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5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2篇
基础医学   9篇
临床医学   4篇
内科学   108篇
特种医学   6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36篇
预防医学   44篇
药学   35篇
肿瘤学   4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3篇
  2018年   4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23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17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6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4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目的分析19例脑囊虫病的临床资料,并总结脑囊虫病的诊治经验。病例资料男性13例,女性6例,年龄14~56岁。其中来自上海的患者5例,目前在上海生活和工作的患者10例。临床表现以癫痫型和高颅压型最多见,各有8例和6例,神经衰弱型3例,脑炎脑膜炎型1例,表现为TIA者1例,均经CT或/和MRI及免疫学、病原学检查确诊,2例患者在粪便中找到虫卵。经内科治疗或/和手术治疗后,15例患者有不同程度的缓解。结论脑囊虫病的发病率在上海地区有升高趋势,且多为异体感染,临床诊断应结合临床表现、影像学和病原学检查,对患者应及时予以治疗,以防严重后果及疾病的流行。  相似文献   
72.
泛昔洛韦等3种药物抗乙型肝炎病毒的体外实验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目的评价泛昔洛韦、膦甲酸钠及氧化苦参碱的体外抗HBV作用.方法采用MTT法检测3种药物对HepG2.2.15细胞的半数毒性浓度(TC5o),并在此基础上观察不同浓度药物作用于HepG2.2.15细胞后第3、5、7和9天培养上清中HBsAg、HBeAg及HBV DNA含量的变化,比较不同药物抗HBV的效果.结果泛昔洛韦和氧化苦参碱对HepG2.2.15细胞有明显的抗HBV活性,在实验浓度范围内,随着药物浓度增加和作用时间延长,其抗HBV活性增强;膦甲酸钠对HBV无明显抑制作用.结论泛昔洛韦和氧化苦参碱具有明显体外抗HBV活性,而膦甲酸钠体外对HBV无明显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73.
肝脏纤维化的发生机制、预防、诊断和治疗仍是研究热点.本文现对肝脏纤维化的诊断和治疗作一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74.
多种抗结核药物可诱导药物性肝损伤(drug-inducedliver injury,DILI)不良反应[1-4],其发生率在不同时期、不同国家和不同文献的报道中差别很大,为2.5% ~ 35%[5-7].患者发生DILI后病情轻重不一,轻者可表现为一过性氨基转移酶升高,重者出现肝衰竭[8],且病死率较高.如果患者因DILI不得不中止抗结核治疗,其后果的严重性不亚于DILI本身,所以,预防和治疗DILI关系到抗结核治疗的成功和减少耐药等.笔者就如何处置抗结核药物治疗诱导DILI的问题阐述如下.  相似文献   
75.
膦甲酸钠治疗重度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膦甲酸治疗重度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208例患者按1:1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109例,膦甲酸钠注射液3.0g/250ml静脉点滴,每日2次,疗程4周。对照组为99例,等渗盐水250ml静脉点滴,每日2次,疗程4周,随访24周。结果用药4周时,治疗组和对照组的HBV DNA阴转率分别为12.8%和7.1%,随访24周时分别为5.5%和3.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组治疗后HBV DNA≤10)拷贝/ml在用药4周.停药随访24周分别为64.2%(70/109)和40.4%(44/109),对照组分别为30.3%(30/99)和22.2%(22/99),x^2值分别为24.466和8.962,P值均〈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BeAg转阴率用药4周、随访24周,治疗组分别为17.3%(14/81)、22.0%(11/50);对照组分别为5.8%(5/87)和5.4%(4/74),P值分别为0.0266和0.009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BeAg血清转换率用药4周、随访24周,治疗组分别为12.7%(10/79)和16.7%(8/48);对照组分别为3.7%(3/82)和1.5%(1/69),P值分别为0.0445和0.003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结束时,应答率分别为60.6%和21.2%,Z=5.6683,P〈0.05。结论膦甲酸钠注射液治疗重度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有较好的疗效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76.
全国首届深部真菌感染学术会议纪要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近年来,多种原因导致深部真菌感染的发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不少临床医务人员对此不仅认识不足.而且相关领域知识也不够全面。为此。由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主办,皮肤病学会、呼吸系统疾病学会、血液系统疾病学会等共同参与的“全国首届深部真菌感染学术会议”于2005年3月17日至21日在福建厦门成功召开。国内十余名从事感染病学、皮肤病学、呼吸系统疾病学、  相似文献   
77.
2015年9月18日,《中华传染病杂志》第八届编委会第二次会议在上海成功召开。本次会议分两个阶段进行。首先召开的“被忽视的传染病诊治方案专家高层讨论会”由缪晓辉和王贵强教授主持,李兴旺和张跃新教授分别介绍了“布鲁菌病诊治国际进展”和“布鲁菌病诊治中国现状”,袁宏和张文宏教授分别讲授了“内脏利什曼病诊治中国现状”和“内脏利什曼病诊治国际进展”。  相似文献   
78.
药物伤肝因人而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四种人用药需重视肝损害 即使是可能引起肝脏损害的药物.也不会在所有使用者中导致肝炎,这是由药物性肝损害的机制所决定的。一般地说,以下四种人在使用药物时要高度重视肝损害的发生。  相似文献   
79.
缪晓辉  杜平 《肿瘤》1992,12(3):105-107
ABC-ELISA方法测定了43例肝癌及8例肝良性占位性病变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FcγR,并对其中12例肝癌切除术后病人追踪测定。用rIFNγ刺激PBMC,观察FcγR表达量的变化。结果,肝癌组FcγR水平明显低于肝脏良性占位性病变和正常对照组,而后两组比较相差不显著。手术后病人FcγR表达水平提高。肝癌病人内源性IFNγ产生缺陷。外源性IFNγ刺激后FcγR表达显著增强,但仍低于正常对照组。上述结果提示:1.FcγR对鉴别肝脏良恶性占位性病变有参考价值;2.肝癌者FcγR水平低下可能与癌组织分泌某种抑制因子及内源性IFNγ产生低下有关;3.外源性IFNγ促进FcγR表达,是其抗肿瘤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80.
氧化苦参碱对HepG2.2.15细胞中乙型肝炎病毒DNA表达量的影响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目的:观察氧化苦参碱对HepG2.2.15细胞中乙型肝炎病毒(HBV) DNA表达量的影响,进一步探讨其抗病毒机制.方法:用不同浓度的氧化苦参碱作用HepG2.2.15细胞,留取培养上清后,采用PCR-ELISA技术定量上清中HBV DNA,并比较其抑制率.结果:氧化苦参碱能直接抑制HepG2.2.15细胞内HBV DNA的复制,且随着药物浓度升高抑制作用逐渐增强.保持药物在培养上清中的浓度是保证抑制率的关键.结论:氧化苦参碱可以在DNA复制水平直接抑制乙型肝炎病毒的合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