篇
  2019年   17篇
  2018年   24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37篇
  2013年   43篇
  2012年   39篇
  2011年   52篇
  2010年   54篇
  2009年   52篇
  2008年   35篇
  2007年   36篇
  2006年   42篇
  2005年   34篇
  2004年   30篇
  2003年   36篇
  2002年   29篇
  2001年   22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18篇
  1997年   22篇
  1996年   14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8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811.
目的 建立GC法同时测定薄荷桉油含片(Ⅱ)中桉油精、(-)-薄荷酮、薄荷脑的含量,以达到全面控制该药品质量。方法 采用气相色谱仪,毛细管柱为Agilent HP-INNOWAX(30 m×0.25 mm, 0.25μm),程序升温,以氮气为载体,采用氢火焰离子检测器,进样口温度220℃,检测器温度250℃,流量1.2 mL·min-1,进样量1μL,分流比10∶1。结果 在该色谱条件下,桉油精,(-)-薄荷酮和薄荷脑分离度良好,质量浓度分别在49.2~1179.8μg·mL-1、20.4~489.6μg·mL-1、231.7~5560.9μg·mL-1范围内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平均回收率分别为100.62%、100.36%、99.69%。结论 本方法操作简便,结果准确,重现性好,通过多组分的含量测定控制薄荷桉油含片(Ⅱ)的质量,可用于提高该药的质量标准。  相似文献   
812.
<正>消化内镜技术是临床诊断和治疗消化系统疾病最常用的手段,虽然相关设备和技术已日臻成熟,但检查期间仍不可避免对消化道造成牵拉刺激,使副交感系统兴奋,出现恶心、呕吐、疼痛等不适,也会对心率、呼吸、血压等产生影响。为提高患者诊疗的舒适度,近年来提倡无痛胃肠镜检查,即使用静脉麻醉制剂,但多数不实施气管插管和辅助呼吸,  相似文献   
813.
胆管恶性狭窄的诊治是临床重大疑难问题,二代基因测序技术具有所需样本少、检测范围广、准确性高等优点,现本文就该技术在胆管恶性狭窄中的应用作一总结。  相似文献   
814.
李岩  胡冰 《安徽医药》2013,17(4):541-543
恶性腹水是由各种恶性肿瘤引起的腹水,是肿瘤浸润和转移的突出临床表现之一,常提示肿瘤晚期。除乳腺癌和卵巢癌外,恶性腹水患者中位生存期为1~4个月。目前针对恶性腹水的治疗包括腹腔穿刺放水、限钠利尿、腹腔静脉分流、腹腔内放化疗、免疫治疗等,在改善症状及生存质量上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存在安全性不足、局部高水平的药物浓度维持时间短及耐药性等问题。抑制血管形成,切断肿瘤营养供应,使其进入休眠状态甚至死亡的方法称为抗血管生成疗法。近年来以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内皮抑素、黏附分子等靶点的治疗策略为恶性腹水的治疗提供了新的途径。该文旨在对恶性腹水在抗血管生成方面可能有效的治疗策略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815.
近年来,ERCP是对梗阻性黄疸进行胆管引流的标准治疗方法,其成功率已超过90%,但在消化道重建、解剖异常、胃肠道梗阻及乳头插管困难等情况存在时,ERCP往往难以成功,需要通过经皮胆道穿刺或外科手术进行胆道引流。超声内镜穿刺下顺行性胆胰造影术(endoscopicantero—gradecholangiopancreatography,EACP)是内镜的一种新技术,此方法在标准的ERCP失败时采用,目前国内鲜见相关报道。现将我单位开展的1例EACP胆管引流,结合文献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16.
目的 探讨覆膜金属支架在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ST)无法控制的出血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以来的资料,11年间共开展EST 3460例,发生出血29例(0.84%).其中4例患者在采用常规方法无法止血后,跨乳头释放全覆膜金属支架进行压迫止血.结果 4例患者均顺利放置覆膜金属支架并成功止血.1例支架留置1周后顺利拔除;1例支架于4周内自行脱落;2例患者拒绝拔除支架,通畅时间大于6个月和12个月.放置及拔除支架过程中均未发生并发症.结论 对于EST无法控制的出血,放置覆膜金属支架是安全、有效、简便的止血方法.  相似文献   
817.
目的 探讨不可切除的肝门胆管恶性梗阻患者行内镜支架引流临床成功的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2年1月至2019年1月期间在3所内镜中心(海军军医大学第三附属医院502例、空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92例和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39例)成功接受支架引流的肝门胆管恶性梗阻(Bismuth Ⅱ~Ⅳ型)的633例患者资料。主要观察指标为临床成功率,次要观察指标为支架通畅期和总体生存时间。临床成功患者和临床失败患者单因素比较中P<0.1的变量,纳入多因素logistic 回归,筛选出患者临床成功的独立影响因素。临床成功患者和临床失败患者支架通畅期和总体生存期使用Kaplan‑Meier曲线展示,两组间的差异比较使用log‑rank方法。结果 共有503例患者临床引流成功,有130例患者临床引流失败,总体患者的临床成功率为79.5%。单因素分析显示性别、疾病类型、Bismuth分型、肝硬化、支架类型、支架数量、支架跨越十二指肠乳头和肝脏引流体积可能是影响引流临床成功的因素(P<0.05)。进一步的多因素回归分析确定Bismuth分型(Bismuth Ⅱ~Ⅲ型比Bismuth Ⅳ型:OR=3.308,95%CI:1.772~6.176,P<0.001)、支架类型(金属比塑料:OR=3.297,95%CI:1.829~5.942,P<0.001)和支架数量(双边比单边:OR=2.335,95%CI:1.463~3.727,P<0.001)均为引流临床成功的独立预测因素。临床成功和临床失败患者的支架通畅期分别为6.5(95%CI:5.6~7.4)个月和1.2(95%CI:0.9~1.5)个月(P<0.001),生存时间分别为5.1(95%CI:4.6~5.6)个月和1.2(95%CI:0.9~1.6)个月(P<0.001)。结论 内镜支架引流治疗不可切除的肝门胆管恶性梗阻患者时,Bismuth Ⅳ型的患者临床成功率较低; 使用金属支架或者双边引流的患者可以提高临床成功率。  相似文献   
818.
目的 探讨肺腺癌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基因突变与脑转移的相关性。方法 比较EGFR 19外显子缺失(19 Del)和21外显子点突变(21 L858R)患者初诊以及接受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EGFR-TKIs)靶向治疗后脑转移情况;CCK-8法检测并计算EGFR突变肺腺癌细胞株PC9 (19 Del)和H3255 (21 L858R)对吉非替尼的半抑制浓度(IC50)。结果 纳入410例肺腺癌患者,总体脑转移153例(37.3%),年龄、淋巴结转移和EGFR 21 L858R突变是脑转移高危因素。其中初诊EGFR突变患者脑转移48例,19 Del和21 L858R分别为14和34例(P=0.006);EGFR-TKIs靶向治疗后有17例19 Del和20例21 L858R患者发生脑转移,其脑转移中位数时间(月)分别为15(8.50, 25.00)和7(4.25, 12.25)(P=0.013)。PC9和H3255对吉非替尼的IC50分别(0.037±0.008)和(0.150±0.040)μmol/L(P=0.007)。结论...  相似文献   
819.
内镜引导的胆管射频消融术是近年来新兴的胆管恶性狭窄的治疗手段,联合胆管支架引流和系统化疗等,可有效延缓肿瘤局部进展,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期,主要适用于无法手术的肝外胆管癌和壶腹癌患者。基于现有的临床循证医学依据,中华医学会消化内镜学分会、中国医师协会内镜医师分会消化内镜专业委员会和国家消化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上海)组织相关专家,对其适应证、禁忌证、技术操作规范及并发症防治等方面进行讨论,并达成共识,旨在为胆管恶性肿瘤的临床规范化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20.
鼻咽癌是我国高发恶性肿瘤之一,发病率为耳鼻咽喉恶性肿瘤之首。因鼻咽部位置隐蔽,早期症状复杂,故容易误诊和漏诊,同时鼻咽癌原发癌灶很小或不明显时已发生颈部淋巴结和脑神经转移的特点。放射治疗是鼻咽癌的首选治疗方法,但对病程较晚以及放疗后复发的病例,化学药物是不可缺少的辅助治疗手段。近年来,鼻咽癌靶向治疗取得一定进展。2005年3月~2010年3月收治复发性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