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1.
目的探讨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WI)及灌注成像(PWI)在观察糖尿病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行磁共振DWI检查的50例糖尿病肾病患者,行磁共振肾脏PWI检查的17例糖尿病肾病患者资料,行磁共振DWI检查的健康对照者20名,行磁共振PWI的健康对照者15名,所有检查者均行磁共振常规平扫,然后行磁共振DWI检查及PWI检查。结果ⅠⅡ期的糖尿病肾病患者的肾脏表观扩散系数(ADC)值与健康对照者肾脏的ADC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ⅢⅡ期的糖尿病肾病患者的肾脏表观扩散系数(ADC)值与健康对照者肾脏的ADC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ⅢⅤ期的糖尿病肾病患者的肾脏ADC值较健康对照者肾脏的ADC值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且Ⅴ期的糖尿病肾病患者的肾脏ADC值较Ⅳ期的低,Ⅳ期的糖尿病肾病患者的肾脏ADC值较Ⅲ期的低。ⅠⅤ期的糖尿病肾病患者的肾脏ADC值较健康对照者肾脏的ADC值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且Ⅴ期的糖尿病肾病患者的肾脏ADC值较Ⅳ期的低,Ⅳ期的糖尿病肾病患者的肾脏ADC值较Ⅲ期的低。ⅠⅡ期的糖尿病肾病患者的肾脏的时间-信号曲线与健康对照者相近,皮质信号峰值(Pc)、髓质信号峰值(Pm)及皮质达峰时间(Tc)和髓质达峰时间(Tm)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ⅢⅡ期的糖尿病肾病患者的肾脏的时间-信号曲线与健康对照者相近,皮质信号峰值(Pc)、髓质信号峰值(Pm)及皮质达峰时间(Tc)和髓质达峰时间(Tm)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ⅢⅤ期的糖尿病肾病肾脏的时间-信号曲线呈缓慢上升,曲线低平,曲线峰值也明显下降。Pc、Pm降低,Tc和Tm延迟。结论磁共振DWI和PWI能够反映糖尿病肾病患者的肾脏功能变化。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WI)在观察鼻咽癌患者放疗后早期放射性脑损伤方面的价值。方法选取健康志愿者20名,男性10名,女性10名。年龄24-65岁,平均年龄为(43±4)岁。20例鼻咽癌患者,男性11例,女性9例。年龄27-78岁,平均年龄为(50±5)岁。所有健康志愿者均行磁共振成像(MRI)常规平扫及DWI成像,DWI成像时b值分别采用0和1000 s/mm2。结果健康志愿者双侧颞叶的表观弥散系数(ADC)值与鼻咽癌患者放疗前的双侧颞叶的ADC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鼻咽癌患者放疗前的双侧颞叶的ADC值与首次放疗后3 d及放疗后3个月双侧颞叶白质的ADC值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放疗后6个月、12个月及18个月时的双侧颞叶的ADC值与放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磁共振DWI能够反映鼻咽癌放疗后放射性脑损伤的病理变化,是一种能够发现早期放射性脑损伤的影像学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儿童髓母细胞瘤的CT和MRI征象。提高对该病的定性诊断能力。材料与方法:22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髓母细胞瘤。结果:22例均位于幕下,其中20例位于小脑蚓部,2例位于四脑室。CT平扫15例为等或稍高密度,5例为混杂密度,增强扫描后均匀性显著强化4例,均匀性中等强化9例,非均匀性强化6例,1例无强化。MRI平扫稍长T1及稍长T2信号3例,等T1及混杂T2信号2例,混杂T1及混染B信号1例。增强后均匀性强化3例,非均匀性强化3例。结论:儿童髓母细胞瘤有较为特征性的发病部位和CT及MRI征象。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测量正常活体肾的各径线值和位置,获得正常成人活体肾的影像解剖数据,为临床、科研及教学提供依据。方法 157例非肾脏疾病患者(男101例,女56例,年龄22~77岁,平均44.18岁)其中55例为肾移植供体,均经SIEMENS16层螺旋CT腹部平扫与增强后动脉期和静脉期扫描检查。对源像应用MPR、MIP及VR后处理。测量项目包括肾脏的长径、宽径、厚度以及肾动脉的直径等。为了比较男、女间和左侧与右侧之间的差异,对所获数据应用SPSS13.0软件包统计分析。结果左肾的长径、宽径及厚度分别为102.51±10.05 mm、54.13±5.87 mm、49.16±5.12 mm,右肾的长径、宽径及厚度分别为99.95±12.80 mm、50.50±4.68 mm、46.51±5.2 mm,两者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男性的双肾长径、宽径及厚度均大于女性的(P<0.01)。左侧肾动脉直径为5.39±0.74 mm,右侧肾动脉直径为5.24±0.69 mm,二者比较有统计学差异(t=3.557,P<0.0001)。男性的双侧肾动脉直径均大于女性的(P<0.01)。结论多层螺旋CT后处理功能强大,图像三维立体感强,能够明确肾脏与周围组织的解剖关系,可作为活体肾解剖测量的有用方法。 相似文献
16.
主动脉夹层真假腔的多层螺旋CT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主动脉夹层真假腔的CT特征.材料和方法:用16层螺旋CT机检查18例主动脉夹层患者,所有病例均行平扫、增强扫描及三维重建.结果:按照Stanford分型本组5例为A型,13例为B型,共累及52节段的主动脉.18例均显示真假两腔及撕裂的内膜;16例可见内膜破口;18例均可见到鸟嘴征,且均位于假腔;88.5%(46/52)的假腔直径大于真腔;60处发生内膜方向改变,其中26处内膜突向假腔,24处内膜平直,10处内膜突向真腔;8例可见血栓形成;5例主动脉外壁钙化,均位于真腔;4例合并胸腔积液;3例有分支受累及;1例合并心包积液.结论:MSCTA是检查主动脉夹层较好的影像学方法.鸟嘴征及真假腔大小比较对区分真假腔很有帮助.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超声、腹部16排CT和1.5T磁共振胰胆管成像(MRCP)三种非侵入性检查方法在肝外胆管结石确诊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08年1月~2010年1月在我院腹部外科手术确诊的胆囊结石合并肝外胆管结石的患者157例,并比较B超,16排CT和1.5TMRCP检查对肝外胆管结石的显示率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手术证实的结石患者157例,B超、16排CT和1.5TMRCP检查对肝外胆管结石的显示率分别为42.8%、75.3%和89.7%。两两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B超检查肝外胆总管〈0.8cm的胆总管结石患者共有65例,B超、16排CT和1.5TMRCP检查对胆总管无扩张的胆总管结石的显示率分别为33%、45%和67%;B超与CT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与MRCP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诊断肝外胆管结石时,MRCP明显优于CT和B超检查,尤其肝外胆管无扩张的患者,B超和CT检查有一定局限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CT不同重建层厚和层间距对肾动脉及副肾动脉显示的影响.方法 41例肾移植供体行多层螺旋CT检查,其中男36例,女5例,年龄22~58岁,平均(30.85±6.75)岁.只重建动脉期图像,共5组.分别为层 厚0.75 mm,层间距0.4 mm;层厚1.0 mm,层间距0.6 mm;层厚1.5 mm,层间距1.0 mm;层厚2.0 mm,层间距1.2 mm;层厚3.0 mm,层间距2.0 mm.结果 在肾动脉主干,1、2级分支及副肾动脉显示数目方面,5种重建方式之间没有统计学差异.在3级分支的显示方面,5种重建方式之间有统计学差异.在4级分支的显示方面,5种重建方式的显示能力均较差.在肾动脉主干,1~3级分支及副肾动脉显示质量方面,5种重建方式之间有统计学差异.在4级分支显示质量方面,5种重建方式对4级分支的显示得分均很低.结论层厚1.0 mm,层距0.6 mm的重建方式,可作为观察肾动脉分支及副肾动脉时的常规重建方式.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16层螺旋CT对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 SAH)病因的诊断价值。方法45例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行平扫后再行CT血管成像(CTA),运用容积再现、多平面重建和最大密度投影等技术对图像进行处理,观察颅内血管情况。结果28例为动脉瘤,10例为动静脉畸形,1例CTA未见异常,4例血管严重狭窄,2例颈动脉海绵窦瘘。结论16层螺旋CT对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病因的诊断敏感程度及特异性非常高,可视为一种首选的影像学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20.
不典型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与肾癌的CT影像鉴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不典型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CT表现,提高不典型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CT诊断水平,找出其与肾癌的CT影像鉴别点。方法不典型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21例和肾癌24例,所有病例均经CT平扫及增强扫描。结果21例不典型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平扫12例呈高密度,6例呈等密度,3例呈低密度,9例可见皮质掀起征。增强扫描示瘤体均匀强化。有7例可见延迟强化。24例肾癌CT平扫示瘤体16例呈低密度,3例呈高密度,5例呈混杂密度,2例可见钙化。增强扫描后,瘤体大多呈不均性强化,皮质期呈高密度,髓质期呈低密度,且造影剂有“快进快出”的表现,有8例可见假包膜,7例肾静脉及下腔静脉有瘤栓形成,10例可见腹膜后肿大淋巴结,3例可见肝内转移。结论CT扫描对不典型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及肾癌的鉴别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