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4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3篇
儿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11篇
内科学   15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34篇
综合类   57篇
预防医学   12篇
药学   17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
目的探讨胸腔镜在双侧胸腔疾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从2006年6月至2010年6月,为术前X线胸片或CT片扫描提示双侧胸腔同时都有病变者,采用胸腔镜行双侧胸腔同期手术达到一次治愈,共完成38例,其中男性28例,女性10例。术式包括双侧肺大疱切除术,肺隔形切除术,肺叶切除术,纵膈肿瘤切除术及肺气肿减容术。结果全组无死亡,平均手术时间2.8h,出血少,平均30 ml,平均住院时间9.7 d。结论该术式创伤小、暴露好、疼痛轻、患者恢复快。采用胸腔镜手术一次治疗双侧胸腔的病变,总治疗支出减半,从治疗上和经济上均有较大的临床意义,效果优于传统开胸手术。  相似文献   
22.
目的 探究沉默信息调节因子1(SIRT1)对乳鼠心肌成纤维细胞增殖的影响作用.方法 应用转化生长因子-β1处理乳鼠原代心肌成纤维细胞,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RT-PCR)法检测SIRT1、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的mRNA表达水平;Western blot法检测SIRT1、α-SMA的蛋白表达水平;MTT法检测心肌成纤维细胞的细胞增殖活性;使用LipofectamineTM 2000 Reagent向乳鼠原代心肌成纤维细胞中转染siRNA-SIRT1.结果 转染siRNA-SIRT1的心肌成纤维细胞,SIRT1蛋白和mRNA 表达下降,同时α-SMA蛋白和mRNA表达下降;转染siRNA-SIRT1明显抑制心肌成纤维细胞的增殖活性.结论 siRNA-SIRT1对心肌成纤维细胞增殖活性有明显抑制作用,SIRT1可能成为心脏结构重构防治的新靶点,其调控剂的应用将为心肌纤维化的防治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案.  相似文献   
23.
肺气肿胸腔镜下肺减容术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肺气肿的外科处理方法及疗效。方法对15例重度肺气肿的患者进行胸腔镜单、双肺减容术的外科治疗。患者男性12例,女性3例,平均年龄64.3岁。6例行部分肺切除术,1例行部分肺切除术加折叠术,8例行双肺减容术。术中计算机气道内监测CO2变化和顺应性改变,发现呼吸道阻力明显下降和肺顺应性增高,术后2例需呼吸机维持通气分别达7 d和10 d。其余患者呼吸机使用时间为4-62 h,平均26.2 h。术后肺持续漏气时间为3-56 d。平均9.2 d。结果全组患者无死亡,平均住院时间23 d,术后所有患者均获随访。经3、6和12个月分别检查肺功能,各项参数均有逐步好转。FEV1从0.39-0.55恢复至0.82-1.5,FVC从1.17-2.36恢复至2.22-3.1。胸片提示膈肌部分弧度从平面恢复弧形。活动能力从术前平卧和只行走10 m到术后可以步行至600 m以上。结论表明严重肺气肿的患者经胸腔镜下肺减容术后各方面肺功能指示均有明显改善,活动能力逐步好转,均能恢复生活自理。胸腔镜下肺减容术具有创伤小,疼痛轻,恢复快,具有美容和消除患者恐惧心理作用,为多数肺气肿患者所接受。  相似文献   
24.
目的探讨老年患者心脏瓣膜疾病合并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的外科治疗方式,总结经验,提高手术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4例老年患者同期施行冠状动脉旁路移值术和心脏瓣膜手术的临床资料及远期随访资料。二尖瓣病变14例,单纯主动脉瓣病变8例,主动脉瓣、二尖瓣联合病变2例,均伴有单支或多支冠状动脉病变。手术在中度低温体外循环下完成。心脏复苏后完成大隐静脉与升主动脉的吻合,乳内动脉的吻合在换瓣后心脏复苏前完成。冠心病合并单纯二尖瓣病变患者14例,其中10例行瓣膜成形术,另外4例行二尖瓣置换。瓣膜置换手术中2例应用进口双叶机械瓣,其它均应用生物瓣,二尖瓣成形使用Carpentier环。结果术后早期死亡1例,死亡原因为严重低心排,另有2例患者术后发生低心排行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辅助。随访23例,随访时间2个月~45个月,心绞痛不同程度消失,心功能明显改善。结论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同期行瓣膜手术是安全、有效的;二尖瓣关闭不全患者行瓣膜成形,手术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25.
目的 评估Hybrid手术治疗成人法洛四联症(TOF)合并体肺侧支(APCAs)封堵时机及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16例成人TOF合并APCAs患者,10 例患者于TOF根治术前行介入封堵APCAs,6例术后封堵APCAs.所有患者均在低温体外循环下行常规TOF根治术.心血管造影诊断APCAs血管41支.术前介入...  相似文献   
26.
目的:探讨风湿性心脏瓣膜病合并心房颤动( AF)患者DNA甲基转移酶3A(DNMT3A)与超速延迟整流性钾通道蛋白(Kv1.5)表达水平变化及其相关性研究。方法将20例风湿性心脏瓣膜病接受瓣膜置换手术患者于体外循环前切取的右心耳组织作为研究对象,根据AF的定义将标本分为AF组(n=10)和窦性心律(SR)组(n=10),分别应用免疫组化、Western blot 法检测心房肌组织中 DNMT3A 和Kv1.5蛋白表达水平变化。结果免疫组化检测显示AF组与SR组相比,DNMT3A蛋白表达增加(P<0.05);而Kv1.5蛋白表达减少(P<0.05)。同时,Western blot检测显示AF组与 SR 组相比,DNMT3A 蛋白表达增加(P <0.05),而Kv1.5蛋白表达减少(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DNMT3A与Kv1.5之间存在一定负相关性(r =-0.64, P <0.01)。结论 DNMT3A与Kv1.5之间存在负相关性,提示DNMT3A可能参与调控Kv1.5通道蛋白的表达。  相似文献   
27.
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外科治疗经验、手术时机、方式,以提高手术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近8年来外科手术治疗的29例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的临床资料和随访结果。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外科手术治疗的主要原则为切除内膜撕裂、易破裂的部分主动脉,修复剥离内膜,再用人工血管移植成形或置换,再建主动脉管道,同期处理合并的心瓣膜、心肌缺血病变。结果全组急诊手术13例,亚急诊(限期)手术16例。术后早期死亡2例(6.9%),其中1例术后死于严重心律失常,1例死于多器官功能衰竭。术后二次开胸止血6例,发生肺部感染、呼吸衰竭3例,延迟苏醒4例,急性肾功能衰竭2例,上消化道出血1例,均经相应的处理治愈出院。随访24例(88.9%),随访时间23.6±10.1个月,1例行Bentall手术后16个月发生心内膜炎伴脑出血死亡,1例全弓置换 升主动脉置换术后26个月猝死,其余患者生活质量良好。结论尽早手术是降低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病死率的关键,根据夹层破口的位置、累及范围、主动脉瓣及根部增宽情况来选择相应的术式,以简化的手术、良好的疗效为原则。  相似文献   
28.
目的:探究 microRNA-21 inhibitors 对大鼠心肌成纤维细胞活化增殖的影响。方法应用 LipofectamineTM 2000 Reagent 向大鼠心肌成纤维细胞瞬时转染 microRNA-21 in-hibitors 24、48 h 后,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RT-PCR)检测 microRNA-21、I 型胶原前胶原 A1(Col1A1)和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的表达水平;Western blot 法检测 Col1A1和α-SMA 的表达水平;MTT 法检测 microRNA-21 inhibitors对心肌成纤维细胞活化增殖的影响。结果转染 microR-NA-21 inhibitors 的心肌成纤维细胞中,microRNA-21表达下调,Col1A1和α-SMA 的表达下降;转染 microRNA-21 inhibi-tors 的心肌成纤维细胞增殖活性明显减弱。结论 microR-NA-21 inhibitors 可明显抑制心肌成纤维细胞增殖活性,提示microRNA-21是心肌成纤维细胞活化增殖的潜在靶向分子,有利于为干预和预防心肌纤维化的发生发展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29.
胸段食管癌三区域淋巴结清扫术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胸段食管癌淋巴结转移规律及三区域淋巴结清扫术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对262例胸段食管癌采用颈、胸、腹三区域淋巴结清扫术。结果全组262例共清扫淋巴结5766枚,平均22枚/例,其中749枚见淋巴结转移,全组152例有淋巴结转移,转移率58.1%。胸上段食管癌淋巴结转移方向主要向中上纵隔及颈部,中段癌颈、胸、腹三区域皆可转移。胸下段癌主要向中下纵隔及腹部转移。结论胸段食管癌的预后与肿瘤的浸润深度、生物学特性、淋巴结转移个数及范围等因素密切相关。胸上段、中段癌可选择颈、胸、腹三区域淋巴结清扫术,胸下段癌慎选该术式。该术式有利于提高手术根治率及临床病理分期的准确性,从而延长患者的生存率,特别是少数淋巴转移患者的生存率。  相似文献   
30.
用桡动脉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917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桡动脉在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中应用越来越多,2000年1月至2008年6月我们对917例冠心病病人实施CABC时运用桡动脉并进行随访,疗效较好,现总结报道如下. 资料和方法本组917例中男634例,女283例.年龄32~87岁,平均(59.5±12.0)岁.均有不稳定心绞痛病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