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72篇
  免费   43篇
  国内免费   40篇
耳鼻咽喉   3篇
儿科学   4篇
基础医学   15篇
口腔科学   7篇
临床医学   63篇
内科学   41篇
皮肤病学   4篇
神经病学   5篇
特种医学   28篇
外科学   96篇
综合类   163篇
预防医学   61篇
药学   55篇
中国医学   92篇
肿瘤学   18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26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21篇
  2019年   19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25篇
  2014年   36篇
  2013年   37篇
  2012年   51篇
  2011年   37篇
  2010年   39篇
  2009年   32篇
  2008年   31篇
  2007年   34篇
  2006年   52篇
  2005年   31篇
  2004年   19篇
  2003年   21篇
  2002年   20篇
  2001年   23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肖斌 《内蒙古中医药》2012,31(15):10-10
原发性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甲减)是一种比较常见的内分泌疾病,但由于临床表现的多样性及隐匿性常易被漏诊和误诊,其中由于影像学上垂体增生的表现及泌乳素的升高,被误诊垂体瘤为常见的误诊之一.现将笔者收集的原发性甲减误诊为垂体腺瘤12例患者临床资料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慢性活动性肝炎胆囊壁的超声表现及丙氨酸转氨酶(ALT)的变化。方法对36例慢性活动期肝炎患者的胆囊壁厚度及胆囊大小进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同时行ALT生化检查。结果 36例慢性活动性肝炎患者中,胆囊壁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厚,伴有胆囊体积缩小,与ALT生化检查结果密切相关。结论慢性活动性肝炎表现为胆囊壁增厚、胆囊体积缩小,而且ALT水平升高,这为慢性活动性肝炎的诊断及治疗提供了一定依据。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泪道逆行置管方法在泪囊炎患者临床治疗中的疗效,为临床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取2012年5月-2014年8月本院眼科收治的100例泪囊炎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收治时间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采取泪囊鼻腔吻合术进行治疗;研究组患者采用球头硅胶管逆行置管术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研究组通过采用球头硅胶管逆行置管术进行治疗,总有效率94%、不良反应发生率10%,与对照组的80%、22%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球头硅胶管逆行置管术操作简便、疗效确切、安全性高、适应证广,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在今后临床工作中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吡格列酮对合并代谢综合征的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炎症因子及胰岛素抵抗的影响.方法:选取合并代谢综合征的2型糖尿病患者90例,按照就诊顺序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5例.对照组给予二甲双胍等常规口服降糖药物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吡格列酮进行治疗.两组均连续治疗3个月,测定其治疗前后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PAI-1)、脂联素(ADP)以及空腹血糖(FPG)、餐后2h血糖(2hPG)、空腹胰岛素(FINS)、糖化血红蛋白(HbAlC)等生化指标,并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结果:观察组治疗后IL-6、TNF-α、PAI-1、hs CRP水平与治疗前比较明显下降(P<0.05),且显著低于对照组治疗后(P<0.05).观察组治疗后FPG、2hPG、FINS、HbAlC及HOMA-IR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且显著低于对照组治疗后(P<0.05).结论:吡格列酮对合并代谢综合征的2型糖尿病有较好的疗效,能够有效降低患者血糖水平,通过调节炎性因子改善胰岛素抵抗,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识别某糖果生产企业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预测其危害程度,找出职业病危害的关键控制点。方法通过经验法、类比分析法识别各种职业病危害因素,并根据类比项目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和健康检查结果,类推该糖果生产企业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种类和危害程度,找出职业病危害控制的关键控制点。结果该建设项目存在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有噪声、糖尘、高温和电离辐射等,类比工程各种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检测结果分别为,噪声强度66.8~98.0 d B(A),超标率58.1%;糖尘浓度1.67~25 mg/m3,低于职业接触限值和爆炸下限要求;作业场所生产性热源的综合温度(WBGT指数)为17℃,非高温作业点;X射线异物检测仪操作位的受照剂量为0.208 m Sv/年,低于职业接触限值。结论噪声和糖尘是糖果生产企业主要的控制因素,应从职业病危害发生的关键控制部位加强防治工作。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前列地尔联合黄芪注射液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5例。2组患者均接受糖尿病饮食、控制血糖、血压及调脂治疗。对照组静脉滴注黄芪注射液(30ml,1次/d);治疗组另加前列地尔注射液(20μg,1次/d)。观察治疗前后2组患者的24h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尿β2微球蛋白(β2-MG)、血尿素氮(BUN)和血肌酐(Cr)水平的变化。全部病例进行临床观察4周。结果2组患者治疗后UAER、β2-MG、BUN和Cr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5),治疗后治疗组患者上述指标改善程度显著高于对照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过程中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前列地尔联合黄芪注射液可显著改善早期糖尿病患者尿蛋白的排出,改善肾功能,是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的有效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2017年以来,中国、美国和欧盟先后发布了国家级人工智能(AI)战略发展规划,人类历史即将迎来以“智能化”为主旋律的第四次工业革命。在医疗检验领域,人工智能的理论和技术爆发也将为医学检验理论、方法与应用的发展提供新方向,本文首先从人工智能的理论与实践基础出发,介绍人工智能的发展历程以及算法、数据和算力三大要素的前沿进展,进而结合医学检验的关键应用维度,阐述“AI+检验”的结合创新,包括涉及检验标本处理的标本采集机器人、样本稀释机器人和样本传送机器人;检验项目挖掘如肿瘤标志物和药物基因组学;检验细胞形态学、检验数据处理、辅助诊断模型和互联网医学检验等。随着工业4.0时代的到来,人工智能技术必将推动医学检验从自动化发展到更高阶的智能化阶段。  相似文献   
18.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爆发以来,我国的病毒检测能力不断提高,检测技术也在不断地发展和创新。以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和宏基因组测序为代表的病毒检测技术在辅助疾病确诊、监测病毒变异等方面发挥了关键作用;基于血清/血浆IgM/IgG抗体的检测技术是辅助确诊的重要方法;高特异性的逆转录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能够核酸定量的数字PCR和灵敏度更高的SHERLOCK技术也极具特色与发展潜力。以上检测技术代表了病原微生物检测技术的现在及未来发展方向。本文对新型冠状病毒检测技术的基本原理、技术特点及应用现状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9.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中3种肢体长度测量方法比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肖斌  郭新辉  王建华  张炜剑  许啸 《中国骨伤》2013,26(10):863-866
目的:分析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中3种常用肢体长度测量方法的准确性,探讨影响其准确性的原因及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3年1月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手术的患者145例,男66例,女79例;年龄48~89岁,平均66.7岁。术中采用3种不同的肢体长度测量方法,其中31例采用健侧对照法(A法),63例采用克氏针定位测量法(B法),51例采用解剖标志定位测量法(C法)。术后检查双下肢长度差,并比较这3种方法的准确性及肢体不等长的发生率。结果:145例患者术后获得随访,上述3种方法在手术时间、出血量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B、C法术后双下肢长度差的平均值分别为(8.7±5.7)、(3.1±2.6)、(5.6±5.3)mm,各组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准确性从高到低依次为B、C、A法。A、B、C法术后发生双下肢不等长的比例分别为32.3%、1.6%、11.8%,A法的发生比例较B、C法高,B法与C法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上述的3种方法中克氏针定位测量法(B法)最为准确,解剖标志定位测量法(C法)其次,健侧对照法(A法)准确性最差。建议除股骨颈骨折患者外均采用克氏针定位测量法,对于股骨颈骨折患者可采用解剖标志定位测量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一字"法内眦赘皮矫正术联合睑袋整复术的临床应用效果及评价.方法 由设计的新内眦点处"一字" 法横切开内眦赘皮,切口延至下睑缘5mm左右,分离内眦部的皮下粘连,剪除部分错构组织,形成新的内眦,再将下睑缘切口延至外眦部,切开皮肤、皮下组织,行睑袋整复术,术中将眶隔脂肪释放、重置,紧缩眶隔,去除部分肥厚的眼轮匝肌和松弛的皮肤.结果 本组18例患者,术后均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随访1~14个月,内眦赘皮消失,基本无瘢痕遗留,双眼间距适当,双睑外形美观,睑袋改善明显,无并发症发生,达到眼周年轻化的良好效果.结论 "一字"法内眦开大术联合睑袋整复术,较好地矫正了内眦赘皮和下睑松弛,达到了眼周年轻化的美容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