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4篇
  免费   28篇
  国内免费   18篇
耳鼻咽喉   1篇
妇产科学   3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53篇
内科学   13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0篇
外科学   13篇
综合类   103篇
预防医学   57篇
眼科学   5篇
药学   32篇
中国医学   55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23篇
  2021年   23篇
  2020年   16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15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23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4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4篇
  198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71.
目的:观察以"老十针"为主针刺治疗颈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颈性眩晕患者70例,随机分入治疗组35例,以"老十针"为主穴针刺治疗,对照组35例,口服甲磺酸倍他司汀片,治疗时间为4周,观察治疗前后2组椎基底动脉血流速度、颈性眩晕量表积分及临床有效率。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1.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5.7%,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针刺治疗组椎基底动脉血流改善优于药物对照组(P0.05);治疗组颈性眩晕各症状积分和总积分改善上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老十针"为主针刺治疗颈性眩晕疗效明显优于药物。  相似文献   
72.
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是公认行之有效的方法,尤其采取分期多种方法联合治疗周围性面瘫效果会更加显著。急性期初起较轻,采用针刺配合刺血疗法;静止期采用火针点刺后再行刺血和毫针刺法;恢复期采用火针点刺,毫针深刺久留,同时配合刺血疗法。周围性面瘫采用针灸择期治疗能取得更好的治疗效果,从针刺治疗面瘫病的时机到穴位的选取都有其科学性和规律性。  相似文献   
73.
目的:检测丝裂原激活蛋白激酶4(MAP4K4)在胰腺癌中的表达及意义,并研究其对胰腺癌细胞增殖功能的影响。方法:检索GEPIA和Oncomine数据库,分析MAP4K4在胰腺癌以及正常胰腺组织中的表达;检索GEPIA和OncoLnc数据库,分析MAP4K4的表达量与胰腺癌患者生存期之间的关系。免疫组化检测MAP4K4在人胰腺癌及癌旁组织中的表达并分析其与胰腺癌患者临床病理参数的相关性以及生存分析。q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MAP4K4在人胰腺癌细胞株中的表达。慢病毒感染人胰腺癌细胞株CFPAC?1和MIA PaCa?2构建MAP4K4过表达及干扰细胞株,CCK?8和克隆形成实验研究其增殖能力变化。结果:GEPIA和Oncomine数据库显示MAP4K4在人胰腺癌中的表达显著高于正常胰腺组织(P<0.01)。GEPIA和OncoLnc数据库表明胰腺癌中高表达MAP4K4组患者的总体和无病生存期显著低于低表达组患者(P<0.01)。免疫组化表明MAP4K4在人胰腺癌组织中的表达高于癌旁组织并与肿瘤大小、肿瘤分化相关(P<0.05),生存分析提示MAP4K4高表达的胰腺癌患者生存时间显著低于MAP4K4低表达的患者(P<0.05)。MAP4K4过表达及干扰胰腺癌细胞株构建成功,过表达后胰腺癌细胞株增殖能力明显增加而干扰后显著降低(P<0.05)。结论:MAP4K4在胰腺癌中表达增高并与预后负相关,且促进胰腺癌细胞增殖。  相似文献   
74.
目的:采用针刺百会、四神聪穴位的方法,干预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大鼠,通过对各组大鼠缺血半暗带脑组织中SOD、GSH-px含量及Nrf2、p-Nrf2蛋白表达水平的检测,探讨针刺百会、四神聪对CI/RI模型大鼠抗氧化作用及部分作用机制。方法:SPF级SD大鼠60只,将大鼠随机分为两组:假手术组(15只);造模组(45只)。然后采用改良线栓法对造模组45只大鼠进行CIRI模型复制,评价模型成功后,再将成功的动物模型随机分为2组:非穴区对照组和针刺组。最终实验分为3组,即:假手术组、非穴区对照组和针刺组。假手术组大鼠采用相同术式但不予线栓干预。模型复制成功后,针刺组大鼠给予百会、四神聪穴针刺干预,间隔8 h 1次,至再灌注72 h结束;非穴区对照组大鼠分别于百会、四神聪穴区周边5 mm处进行针刺皮肤干预,间隔8 h 1次,至再灌注72 h结束。末次针刺后1 h,各组随机抽取7只大鼠,10%水合氯醛腹腔注射(3 m L/kg)麻醉大鼠,取全脑,置于冰面上,分离缺血半暗带脑组织,用于SOD、GSH-px含量测定。剩余大鼠取全脑,浸泡于4%多聚甲醛中固定,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Nrf2、p-Nrf2表达水平。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非穴区对照组和针刺组大鼠缺血半暗带组织中SOD、GSH-px含量显著降低(P0.01),Nrf2、p-Nrf2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1),有统计学差异;与非穴区对照组比较,针刺组大鼠缺血半暗带组织中SOD、GSH-px含量和Nrf2、p-Nrf2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1),有统计学差异。结论:针刺百会、四神聪穴可明显提高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大鼠缺血半暗带脑组织中抗氧化酶SOD、GSH-px含量。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活化Nrf2信号通路实现的。  相似文献   
75.
目的观察针灸刺骨法结合委中放血与口服布洛芬缓释胶囊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近、远期疗效差异。方法将7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5例。治疗组取穴人中、后溪、肾俞、腰阳关、风市、复溜、束骨,配合委中刺血拔罐,对照组口服布洛芬缓释胶囊,均连续治疗15 d。采用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JOA下腰痛评分表作为疗效评定标准,分别在治疗后15 d及治疗结束2个半月后进行评价。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4.3%(33/35),优于对照组的80%(28/3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JOA下腰痛评分及VAS疼痛评分较治疗前均有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治疗组较对照组改善更明显,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灸刺骨法结合委中放血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确切,能有效改善患者腰椎间盘突出的临床症状,其疗效优于单纯口服西药治疗,并具有较好的远期疗效。  相似文献   
76.
正笔者采用刺骨法结合放血治疗腰腿痛56例,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56例腰腿痛患者均来自2011年7月至2012年10月我院针灸科门诊,其中男26例,女30例;年龄最小40岁,最大69岁,平均(55±10)岁;病程最短1个月,最长3年,平均(7.9±6.2)个月;腰椎间盘突出症37例,腰椎骨质增生19例。主要临床表现为腰局部或腰骶部疼痛、压痛、活动受限,或腰臀部疼痛,或伴下肢疼痛等。2治疗方法取穴:水沟、腕顺一[1](后溪穴后分)、肾俞、风  相似文献   
77.
我国的卫生工作方针始终是以农村为重点,党和政府都十分关心农村卫生工作。建国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农村卫生工作为保护和增进农民身体健康,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发挥了重要而积极的作用。在经济转型时期,农村卫生管理体制、农村医疗预防保健服务体系以及广大农民对医药卫生服务的需求等,都出现了一些新的情况和问题~([1]),亟待改革和完善现有的卫生服务模式。近年来,我国城市社区卫生服务基本完成试点和扩大试  相似文献   
78.
目的了解儿科重症监护室(PICU)耐碳青霉烯类肠杆菌科细菌(CRE)的分布特征与危险因素,提高对CRE感染的防治能力。方法采用病例对照(1∶1)研究,收集2013年3月至2018年4月兰州大学第一医院PICU分离CRE与碳青霉烯类敏感肠杆菌科细菌(CSE)的患者各81例,按年龄分为新生儿与非新生儿两组,分别研究两组CRE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 PICU CRE感染或定植最常见的标本来源是呼吸道,其次为血流系统,最常见菌种是肺炎克雷伯菌,其次为阴沟肠杆菌。多因素分析显示,新生儿组各协变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之前呼吸机使用时间是非新生儿CRE感染或定植的独立危险因素,而β-内酰胺酶抑制剂复合制剂暴露时间是可能减少CRE感染或定植的独立保护因素。结论在PICU应尽量避免长时间使用呼吸机及其他留置装置,同时应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相似文献   
79.
目的:探讨双胎妊娠的产前超声监测方法对双胎并发症的诊断及治疗选择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81例双胎妊娠孕妇的临床资料和超声监测方法,综合评估是否出现双胎输血综合征(TTTS)、选择性胎儿生长受限(sIUGR)等单绒毛膜双胎(MC双胎)特有的并发症,进行相应分期、分型和监测;随访至妊娠终止。结果81例双胎妊娠中双绒毛膜双羊膜囊双胎(DCDA )40例出现双胎之一宫内死亡1例,双胎生长不一致1例;38例单绒毛膜双羊膜囊双胎(MCDA)出现TTTS 4例,sIUGR 2例,双胎之一唇腭裂畸形1例,双胎之一宫内死亡1例;3例单绒毛膜单羊膜囊双胎(MCMA)并发双胎之一无心畸形1例,联体双胎1例。DCDA并发症明显小于MC双胎并发症(P<0.05)。DCDA双胎丢失率1/80(胎),MC双胎丢失率11/82(胎)。DCDA胎儿丢失率明显低于MC双胎胎儿丢失率( P<0.05)。产前超声监测与终止妊娠结果100%符合。结论早孕期诊断双胎妊娠的绒毛膜性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对<26孕周的 MC双胎每2周监测1次,可早期诊断并发症;对≥26孕周的 TTTS及sIUGR在超声严密监测下选择分娩时机,可提高MC双胎围生儿生存率。  相似文献   
80.
目的:运用网络药理学方法筛选中药复方复康灵的活性成分以及作用于三阴性乳腺癌干细胞的靶点和通路,探讨其分子机制。方法:通过TCMSP数据库、TCMID数据库和BATMAN-TCM数据库筛选出复康灵活性成分及其相关靶标;通过GeneCards数据库和GEO数据库收集疾病相关基因,并做交集筛选目标基因;运用String数据库构建蛋白相互作用(PPI)网络;采用DAVID数据库对复康灵关键作用靶点进行基因本体论(GO)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分析。结果:通过筛选得到复康灵有效成分108个和对应的靶基因446个,与三阴性乳腺癌干细胞的交集基因为49个;GO分析结果显示复康灵活性成分的基因功能主要表现在信号调控、细胞刺激反应、氧化应激反应、细胞凋亡、炎症反应以及对细胞因子刺激的反应等生物过程中,其抗三阴性乳腺癌的复发和转移的作用主要是通过调控细胞增殖、迁移等生物过程;KEGG分析结果显示其主要通过调控肿瘤坏死因子(TNF)信号通路、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信号通路、核转录因子-κB(NF-κB)信号通路、肿瘤通路、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酪氨酸激酶抑制剂耐药等发挥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