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2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35篇
基础医学   10篇
临床医学   62篇
内科学   6篇
皮肤病学   2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27篇
外科学   194篇
综合类   36篇
预防医学   13篇
眼科学   2篇
药学   12篇
  1篇
肿瘤学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23篇
  2010年   28篇
  2009年   26篇
  2008年   31篇
  2007年   23篇
  2006年   34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21篇
  2003年   28篇
  2002年   35篇
  2001年   25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81.
游离神经末梢和感觉小体溃变过程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神经损伤后,感觉神经末梢的溃变过程。方法:选用恒河猴9只,除拇 指外随机选择20个手指,其中15指切断指神经,另外5指为正常的和指,不进行任何手术,于术后2,4,12,20,32和48周采用镀银染色技术对神经末梢进行形态学观察。结果:失神经后2周,游离神经末梢和感觉小体开始溃变,20周,游离神经末梢结构消失,48周,触角小体,环层小体全部失神经支配。结论周围神经损伤后,原有神经成分首先溃变,非神经成分随之溃变,最终被胶原替代。  相似文献   
82.
目的:本研究硼察血管紧张素Ⅱ(angiotensinⅡ,AngⅡ)对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xtracellular signal-regulated kinase,ERK)活性的影响,旨在探讨其影响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生物学行为的信号机制。方法:取自愿捐献的增生性瘢痕组织标本,采用胶原酶法行成纤维细胞培养。用免疫荧光组织化学法检测细胞AT1和AT2受体的表达。取第3~4代细胞,并按实验设计,分别加入10^-2mol/L Ang Ⅱ,10^-7mol/L Ang Ⅱ+10μmol/L Valsartan,10^-7mol/L Ang Ⅱ+10μmol/L PD123319,10μmol/L Valsartan,10μmol/LPD123319共5组:对照组仅加入等量DMEM。以Western Blot法检测培养的细胞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xtracellular Signal-regulated kinases,ERK)活性变化,观察在阻断AT1或AT2受体情况下AngⅡ对培养的瘢痕成纤维细胞ERK磷酸化的影响。结果:免疫荧光组织化学染色结果显示培养的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同表达AT1和AT2受体。AngⅡ可增加培养的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ERK磷酸化。在一定剂量范围内,AngⅡ浓度增加,细胞ERK磷酸化程度增加。与对照组比较10^-7mol/L Ang Ⅱ显著增加瘢痕成纤维细胞ERK磷酸化,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0μmol/L AT2受体拮抗剂PD1233191可显著增强AngⅡ诱导的细胞ERK磷酸化(P〈0.05):10μmol/L的AT1受体拮抗剂Valsattan可显著抑制AngⅡ诱导的细胞ERK磷酸化;Valsattan或PD1233191单独刺激细胞并未明显影响ERK磷酸化(P〉0.05)。应用抗ERK抗体显示各组ERK含量一致。结论:AngⅡ通过其受体AT1和AT2可调控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ERK磷酸化,AngⅡ对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ERK活性的影响可能是AngⅡ调控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生物学行为可能的信号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83.
目的:探讨以眶上动脉或滑车上动脉为供血源的跨区反流轴型耳廓复合组织岛状瓣,修复大面积鼻翼缺损的临床应用特点。方法:从2004年5月~2008年3月间,我科选用游离眶上动脉或滑车上动脉与颞浅动脉额支的吻合支为供血源所营养耳廓复合组织瓣,经皮下隧道转移至鼻翼缺损区,Ⅰ期修复6例大面积的鼻翼缺损的患者。结果:在临床上将该方法应用于6例病人,除1例出现表皮水疱,后皮瓣部分坏死,面积约1.0cm×2.0,其余5例取得满意的临床效果。结论:反流轴型的耳廓复合组织瓣能Ⅰ期修复大面积鼻翼缺损,是一项极具推广的修复手段。  相似文献   
84.
1 临床资料 患者,男,35岁.患者1个月前无明显诱因突发左膝关节疼痛.疼痛为持续性,深蹲时加重,伸膝时可略缓解.对症治疗无明显好转.查体:左膝关节无肿胀,浮髌实验阴性,左膝伸0°,屈130°疼痛,McMurray征阴性,前后抽屉实验阴性,Lachman实验阴性.MRI报告示:(1)左膝前交叉韧带囊肿.(2)左膝关节腔内少量积液(图1、2).  相似文献   
85.
黄褐斑皮损中雌激素受体β的表达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褐斑是一种典型的获得性色素性疾病,垂体或卵巢激素的增加可能使皮肤出现色素沉着,特别是雌激素可能在女性黄褐斑的发病中发挥重要作用[1].人们推测雌激素可能通过雌激素受体介导的信号通路途径促进表皮细胞分裂、血管形成并增加真皮胶原含量甚至色素合成,其中雌激素受体β(ERβ)在皮肤组织中具有优势地位[2].我们对黄褐斑皮损进行ERβ免疫组化染色,检测ERβ在皮肤中的分布情况及其与黄褐斑严重程度的关系.  相似文献   
86.
上睑下垂是整形外科的常见疾病,遮挡视线和有损于外观。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患者不仅希望解除视线障碍,而且对外观有了更高的要求,对于矫正术后双眼的对称性、重睑的弧度、恢复快慢以至切口瘢痕都提出了较高的愿望。我们对2005年以来矫正的150例(共180只眼)上睑下垂进行总结分析,对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出现并发症后及早处理取得了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7.
超脉冲CO2激光联合点阵铒激光治疗面部瘢痕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观察超脉冲CO2激光联合点阵铒激光治疗面部瘢痕的效果.方法 对70例面部瘢痕患者,采用超脉冲CO2激光和点阵铒激光联合治疗3次;治疗间隔为2~3个月.首先使用超脉冲CO2激光磨削,功率1~2 W,输出时间O.02 s,延迟时间1.12 s.然后使用点阵铒激光治疗,波长为2940 nm,能量500~800 mJ,光斑直径2~7 mm.结果 治疗结束后随访3~6个月,显效者51例,有效者19例.主要并发症为短暂红斑、水肿、色素沉着.结论 超脉冲CO2激光与点阵铒激光联合治疗面部瘢痕,具有疗效好、损伤小、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点.  相似文献   
88.
自体脂肪填充结合点阵激光治疗面部凹陷老化42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自体脂肪注射填充结合点阵激光治疗面部凹陷老化的临床疗效.方法 自2008年6月至2009年10月,选取面部凹陷伴皮肤老化患者42例,标记出面部凹陷区域,采用肿胀法抽吸腹部、大腿等部位的皮下脂肪,提纯吸出的脂肪后,自口角或耳垂下切口均匀注入面部凹陷区的皮下,每个凹陷区注射5~25 ml(平均-12 ml).3个月后,根据患者面部皮肤的性质和老化程度,选择不同的激光能量和点阵图形,行点阵激光磨削治疗.结果 42例患者中,除4例患者于首次注射后6~12个月行2次注射外,余者均注射1次;无感染、脂肪液化等发生.再经点阵激光治疗后,随访所有患者6~12个月,未出现永久性色素沉着、瘢痕形成等并发症,面部老化症状改善明显.1次脂肪填充结合点阵激光治疗后,显效者32例,有效者10例.结论 自体脂肪注射填充结合点阵激光治疗,可以明显改善面部的凹陷及皮肤老化,是一种实现面部年轻化治疗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89.
[摘要] 目的 探索黄褐斑的综合治疗方法,提高黄褐斑的治疗效果。方法 对600例黄褐斑患者采用外用药物治疗、输液治疗、口服药物治疗及激光、光子等综合措施治疗。采用色素分析软件对治疗效果进行评估。 结果 经过综合治疗,24%患者色斑颜色基本消退,28%患者色斑有明显改善,34%患者色斑有一定改善,总有效率达86%。 结论 多种方法综合治疗黄褐斑可以取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90.
目的:通过对1972年6月~1988年10月共164例(181髋)全髋置换患者的长期随访,以观察其远期疗效,探讨全髋人工关节松动、感染、假体断裂原因,原发病,手术材料,X线结果与临床功能之间的关系,提出防止松动感染、提高远期疗效的方法和措施。方法:本组随访164例(181髋),平均随访1341年(1117年~2291年),手术时平均年龄523岁。假体采用国产骨水泥全髋。结果:164例(181髋)中获得随访114例(129髋)随访率713%,平均随访时间1341年,翻修21髋。临床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