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7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6篇
基础医学   18篇
临床医学   11篇
内科学   2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24篇
综合类   10篇
预防医学   1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不同结构松质骨填充植入股骨头负重区缺损的有限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应用三维有限元分析法比较松质骨粒和结构性松质骨块植骨重建股骨头负重区缺损对股骨近段应力分布的影响。方法:实验于2005-06/2006-03在解放军总医院骨科研究所完成。采用Taddei的基于连续CT断层构建的人股骨三维有限元模型,在ANSYS5.7分析软件中划分52350个四面体单元,模拟单腿站立时髋臼在股骨头表面负重区施加的面载荷,合力指向股骨头形心,与股骨干长轴的夹角成25°,大小2100N,分别在正常状态时、股骨头负重区缺损时及原位松质骨植入、异位松质骨植入和松质骨粒植入时计算股骨近段的应力分布。结果:①正常股骨近段的应力峰值集中在股骨颈上下方,股骨头表面的应力峰值为2.12MPa,深部应力高于表面应力峰值为6.37MPa。②负重区缺损模型下,股骨头表面应力增高,峰值达10.39MPa,股骨头内部应力低于表面。③在松质骨粒植入后,表面应力有所下降,但仍然高于内部,应力峰值达8.55MPa。④异位结构性松质骨植入后表面应力峰值为2.43MPa,与正常时差别不大;而原位松质骨块植入后的应力曲线几乎与正常应力曲线重合。结论:结构性松质骨块的植入对恢复股骨头表面及内部的应力水平要优于松质骨粒。  相似文献   
42.
43.
目的观察混合热休克蛋白/肽(mHSP/P)疫苗、环磷酰胺(Cy)及重组人IL-2(rhIL-2)联合免疫治疗小鼠肉瘤的效果。方法取小鼠S180细胞肉瘤组织,经层析分离获得混合mHSP/P疫苗,进行常规蛋白质印迹鉴定。S180细胞接种至小鼠皮下后第2天开始实验,将小鼠按mHSP/P、Cy、rhIL-2药物组合、疗程和剂量的不同依次分为B~I组,以及给予生理盐水的A组(对照组)。自肿瘤移植后至第45天,观察计算肿瘤体积;以肿瘤移植后3个月仍无瘤生长或肿瘤逐渐缩小至消失为标准,观察各组小鼠的无瘤生存情况,并进行平均生存期比较;以对照组的肿瘤体积为参照,计算第35天各组小鼠肿瘤的生长抑制率。结果蛋白质印迹分析结果显示所获目的蛋白为含有HSP110、HSP70、HSP60、Gp96的混合mHSP疫苗。3种药物联合应用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单用mHSP/P疫苗,且多疗程较单一疗程疗效好,其中rhIL-2的最佳治疗剂量为5×104~1×105IU/只,并可使30%的小鼠肿瘤消退而长期生存(治愈),平均生存期延长22~26d,肿瘤生长抑制率为65%~76%。结论mHSP疫苗与适量rhIL-2以及小剂量Cy联合应用为临床肉瘤治疗新的免疫治疗方案提供了实验基础。  相似文献   
44.
目的通过Micro-CT探讨骨质疏松大鼠股骨干骨折愈合过程中骨痂的体积、骨矿物密度、骨 小梁结构等的动态变化规律。方法将清洁级4月龄雌性Wistar大鼠40只,体重300 g±20g,行双 侧卵巢切除术(OVX),3个月后形成骨质疏松模型。进行股骨干中段骨折造模,髓内钉固定。骨折固 定术后,分别于术后4周,6周,8周,12周进行骨折端显微CT观察,并进行骨结构和骨矿物密度 (BMD)的定量分析。术后12周取材进行组织学观察。结果骨质疏松大鼠骨折后8周骨折区骨痂 总体积(Total Volume,TV)、骨痂中高矿化组织出现下降趋势,但无统计学差异。骨组织占骨痂总体 积的比率(Bone Volume Fraction,BVF)随时间点有明显上升趋势,且12周后显著大于4周。骨痂中 总体矿物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 BMD),12周明显高于4周。矿化组织自身的密度(Tissue Mineral Density,TMD) ,12周高于4周,8周于6周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骨小梁厚度(Tb. Th)和骨 小梁间隙(Tb.SP) ,12周与4周、6周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且Tb. SP在12周出现下降,12周时改建 塑型基本完成。组织学观察显示,术后12周,骨折断端板层骨改建形成骨小梁,恢复骨结构的完整 性。结论对于骨质疏松骨折大鼠早期,Micro-CT分析显示骨痂数量因损伤而增加,但软骨性骨痂至 骨痂演变过程较慢。骨折后期,矿化诱导新骨生成,且骨折大鼠在12周基本完成矿化,从而促进骨折 修复D  相似文献   
45.
目的:为胭绳肌腱结嵌压固定法重建交叉韧带提供组织学实验依据。方法:以山羊为模型,采用肌腱结嵌压固定重建前交叉韧带。术后4、8、12、16和24周取材,进行组织学评估。结果:术后形成的压力型止点结构致密,随时间推移逐渐成熟牢固。结论:嵌压固定腱骨止点的形成有利于移植肌腱的韧带化过程。  相似文献   
46.
目的 探讨化学去细胞异体神经复合缓释神经生长因子(nerve growth factor,NGF)修复周围神经缺损的效果. 方法采用药物微球技术制备NGF微球,与生物纤维蛋白胶混合形成NGF复合缓释制剂.取健康雄性SD大鼠20只,体重280~300 g,制备化学去细胞异体神经.取健康雄性Wismr大鼠52只,体重250~300 g,制备大鼠左侧世骨神经10 mm缺损模型.根据修复缺损材料不同,随机分成4组(n=13):自体神经移植组(A组)、化学去细胞异体神经移植加NGF复合缓释制剂组(B组)、化学去细胞异体神经移植组(C组)和化学去细胞同种异体神经移植和纤维蛋白胶组(D组).右侧不作处理作为空白埘照组.术后行大体观察;术后2周测鼍神经轴突生长距离;术后16周行电生理检测,计算术侧坐骨神经运动传导速度恢复率、术侧小腿三头肌收缩力恢复率及湿重恢复率,并行移植神经吻合中段HE和半薄切片甲苯胺蓝染色观察. 结果 所有动物均存活至实验完成,切口愈合良好.术后2周A组神经再生距离较其余3组长(P<0.05),B组优于C、D组(P<0.05),C、D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6周,A、B、C、D组术侧坐骨神经运动传导速度恢复率分别为73.37%±7.82%、70.39%±8.45%、53.51%±6.31%、55.28%±5.37%;A、B组与C、D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B、C、D组术侧小腿三头肌收缩力恢复率分别为85.33%±5.59%、69.79%±5.31%、64.46%±8.49%、63.35%±6.40%:A组与B、C、D组比较筹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C、D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B、C、D组术侧小腿三头肌湿重恢复率分别为62.54%±8.25%、53.73%±4.56%、46.37%±5.68%、45.78%±7.14%;A组与B、C、D组比较筹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与C、D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D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织学图像分析示B组有髓神经纤维数量、轴突直径及髓鞘厚度均优于C、D组(P<0.05),B组轴突直径小于A组(P<0.05). 结论 复合缓释NGF的化学去细胞同种异体神经能满意修复一定长度的周围神经缺损,是一种有效的周围神经组织工程修复材料.  相似文献   
47.
目的制备、纯化抗人骨肉瘤OS-732单克隆抗体。方法通过杂交瘤细胞腹腔注射BALB/c小鼠制备腹水,ProteinA-Sepharose CL-4B亲和层析法纯化单抗,SDS-PAGE、免疫组化及ELISA检测该单抗的性质。结果SDS-PAGE鉴定单抗纯度达到93%,ELISA检测抗体免疫活性效价为1×10-7。结论制备、纯化了具有较高纯度及生物活性的的抗骨肉瘤OS-732单克隆抗体,为下一步骨肉瘤靶向治疗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48.
目的:观察在旋转生物反应器内微载体技术快速扩增的羊软骨细胞生物学特性。方法:将培养的羊软骨细胞应用Cytodex-3微载体在旋转生物反应器(RCSS)内,进行动态培养,应用倒置显微镜和扫描电子显微镜对微载体表面的软骨细胞进行动态观察,对收获的软骨细胞进行细胞计数、蕃红花“O”染色、Ⅱ型胶原的细胞免疫组化分析。结果:关节软骨细胞于1 d内贴附于Cytodex-3微载体表面,到12 d,细胞密度可达最初接种的15~17倍,经蕃红花“O”染色为阳性、Ⅱ型胶原染色则呈强阳性。结论:利用微载体细胞培养技术可简便快速地在体外扩增羊软骨细胞。  相似文献   
49.
目的体外构建的仿生组织工程软骨修复羊膝关节软骨损伤,通过组织学染色、点压力学分析、超声弹性成像检查来评价修复效果,探讨超声弹性成像方法评估再生软骨质量的可行性。 方法共选用雄性山羊12只,随机分A、B、C三组,A组空白对照组2只,仅做股骨髁负重区直径6 mm全层软骨缺损;B组单纯仿生软骨(ECM)支架修复组4只,在股骨髁负重区软骨缺损处仅植入仿生软骨支架;C组仿生软骨支架复合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组6只。取自体髂骨骨髓血分离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培养,细胞浓度达到1×107个/毫升后加入仿生软骨支架中,将构建好的仿生组织工程软骨植入股骨髁软骨缺损中。每组的羊均先在左膝造模,术后3个月再右膝造模,待右膝术后3个月时先行超声弹性成像检查,然后取材行评分,病理染色、糖胺多糖(GAG)含量测定、力学检测分析。 结果3个月和6个月的A组基本无软骨组织修复。在大体评分、病理评分、GAG含量测定、点压力学测试的结果显示C组优于B组(P<0.05),并且B组与C组中的6月数据均明显优于3个月(P<0.05)。其中C组动物6个月取材发现重建软骨更接近正常软骨组织。修复组织大体形态结果,点压力学测试结果与超声弹性成像检查结果对比基本一致。 结论利用组织工程方法构建仿生软骨可治疗早期软骨损伤,复合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仿生支架能达到更好的修复效果。软骨损伤经过仿生软骨修复后恢复周期在6个月以上。超声弹性成像检查软骨修复效果可作为术后复查简单快捷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50.
各种原因导致的关节软骨(articular cartilage, AC)损伤的治疗至今仍是临床一大难题;而软骨组织工程技术的出现为AC损伤治疗带来了新的希望。软骨组织工程技术可分为两类,即基于细胞的组织工程技术和无细胞的组织工程技术。虽然基于细胞的组织工程技术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修复软骨损伤,但仍然具有细胞来源受限、成本高、疾病传播风险和操作程序复杂等缺陷;而无细胞的组织工程技术避免了这些缺点,为原位AC再生带来了希望。无细胞的组织工程技术主要是通过募集内源性干细胞/祖细胞(stem cells/progenitor cells, SCPCs)到达软骨损伤部位,并提供合适的再生微环境促进细胞的增殖和成软骨分化,进一步促进新生软骨组织成熟,因此也被称为细胞归巢的原位组织工程技术。成功地募集内源性SCPCs是原位软骨组织工程中的第一步。选择合适的趋化剂来实现内源性SCPCs的募集尤为重要。因此,通过简要介绍软骨损伤后趋化反应,系统综述传统趋化剂(如趋化因子、生长因子等)和新兴趋化剂(如功能性多肽、外泌体和核酸适配体等),评估趋化剂与递送装置之间的结合方式,讨论趋化剂介导的原位组织工程技术的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