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7篇
  免费   17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13篇
内科学   6篇
特种医学   8篇
外科学   35篇
综合类   14篇
预防医学   13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5篇
中国医学   6篇
肿瘤学   30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4篇
  1992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41.
总结分析11例吸入较高浓度正己烷挥发物10~12个月后引起周围神经病的中毒患者,其发病过程符合慢性正己烷中毒的临床特征,经综合治疗后基本恢复正常.本观察提示,该病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42.
目的:探讨对比增强超声造影对胃下部癌区域淋巴结转移的预测价值。方法采用六氟化硫微气泡造影剂和连续实时成像对比脉冲序列技术,对250例经胃镜活检确诊的胃下部癌患者术前行超声造影及螺旋CT检查,诊断区域淋巴结转移情况,并与术后病理检查结果对比。结果对比增强超声造影预测胃下部癌区域淋巴结转移的准确率、敏感度、特异度、Youden指数分别为71.2%、70.3%、88.5%、0.588,螺旋CT预测结果分别为71.4%、66.4%、89.9%、0.563,两者预测区域淋巴结转移准确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者联合应用的预测准确率为82.5%。对比增强超声造影预测第3、8a、8p组淋巴结转移准确率明显高于螺旋CT;预测第1、11p组淋巴结转移准确率明显低于螺旋CT,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结论对比增强超声造影预测胃下部癌区域淋巴结转移具有一定的价值;对比增强超声造影联合螺旋CT检查可提高预测胃下部癌区域淋巴结转移的准确率。  相似文献   
43.
目的:体外观察槐耳清膏在增加人胃腺癌MKN45细胞对顺铂(DDP)敏感性中的作用并探讨可能的机制。方法:MTT法观察不同浓度槐耳清膏、DDP单独或联合应用对MKN45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并通过计算Q值判定两药合用的效果;用流式细胞仪检测槐耳清膏与DDP联用对MKN45细胞凋亡和细胞周期的影响。结果:单药槐耳清膏及DDP均能抑制MKN45细胞的增殖,且抑制率呈明显的剂量、时间依赖关系;两药联用作用24h时,表现为协同效应,而作用48h时主要表现为相加效应;槐耳清膏与DDP联用能显著增加MKN45细胞的凋亡率,并诱导细胞阻滞于S期。结论:槐耳清膏不仅能直接抑制胃癌细胞MKN45的增殖,与DDP联用时还能增加胃癌细胞对化疗的敏感性,而这种增敏作用可能是通过增加诱导细胞凋亡和S期阻滞而实现的。  相似文献   
44.
<正> 为认真贯彻《医疗卫生机构消毒技术规范》、《消毒管理办法》和《医院消毒卫生标准》,及时发现基层医疗单位消毒工作中存在的隐患,科学有效地控制医源性感染的发生,2003年6~7月份,对金乡县14家乡镇卫生院的消毒工作质量进行的调查。  相似文献   
45.
目的 研究槐耳不同提取分离部位对不同肿瘤细胞的体外增殖抑制作用, 筛选槐耳抗肿瘤有效部位。方法 方法采用溶剂法对槐耳进行不同部位分离,利用CCK-8法检测槐耳不同提取物对肿瘤细胞的抑制作用。结果 槐耳不同提取物对肿瘤细胞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其中,醇水双提部位抗肿瘤活性最高。结论 槐耳中抗肿瘤的有效部位是醇水双提部位,且其对不同肿瘤细胞的体外增殖抑制作用呈一定的浓度依赖作用。  相似文献   
46.
我国胃癌患者约占全球胃癌患者总数的39.4%,以进展期为主,发病率与死亡率居我国恶性肿瘤前列,目前我国的胃癌诊治条件仍面临着严峻挑战。近年来,随着我国胃癌早期诊断率的升高以及部分高质量的临床研究结果的公布,我国胃癌外科治疗模式也发生一定改变,部分领域达到国际领先地位。全文就早期胃癌的外科治疗、进展期胃癌围手术期治疗、晚期胃癌转化外科治疗、胃癌微创手术等近年外科热点问题进行综述,以期为临床实践过程中制定胃癌患者个体化治疗方案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7.
三磷酸腺苷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通过对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随机应用不同剂量的三磷酸腺苷(ATP)或心律平进行对照研究,探讨ATP在急诊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000~2002年急诊的无器质性心脏病的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50例,随机分成3组给予治疗,其中ATP 0.1 mg/kg组(A1组)18例,ATP 0.2 mg/kg组(A2组)17例,心律平70 mg组15例.ATP采用个体化给药,根据体重计算出相应剂量,不经稀释直接静脉推注,时间小于3 s,后立即给予20 ml生理盐水快速同通道注射.心律平组采用70 mg加入20 ml生理盐水以10 ml/min静脉注射,复律后立即停止注射.结果:应用上述药物均可有效终止发作,各组有效率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ATP各组复律时间明显短于心律平组(P<0.001).两组注射ATP后个别患者有胸闷、心悸等,均在4~7 s内自然缓解,无1例发生严重合并症者.结论:ATP有效率高,复律快,短期内可重复使用等优点,改进给药方法后,用药剂量可减小,副作用减轻,可作为急诊终止室上性心动过速发作的一个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48.
本研究通过力学反问题原理,利用已知的位移求解耳结构弹性模量。随机产生遗传算法的初始种群,使用自编的Matlab算法程序,对初始种群进行遗传迭代计算,把已知的目标位移与种群位移的均方差作为目标函数,以目标函数值最小控制迭代进化的方向。通过耳结构的鼓膜凸和镫骨底板2个控制位移以及砧镫关节周围的8个控制位移这两个算例求解正常砧镫关节的弹性模量,并使用耳结构的鼓膜凸和镫骨底板2个控制位移求解病变砧镫关节的弹性模量。结果表明,使用基于遗传算法的反问题方法计算耳结构的弹性模量是可行的,并且具有稳定性和不受结构力学性能影响的特点,相对误差分别为0.05%和0.2%、0.03%,可为临床病变耳提供有效的力学参数。  相似文献   
49.
患者女,45岁,因"反复恶心呕吐伴脐周隐痛4月余,加重伴发热1月余"于2014年7月15日入院。患者4月前无明显诱因下出现恶心呕吐,呕吐物为胃内容物,伴脐周隐痛,大便3~4 d 1次,色黄,未见黏液脓血,无发热,曾至当地医院就诊,肠镜检查未见明显异常,予对症治疗后症状缓解。1个月前患者再次出现持续性脐周腹痛,伴高  相似文献   
50.
胰瘘是胰腺手术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而高流量胰瘘因引流量大,体液丢失严重,愈合时间长,且不能正常进食,尤令外科医师感到棘手。本院自1995年至1999年,对6例经其它方法治疗无效的高流量胰瘘病人,采用橡皮管胰瘘窦道体外“桥式”空肠内引流术,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1.一般资料:本组6例,男性4例,女性2例;年龄39~61岁。胰头癌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2例,胃癌累及胰腺行胃癌根治术包括胰腺部分切除术1例,胰岛细胞瘤行肿瘤切除术2例,原发性腹膜后肉瘤累及胰尾行胰尾切除术1例。所有病例均经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