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9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9篇
临床医学   4篇
内科学   16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8篇
综合类   57篇
预防医学   1篇
眼科学   2篇
药学   1篇
肿瘤学   57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22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1.
青蒿素类药物抗肿瘤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青蒿素类药物是治疗疟疾的主要药物,其衍生物有青蒿琥酯、蒿甲醚和二氢青蒿素等,主要的作用机制是通过铁离子介导的细胞损伤。近年来研究发现,青蒿素类药物还具有更广泛的药理作用,它可以通过阻滞细胞周期、诱导细胞凋亡、抗血管生成、调节肿瘤相关基因的表达以及损伤细胞线粒体等机制从而发挥抗肿瘤作用,其抗肿瘤作用日愈受到人们的重视。  相似文献   
12.
背景与目的INK4a/ARF基因是重要的细胞周期调控基因,其表达产物p16INK4a和p14ARF蛋白分别在Rb和p53通路中发挥重要调节作用。本研究将野生型INK4a/ARF基因同时转染到该基因位点缺失的人肺腺癌A549细胞中,研究其对该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方法利用阳离子脂质体介导的基因转染技术,将含有人全长野生型INK4a/ARF基因的真核表达重组质粒pcDNA3-p16INK4a和pcDNA3-p14ARF同时导入A549细胞系中,确定所编码蛋白p16INK4a和p14ARF稳定表达;在设立空白组和空质粒转染组的情况下,进行了转染前后细胞生长曲线、克隆形成率、周期分布、凋亡指数等指标的检测和分析。结果转染INK4a/ARF基因后的细胞G0/G1期比例为59.9%,与未转染(51.2%)及空质粒转染(50.3%)细胞相比差异显著(P值分别为0.043和0.025),同时S期和G2/M期的比例下降;转染后细胞克隆形成率为63%,未转染细胞和空质粒转染细胞分别为85%和87%(P值均〈0.01),凋亡指数明显增加,转染INK4a/ARF基因后的细胞凋亡率为8.0%,另两种细胞均为2.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阳离子脂质体可以有效地将INK4a/ARF基因导入A549细胞,并可以抑制A549细胞的生长,促进凋亡作用的增强,为将来肺癌的基因治疗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3.
顺铂诱导A549细胞凋亡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 探讨顺铂诱导肺癌细胞凋亡的规律,机制以及在肿瘤化疗中的作用。方法 应用形态学观察,琼脂糖凝胶电泳,原位DNA断裂点的末端标记法和流式细胞仪分析技术,检测顺铂诱导A549细胞的凋亡作用。结果 3mg/L顺铂诱导的细胞凋亡在12-72h持续存在并逐渐增强,呈时间依赖性;顺铂浓度分别为1、3、5、7mg/L时均诱导了细胞凋亡,呈浓度依赖性,在顺铂作用下,细胞被阻滞于G1期。结论 诱导细胞凋亡可能是顺铂抗肿瘤作用的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14.
15.
粒体DNA片段诱导小鼠胚胎 成纤维细胞恶性转化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malignant transforming effect and mechanism of mitochondrial DNA (mtDNA) fragments. Methods Tumorigenicity of mtDNA-transformed mouse embryonic fibroblast (NIH3T3) in nude mice was studied using transgenic techniques. Transformed tumors were detected by pathological examination and hybridization signals of mtDNA probe were analyzed by 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 (FISH) techniques. Results Hybridization signals were observed on the nuclei of 18%20% NIH 3T3 cells 1 week after mtDNA fragments transforming. Tumor from mtDNA-transformed NIH 3T3 cells was developed in all 8 nude mice (8/8) respectively 2 weeks after the transformation. The pat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tumors developed were similar to that of fibrosarcoma. Conclusions Auto-integration of mtDNA fragments into nuclear genome is a new factor involved in carcinogenesis.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X射线辐射对人肺腺癌A549细胞增殖及线粒体DNA(mtDNA)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 8 MV X射线以4 Gy的吸收剂量照射A549细胞,照射后不同时间检测细胞周期分布和凋亡率,电镜下观察细胞超微结构,人mtDNA基因表达谱芯片检测靶基因的表达变化。结果 照射后12 h即出现G2/M期的阻滞,凋亡率在照射后48 h达到峰值,透射电镜下可见凋亡的形态改变。X射线照射后mtDNA编码基因表达呈普遍下调,包括12 h组的1种tRNA和4种mRNA基因、24 h组的2种tRNA和4种mRNA基因、48 h组的13种mRNA和2种rRNA及4种tRNA基因、72 h组的11种mRNA和2种rRNA基因。结论 X射线辐射可导致A549细胞G2/M期阻滞,mtDNA编码基因的普遍低表达可能和辐射诱导凋亡相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体外观察顺铂和氯霉素对人肺腺癌A549细胞的相互作用。方法采用MTT法,利用中效原理判定联合应用顺铂及氯霉素对人肺腺癌A549细胞的效应。结果顺铂与氯霉素联用可以明显抑制人肺腺癌A549细胞的生长,两药单用和联用时随着药物浓度增加,其效应也增加;两药联用时的中效浓度明显小于两药单独使用时的中效浓度(顺铂减少43.8%,氯霉素减少79.1%);两药大剂量合用时为拮抗效应(CI〉1),小剂量合用时为协同效应(CI〈1);并且两药合用时的效应与给药的时间先后次序无关(P〉0.05)。结论顺铂与氯霉素的联用可以明显抑制人肺腺癌A549细胞的生长,两药联用时的中效浓度较单用时明显减小;上述两种药合用时大剂量为拮抗,小剂量为协同;两药合用时的效应与给药的时间先后次序无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发通过回顾性比较顺铂的4组化疗方案治疗不同组织学类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cancer,NSCLC)患者的疗效差别,以期更好地选择化疔目标人群.方法 166例NSCLC患者,按组织学类型(鳞癌组94例、腺癌组72例)分别采用TP、GP、NP、DP 4种化疗方案治疗.化疗至少2周期后评价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 总有效率(overall response rate,ORR)为34.9%,鳞癌组与腺癌组ORR分别为38.3%、30.6%.其中,不I司化疗方案TP、GP、NP、DP比较,鳞癌组的ORR分别是41.7%、44.O%、34.8%、31.8%;中位生存时间(median survival time,MST)分别为:12.1、12.3、11.7、11.8个月;中位疾病进展时间(time to progression,TTP)分别为:4.4、4.5、3.1、4.4个月;1年生存率分别为:41.7%、44.O%、34.8%、36.4%;腺癌组的ORR分别为27.8%、25.O%、40.0%、28.6%;MST分别为:11.2、I I.1、11.5、10.4个月;TTP分别为:3.7、3.2、4.0、4.7个月;1年牛存率分别为:33.3V、30.0%、35.0%、35.7%;鳞癌、腺癌组内、组问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主要不良反应是骨髓抑制、恶心、呕吐、静脉炎、脱发.GP组血小板减少发生率(51.1%)最高,且Ⅲ.、Ⅳ.血小板减少达24.4%,与其他组比较具有显著差异(P<0.05).NP组静脉炎的发生率(37.2%)明显高于其他组(P<0.05).NP组恶心、呕吐发牛率(32.9%)较其他组高(P<0.05).结论 TP、GP、NP、DP4种化方案治疗不同组织学类型NSCLC疗效相似,不良反应存在差异,应根据患者个体情况进行选择.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切除修复交叉互补基因1(excision repair cross-complementation group 1,ERCC1)在人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NSCLC)癌组织和外周血淋巴细胞(peripheral blood lymphocyte,PBL)中的表达及其相关性,以期建立临床实用简便的肿瘤学指标.方法 采用间接二步法免疫荧光化学染色检测47例Ⅱ期、Ⅲ期NSCLC患者癌组织和PBL中ERCC1的表达及健康人PBL中ERCC1的表达.结果 ERCCI在癌组织、NSCLC患者PBL和健康人PBL中的表达分别为53.19%(25/47)、48.94%(23/47)和20%(4/20),其中癌组织的ERCC1表达与NSCLC患者PBL的表达呈正相关,20例健康人PBL的ERCC1表达阳性率显著低于NSCLC患者.ERCC1的表达与临床病理类型无关.结论 检测NSCLC患者PBL的ERCC1表达可间接反应癌组织的ERCC1表达状况.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p53蛋白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癌组织和外周血淋巴细胞(PBL)中的表达及其相关性,以期建立更为实用简便的化疗敏感性预测指标.方法 采用免疫荧光化学染色法检测49例手术NSCLC患者癌组织和PBL中突变p53蛋白的表达,并以健康人PBL中突变p53蛋白表达作为阴性对照.结果 p53蛋白在癌组织、NSCLC患者PBL和健康人PBL中的表达分别为63.26%(31/49)、59.18%(29/49)和5%(1/20),其中癌组织的p53蛋白表达与NSCLC患者PBL的表达呈正相关,20例健康人PBL中p53蛋白表达阳性率显著低于NSCLC患者(P<0.01).p53的表达在NSCLC不同临床病理类型及分期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有无淋巴结转移患者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检测NSCLC患者PBL中p53蛋白表达可间接反应癌组织的p53蛋白表达状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