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2篇
  免费   10篇
基础医学   6篇
口腔科学   2篇
临床医学   39篇
内科学   9篇
特种医学   8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30篇
预防医学   45篇
药学   32篇
  1篇
中国医学   9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25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5年   4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
目的探讨程序化镇静镇痛护理对颅脑损伤术后护理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3月~2018年2月102例颅脑损伤术后患者资料,其中50例采取常规护理的患者设为对照组,52例给予程序化镇痛镇静护理的患者设为试验组。比较两组的住院情况、颅内压、Ramsay、BPS镇痛评分、谵妄量表(CAM)、28 d内的死亡率。结果对照组镇静药物用量、住ICU时间、总住院时间显著高于试验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两组术后1 d的颅内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对照组术后3 d、7 d的颅内压显著高于试验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对照组Ramsay镇静、BPS镇痛及CAM评分显著高于试验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对照组28 d内的死亡率(16.00%)显著高于试验组28 d内的死亡率(5.7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程序化镇静镇痛护理可显著降低颅脑损伤术后的颅内压,提高患者的镇静镇痛效果,从而减少谵妄及死亡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了解安徽省HIV-1新发感染者情况及患者特征。方法 对2011年7月至2012年6月安徽省艾滋病确证实验室新确证的748例的HIV-1型感染者通过BED检测,评估新发感染情况并分析其患者特征。结果 2011年7月至2012年6月安徽省报告发现的HIV-1感染者新发感染比例为24.6%,在BED确认的新发感染者中,男性、男男同性性行为者以及医院就诊者比例较高。与既往感染患者相比,新近感染者年龄更轻,且男性所占比例以及男男同性性行为者的比例均较高,并伴有更高的CD4细胞数。结论 安徽省HIV-1新发感染者比例较高,男男同性性行为是新发感染的主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利用追踪方法学发掘成品输液在院内流转过程中被忽视的质量问题和关键影响因素的可行性,促进静脉用药集中调配质量管理的持续改进。方法 借鉴国内外运用追踪方法学管理静脉用药的工作经验,设计医院静脉用药集中调配工作模式的追踪地图。结果 追踪方法学在静脉用药集中调配工作中的应用可以有效提升成品输液质量。结论 追踪方法学作为一个有完整理论基础和系统操作规范的现场调查方法,应用于静脉用药调配中心质量管理工作,体现出诸多优势,并能与其他质量管理工具合成化应运用。  相似文献   
14.
手术室实行阶段性带教管理的体会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手术室是一个专业性强 ,各方面要求较高的特殊科室。护生刚进入手术室常有一种神秘、不适应、手足无措的感觉。为了使护士能在较短的时间里尽快适应和熟悉手术室环境 ,熟练掌握手术室护理技术。 5 a来我科实行阶段性一对一的带教方法 ,使每位护生都学到了一套过硬、全面、扎实的本领 ,提高了带教质量。1 选择称职的带教老师提高带教质量 ,必须选择优秀的带教老师。我科选择有 3 a以上手术室工作经验 ,熟悉手术室业务 ,理论扎实 ,技术操作熟练 ,工作严谨 ,有责任心 ,有良好职业道德及带教能力的护士带教。老师要以身作则 ,在护理操作中要正…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辨析地黄不同炮制品(鲜地黄、生地黄、干地黄、酒地黄、熟地黄)的化学特征,结合经典名方清胃散的核心功效,明确其地黄的炮制方法和炮制品种,为中药新药的开发和中药临床的合理应用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液质联用法和液相色谱法对地黄不同炮制品中的共有成分和特有成分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运用现代网络药理学筛选和分析地黄的成分作用靶点和通路,构建成分-靶点-通路网络,进一步预测地黄的化学成分和核心功效的相关性。结果 在地黄的不同炮制品中共鉴定出55个成分,其中26个为5种地黄炮制品共有,鲜地黄经炮制后,大部分化学成分的含量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其中干地黄的环烯醚萜类成分下降幅度最小。采用网络药理学对焦地黄素D、桃叶珊瑚苷、益母草苷、梓醇、地黄苷A、地黄苷D、连翘酯苷、6-O-E-阿魏酰基筋骨草醇进行机制预测,富集的通路中环磷酸腺苷(cyclic adenosine monophosphate,c AMP)信号通路、乙型肝炎、血清素突触、缺氧诱导因子-1(hypoxiainduciblefactor-1,HIF-1)信号通路等与清热作用相关。结论 干地黄的化学特征与鲜地黄最为相似,药性和功效与清胃散中地黄...  相似文献   
16.
为研究在人体内ORM1基因多态性对去甲替林游离药物浓度的影响, 首先采用测序对ORM1进行基因型分析。挑选出ORM1*F1/*F1, ORM1*F1/*S, ORM1*S/*S个体各6人, 进行临床试验。试验当日早上空腹口服去甲替林25 mg, 分别于0, 1, 2, 3, 4, 6, 8, 12, 24, 32, 48, 72, 96和168 h采外周静脉血5 mL, 运用HPLC-MS/MS分别测定血清中去甲替林总药物浓度、10-OH-去甲替林药物浓度及超滤液中去甲替林游离药物浓度,分析不同基因型间去甲替林各药代动力学参数的差异。结果表明不同基因型个体间总去甲替林和10-OH-去甲替林各药代动力学参数,差别无统计学意义。而对于ORM1*F1/*F1基因型个体,血浆中游离药物总量约为ORM1*F1/*SORM1*S/*S的2倍, 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去甲替林平均血浆蛋白结合率约为(94.81±1.91)%。在服药后2, 3, 4, 6, 8和12 h, ORM1*F1/*F1基因型个体血浆蛋白结合率均低于其余两种基因型个体, 在Tmax(4 h)左右, 差异更为显著(P<0.05)。ORM1不同基因型对去甲替林血浆蛋白结合率和游离药物浓度均存在影响,表现为ORM1*S/*S基因型个体结合药物的能力强于其他两种基因型个体,从而导致血清中去甲替林游离血药浓度较低。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注射用脉络宁对血管闭塞性脉管炎大鼠模型的影响。方法:采用月桂酸股动脉注射造成大鼠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模型,观察大鼠的体征变化、病理切片血栓分级及对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影响。结果:注射用脉络宁能减少血管内血栓形成的数量,改善血液流变。结论:注射用脉络宁对实验性血栓闭塞性脉管为大鼠模型具有较好的治疗作用,其机理与改善血液流变学、增强血管的抗血栓功能有关。  相似文献   
18.
安徽省2868名村民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状况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了解艾滋病高发地区村民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情况,为健康教育和行为干预活动提供依据。方法在安徽省7个艾滋病防治示范区,以各县感染率排在前10位的10个村15岁以上普通村民为调查对象,采用结构式问卷和无记名方式,对2868名村民进行单独面访。结果调查对象主要为已婚青壮年,其中20~50岁,占总调查人数的88.4%。艾滋病相关知识的总体知晓率为71.9%,男性高于女性(75.4%对69.4%,P<0.01),20~30岁和30~50岁年龄组知晓率相对较高(75.3%和74.8%),小于20岁和40~50岁年龄组相对较低(68.0%和67.6%)。其中对传播途径、非传播途径和预防知识的知晓率分别为83.7%、64.3%和68.0%。村民实际获得知识途径与期望途径基本一致,前三位均为电视、医生和招贴画挂图。结论在宣传艾滋病主要传播途径的同时要加强对非传播途径和预防知识的健康教育,并以女性、20岁以下和40~50岁年龄组村民为重点。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安徽省居民及高危人群艾滋病(AIDS)预防知识知晓情况,为今后艾滋病的预防和干预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等容量分层、整群、单纯和机械抽样相结合的抽样方法,分别抽取1201名居民和121名高危人群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城镇、农村居民和高危人群艾滋病性病预防知识知晓率分别为77.8%、70.6%和81.8%,。居民知晓率(74.2%)低于高危人群,高危人群对艾滋病感染者和患者的接受度相近(分别为19.4%和16.1%)。娱乐场所性工作者和静脉注射吸毒人员安全套使用率较低,而后者共用注射器比例较高。[结论]应努力寻找适合不同人群的艾滋病教育方式,加强社区宣传和行为干预,消除人们对艾滋病过于恐惧歧视的心理。  相似文献   
20.
葛根素对人肝微粒体中细胞色素P450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研究葛根素对人肝微粒体中细胞色素P450 1A2(CYP1A2)、CYP3A4、CYP2C9、CYP2C19、CYP2D6、CYP2E1酶活性的影响.方法:分别以咖啡因、咪达唑仑、甲苯磺丁脲、氯唑沙宗、美托洛尔、美芬妥因为探针药,利用HPLC方法测定探针药与相应代谢产物的浓度,研究葛根素在人肝微粒体孵化体系中对CYP1A2、CYP3A4、CYP2C9、CYP2E1、CYP2D6、CYP2C19酶活性的影响.结果:在人肝微粒体反应体系中,0.1,0.2,0.4,0.8mmol·L-1葛根素使咖啡因的代谢产物的生成分别降低了(31±15)%(P<0.01),(43±8)%(P<0.05),(48±6)%(P<0.05),(49±4)%(P<0.05),0.05,0.1,0.2,0.4,0.8mmol·L-1葛根素使美托洛尔的代谢产物生成分别降低了(25±7)%(P<0.01),(33±4)%(P<0.05),(40±9)%(P<0.01),(46±5)%(P<0.01),(72±9)%(P<0.01);而对甲苯磺丁脲、美芬妥因、咪达唑仑和氯唑沙宗的代谢产物没有明显影响.结论:在人肝微粒体反应体系中,葛根素(0.1 mmol·L-1)对CYP1A2和CYP2D6酶活性有较明显的抑制作用;且随着葛根素浓度的增高,对这两种酶活性的抑制作用也随之增强,而对CYP2C9、CYP2C19、CYP3A4和CYP2E1酶活性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