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4篇
耳鼻咽喉   20篇
基础医学   1篇
口腔科学   7篇
临床医学   4篇
内科学   2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7篇
预防医学   2篇
眼科学   3篇
药学   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4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12.
13.
变应性鼻炎(AR)是一种变应原致敏和激发引起的、有神经介质参与的特异性IgE介导的、Th2类型鼻黏膜慢性炎症。AR的外科手术作为二线治疗手段,能够有效改善顽固性鼻塞和鼻黏膜高分泌及高敏感性反应,临床上推荐酌情使用。但目前AR的外科手术还存在一些争议性问题,诸如适应证的选择、并发症规避及疗效评价等。有鉴于此,中国鼻病研究协作组召集国内中青年鼻科专家,基于临床经验和循证医学证据制订了AR的外科手术治疗专家共识。本共识从AR手术治疗历史、相关解剖与生理病理学原理等角度出发,系统总结了AR手术治疗中的相关机制、手术方式与适应证选择,以及并发症处理与注意事项等,旨在指导并规范临床医师开展AR外科手术治疗,以期进一步拓展AR的治疗方式并提高相应的治疗疗效。  相似文献   
14.
蝇蛆病是蝇类幼虫寄生于动物或人体的组织和器官而引起的疾病.根据其寄生部位不同而有不同类型.常见的有皮肤蝇蛆病,胃肠蝇蛆病,泌尿生殖道蝇蛆病,口腔、耳、鼻、咽蝇蛆病,眼蝇蛆病几种,现将一例鼻腔蝇蛆病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5.
颌面创伤严重度定量评分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口腔颌面部暴露于人体表面 ,极易受到损伤。根据国内 8家创伤首诊医院 1992~ 1994年对 1915例患者的调查 ,头面颈部伤占 6 0 %以上 ,仅次于四肢伤和多发伤 ,远远高于胸腹及脊柱伤[1] 。Sastry等对北美众多医院 87174例创伤病人调查 ,发现颌面部损伤的发生率达 34% [2 ] 。由于颌面部特殊的解剖和生理结构 ,就其损伤而言 ,由于毗邻颅脑、呼吸道起端、大血管、所以合并损伤时 ,严重威胁生命。而且其常造成患者多发性骨折 ,咬合关系紊乱 ,颅颌面畸形等一系列形态功能障碍 ,从而严重影响咀嚼功能 ,破坏面容外形。以及造成伴随的社会心理…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回顾性分析35例真菌球型鼻窦炎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特征。方法 本文收集2010年4月~2013年7月35例在西京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行经鼻内镜鼻腔鼻窦 手术,术后病理确诊为真菌球型鼻窦炎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总结及分析临床表现(年龄、性别、主要症状等),以及术前CT、MRI影像特征。结果 35例真菌球型鼻窦炎患者均累及单侧;患者年龄分布23~80岁,平均年龄为50.2岁,其中女19例,略占优势(54.3%);71.4%患者居住于城市(21/35);临床最常见的症状主要表现为鼻塞和脓涕;11%患者过敏原检测结果呈阳性(2/19),31.4%患者同时伴有息肉(11/35);8.6%患者有糖尿病病史(3/35);组织学分型提示最常见的病原体为曲霉菌(6/35);48.6%患者CT检查局部密度增高且不均匀,有星状分布钙化点(17/35);16例患者的T2加权MRI扫描中有局灶性低密度区表现者占100%(16/16)。结论 老年、女性更易患真菌球型鼻窦炎;CT扫描未能确诊的病例,有必要进行MRI扫描。  相似文献   
17.
鼻内镜手术治疗后鼻孔息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鼻内镜手术治疗后鼻孔息肉的方法和疗效。方法 回顾2009年1月~2013年12月我科经鼻内镜手术治疗的后鼻孔息肉患者59例,并对后鼻孔息肉的临床特点、手术入路的选择以及疗效进行分析和讨论。结果所有患者后鼻孔息肉均起源于上颌窦,50例患者采用鼻内镜下经上颌窦口入路行息肉切除术,6例患者采用鼻内镜联合下鼻道上颌窦开窗入路行息肉切除术,3例患者采用经鼻内镜联合柯-陆氏入路上颌窦开窗行息肉切除术。3例患者术后复发接受2次手术,手术成功率95.4%。结论 根据息肉基底部的位置不同选择不同的手术入路,彻底切除息肉的基底部是避免后鼻孔息肉复发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鼻部炎症性疾病临床主要包括变应性鼻炎(AR)、非变应性鼻炎(NAR)和慢性鼻窦炎(CRS),其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涉及遗传学、免疫调节、炎症介质、环境因素、微生物群状态等多方面,传统药物治疗后部分患者症状仍无法缓解或出现不必要的副作用,且容易反复发作或呈慢性持续状态,因其发病多与免疫失衡相关,免疫调节是一个有效的治疗方案。近年来,免疫调节剂的品种和应用越来越广泛,主要包括化学合成制剂、生物制剂、人和动物免疫系统的产物、中药及其制剂等。但免疫调节剂治疗鼻部炎症疾病缺乏高水平的循证医学证据,使用尚不规范,因此,我们特组织该领域有经验的中青年鼻科专家,基于临床经验和循证医学证据制定了免疫调节剂治疗鼻部炎症性疾病专家共识,本共识从鼻部炎症性疾病发病机制角度出发,系统总结了鼻炎及CRS常用免疫调节剂的免疫作用机制、临床研究证据、适应证、用法用量及注意事项等,以供临床医生在选择和应用免疫调节剂时参考。  相似文献   
19.
鼻用减充血剂可以快速缓解鼻塞,但长期过量使用可导致药物性鼻炎。目前临床上对鼻用减充血剂的使用和药物性鼻炎的治疗还存在很多误区。鉴于此,中国鼻病研究协作组召集国内中青年鼻科专家,基于临床经验和循证医学证据制订了鼻用减充血剂的临床应用暨药物性鼻炎的诊治专家共识。本共识系统总结了临床应用鼻用减充血剂治疗鼻塞的注意事项及药物性鼻炎的治疗原则,旨在指导并规范临床应用鼻用减充血剂,并正确有效地治疗药物性鼻炎。  相似文献   
20.
目的:通过大量临床病例资料流行病学的回顾性研究,了解颌面创伤患者的流行病学特点。方法:收录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口腔医学院1996-01/2002-10所有颌面创伤住院患者,创建颌面面创伤数据库,对每例患者的年龄、性别、伤因、致伤机制、损伤的部位及特点、合并伤及治疗方法等项内容逐一输入数据库,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收录1159例,男性多于女性,男∶女为3.95:1。交通损伤是主要伤因,590例(59.92%),其次暴力损伤221例(19.07%)非明确原因跌落伤112例(9.66%)、职业损伤85例(7.33%),运动损伤10例(0.86%),医源性损伤7例(0.60%)。面下部是最容易损伤的部位,下颌骨骨折中颏部最多,其次为髁状突。四肢在合并伤中最多发,其次是颅脑和眼。结论:应加强交通事故中颌面损伤的防治,注意其多发伤的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