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2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20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18篇
皮肤病学   2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45篇
外科学   30篇
综合类   34篇
预防医学   26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4篇
  2021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5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6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51.
目的:探讨热休克转录因子1(HSF-1)在高迁移率族蛋白1(HMGB1)所诱导的炎症反应中的作用。方法:不同浓度HMGB1作用于RAW264.7细胞不同时间后,用ELISA法检测细胞上清液TNF-α水平;分别用免疫荧光法与Western blot法检测HMGB1作用后,RAW264.7细胞NF-κB核转移情况与HSF-1表达。观察干扰HSF-1表达后,HMGB1诱导RAW264.7细胞TNF-α表达的变化。结果:HMGB1作用后,RAW264.7细胞分别在4、12 h出现两次TNF-α分泌高峰,且TNF-α的释放量随HMGB1浓度的增加而增加。HMGB1作用后,RAW264.7细胞的NF-κB核转移明显增强,HSF-1表达明显增加(均P0.05)。干扰HSF-1表达后,HMGB1诱导RAW264.7细胞产生的TNF-α量较未干扰的RAW264.7细胞明显增加(P0.05)。结论:HMGB1能诱导RAW264.7细胞的炎症反应与HSF-1的表达,但HSF-1可能对HMGB1诱导的炎症反应有负反馈性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52.
目的研究let-7b和miR.199a对黑色素瘤增殖生长的影响。方法设计靶向let-7b和miR.199a基因的过表达质粒和inhibitor干扰片段,将同一株系B16FIO细胞分为七组:空白组、let-7b质粒组、miR-199a质粒组、空质粒组、let-7binhibitor组、miR-199ainhibitor组、inhibitor对照组,运用基因转染技术将对应组别的外源基因导人B16F10细胞中,从RNA水平、蛋白水平和细胞水平三方面检测let-7b和miR-199a基因对B16F10细胞的影响。结果let-7b质粒组和miR-199a质粒组B16FIO细胞中对应基因的表达为3.8776±0.1372和2.8660±O.2821,明显高于空白组(P〈0.05);let-7binhibitor组和miR-199ainhibitor组B16F10细胞中对应基因的表达为0.2057±0.0263和0.2656±0.0253,明显低于空白组(P〈0.05);B16F10细胞中cyclinDl的表达let-7b质粒组(2.023±0.315)和let-7binhibitor组(1.857±0.377)明显高于空白组(0.997±0.041)(P〈0.05),而B16F10细胞中Met的表达中miR.199a质粒组(5.19±0.309)和miR-199ainhibitor组(4.87±0.044)明显高于空白组(2.2±0.198)(P〈0.05);let-7b质粒组和miR-199a质粒组B16FIO细胞的生长趋势较空白组缓慢,尤其到转染后第3天,此生长趋势下降至最低值(P〈0.05),此后又缓慢趋近正常;此外,let-7b质粒组和miR-199a质粒组B16FlO细胞凋亡率分别为(11.8-4-1.19)%和(11.3±1.59)%,明显高于空白组(5.77±1.74)%(P〈0.05)。结论let-7b和miR-199a可负调控黑色素瘤细胞的增殖生长。  相似文献   
153.
烧伤湿性医疗技术(MEBT/MEBO)现已形成了较为系统的皮肤原位再生学术体系,由于留学生语言交流因素,对这一技术了解不多,本文通过作者教学的亲身体会,对留学生烧伤湿性医疗技术的见习教学提出一些新的思路.以期达到把基本理论运用于临床实践,培养正确的临床思维方法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向外国留学生介绍我国烧伤湿性医疗技术之目的.  相似文献   
154.
我院1982年建立液氮储皮库以来,至1990年期间,临床采用液氮储存的异体皮及猪皮抢救烧伤面积大于80%,三度烧伤面积大于50%的病人共75例,治愈25例,其中1982~1984年治愈率为19.04%;1985~1987年为32.43%;1988~1990年为52.94%,取得逐年明显提高治愈水平的效果。本文介绍了采用的尸体皮及猪皮的制备和储存方法,临床三种烧伤创面,共110例的临床资料;应用经验和效果;以及典型病例等。  相似文献   
155.
156.
瘢痕组织HO-1的表达与血管生成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瘢痕组织HO-1的表达与血管生成的关系,为研究瘢痕形成机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标本均采集自无严重并发症的志愿者,共24例,分为增生性瘢痕、瘢痕疙瘩、扁平瘢痕3组,每组8例,第4组正常皮肤组织由上述24例患者正常皮肤标本中随机抽取8例。所取标本采用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进行HO-1的表达和CD34血管计数以及成纤维细胞计数,比较不同类型瘢痕及正常皮肤HO-1量化指标、成纤维细胞数量与血管密度之间的关系。结果:CD34染色结果示增生性瘢痕、瘢痕疙瘩血管较丰富,而扁平瘢痕和正常皮肤较少,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HO-1在各组瘢痕及正常皮肤表皮中均有不同程度表达,在增生性瘢痕、瘢痕疙瘩中表达较强,与其他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HO-1在增生性瘢痕、瘢痕疙瘩、扁平瘢痕及正常皮肤真皮中表达依次减弱;血管计数与表皮、真皮HO-1(均P<0.01)表达均存在正相关(r=0.761,P<0.01)。成纤维细胞数在增生性瘢痕、瘢痕疙瘩、扁平瘢痕及正常皮肤中依次减少;血管计数与成纤维细胞计数间存在正相关(r=0.731,P<0.01)。结论:HO-1可能是促进瘢痕血管生成的重要因素;烧伤瘢痕内HO-1及血管生成变化的原因可能在局部而不在全身;过量血管生成可能是病理性瘢痕的一种表象。  相似文献   
157.
目的 探讨瘢痕内缺氧环境减轻的机制。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烧伤后肉芽、不同时期瘢痕和正常皮肤中缺氧诱导因子-1α(hypoxia-inducible factor 1α,HIF-1α)、p53的表达,采用权重方法分别对各组瘢痕的HIF-1α、p53表达结果进行量化,分析各自规律及相互间关系。结果 随着瘢痕的成熟,HIF-1α表达强度逐渐减弱,p53表达强度在1年内逐渐增强,相互间具有负相关性(P〈0.01)。结论 p53在瘢痕成熟过程中起重要作用,HIF-1α可能通过协同p53诱导细胞凋亡,减少耗氧来减轻缺氧环境。  相似文献   
158.
目的 了解重组人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M-CSF)凝胶剂治疗深Ⅱ度烧伤创面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方法采用多中心、随机、双盲、安慰剂平行对照的研究方法,将深Ⅱ度烧伤创面作为目标创面,把321例烧伤患者(实际完成302例)分为用药组200例,创面涂rhGM-CSF凝胶;对照组102例,创面涂安慰剂.观察用药后两组患者的全身情况和不良反应,以及不同时相点创面愈合时间、愈合率、总有效率. 结果用药后两组患者生命体征,血、尿常规及肝、肾功能,创面分泌物、创缘反应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无不良反应.用药组创面愈合时间的中位数为17 d,低于对照组(20 d,P<0.01).用药第8、14、20、28天,用药组平均创面愈合率分别为24.5%、70.5%、95.3%、99.6%,均高于对照组(15.1%、51.4%、84.6%、97.1%,P<0.01).用药8、14、20 d用药组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 结论 rhGM-CSF凝胶剂能促进深Ⅱ度烧伤创面愈合,并且有一定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59.
160.
应用RT-PCR构建人表皮生长因子基因真核表达质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体外克隆及构建带信号肽的人表皮生长因子(hEGF)基因真核表达质粒。方法设计人表皮生长因子(hEGF)基因和信号肽基因引物,采用RT-PCR技术从胎肾组织总RNA中扩增出hEGF基因和信号肽基因序列,克隆入pGEM-T载体,酶切鉴定和序列分析后经T4连接酶连接并克隆入表达质粒pcDNA3.1( ),再次酶切鉴定和序列分析。结果RT-PCR扩增产物电泳获得约90 bp和180 bp条带,与hEGF及其信号肽cDNA大小符合;克隆入T载体后经序列分析与hEGF及信号肽基因一致,克隆入pcDNA3.1( )质粒后双酶切获得约230 bp和5.4 kb条带,再次测序与hEGF cDNA一致。结论成功构建带信号肽的hEGF基因的真核表达质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