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496篇 |
免费 | 25篇 |
国内免费 | 22篇 |
专业分类
儿科学 | 1篇 |
基础医学 | 23篇 |
临床医学 | 72篇 |
内科学 | 50篇 |
皮肤病学 | 15篇 |
神经病学 | 11篇 |
特种医学 | 12篇 |
外科学 | 48篇 |
综合类 | 132篇 |
预防医学 | 52篇 |
眼科学 | 5篇 |
药学 | 48篇 |
4篇 | |
中国医学 | 49篇 |
肿瘤学 | 21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篇 |
2023年 | 13篇 |
2022年 | 18篇 |
2021年 | 28篇 |
2020年 | 20篇 |
2019年 | 31篇 |
2018年 | 26篇 |
2017年 | 7篇 |
2016年 | 6篇 |
2015年 | 8篇 |
2014年 | 25篇 |
2013年 | 23篇 |
2012年 | 30篇 |
2011年 | 22篇 |
2010年 | 16篇 |
2009年 | 21篇 |
2008年 | 35篇 |
2007年 | 23篇 |
2006年 | 34篇 |
2005年 | 17篇 |
2004年 | 16篇 |
2003年 | 22篇 |
2002年 | 26篇 |
2001年 | 19篇 |
2000年 | 18篇 |
1999年 | 2篇 |
1998年 | 4篇 |
1997年 | 7篇 |
1996年 | 2篇 |
1995年 | 3篇 |
1992年 | 1篇 |
1991年 | 2篇 |
1990年 | 5篇 |
1989年 | 4篇 |
1988年 | 3篇 |
1987年 | 2篇 |
1984年 | 1篇 |
1983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5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3 毫秒
51.
目的了解实施巩固措施后的远期效果和消除丝虫病后的流行动态。方法拟订全市消除丝虫病后监测方案,开展横向监测、纵向监测和重点人群监测。结果全市13个丝虫病区、县横向监测25个村,血检16105人,解剖致倦库蚊21668只,纵向监测点累计血检10483人次,解剖致倦库蚊6912只,均未检出微丝蚴血症者和含人体幼丝虫感染蚊。全市重点人群监测原微丝蚴血症者3464人,流动人口9295人,应征青年9221人,亦未检出微丝蚴血症者。结论消除丝虫病后,重庆市内源性传染源存在的可能性极小;实施巩固与净化措施后远期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52.
目的 探讨血常规检查能否作为国人活动性炎症性肠病的评价方法.方法 112例炎症性肠病患者和58例健康人纳入研究.所有患者均进行血常规、C反应蛋白和血沉检测.克罗恩病和溃疡性结肠炎分别依据克罗恩病疾病活动指数和Truelove-witts标准进行疾病活动状态的评价.结果 活动期克罗恩病的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平均血小板体积明显低于缓解期患者和健康对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白细胞、中性粒细胞、血小板计数则高于缓解期和健康对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活动期溃疡性结肠炎的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平均血小板体积亦显著低于缓解期和健康对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血小板计数高于缓解期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白细胞计数高于健康对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白细胞、血小板计数与血沉、C反应蛋白呈正相关性(P〈0.05),而平均血小板体积与血沉、C反应蛋白呈负相关性(P〈0.05).结论 血常规的多项指标随疾病活动状态改变而变化,并与目前公认的反应炎症指标呈明显相关性,提示血常规可以作为判断炎症性肠病活动度的方法. 相似文献
53.
目的 了解彭州市地震灾后重建建筑工地卫生防病工作现状,为加强建筑工地卫生防病管理提供依据及对策.方法 制定灾后重建建筑工地卫生防病状况调查表,对全市77个在建的灾后重建建筑工地进行现场调查.结果 32.47%的建筑单位工地饮用水来源于市政及镇管网水,所有建筑工地均设置生活垃圾放置点,有37.66%的工地提供民工宿舍,37.66%的工地设置民工食堂,有18.18%的工地开展了卫生知识健康教育.灾后重建建筑工地卫生防病主要问题在于民工宿舍、食堂.结论 灾后重建建筑工地应加强对外来援建建筑工人的传染病监测,应将卫生防病工作纳入建筑工地质量安全体系管理,重点加强对工地食堂及周边餐馆和流动摊点的卫生监督管理,同时开展建筑工地卫生防病的健康教育宣传,有针对性的开展建筑工地工人居住地的消杀工作. 相似文献
54.
55.
重庆市位于长江三峡库区腹地 ,东经 10 5°15′~ 110°10′,北纬 2 8°~ 31°4 5′。总面积为 82 0 0 0 km2 。1997年设为直辖市 ,辖 4 0县 (市、区 ) ,人口 30 6 0万。东南多为山区 ,西北多为丘陵。海拔 1980 m,最低为 195 m。年平均气温 18℃ ,降雨量110 0 mm。为间日疟流行区 ,偶有输入性恶性疟。传疟媒介有嗜人按蚊和中华按蚊。2 0世纪 70年代 ,中华按蚊区疟疾流行已控制。嗜人按蚊区疫情波动不定。经过大量的媒介调查试点研究 ,80年代中期采取了灭蚊措施 ,自 1993年后疟疾年发病率降至 1 以下。1997~ 2 0 0 0年监测结果报告如下。1… 相似文献
56.
目的通过疟疾病例个案调查分析,了解基本消灭疟疾后的疫情态势,为制定防治对策提供依据。方法选择1998-2003年以来填写完整的疟疾个案调查表,按时间、地区、人群分布统计。结果1998-2003年共328例,本地感染病例156例,占47.56%,输入病例172例,占52.44%。全年均有病例发生,但5~10月病例最多占64.94%。男性占70.43%,女性占29.57%。年龄以青、中年为主占82.32%。职业以农民发病最高占85.98%。结论疟疾疫情趋于稳定,年发病率维持在较低水平。本地感染病例高度分散。发病高峰季节依然存在。发病以青、中年男性农民为主。 相似文献
57.
目的:观察采用欧阳枝磊老师健脾疏肝调气和中法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餐后不适综合征的临床疗效,及对其有效性及安全性作出评价。方法:将60例患者按1:1比例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分别给予中药汤剂健脾疏肝调气和中法并临证加减和多潘立酮治疗;4周后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变化。结果:治疗组有效率93%,对照组有效率80%;治疗组改善上腹痛、食欲不振等症状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欧阳枝磊老师健脾疏肝调气和中法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餐后不适综合征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58.
体位护理对机械通气相关性肺炎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体位护理对机械通气相关肺炎(VAP)发病率和临床预后的影响。方法对2003年1月~2005年12月急诊和ICU的病人29例进行研究,设实验组和对照组比较,进行前瞻性观察,对病人VAP发生率、在ICU的天数、住院天数和住院费用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实验组VAP发生率为5/17,对照组VAP发生率为9/12,2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VAP阴性组平均住院天数为(15.1±1.9)d,VAP阳性组为(18.8±2.8)d,2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但VAP阳性病人体位护理与无体位护理2组在ICU的天数无明显差异。结论体位护理可以减少VAP的发病率,缩短住院天数,减少医药费用,是一种值得临床推广的护理新技术。 相似文献
59.
目的:探索危重患者早期识别管理模式在心脏外科安全管理中的应用及效果评价。方法:将危重患者早
期识别管理模式应用于心脏外科团队,包括心脏外科医生、心脏外科病房护士、心脏外科监护室护士、心脏外科手
术室护士,比较该模式应用前及应用后半年护士满意度、医生满意度、交接班所用时间、危重患者交接班得分、术
后患者非计划监护室再入住率的差异。结果:危重患者早期识别管理模式应用后,提升了护士和医生对病情交接的
满意度,交接班需要的时间减少了0.56 min/人次(t=2.22,P<0.05),危重患者床旁交接班得分提高了19.59分(t=30.57,
P<0.001),术后患者非计划监护室再入住率降低了4.8%(χ2=4.14,P<0.05)。结论:危重患者早期识别管理模式在心脏
外科中的应用,提升了患者的安全,增强了护士的自信,也提高了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期识别管理模式应用于心脏外科团队,包括心脏外科医生、心脏外科病房护士、心脏外科监护室护士、心脏外科手
术室护士,比较该模式应用前及应用后半年护士满意度、医生满意度、交接班所用时间、危重患者交接班得分、术
后患者非计划监护室再入住率的差异。结果:危重患者早期识别管理模式应用后,提升了护士和医生对病情交接的
满意度,交接班需要的时间减少了0.56 min/人次(t=2.22,P<0.05),危重患者床旁交接班得分提高了19.59分(t=30.57,
P<0.001),术后患者非计划监护室再入住率降低了4.8%(χ2=4.14,P<0.05)。结论:危重患者早期识别管理模式在心脏
外科中的应用,提升了患者的安全,增强了护士的自信,也提高了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60.
他汀类药物作为调脂药物已广泛应用于高脂血症的治疗和心脑血管疾病的一级和二级预防。肝细胞癌(HCC)预后不良, 给患者造成严重的恶性肿瘤负担。他汀类药物可抗肿瘤增殖、降低HCC患病风险及术后复发风险、延长生存期、增强其他治疗手段的疗效, 因此可能会增加HCC患者的临床获益。他汀类药物可影响MARK/ERK信号通路的表达, 促使恶性细胞凋亡, 可以降低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HCC的发生风险。他汀类药物不仅对HCC具有预防作用, 而且对不同疾病阶段的HCC具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尽管其并不能替代当前手术、消融、分子靶向治疗和免疫疗法等治疗手段, 但作为辅助用药, 他汀类药物为HCC患者带来的临床获益仍具有重要意义。他汀类药物在HCC防治中的进展逐渐受到关注, 但对其最终能否成为HCC防治的辅助用药, 目前仍存在诸多讨论与争议。文章通过对他汀类药物在HCC防治中研究新进展及现存争端进行总结及评述, 以期对未来临床实践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