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0篇
  免费   11篇
基础医学   10篇
临床医学   28篇
内科学   8篇
特种医学   87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23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5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01.
心肌灌注显像在已知或可疑冠状动脉疾病患者的诊疗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应用碲锌镉探测器的心脏专用SPECT的分辨率和灵敏度均得到提高,达到了降低显像剂剂量、缩短采集时间、改善图像质量和扩展临床应用范围等目的。笔者对碲锌镉心脏专用SPECT的临床应用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02.
^99Tc^m—MDP SPECT/CT骨显像对脊柱良恶性病变的鉴别诊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99Tc^m-MDPSPECT/CT骨显像对脊柱良、恶性病变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52例全身骨显像示脊柱局灶性放射性异常浓聚者的SPECT/CT影像资料,并与病理结果对照。由2位核医学科医师用盲法阅片方法分别对SPECT图像和SPECT/CT融合图像进行病变良性、可能良性、可能恶性和恶性的判断。分别计算SPECT和SPECT/CT诊断结果中可能良性和可能恶性的百分比,并对2位阅片者的分析结果进行一致性分析,计算Kappa值和95%的可信区间。分析SPECT和SPECT/CT诊断结果与病理结果的一致率及95%可信区间。结果2位阅片者分析SPECT图像,诊断为不确定(可能恶性和可能良性)的比例分别为73.1%(38/52)和67.3%(35/52),一致率为63.5%,Kappa值为0.62,95%可信区间为0.49~0.76;2位阅片者分析SPECT/CT图像,诊断为不确定的比例分别为25.0%(13/52)和13.5%(7/52),一致率为78.9%,Kappa值为0.81,95%可信区间为0.72~0.91。SPECT诊断与病理结果的一致率为76.9%,95%可信区间为63.8%~86.2%;SPECT/CT诊断与病理结果的一致率为94.2%,95%可信区间为84.3%~97.9%。结论在全身骨平面显像基础上,对脊柱病变再行SPECT/CT显像,可以获得更多诊断信息。不同阅片者对SPECT/CT融合图像分析结果的一致性、SPECT/CT诊断病变良恶性与病理结果的一致性均较SPECT好。  相似文献   
103.
目的:探讨125I标记的超小超顺磁性氧化铁颗粒(ultrasmall superparamagnetie iron oxide,USPIO)偶联的贝伐珠单抗(bevacizumab)用于HepG2肝细胞肝癌模型鼠多模态显像的可行性.方法:用125I标记bevacizumab,将其经尾静脉注射入HepG2肝细胞癌肝模型鼠,注射后2h和24 h分别进行小动物活体SPECT/CT显像.然后,用直径小于20 nm的USPIO偶联bevacizumab,合成USPIO-bevacizumab;用125I标记USPIO-bevacizumab形成125I-USPIO-bevacizumab,将其经尾静脉注射入HepG2肝细胞癌模型鼠;注射后2h和24 h分别行小动物SPECT/CT显像.显像结束后,处死模型鼠,采用免疫组化实验验证放射性标记的纳米颗粒的靶向性.为了验证USPIO-bevacizumab用于MRI显像的效果,将未用125I标记的USPIO-bevacizurnab从尾静脉注射到到1只HepG2肝细胞癌模型鼠,分别于注射前后行活体MRI T2WI加权显像.结果:”5I-bevacizumab注射后,HepG2肝细胞癌模型鼠的Nano SPECT/CT显像及感兴趣区(ROI)定量分析显示,肿瘤的放射性吸收在2h及24h分别为2.3%和2.5%,放射标志物集中在肿瘤边缘;而125I-USPIO-bevacizumab注射后,模型鼠肿瘤的放射性吸收在2 h及24 h分别为0.54%和1.04%,放射标志物在实体瘤呈均匀分布.肝细胞癌模型鼠MRI T2WI加权MRI成像显示,注射显像剂后,肝脏及肿瘤部位信号均较注射前轻微减弱.免疫组化显示,HepG2肿瘤组织中有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阳性表达及新生血管形成.结论:125I-USPIO-bevacizumab对HepG2肝细胞肝癌组织具有较好的生物靶向性,可作为新型双模态分子影像探针应用于肝细胞肝癌的SPECT/MRI显像研究.  相似文献   
104.
核心脏病学的显像技术是一种常用的无创的诊断心力衰竭的重要手段,在评估心力衰竭程度和指导心力衰竭治疗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定量门控SPECT心肌灌注显像借助其定量分析软件,可以定量评价心脏容积、左心室射血分数、每搏输出量、心脏舒张功能。静息和(或)负荷心肌灌注显像不仅能鉴别非缺血性心力衰竭和缺血性心力衰竭,而且能判别心肌是否存在活性。核心脏病显像技术能轻易地鉴别出舒张性心力衰竭(也称为射血分数正常的心力衰竭),它通过高峰充盈率和高峰充盈率时间可以准确地评估舒张性心力衰竭的程度。借助三维成像等新技术定量门控SPECT能有效评估左室运动情况,评估室壁厚度对其是一个很好的补充。心肌灌注显像还常用于判别患者是否适合植入心脏除颤器及是否适合进行心脏再同步化治疗。123I-间碘苄胍神经递质显像能为心力衰竭患者提供预后信息。心肌代谢活动与其功能密切相关,能量代谢底物是评价药物治疗是否有助于提高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的一个指标,123I-15-(p-碘苯基)3-R,S-甲基十五烷酸是一种临床研究中常用的心肌代谢显像示踪剂。借助新示踪剂的应用,包括神经递质显像和心肌代谢显像在内的核心脏病学显像技术常用来完善心力衰竭的诊断。核心脏病学显像技术在诊断心力衰竭及指导临床治疗方面做出了巨大贡献。  相似文献   
105.
目的 通过与钼靶成像进行比较,探讨乳腺专用伽玛显像(BSGI)仪诊断乳腺癌的临床价值.方法 56例拟行手术的乳腺肿块女性患者分别进行BSGI和钼靶成像,2次检查间隔不超过15 d.对照术后病理结果,分别计算2种显像方法诊断乳腺癌的灵敏度、特异性、准确性、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并采用配对x2检验比较检出率差异.结果 BSGI和钼靶成像诊断乳腺癌的灵敏度分别为92% (34/37)和76%(28/37),特异性分别为84%(16/19)和74% (14/19),准确性分别为89% (50/56)和75%(42/56),阳性预测值分别为92%(34/37)和85% (28/33),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4%(16/19)和61%(14/23),但两者诊断效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1.14,P>0.05).BSGI准确诊断出6例钼靶成像漏诊的乳腺癌,该6例患者的乳腺组织均呈致密型.结论 BSGI对于乳腺癌(尤其是乳腺组织呈致密型者)的诊断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弥补了钼靶成像的不足.  相似文献   
106.
目的:分析甲亢患者人格特征及与脑功能变化的关系。方法:35例甲亢患者纳入研究,男性9例,女性26例;平均年龄(38.74±10.57)岁;病程为1.5个月至9年。短病程组15例(病程小于等于6个月),长病程组20例(病程大于6个月)。正常对照者28例,男性8例,女性20例;平均年龄(35.8±9.41)岁。所有患者及正常对照均行静息~(99)Tc~m-ECD SPECT脑血流灌注显像。应用艾森克人格问卷(EPQ)分析人格特征;7例患者经治疗甲功正常后再次行人格特征分析及脑血流灌注显像。结果:甲亢患者具有高神经质及精神质的人格特征(P〈0.05);不同病程患者人格特征无显著差异;治疗后患者人格特征评分无显著变化(P〉0.05),但神经质维度N评分有明显减低趋势。甲亢患者高神经质评分与丘脑、海马旁回、后内嗅皮层、苍白球、乳头体血流灌注呈显著负相关(P〈0.05)。结论:甲亢患者具有高精神质及神经质的个性特征,可能与其本身具有的不稳定个性特征及疾病导致的局部脑血流灌注减低、脑功能异常有关。  相似文献   
107.
目的 应用核索一日法肺通气/灌注(V/Q)显像研究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和肾静脉血栓(RVT)患者肺血栓栓塞症(PTE)的发病情况,并与CT血管造影(CTA)结果 进行比较.方法 99例DVT和RVT患者进行肺通气(锝气体)/锝标记大颗粒聚合人血清白蛋白(99mTc-MAA)灌注显像和胸部X线片检查,其中12例进行V/Q平面和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SPECT)显像,23例同期进行CTA检查.根据肺栓塞前瞻性研究(PIOPED)诊断标准(1995年修订版),综合分析V/Q显像和胸部X线片结果 ,将PTE划分为高、中、低、极低度可能性和正常5类,并以高、中、低度可能性为阳性,极低度可能性和正常为阴性.比较灌注相SPECT显像与V/Q平面显像发现的病灶数量.结果 99例患者中,PTE高度可能性为35.4%(35/99)、中度可能性为8.1%(8/99)、低度可能性为9.1%(9/99)、极低度可能性为4.0%(4/99)、正常为43.4%(43/99),阳性率为50.5%、阴性率为49.5%.12例同时进行CTA、肺灌注V/Q平面显像和SPECT显像检查的患者,3种检查分别发现48、43和50个阳性肺段.8例CTA检查阳性患者的48个受累肺段中,肺灌注V/Q平面显像显示34个肺段阳性,与CTA检查的符合率为70.8%;肺灌注SPECT显像显示39个肺段阳性,与CTA检查的符合率为81.2%;两种检查与CTA检查符合率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04,P<0.05).肺灌注V/Q平面和SPECT显像分别较CTA检查多发现9个和11个病变肺段,均在亚肺段水平.肺灌注SPECT显像较V/Q平面显像多发现的7个肺段也均定位于亚肺段水平.肺动脉部分栓塞时,由于血流可以通过,肺组织灌注可能正常,V/Q显像往往不能发现病变血管;而当外周肺段、亚肺段较小肺动脉栓塞时,CTA检查易漏诊.结论 SPECT可以明显改进肺V/Q显像.肺V/Q显像可以提供优良、准确的PTE诊断结果 ,CTA检查与其可优势互补.  相似文献   
108.
目的 初步评价体外心脏冲击波治疗(CSwT)在难治性心绞痛治疗中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诊断明确的难治性心绞痛患者28例,男22例,女6例,平均年龄为(68.2±12.0)岁,接受CSWT,指定治疗仪(100击/点,能量为0.09 mJ/mm~2,每次3~6点,3次/周),3次治疗为1组,间隔3周进行1组治疗,共治疗9周.观察治疗前后加拿大心绞痛分级(CCS分级)、西雅图心绞痛量表(SAQ积分)、核素心肌血流灌注情况、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变化、6 min步行距离、心电图、血和尿常规以及心肌损伤标志物等.结果 人组患者中有27例完成治疗,17例完成治疗后6个月随访.治疗后6个月,患者的CCS分级为(2.0±0.0)级,显著低于治疗前的(2.5±0.5)级(P<0.01),纽约心脏病学会(NYHA)心功能分级为(1.8±0.6)级,显著低于治疗前的(2.0±0.7)级(P=0.03).~(99m)Tc-核素心肌显像显示,治疗6个月后的心肌区域血液灌流明显增加,缺血节段减少(P值均<0.05).治疗6个月后的左心室舒张末容积为(157.67±91.38)mL,低于治疗前的(172.11±102.01)mL;左心室收缩末容积为(99.44±86.44)mL,低于治疗前的(114.56±99.37)mL(P>0.05);LVEF为0.459±0.205,高于治疗前的0.422±0.188;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所有患者在治疗中及治疗后均无心律失常、心绞痛发作等不适症状,也无心肌损伤标志物升高.结论 对于晚期冠状动脉性心脏病、弥漫性血管病变以及不适用传统心肌再血管化治疗的患者,CSWT是一种安全、可行的选择.  相似文献   
109.
心力衰竭(heart failure,HF)因其发病率不断升高及猝死的发生率极高,已备受关注.尽管近年来对其诊断和治疗水平不断进步,但HF患者的5年病死率仍高达50%.研究证实心脏再同步治疗(cardiac resynchronization therapy,CRT)能使终末期HF患者心功能分级、生活质量、活动能力明显改善川.美国心脏病学会/美国心脏学会/北美心脏起搏电生理学会指南[2]中指出了CRT的指征:纽约心脏病协会(New York Heart Association,NYHA)心功能分级Ⅲ~Ⅳ级、LVEF≤35%,QRS间期≥120ms,窦性心律.  相似文献   
110.
目的比较不同病程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简称甲亢)患者记忆功能状态,并探讨脑血流灌注显像在评价甲亢患者记忆功能损害中的价值。方法对37例临床确诊为甲亢的患者[病例组:男10例,女27例;平均年龄(39.27±10.58)岁]、28名健康志愿者[对照组:男8名,女20名;平均年龄(35.80±9.41)岁]进行前瞻性研究。病例组分成短病程组(病程≤6个月,n=15)和长病程组(病程〉6个月,n=22)。应用韦氏记忆量表评估记忆力,划消试验评估注意力,抑郁自评量表(SDS)和焦虑自评量表(SAS)评估抑郁、焦虑情绪。同日行^99Tc^m-ECDSPECT静息态脑血流灌注显像,组间脑血流灌注比较应用SPM2.0软件。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病例组与对照组记忆量表总分(92.27±17.50与101.75±11.70)、记忆商(91.32±17.76与100.29±9.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476和-2.421,均P〈0.05)。长病程患者量表总分、记忆商与对照组(88.77±16.69与101.75±11.70,86.18±16.73与100.29±9.43)比较均减低(t=-3.231和3.770,均P〈0.05);短病程患者量表总分、记忆商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910和-0.754,均P〉0.05)。长病程患者记忆商较短病程患者明显减低(86.10±17.13与98.87±17.00;t=2.212,P〈0.05)。SPECT显像甲亢患者边缘系统存在较大范围血流灌注减低区,长病程组血流减低范围大于短病程组。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年龄、注意力得分、血清FT4以及左丘脑枕、左外侧膝状体、右杏仁体血流灌注减低是甲亢患者记忆力的影响因素(b=-0.393—0.685,均P〈0.05)。结论病程较长的甲亢患者记忆功能明显受损,脑血流灌注显像能够反映甲亢患者记忆受损相关脑区的功能状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