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4篇
  免费   11篇
基础医学   10篇
临床医学   28篇
内科学   8篇
特种医学   90篇
外科学   5篇
综合类   23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5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31.
目的:探讨三相骨显像联合SPECT/CT较三相骨显像鉴别假体周围感染与假体松动的增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0月至2019年11月行关节置换术后临床疑似假体周围感染与假体松动于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核医学科行三相骨显像联合SPECT/CT的70例患者[男27例、女43例,年龄(69.5±10.5)岁]的临床和影...  相似文献   
132.
目的:探讨腹部CT血管成像(CTA)检查在肝门胆管癌可切除性评估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2013年1月至2018年12月我院普外科胆道专业组收治的86例病理检查证实肝门胆管癌病人的临床资料。本研究所有病人术前均行CTA检查,探讨其在肝门胆管癌术前诊断中的价值。结果:86例行手术治疗的肝门胆管癌病人,53例行根治性切除(R0切除),根治率为61.63%。其余33例因血管侵犯、远处淋巴结转移、腹腔内广泛转移而行姑息性手术治疗。在肝门血管侵犯的评估方面,CTA诊断的准确性较高,其灵敏度为78.79%,特异度为92.45%,准确率为87.21%。在肝门淋巴结转移的评估方面,CTA诊断的灵敏度为42.86%。在远隔转移的评估方面,CTA诊断的灵敏度为42.86%。结论:CTA检查在判断肝门胆管癌血管受累程度上有一定优势,肝门淋巴结转移及远隔转移评估的灵敏度较差。  相似文献   
133.
目的 探讨在~(99m)Tc-DTPA肾动态显像测定肾小球滤过率(GFR)过程中是否有影响GFR准确性的因素存在,以确保诊断的准确性.方法 对326例患者及1例健康志愿者应用~(99m)Tc-DTPA肾动态显像测定GFR.健康志愿者首次检查在饮水500 ml后5 min进行;第2次检查按常规在饮水500ml后30 min进行.结合肾功能曲线和GFR对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注射放射性的有效剂量与实测剂量不符导致GFR误差共61例,发生率为18.7%(61/326).在该类患者中有88.5%(54/61)的病例是由于注射点有放射性药物外渗所致.有8.2%(5/61)的病例因袖口过紧导致放射性药物存留在袖口压迫点的远端并缓慢释放.有3.3%(2/61)病例在测量空针筒时没有采集注射器针帽内漏出的放射性,GFR减低.饮水后短时间内注射放射性药物,导致肾功能曲线峰值减低,排泄段抬高,GFR减低.65例糖尿病患者GFR异常增高,而肾功能曲线形态表现为正常.结论 GFR的影响因素较多.综合分析肾功能曲线与GFR值,对于发现误差,确保结果的准确性具有重要意义.再密切结合病史和肾脏影像,可以进一步确保诊断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34.
目的 探讨冠状动脉内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注射治疗慢件缺血性心脏病猪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健康小型猪20只,成功建立慢性缺血性心脏病动物模型后4周,存活18只,随机分为对照组、G-CSF皮下注射组和G-CSF冠状动脉内注射组,每组6只.冠状动脉内注射组按照60μg/kg经冠状动脉内一次性给予G-CSF,皮下注射组按照5μg·kg-1·d-1连续5 d皮下注射G-CSF,对照组不做任何处理.于动物模型建立前、术后4周及8周分别行冠状动脉造影、99m Tc-甲氧基异丁基异腈(MIBI)/氟-18氟化去氧葡萄糖(18F-FDG)心肌双核素显像(DISA-SPECT)和首过延迟心肌灌注磁共振扣描(MRI),观察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心肌损伤面积、心肌灌注面积及存活心肌的变化,并行血管、心肌病理学检查,观察新牛血管及心肌凋亡情况.结果冠状动脉内注射G-CSF后,慢性缺血性心脏病猪外周血G-CSF峰值时间为G-CSF动员后5 d,而皮下注射G-CSF峰值出现在动员后7 d,但两组间G-CSF峰值水平未见显著差别[(554.2±54.1)pg/ml比(590.8±87.9)pg/ml,P>0.05].流式细胞分析显示,皮下注射途径和冠状动脉内注射G-CSF后,外周血 CD34+细胞比例与CD34+/CD133+细胞比例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但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G-CSF皮下注射组和G-CSF冠状动脉内注射组靶病变血管远段狭窄程度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但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MRI结果显示,G-CSF冠状动脉内注射组和G-CSF皮下注射组治疗4周后LVEF较动员前均明显改善(P<0.01),G-CSF冠状动脉内注射组和G-CSF皮下注射组改善幅度均高于对照组(对照组比G-CSF皮下注射组比G-CSF冠状动脉内注射组:-2.5%±0.8%比5.8%±1.2%比5.0%±1.0%,与对照组比较P均<0.01),但两种途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同时,G-CSF冠状动脉内注射组和G-CSF皮下注射组梗死心肌而积均显著减少,左心室重构均显著改善,存活心肌数量均显著增加,血管新生均增加,均抑制心肌细胞凋亡,两种途径问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经冠状动脉内注射G-CSF与皮下注射同样安全有效,可以改善慢性缺血性心脏病小型猪心脏功能.  相似文献   
135.
目的 探讨三相骨显像联合SPECT/CT对骨骼良恶性病变鉴别诊断较单纯三相骨显像的增益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2008年7月至2011年9月间临床怀疑骨肿瘤、并行三相骨显像联合SPECT/CT显像的45例患者,其中男28例,女17例,年龄11~82(44.1±21.2)岁.病灶均经外科手术治疗或穿刺活组织检查获得病理诊断.2位核医学科医师先分析三相骨显像图,判断病变良恶性;在其基础上,结合SPECT/CT融合图像分析,再次判断病变良恶性.与病理诊断结果比较,分别对单纯三相骨显像和SPECT/CT联合三相骨显像对患者病灶良恶性诊断效能进行分析.采用SPSS 16.0软件,以x2检验比较2种方法诊断的准确性.结果 病理诊断恶性病变29例,良性病变16例.三相骨显像和SPECT/CT联合三相骨显像对骨骼良恶性病变的诊断灵敏度分别为96.6%(28/29)和100%(29/29),特异性分别为37.5%(6/16)和81.2%(13/16),阳性预测值分别为73.7%(28/38)和90.6%(29/32),阴性预测值分别为6/7和100%(13/13).三相骨显像诊断准确性为75.6%(34/45),SPECT/CT联合三相骨显像诊断准确性提高至93.3%(42/45),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145,P<0.05).结论 SPECT/CT联合三相骨显像对骨骼病灶良恶性病变判断的准确性较三相骨显像明显提高,具有增益价值.  相似文献   
136.
目的研究常规治疗剂量和高剂量99Sr照射对血管壁平滑肌的生物学效应.方法18只新西兰兔分为3组,行髂动脉内膜剥脱术后,12只用90Sr后装技术行血管内照射,距放射源中心轴线2 mm深度血管壁吸收剂量分别为16和50Gy,6只未行血管内照射治疗作为对照组.28 d后处死动物进行组织病理学分析.结果50Gy组血管中层组织为类内皮样细胞所覆盖,其血栓发生率(3/6只)高于对照组(0/6只)和16Gy组(1/6只).16Gy组狭窄指数、增殖指数、增殖细胞核抗原阳性率和凋亡细胞阳性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50Gy组狭窄指数、增殖指数与对照组和16Gy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结论16Gy组血管内膜增生受到明显抑制,剂量增加到50Gy时,内膜增生现象完全受到抑制,除血栓发生率较高外,未见其他如假性动脉瘤等血管严重并发症.  相似文献   
137.
目的 :探讨 99Tcm(V)_二硫基丁二酸[99Tcm(V)_DMSA]闪烁显像对肠道炎症的诊断和定位的价值。方法 :对62例临床考虑为肠道感染而尚未进行任何治疗的病人静脉注射 99Tcm(V)_DMSA740MBq后2~4h ,用γ相机采集坐位骨盆出口和腹部前位平片 ,记录放射性药物的分布 ;正常区域和异常节段都行常规活检 ;与肠镜的结果相对照 ,计算 99Tcm(V)_DMSA显像对诊断炎症的灵敏度、特异性和准确性。99Tcm(V)_DMSA显像、肠道内窥镜检查和活检在一周内进行 ,30名无肠道疾病者为对照组。结果 :…  相似文献   
138.
目的研究常规治疗剂量和高剂量^90Sr照射对血管壁平滑肌的生物学效应。方法18只新西兰兔分为3组,行髂动脉内膜剥脱术后,12只用^90Sr后装技术行血管内照射,距放射源中心轴线2mm深度血管壁吸收剂量分别为16和50Gy,6只未行血管内照射治疗作为对照组。28d后处死动物进行组织病理学分析。结果50Gy组血管中层组织为类内皮样细胞所覆盖,其血栓发生率(3/6只)高于对照组(0/6只)和16Gy组(1/6只)。16Gy组狭窄指数、增殖指数、增殖细胞核抗原阳性率和凋亡细胞阳性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50Gy组狭窄指数、增殖指数与对照组和16Gy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结论16Gy组血管内膜增生受到明显抑制,剂量增加到50Gy时,内膜增生现象完全受到抑制,除血栓发生率较高外,未见其他如假性动脉瘤等血管严重并发症。  相似文献   
139.
在静息/负荷心肌灌注显像(MPI)的基础上,使用D-SPECT进行心肌血流量(MBF)和冠状动脉血流储备(CFR)的心肌血流定量分析,对冠心病的诊断具有增益价值。国内多家应用D-SPECT的用户共同制定了首部心肌血流定量操作规范的专家共识。  相似文献   
140.
目的 探讨SPECT/CT(Single-Photon Emission Computed Tomography/Computed Tomography)骨融合显像在应力性骨折(stress fracture,SF)诊断方面较单纯骨平面显像(Bone Scintigraphy,BS)诊断的增益价值.方法 雄性新西兰白兔12只,随机分为2组,实验组8只,根据实验方案进行特制的跑跳训练,持续5周;对照组4只,让其自由活动5周.实验组和对照组均进行99Tcm_亚甲基二膦酸盐(methylene diphosphonate,MDP)骨平面显像和SPECT/CT骨融合显像.由专业医师双盲法判读骨平面图像、骨SPECT图像和SPECT/CT骨融合显像图像,诊断有无应力性骨折病灶,并与对应胫骨的病理诊断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骨平面显像诊断应力性骨折的灵敏度、特异性以及准确性分别为31.25%(5/16)、87.50%(7/8)、50.00%(12/24); SPECT/CT骨融合显像诊断应力性骨折的灵敏度、特异性和准确性分别为75.00%(12/16)、87.50%(7/8)和79.17%(19/24).结论 在诊断应力性骨折方面,SPECT/CT骨融合显像较单纯99Tcm_MDP骨显像有增益价值,提高了诊断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