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3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4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7篇
内科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28篇
综合类   29篇
预防医学   1篇
中国医学   3篇
肿瘤学   8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 毫秒
41.
胡桃夹综合征(Nutcracker syndrome,NCS) 是指左肾静脉回注下腔静脉过程中需穿经由腹主动脉和肠系膜上动脉(Superior mesenteric artery,SMA) 形成的夹角内受到挤压而引起的血尿、蛋白尿和左腰腹痛等临床症状, 故又称左肾静脉受压综合征[1 ].我院收治4例NCS,其中2例手术治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2.
目的:通过表达siALK2的重组腺病毒Ad-siALK2,下调人乳腺癌MDA-MB-468细胞ALK2的表达,研究其对MDA-MB-468细胞增殖、侵袭和迁移能力的影响。方法:以重组腺病毒Ad-siALK2感染MDA-MB-468细胞为实验组,空载病毒(RFP)作为感染对照,并设空白对照组,通过倒置荧光显微镜观察和RT-PCR检测病毒在MDA-MB-468细胞中的表达水平,通过MTT、平板集落形成、细胞划痕和Transwell侵袭实验检测细胞的增殖、集落形成、迁移及侵袭能力。结果:倒置荧光显微镜观察显示Ad-siALK2感染MDA-MB-468细胞的荧光效率高;RT-PCR证实Ad-siALK2感染的MDA-MB-468细胞ALK2的mRNA表达显著下降;MTT法、平板集落形成实验、细胞划痕实验及Transwell侵袭实验证实MDA-MB-468细胞Ad-siALK2组相比对照组细胞的增殖活力、集落形成率及划痕愈合率均显著降低(P<0.05),穿膜细胞数也明显减少(P<0.05)。结论:下调ALK2表达后可以在体外抑制人乳腺癌MDA-MB-468细胞的增殖、迁移与侵袭,为后续实验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43.
近3年来,笔者采用哈医放血法与中医针灸治疗足跟痛30例,取得良好疗效。1一般资料本组30例,其中男8例,女22例;年龄47~65岁;病程最短2个月。病人一侧或双侧足跟刺痛,常波及内踝,不能久立、久行,局部无明显红肿,有压痛等症状。2治疗方法2.1哈医放血治疗方法取患足跟部压痛点及周围4~5处,局部消毒,用无菌12号手术刀,快速直刺2~3mm为宜,刺后立即在针刺处拔上火罐,留罐10分钟。2.2针灸治疗方法取双侧鱼际、太溪,用30mm毫针,针鱼际捻转泻法,让患者足跟部负重行走,留针20分钟后针双侧太溪处,有针感下行即可取针。以上治疗分两步:第一步针灸5次后,行…  相似文献   
44.
目的:探讨尿核基质蛋白22(NMP22)测定在膀胱癌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应用免疫酶标记法(ELISA)检测28例初发性膀胱癌,10例复发性膀胱癌和20例对照组尿中NMP22水平。初发性膀胱癌组中有10例患者在术后5~7d再次检测其尿NMP22。结果:初发性膀胱癌组尿NMP22的中位数为27.1149IU/mL,复发性膀胱癌组为13.001IU/mL均明显高于对照组1.6574IU/mL(P〈0.001);初发性膀胱癌患者尿NMP22随肿瘤病理分级的递增而升高。lO例初发性膀胱癌患者术后复测尿NMP22,结果较术前明显下降。结论:尿NMP22作为膀胱癌的肿瘤标记物具有较高的特异性和敏感性,并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肿瘤的恶性程度和预后。  相似文献   
45.
目的:探讨症状性良性前列腺增生诊疗中尿动力学(UDS)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分析59例残余尿<50 ml、以主观症状为主诉而首诊患者的术前尿动力学检查结果以及术后效果分析评估等临床资料。结果:患者共59例,年龄55~79岁,平均67.1岁。病程7~30个月,平均15.9个月。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18~27分,生活质量评分(QOL)3~5分。经UDS结果显示,27例可疑膀胱出口梗阻(BOO),32例有不同程度BOO;逼尿肌轻微不稳定(DI)18例,逼尿肌收缩增强15例。最大尿流率(Qmax)7~11 ml/s,平均尿流率8 ml/s,患者选择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TURP)。随访4~18个月,IPSS评分0~5分,QOL评分0~1分。测自由尿流率13~19 ml/s。各项指标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UDS前列腺增生的诊疗提供客观依据及有重要指导意义,甚至是临床上非常规意义的手术指征。同时为疗效的判断提供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46.
米华  甘俊常 《临床荟萃》2000,15(11):525-526
美国癌症病因部及癌症研究部的报道指出,约40%~60%的人类癌症病因与内源性或外源性的性激素作用有关[1],性激素在致癌过程中的作用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最初对性激素的研究均注重于性激素的靶器官,如乳腺、卵巢、前列腺等。1984年Ahmed[2]证实在肾癌组织中存在雄激素受体(AndrogenRe-ceptor,AR)、雌激素受体(EstrogenReceptor,ER)和孕激素受体(ProgesteroneReceptor,PR),泌尿系肿瘤与性激素间的关系令人瞩目。膀胱癌是泌尿系最常见的肿瘤,也是性别差异较大的肿瘤之一,在男性恶性肿瘤中列第4位,女性列第6位,流行病学调查及临床资料表…  相似文献   
47.
正泌尿系结石是泌尿外科的常见疾病,我国发病率高达5%~10%,以上尿路结石最常见,而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percutaneous nephrolithotomy,PCNL)已经成为当今治疗复杂上尿路结石的首选方法[1]。但PCNL的术中并发症高达83%[2],出血为其最主要也是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3]。本文就PCNL并发出血的原因及防治综述如下。一、PCNL肾出血的原因  相似文献   
48.
目的:比较不同时间输注脾细胞诱导大鼠同种异体心脏移植免疫耐受效果的差异,并观察其对二次皮肤移植的耐受情况。方法:实验于2005-03/2006-01在广西医科大学医学实验动物中心外科实验室完成。在SD(供体)→Wistar(受体)大鼠之间进行心脏移植手术。将29只受体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①对照组(n=8):直接进行心脏移植手术。②环磷酰胺组(n=7):心脏移植术后2d,给予受体大鼠腹腔注射环磷酰胺80mg/kg。③脾细胞 环磷酰胺组(n=7):心脏移植术后经门静脉注入供体大鼠脾细胞2×108个,2d后再经腹腔注射环磷酰胺80mg/kg。④脾细胞预处理组(n=7):受体大鼠经门静脉注入供体脾细胞2×108个,1周后行心脏移植手术。术后常规观察移植心脏的存活情况;术后第6天各组随机取1只大鼠的移植心脏进行病理学检查;术后1周测定受体大鼠外周血CD25 的表达水平;术后30d对诱导耐受的脾细胞 环磷酰胺组、脾细胞预处理组大鼠进行二次异体皮肤移植,并以未进行诱导耐受的大鼠作为对照组,以移植皮片出现排斥为标准,观察移植皮肤的存活情况。结果:29只受体大鼠中4只大鼠取供心行常规病理学检查,最终25只受体大鼠进入结果分析。①脾细胞 环磷酰胺组、脾细胞预处理组受体大鼠移植心脏的存活时间均长于未作耐受诱导的对照组和环磷酰胺组[(30.17±2.79,30.67±3.44;5.29±0.76,5.50±0.55)d(P<0.01)]。②病理检查显示,未经过脾细胞诱导处理大鼠的移植心脏均表现出明显的急性排斥反应,脾细胞 环磷酰胺组、脾细胞预处理组大鼠的移植心脏未发生排斥反应。③脾细胞 环磷酰胺组、脾细胞预处理组大鼠心脏移植术后1周外周血的CD25 T淋巴细胞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环磷酰胺组[(5.10±0.38)%,(4.89±0.51)%;(7.88±0.43)%,(7.12±0.40)%(P<0.01)]。④脾细胞 环磷酰胺组、脾细胞预处理组、对照组大鼠移植皮肤的平均存活时间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术中/术前输注异基因脾细胞均可以诱导受体大鼠产生针对供体的特异性心脏移植耐受,但并不能诱导产生针对二次皮肤移植的免疫耐受。  相似文献   
49.
分析地方医学院校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岗位胜任力培养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对人才培养方案、协同育人机制、课程教学体系、考核评价方式进行改革和实践,初步构建以岗位胜任力为导向的医学检验人才培养模式,旨在切实提高医学检验人才的岗位胜任力.  相似文献   
50.
米华  吴波 《世界肿瘤杂志》2002,1(2):135-136
目的:了解膀胱癌患者血清甲状腺激素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以指导临床。方法:清晨空腹抽取45例膀胱癌患者及35例正常人静脉血,用放射免疫法测定T3、T4、FT3、FT4和TSH。结果:膀胱癌患者T3、FT3、FT4降低,T4和TSH无变化。结论:膀胱癌患者血清甲状腺激素降低,但临床上无甲状腺功能减退的表现,这是机体的一种自我保护机制,不宜用外源性甲状腺激素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