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9篇
  免费   12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8篇
内科学   1篇
神经病学   82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10篇
综合类   9篇
预防医学   5篇
眼科学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目的 探讨巨大听神经瘤(直径>4 cm)显微手术方法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2月至2020年5月显微手术切除的7例巨大听神经瘤的临床资料。结果 肿瘤全切除4例,近全切除1例,次全切除2例(术后3个月行伽玛刀治疗)。5例面神经解剖保留,2例术中未能解剖保留;术后面神经功能分级按H-B标准:Ⅱ级4例,Ⅲ级1例,Ⅳ级2例。术后随访4~40个月,全切除肿瘤无复发,未全切除肿瘤无进展。结论 对于巨大听神经瘤,术中严格电生理监测下尽可能全切除肿瘤,必要时残留粘连紧密的脑干和面神经上肿瘤,术后辅助伽玛刀治疗,亦能取得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42.
载瘤动脉内预置球囊用于颅内动脉瘤急诊显微手术夹闭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后急诊手术夹闭术中,控制再出血的安全和有效的方法。方法 DSA造影明确诊断同时预置不可脱球囊于载瘤颈内动脉内,继行开颅清除血肿,显微手术夹闭动脉瘤。在显露瘤颈或术中再出血时充盈球囊,暂时阻断血流。结果 4例前循环HuntIV-V级动脉瘤病人经治疗后DSA复查动脉瘤完全消失,3例随访1~2年,2例恢复良好,1例伴有轻瘫和语言障碍,另1例术后60d,脑积水行脑室-腹查动脉瘤  相似文献   
43.
目的:研究巨大脑动静脉畸形分次多靶点X线立体定向放射外科的治疗方法和效果.方法:回顾性研究我院收治的巨大脑动静脉畸形22例,所有病例均性血管内栓塞后,再采用分次多靶点X线立体定向放射治疗,其中男性16例,女性6例,年龄16岁至58岁.脑血管造影均证实颅内巨大脑动静脉畸形,病灶直径均在3cm以上.其中病灶直径大于6cm者4例.病灶部分栓塞后行分次靶点X刀治疗.根据病灶大小确定靶点,一般2至3个,每个靶点直径1.6~3cm.采用3~5次照射,每次中心剂量500~800cGy,50%周围剂量400cGy左右,总照射剂量在24Gy以下.结果:无明显急性照射反应,2例半年后出现局部水肿反应.16例随访3月至2年,5例行DSA造影,11例行CT或MRA复查,病灶缩小50%以上6例,缩小30%5例,5例无明显变化.结:论颅内巨大脑血管畸形,采用血管内栓塞后X线立体定向分次多靶点照射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44.
目的 为经单鼻孔蝶窦入路手术安全切除垂体腺瘤提供解剖学参数。方法 对8例新鲜成人尸体头颅标本和50例成人MRI的蝶窦进行观察,正中矢状位下,鼻小柱根部为O点,蝶窦前壁下缘为B点,蝶窦前壁上缘为C点,鞍底中点为D点,OA线为通过O点与上颌骨牙槽突的平行线,∠AOB’、∠AOC’、∠AOD’分别为∠AOB、∠AOC、∠AOD的补角,测量∠AOB’、∠AOC’、∠AOD’、OB、BC。结果 8例新鲜成人尸体头标本中,∠AOB’为(43.2±4.3)°,∠AOC’为(22.9±3.0)°,∠AOD’为(35.4±4.1)°,OB为(66.3±3.6)mm,BC为(20.9±1.5)mm,有2例出现蝶上筛房;50例成人MRI片中,∠AOB’为(44.1±5.5)°,∠AOC’为(25.7±6.4)°,∠AOD’为(34.2±5.9)°,OB为(68.7±4.9)mm,BC为(23.3±3.1)mm,有15例出现蝶上筛房;经两独立样本均数比较t检验及两独立样本率χ2检验,P>0.05,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术前充分利用MRI提供的信息,有助于术中安全进行蝶窦前壁开窗及鞍底开窗,术中鼻牵开器纵轴与OA线的最佳角度为39°。  相似文献   
45.
我院自1992年来共收治外伤性颈内动脉假性动脉瘤病人7例,均以外伤后周期性鼻衄为主要症状,通过血管内治疗或手术治疗治愈,结合文献对其诊断印治疗作一探讨。 资料和方法 一、一般资料 本组7例,男性5例,女性2例,平均年龄28岁(22—35岁),病程平均2.5个月(8天—4个月) 二、临床资料 7例病人均系头部外伤后鼻腔  相似文献   
46.
应用单一酶法测定血清镁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本文对单一酶异柠脱氢酶法血血清Mg^2+的实验方法作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该法线性范围为0-18mmol/L,批内和批间CV分别为2.04%和2.48%,平均回收率98.3%15mmol/L的Ca^2+,514μmol/L的胆红素,12.4mmol/L的甘油三酯,1.2g/L的血红蛋白不干扰测定。0.62mmol/Mn^2+使结果升高红20%,但生理浓度的Mn^2+对测定无干扰。试剂贮4℃可稳定一  相似文献   
47.
创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相关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和分析创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tSAH)在急性颅脑损伤中的发生特点以及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研究我院2002年1月~2002年12月收治的单纯急性颅脑损伤病人224例的临床资料(后期转入或合并严重其他脏器伤除外),根据入院时CT扫描结果确定有无SAH,分为SAH组和无SAH组,探讨创伤性SAH与不同年龄、性别、致伤原因、GCS计分、合并原发性脑损伤以及预后的关系。结果本组96例发生创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42.9%)。随着年龄的增加,tSAH的发生率明显增加;本组20岁以下和60岁以上的发生率分别为(8/33)24.2%和(14/18)77.8%;致伤原因中以交通伤和摔伤多见,分别为(65/140)46.4%和(10/21)47.6%。tSAH常合并的脑损伤是脑挫裂伤和硬膜下血肿(48.7%和42.9%);随病情加重,tSAH的发生率增加,预后越差。结论创伤性SAH在闭合性颅脑损伤中常见。伤情越重,发生率越高,预后越差。  相似文献   
48.
目的探讨经眉弓眶上锁孔入路鞍区手术间隙的显微解剖学特点及其在显微外科手术中的应用。方法在6例新鲜成人尸头标本上,模拟经眉弓眶上锁孔入路在鞍区的手术,在内镜的辅助下或显微镜下观察鞍区手术间隙的解剖学结构。结果在显微镜和内窥镜下,经眉弓眶上锁孔入路可较好的暴露第Ⅰ、Ⅱ间隙内部结构,内窥镜自第Ⅱ间隙进入基底池,可暴露基底动脉分叉部;此入路对第Ⅲ间隙暴露较差;对第Ⅳ间隙暴露直接,但操作空间较为受限。结论在显微镜和内窥镜下模拟手术入路,暴露鞍区四个间隙及相关结构,能得到与标准额下入路基本相同的显露范围。  相似文献   
49.
目的 探讨依托咪酯对成年大鼠视神经损伤后视网膜神经节细胞(retinalganglioncell,RGC)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应用大鼠视神经眶内段切断模型,荧光金逆行标记存活RGC;腹腔注射依托咪酯或玻璃体内注射蛋白激酶C(proteinki-naseC,PKC)抑制剂G6976干预,应用PepTag非同位素PKC检测试剂盒检测视网膜PKC活性,应用免疫印迹法分析视网膜核转录因子-κB(nuclearfactorkappaB,NF-κB)水平。结果 依托咪酯显著增加大鼠视神经损伤后7dRGC存活数量(P<0.05),而且显著降低视网膜PKC活性和NF-κB水平(均为P<0.05)。G6976同样显著增加大鼠视神经损伤后7dRGC存活数量(P<0.05),联合应用依托咪酯和G6976,其存活RGC数量与单纯应用依托咪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G6976显著降低视网膜NF-κB水平(P<0.05)。结论 依托咪酯可显著增加大鼠视神经损伤后RGC存活数量,其机制可能与抑制PKC/NF-κB信号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50.
目的提高胼周动脉瘤的诊断与治疗水平。方法4例胼周动脉瘤,外伤性2例,自发性2例。2例行手术治疗,2例行血管内栓塞治疗。结果3例治愈,无神经功能缺失,1例有永久性神经功能缺失。结论胼周动脉瘤确诊须行全脑血管造影,手术治疗或血管内治疗是目前行之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