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篇
  免费   4篇
临床医学   9篇
特种医学   3篇
综合类   7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6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1.
目的 探讨鼻咽癌(NPC)根治性放疗不同阶段颅底骨髓腔CT值变化的趋势,为NPC患者放疗后CT诊断提供依据并为放疗后颅底骨质改变的长期随访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130例NPC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60例放疗前和完成20 Gy、60 Gy剂量治疗时行CT平扫,另70例在放疗前和完成40 Gy剂量治疗时以及完成治疗3个月后行CT增强扫描,在同一断层图像上以颅底骨枕骨斜坡髓腔勾画感兴趣区,并计算出平均CT值,统计CT值不同阶段的变化,动态观察枕骨斜坡骨髓腔对放疗后的急性反应.结果 患者在放疗前和完成20 Gy、60 Gy剂量治疗行CT平扫时,斜坡髓腔的平均CT值分别为(177.46±82.62) HU、(175.11 ±80.17)HU和(160.31±80.70) HU;患者在放疗前和完成40 Gy剂量治疗时以及完成治疗3个月后增强CT扫描时,斜坡髓腔的平均CT值分别为(191.68±82.25) HU、(166.44±77.92) HU和(152.30±80.87)HU;经Anova分析发现,放疗前后颅底骨髓腔的CT值急性期普遍减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放疗前组与20 Gy组之间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放疗辐射导致颅底骨髓腔的CT值相应减低,提示放疗后短期内颅底骨质有骨质疏松的变化趋势,对于放疗后出现的放射性骨损伤和病理性骨折的诊断有一定的提示意义,为NPC患者放疗后颅底骨质的长期随诊观察提供了帮助.  相似文献   
22.
目的研究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心力衰竭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内科2017年3月至2018年10月收治的50例慢性肺源性心脏病为例,展开临床调查分析,所有患者均合并有心力衰竭症状,并将其均分为两组,对照组予以基础治疗方式,观察组予以非洛地平+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方式,结合其临床治疗效果,探讨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心力衰竭的临床治疗方向,并分析非洛地平+复方丹参注射液的临床应用价值。结果观察组综合有效率(96.0%)显著高于对照组(80.0%),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率为12.0%,对照组不良反应率为32.0%,观察组不良反应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非洛地平+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方式应用于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心力衰竭疗效显著,能够有效缓解缺氧症状,促进微循环,降低不良反应风险,安全性高,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3.
24.
目的 探讨胚胎型横纹肌肉瘤(ERMS)的CT和MRI表现。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26例ERMS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结果 14例鼻部ERMS中,邻近骨质破坏11例,眼眶受累5例,翼腭窝及颅内侵犯各4例;5例腹盆腔及腹膜后ERMS中,3例包绕邻近大血管,2例腹膜种植转移;5例肌肉及肌间隙ERMS病变较局限,其中2例伴邻近骨质轻微破坏;1例ERMS位于左颌下腺区;1例ERMS为颅骨多发病灶。16例患者有区域淋巴结转移,5例呈环线状强化。结论 ERMS的临床及影像学表现缺乏特异性,对患者年龄、发生部位、强化方式、邻近骨质的破坏及区域淋巴结转移等进行综合分析有助于治疗前诊断。  相似文献   
25.
目的:探讨全身弥散加权成像在鼻咽癌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2008年8 月至2009年12月经病理确诊为鼻咽癌患者43例,观察鼻咽原发病灶、转移性病灶、良性淋巴结以及肝脏良性病灶在全身弥散加权图像上的表现并测量其表观弥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 )。 结果:鼻咽原发灶、转移性淋巴结、肝转移瘤、骨转移瘤、肺转移瘤在全身弥散加权成像上呈明显高于背景信号病灶,其ADC 值分别为(1.15± 0.21)× 10-3mm/s2、(1.19± 0.24)× 10-3mm/s2、(1.17±0.24)× 10-3mm/s2、(1.13± 0.26)× 10-3mm/2及(1.12± 0.33)× 10-3mm/2,原发病灶与各部位转移灶的ADC 值之间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 良性淋巴结和肝脏良性病灶ADC 值分别为(1.37± 0.27)× 10-3mm/2及(2.15± 0.63)× 10-3mm/s2,良性病灶明显高于转移性病灶(P<0.05)。 结论:全身弥散加权成像作为功能性磁共振成像的一项新技术,可以用于鼻咽癌患者的治疗前分期以及治疗后随访。  相似文献   
26.
  目的  探讨头颈部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的影像学表现及临床特征,提高该病的术前诊断水平。  方法  回顾性分析收治11例病理确诊头颈部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患者的临床特征以及CT、MRI表现。  结果  11例患者中8例临床上表现为进行性增大的无痛性头颈部肿块,2例表现为面部肿胀,1例表现为进行性眼球突出,72.7%(8/11)在术前临床诊断为恶性肿瘤。11例患者均在术前行CT或MRI检查,其中6例行MRI检查,3例行CT检查,2例同时行CT和MRI检查。头颈部炎性肌纤维母瘤在CT和MRI上表现与恶性肿瘤相近。11例患者共发现15个病灶,其中86.7%病灶(13/15)边界不清楚,侵犯临近肌肉,46.7%(7/15)病灶有骨质侵犯。3例患者出现神经孔道侵犯,其中2例为发生于咀嚼肌间隙病灶沿圆孔和卵圆孔向颅内侵犯,1例为发生于眼眶视神经管侵犯。头颈部炎性肌纤维母瘤在CT平扫时呈稍低密度,增强扫描呈明显强化。在MRI上表现为:T1W上呈稍低于肌肉信号,在T2WI上信号强度低于或等于信号肌肉,信号明显不均匀,增强扫描呈明显不均匀强化。  结论  头颈部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在临床表现及影像学特征上与恶性肿瘤相近。但是MRI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病灶的组织构成,对诊断和鉴别诊断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