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78篇
  免费   43篇
  国内免费   40篇
耳鼻咽喉   3篇
儿科学   4篇
基础医学   15篇
口腔科学   7篇
临床医学   64篇
内科学   41篇
皮肤病学   4篇
神经病学   5篇
特种医学   28篇
外科学   97篇
综合类   164篇
预防医学   62篇
药学   56篇
中国医学   93篇
肿瘤学   18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26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24篇
  2019年   19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25篇
  2014年   36篇
  2013年   37篇
  2012年   51篇
  2011年   37篇
  2010年   39篇
  2009年   32篇
  2008年   31篇
  2007年   34篇
  2006年   52篇
  2005年   31篇
  2004年   19篇
  2003年   21篇
  2002年   20篇
  2001年   23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目的 分析极低出生体重儿(very low birth weight infant,VLBWI)出生1周内预防性使用抗生素对其生后28 d肠道菌群的影响,为研究VLBWI肠道菌群分布特征及生长规律提供参考.方法 选择2016年8月至2017年2月在本院新生儿科住院的VLBWI,出生1周内预防性使用抗生素为抗生素组,无抗生素暴露为对照组.收集第1d和第28 d的粪便样本,利用16S rRNA基因测序方法,采用MiSeq测序平台双端测序模式对样本进行高通量测序.结果 ①两组婴儿各5例,两组第1d粪便菌群属水平上未发现差异菌,多样性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23);②两组婴儿第28 d粪便菌群属水平上差异的菌有脲原体属、嗜血杆菌属、不动杆菌属和盐单胞菌属,其中不动杆菌属和盐单胞菌属抗生素组增多,脲原体属和嗜血杆菌属对照组增多,多样性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16).结论 出生1周内预防性使用抗生素会增加VBLWI肠道不动杆菌属和盐单胞菌属含量.  相似文献   
12.
寻常痤疮是一种毛囊皮脂腺单位的炎症疾病,在青少年中的发病率高达85%,发病机制与雄激素、皮脂分泌、嗜脂性微生物感染、免疫-炎症反应等密切相关。本文从炎症信号通路、皮脂分泌通路方面,综述与痤疮相关的信号转导通路。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对左乳腺癌保乳术后全乳及锁骨上下、内乳淋巴结引流区三种放疗方式在靶区及危及器官(organs at risk,OARs)的剂量学进行研究。  方法  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10月20例于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左乳腺癌保乳术后放疗患者的定位CT资料,设计固定野滑窗调强放疗(dynamic multi-leaf collimator,dMLC)、容积弧形调强放疗(volumetric intensity modulated arctherapy,VMAT)和螺旋断层放疗(tomotherapy,HT)三种计划,并对剂量指标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  HT在术后瘤床(plan targetvolume of tumor bed,PTVtb)的平均剂量(mean dose,Dmean)、D1、适形度(homogeneity index,HI)和全乳及淋巴引流区的计划靶区(plan target volume,PTV)的Dmean、均匀性(conformity index,CI)均优于dMLC和VMAT,并且降低心脏和患侧肺的Dmean、V5、V10、V30。HT在冠状动脉左前降支和右冠状动脉的Dmean以及D1比较中剂量最低,但相比VMAT及dMLC,HT增加健侧乳腺的D1和Dmean  结论  对左乳腺癌保乳术后患者,HT对降低心脏毒性和保护患侧肺最有优势,但对健侧肺低剂量控制不如VMAT和dMLC,dMLC对健侧肺及健侧乳腺低剂量控制最佳,但对心脏及患侧肺的高剂量控制最差。在临床中需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计划方式。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慢性活动性肝炎胆囊壁的超声表现及丙氨酸转氨酶(ALT)的变化。方法对36例慢性活动期肝炎患者的胆囊壁厚度及胆囊大小进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同时行ALT生化检查。结果 36例慢性活动性肝炎患者中,胆囊壁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厚,伴有胆囊体积缩小,与ALT生化检查结果密切相关。结论慢性活动性肝炎表现为胆囊壁增厚、胆囊体积缩小,而且ALT水平升高,这为慢性活动性肝炎的诊断及治疗提供了一定依据。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泪道逆行置管方法在泪囊炎患者临床治疗中的疗效,为临床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取2012年5月-2014年8月本院眼科收治的100例泪囊炎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收治时间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采取泪囊鼻腔吻合术进行治疗;研究组患者采用球头硅胶管逆行置管术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研究组通过采用球头硅胶管逆行置管术进行治疗,总有效率94%、不良反应发生率10%,与对照组的80%、22%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球头硅胶管逆行置管术操作简便、疗效确切、安全性高、适应证广,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在今后临床工作中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吡格列酮对合并代谢综合征的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炎症因子及胰岛素抵抗的影响.方法:选取合并代谢综合征的2型糖尿病患者90例,按照就诊顺序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5例.对照组给予二甲双胍等常规口服降糖药物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吡格列酮进行治疗.两组均连续治疗3个月,测定其治疗前后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PAI-1)、脂联素(ADP)以及空腹血糖(FPG)、餐后2h血糖(2hPG)、空腹胰岛素(FINS)、糖化血红蛋白(HbAlC)等生化指标,并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结果:观察组治疗后IL-6、TNF-α、PAI-1、hs CRP水平与治疗前比较明显下降(P<0.05),且显著低于对照组治疗后(P<0.05).观察组治疗后FPG、2hPG、FINS、HbAlC及HOMA-IR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且显著低于对照组治疗后(P<0.05).结论:吡格列酮对合并代谢综合征的2型糖尿病有较好的疗效,能够有效降低患者血糖水平,通过调节炎性因子改善胰岛素抵抗,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识别某糖果生产企业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预测其危害程度,找出职业病危害的关键控制点。方法通过经验法、类比分析法识别各种职业病危害因素,并根据类比项目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和健康检查结果,类推该糖果生产企业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种类和危害程度,找出职业病危害控制的关键控制点。结果该建设项目存在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有噪声、糖尘、高温和电离辐射等,类比工程各种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检测结果分别为,噪声强度66.8~98.0 d B(A),超标率58.1%;糖尘浓度1.67~25 mg/m3,低于职业接触限值和爆炸下限要求;作业场所生产性热源的综合温度(WBGT指数)为17℃,非高温作业点;X射线异物检测仪操作位的受照剂量为0.208 m Sv/年,低于职业接触限值。结论噪声和糖尘是糖果生产企业主要的控制因素,应从职业病危害发生的关键控制部位加强防治工作。  相似文献   
18.
2017年以来,中国、美国和欧盟先后发布了国家级人工智能(AI)战略发展规划,人类历史即将迎来以“智能化”为主旋律的第四次工业革命。在医疗检验领域,人工智能的理论和技术爆发也将为医学检验理论、方法与应用的发展提供新方向,本文首先从人工智能的理论与实践基础出发,介绍人工智能的发展历程以及算法、数据和算力三大要素的前沿进展,进而结合医学检验的关键应用维度,阐述“AI+检验”的结合创新,包括涉及检验标本处理的标本采集机器人、样本稀释机器人和样本传送机器人;检验项目挖掘如肿瘤标志物和药物基因组学;检验细胞形态学、检验数据处理、辅助诊断模型和互联网医学检验等。随着工业4.0时代的到来,人工智能技术必将推动医学检验从自动化发展到更高阶的智能化阶段。  相似文献   
19.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爆发以来,我国的病毒检测能力不断提高,检测技术也在不断地发展和创新。以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和宏基因组测序为代表的病毒检测技术在辅助疾病确诊、监测病毒变异等方面发挥了关键作用;基于血清/血浆IgM/IgG抗体的检测技术是辅助确诊的重要方法;高特异性的逆转录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能够核酸定量的数字PCR和灵敏度更高的SHERLOCK技术也极具特色与发展潜力。以上检测技术代表了病原微生物检测技术的现在及未来发展方向。本文对新型冠状病毒检测技术的基本原理、技术特点及应用现状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20.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中3种肢体长度测量方法比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肖斌  郭新辉  王建华  张炜剑  许啸 《中国骨伤》2013,26(10):863-866
目的:分析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中3种常用肢体长度测量方法的准确性,探讨影响其准确性的原因及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3年1月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手术的患者145例,男66例,女79例;年龄48~89岁,平均66.7岁。术中采用3种不同的肢体长度测量方法,其中31例采用健侧对照法(A法),63例采用克氏针定位测量法(B法),51例采用解剖标志定位测量法(C法)。术后检查双下肢长度差,并比较这3种方法的准确性及肢体不等长的发生率。结果:145例患者术后获得随访,上述3种方法在手术时间、出血量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B、C法术后双下肢长度差的平均值分别为(8.7±5.7)、(3.1±2.6)、(5.6±5.3)mm,各组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准确性从高到低依次为B、C、A法。A、B、C法术后发生双下肢不等长的比例分别为32.3%、1.6%、11.8%,A法的发生比例较B、C法高,B法与C法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上述的3种方法中克氏针定位测量法(B法)最为准确,解剖标志定位测量法(C法)其次,健侧对照法(A法)准确性最差。建议除股骨颈骨折患者外均采用克氏针定位测量法,对于股骨颈骨折患者可采用解剖标志定位测量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