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8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6篇
基础医学   6篇
口腔科学   3篇
临床医学   15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31篇
综合类   5篇
预防医学   2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41.
体外构建与体内构建组织工程骨的血管化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比较骨髓基质干细胞(BMSCs)与生物衍生骨体内、体外复合所构建的组织工程骨修复山羊胫骨大段骨-骨膜缺损的血管化进程以及血管化与成骨的关系,以探讨修复大段负重骨缺损的最佳途径。方法22只山羊制备成胫骨中段20mm的骨-骨膜缺损,随机分为2组,分别植入BMSCs与生物衍生骨体外构建和体内构建的组织工程骨,常规钢板螺钉内固定,在2、4、6、12周时间点分别用墨汁灌注透明标本、血管面积图像分析和X线片观察血管化过程及成骨情况。结果体外构建组与体内构建组血管化进程无明显区别,各时间点血管面积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12周均能达到完全血管化,但X线片见体外构建组新骨形成较快,缺损区密度高,体内构建组以上各变化较前者慢大约2~4周。结论BMSCs与生物衍生骨体外构建和体内构建的组织工程骨均能快速血管化并成骨,但是体内构建方式成骨较体外构建慢。  相似文献   
42.
不同保存方法对生物衍生骨支架材料细胞相容性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目的了解不同保存方法对生物衍生骨支架材料细胞相容性的影响.方法冻干生物衍生骨用两种不同保存液同等条件4℃冷藏保存3个月,以保存相同时间冻干生物衍生骨为对照.实验分为A组:成骨细胞复合 1号保存液处理材料培养;B组:成骨细胞复合 2号保存液处理材料培养;C组:成骨细胞复合冻干骨培养;D组:单纯成骨细胞培养.以2×106个/ml密度的成骨细胞悬液复合材料培养1、3、5和7天.用倒置相差显微镜和扫描电镜观察细胞的黏附和生长情况、检测细胞活力、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LP)活性及流式细胞仪分析细胞周期.结果成骨细胞与三种不同方法保存的材料均可黏附,并在材料孔隙内生长、分化和增殖.复合培养1和3天,各组间无显著差异;复合培养5和7天,黏附于材料的细胞活力大小依次为 A组>C组>B组 (P<0.01,P<0.05).复合培养7天,黏附于材料的细胞ALP活性大小依次为 A组>C组>B组(P<0.01) .各组细胞周期未见明显变化,未见异倍体细胞.结论选择适宜的保存液对生物衍生骨支架材料的细胞相容性有一定优化作用.  相似文献   
43.
兔组织工程肌的构建与研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目的 探讨用同种异体兔成肌细胞和小肠黏膜下层( small instestinel submucosa,SIS)复合,体外培养构建兔组织工程肌。 方法 取出生7d内幼兔四肢肌组织,经多步酶消化法与差速贴壁法获得足量、纯净成肌细胞,用Brd U标记,与SIS体外复合培养构建组织工程肌,植入15只异体兔体内修复腓肠肌1.5 cm×1.0 cm大小的骨骼肌缺损作为实验组;用单纯SIS修复对侧同样骨骼肌缺损作为对照组。术后4、6和8周各处死5只动物取材,行大体和组织学观察、局部细胞免疫定量分析和免疫组织化学检测。 结果 体外培养成肌细胞与SIS均复合良好,体内植入4周见材料与周围肌组织接合紧密,周围炎性反应明显;6周和8周材料开始部分降解,炎性反应逐渐减轻。局部细胞免疫定量分析显示实验组和对照组4、6周评分与8周评分比较有统计学意义( P<0 .0 5 )。实验组4、6和8周均可见材料周围新生肌组织形成,Brd U及肌球蛋白免疫组织化学染色阳性,对照组染色结果呈阴性。 结论 成肌细胞与SIS复合构建的组织工程肌,植入体内可存活、增殖并形成新的肌组织  相似文献   
44.
目的 探讨骨髓基质干细胞 (marrow stromal stem cells,MSCs)与生物衍生骨复合修复山羊胫骨的长段骨 -骨膜缺损的可行性。 方法 将 12月龄山羊 35只双侧胫骨制备成中段 2 0 mm的骨 -骨膜缺损 ,其中 33只 ,将MSCs与生物衍生骨于体外复合培养后 ,将其植入右侧缺损处 ,常规钢板螺钉内固定作为实验组 ,以单纯生物衍生骨植入左侧作为对照组 ,另 2只为空白组不植入任何材料 ,在 2、4、6、8、12、16及 2 4周各时间点分别行大体标本、组织学观察 ,以及生物力学测试 ,比较 3组骨缺损修复的能力。 结果  4周时实验组支架材料部分吸收 ,植入物表面有纤维骨痂形成 ,对照组支架材料少量吸收 ,植入物表面有少量骨样组织形成 ;8周时 ,大体标本、组织学观察 ,实验组中的支架材料已完全降解 ,骨缺损部分修复 ,对照组中植入物两端少量新骨形成 ,材料中为纤维骨样组织 ,但 8周时 ,实验组与对照组的生物力学强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 .0 5 ) ;12周时 ,实验组骨缺损完全修复 ,对照组植入物两端有新骨包绕 ,与骨端连接紧密。 12~ 2 4周实验组弯曲应力大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 (P<0 .0 5 ) ;2 4周时空白组骨缺损未修复。 结论 所构建的组织工程骨修复能力较强 ,成骨迅速 ,且量大 ,同期新生骨组织的生物力学强度优于单纯  相似文献   
45.
从逻辑学上反对采用父子关系指数(PI)或父子概率(W)检定亲子关系的原因主要是:那些未能被血型检定排除而误被指控的男子(UFAM)与生父的PI及W值相近。实际在实验室常规检查:ABO、Rh、MNSs、K、Fy、JK和HLA系统的联合排除概率(CPE)可达97.3%,不能排除的假父仅2.7%。本研究旨在分析生父及UFAM在不同W值区间的频率分布。方法:研究对象为15000例真实案件,均检查上述7个血型系统。抽取等量的假父、真父(各15000人)以使父子概率为0.5,  相似文献   
46.
钛合金牙科修复材料表面渗氮改性的生物摩擦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牙用钛合金TC4,使用渗氮表面技术处理.对强化层进行人工唾液润滑工况下往复式滑动摩擦磨损的动态试验.采用显微硬度、轮廓深度、XPS、显微镜观察等研究磨损机理.结果表明,钛合金TC4表面氮化处理后,摩擦学性能、耐磨性得以提高.其磨损机理表现为粘着磨损.  相似文献   
47.
人红细胞唾液酸糖蛋白(SGPs),也叫血型糖蛋白(GPs),可通过十二烷基磺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继以过碘酸希夫氏反应染色(PAS)鉴定。采用Laemmli的不连续缓冲系统电泳,PAS染色可检出4种GP;GPA,GPB,GPC和GPD。GPs的PAS图谱复杂,因为GPs不能被SDS充分解离,常以二聚体(A×2,B×2)和异二聚体(A+B)方式泳动。可用各带洗脱物的再次电泳或双向电泳分析各寡聚物的组成。  相似文献   
48.
目的 比较脱细胞冻干羊膜与脱细胞冻干牛角膜基质在修复兔角膜浅层缺损后的机体反应,以寻找适合的组织工程角膜支架。方法新鲜健康人胎盘羊膜按罗静聪等制备方法处理,冻干后消毒备用。牛角膜经0.25%胰蛋白酶消化,生理盐水漂洗后,冻干,消毒备用。雌性日本大耳白兔20只,随机分为A、B组,每组10只。常规麻醉消毒后,采用7.5mm直径环钻造出约1/3角膜厚度的缺损。A组采用复水后的脱细胞冻干羊膜修复;B组采用脱细胞冻干牛角膜基质修复。术后裂隙灯显微镜下观察植片和新生血管状况,并于术后2、4、8周取标本,HE染色,组织学观察。结果术后两组植片无溶解、脱落,于8周降解完全,角膜中央缺损区域大部分恢复透明。两组均有新生血管长人角膜,两组新生血管长人范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织学观察2周时两组均有较重的炎性反应,成纤维细胞增生,胶原排列紊乱;4周时炎性反应均减轻,植片区域可以见到新生血管长入;8周时均有较多的成纤维细胞存在,并有少量瘢痕形成。结论脱细胞冻干羊膜与脱细胞冻干牛角膜基质修复角膜浅层缺损,仍能引起一定程度的排斥反应,需要进一步的改进。  相似文献   
49.
组织工程化骨修复猕猴长段骨缺损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9,自引:6,他引:19  
目的 探讨用生物衍生骨材料和骨髓基质干细胞(MSCs)复合后构成的组织工程化骨对异体猕猴长段骨缺损的修复作用。方法 于猕猴胫骨结节抽取MSCs并使诱导分化为成骨样细胞,用5-溴脱氧尿嘧啶核苷(BrdU)标记,培养后与人源生物衍生骨材料体外复合构成组织工程化骨,植入15只异体猕猴修复桡骨2.5cm长段骨缺损作为实验组;用单纯生物衍生骨材料修复对侧同样骨缺损作为对照组;另取2只猕猴双侧桡骨同样部位和大小骨缺损旷置作为空白组。术后1、2、3、6和12周时各处死3只动物取材,空白组12周取材,行大体观察、组织学和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结果 实验组和对照组术后1、2和3周移植物周围组织反应较明显,6周后明显减轻,12周时基本消失。实验组标记成骨样细胞于术后6周仍存在,术后12周基本消失;骨缺损部位骨样组织、软骨、编织骨和板层骨出现时间均较对照组早,且骨愈合时间提前3~6周。实验组骨缺损以多点方式直接成骨,对照组则从两端以“爬行替代”方式成骨。空白组术后12周骨缺损均无愈合。结论 生物衍生骨材料和MSCs复合构建的组织工程化骨异体植入修复猕猴长段骨缺损可超越骨段移植的“爬行替代”过程,使骨缺损能较快愈合。生物衍生骨材料和同种异体MSCs复合组织工程化骨可作为构建骨组织工程的一种较好选择方式。  相似文献   
50.
WO-1生物衍生骨缓释材料抗感染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3,自引:3,他引:13  
目的 研制具有抗感染作用的WO- 1生物衍生骨缓释材料。 方法 应用 型胶原和同种骨制备胶原生物衍生骨复合材料,将WO- 1吸附于胶原生物衍生骨构建成WO- 1生物衍生骨缓释材料,扫描电镜观察其形貌特征;将3H-四环素( 4 5 .1GBq/ mmol)以WO- 1标准品溶液稀释,吸附于胶原生物衍生骨,测定缓释材料中WO- 1的体外释放;将WO- 1生物衍生骨缓释材料置入接种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和绿脓杆菌的培养基中,检测其体外抑菌能力。将WO- 1生物衍生骨植入2 4只新西兰大白兔桡骨缺损处,术后9、16、2 3及30 d各处死2只兔测定血中WO- 1的浓度,以及材料周围肌肉与骨中的WO- 1的浓度。 结果 WO- 1生物衍生骨复合材料保留了天然骨的三维结构,表面有胶状膜覆盖;在体外释放实验中第1天呈暴发释放,以后呈恒定释放;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等骨感染的常见致病菌有持久稳定的抑菌能力。体内实验中周围骨组织及肌肉组织中WO- 1在各时间点均保持较高的浓度,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 .0 5 ) ,而动物血中WO- 1浓度较低,与骨及肌肉组织中WO- 1浓度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 .0 5 )。 结论 WO- 1生物衍生骨缓释材料具有良好的药物缓释功能及较强的抑菌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