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7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6篇
基础医学   18篇
临床医学   11篇
内科学   2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24篇
综合类   10篇
预防医学   1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
由于良好的机械性能和生物相容性,组织工程支架已经成为修复和再生关节软骨缺损的重要方法。随着组织工程技术的不断发展,过去十年已经开发和测试了许多支架的制备和形成方法,但是理想再生支架的制备一直存在争议。关节软骨作为人体关节内的承重组织,其基质结构和细胞组成呈带状,并且从软骨表层至软骨下骨存在着几个平滑的自然梯度,包括细胞...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动态观察高场强电磁脉冲辐射 (EMP)对小鼠肝细胞核DNA含量及倍体的影响 ,探讨电磁辐射的生物学效应。方法 应用高场强EMP发射源对二级昆明小鼠进行全身辐射 ,场强分别选用 8× 10 3、2× 10 4 和 6× 10 4 V m ,发射源相关技术参数 :脉冲上升时间 2 0ns,脉宽 30 μs ,2min内发射 5个单脉冲 ;采用Feulgen染色动态观察小鼠肝细胞核内DNA含量的变化 ,观察时间 1年 ,共设 10个时相点 (n =6 ) ,并用德国IBSA显微数字图像分析系统作DNA含量定量分析和倍体分型。结果 小鼠经高场强EMP辐射后 3个月内 ,肝细胞核DNA含量与正常对照组差异无显著性 ,以二倍体细胞 (2C)为主 ,四、六倍体 (4C ,6C)较少 ,八倍体 (8C)偶见 ;辐射后 6个月 ,8× 10 3V m辐射组比对照组DNA含量高 (P <0 0 5 ) ,2C数量减少 ,4C和 6C增加 ;至辐射后 9个月和 12个月 ,各辐射组肝细胞核DNA含量比其他各时相点辐射组及同一时相点对照组显著增高 (P <0 0 1) ,并且以 4C为主 ,6C和 8C增加 ,而 2C明显减少。结论 高场强EMP对小鼠肝DNA含量及倍体有影响 ,且表现为远后效应 ,推测电磁辐射对肝的生物学效应中肝细胞核酸可能是一个重要的靶点 ,这将为进一步研究其损伤效应及其作用机制提供实验性依据。此外 ,本研究结果提示要注重电磁辐射远  相似文献   
13.
14.
以大鼠为对象,由颈动脉放血,血压维持在5.3kPa,处于休克状态。由静脉快速注射0.5%荧光素钠0.25ml。结果:出血性休克组荧光素钠通过微血管壁向固有层间质弥散的时间为31±8s,明显小于正常对照组的97±33s。显示休克时小肠绒毛微血管通透性增加。小肠绒毛固有层内荧光素钠集中后进入初始淋巴管,测量淋巴管的面积、灰度,出血性休克组与正常对照组无明显差别,但集中和排除时间都明显快于正常对照组。这一结果说明休克时淋巴形成和排除过程明显快于正常对照组。荧光素钠经小肠绒毛淋巴管排除后,残留在绒毛固有层间质的数量,休克组远少于正常组。  相似文献   
15.
高场强电磁脉冲辐射对小鼠肝损伤效应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研究高场强电磁脉冲辐射对小鼠肝的损伤效应。方法 二级昆明小鼠 2 0 4只 ,分为对照组 ( 2 4只 )和辐射组 ( 180只 ) ,辐射组小鼠又根据照射剂量分为 8× 10 3 V/m、2× 10 4V/m和 6× 10 4V/m辐射亚组。对照组不作任何处理 ,辐射组采用高场强电磁脉冲 (EMP)源 ,分别对所有小鼠进行全身辐射 ,于辐射后 6h、1d、3d、7d、14d、1个月、3个月、6个月、9个月及 12个月观察不同场强电磁脉冲辐射对小鼠肝病理形态的影响 ,并与对照组 14d、3个月、6个月及 12个月进行比较。结果 辐射后小鼠肝病理改变呈进行性发展趋势 ,早期 ( 6h~ 3d)以肝实质细胞变性为主 ,中后期 ( 7d~ 1个月 )以肝细胞坏死为重 ,晚期 ( 3~ 12个月 )肝细胞增生活跃 ,可见非典型性增生与癌肿。结论 电磁辐射对小鼠肝具有损伤效应 ,尤其对肝实质细胞损伤严重 ,且远后效应显著。  相似文献   
16.
异种关节软骨脱细胞基质支架的免疫反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异种脱细胞软骨基质支架的免疫排斥反应,探讨其用于组织工程软骨支架的可行性。[方法]分别获取猪和新西兰大白兔的关节软骨,制作成:①猪脱细胞软骨支架;②猪未脱细胞软骨支架;③兔脱细胞软骨支架。将9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成三组,分别在兔背部深筋膜与肌膜之间埋入:①异种(猪)脱细胞软骨支架;②异种(猪)未脱细胞软骨支架;③同种(兔)异体的脱细胞软骨支架,术后分组饲养。于术后1、2、4周分别取支架埋藏部位组织,进行普通病理观察及CD4+、CD8+T淋巴细胞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并在术前和术后1周,2周,4周抽取外周血,分离检测血清中对支架产生的抗体的浓度(ELISA法)。[结果]所有新西兰大白兔无不良反应,细胞免疫显示异种(猪)和同种(兔)的脱细胞软骨支架及周围埋藏部位组织无明显淋巴细胞浸润,而异种未脱细胞组支架在埋入第4周时有明显淋巴细胞浸润,体液免疫显示术前后抗体浓度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猪来源的脱细胞软骨支架用于异种移植时无免疫反应,从免疫学方面为异种脱细胞软骨支架的临床应用提供了可行性。  相似文献   
17.
背景:基于原位组织工程再生技术的飞速发展,促进体内干细胞募集策略为软骨损伤修复提供了新的方向。目的:通过低温沉积3D打印技术构建负载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的分级多孔细胞外基质支架。方法:采用化学法制备脱细胞软骨细胞外基质。制备脱细胞软骨细胞外基质匀浆,并加入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作为生物墨水,采用低温沉积3D打印技术构建分级多孔细胞外基质支架,通过大体观及扫描电镜观察支架的微观结构,通过CCK-8、死活染色及鬼笔环肽骨架染色评价支架的生物相容性,检测支架的体外缓释性能,通过Transwell实验检测支架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迁移的影响。结果与结论:(1)扫描电镜显示,打印的细胞外基质支架呈现分级多孔的结构,孔径分布均匀,纤维交错排列,孔与孔之间相互贯通;(2)CCK-8实验显示,细胞外基质支架无明显的细胞毒性;死活染色显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能够很好地在细胞外基质支架上生长;鬼笔环肽骨架染色显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细胞外基质支架上能够很好地铺展开,呈梭形;(3)细胞外基质支架具有良好的缓释性能,在前7 d内较快速地释放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累计释放率达约60%,1-4周释放细胞因子速度逐渐减缓,4-...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索新型脱细胞动脉基质的制备方法,并分析评估其各项理化性能。方法采用自主设计的三联脱细胞程序,逐步去除动脉血管中的细胞和抗原成分。通过甲苯胺蓝、HE及天狼猩红染色和羟脯氨酸定量分析,对比脱细胞前后血管基质成分与天然半月板之间的差异;并采用Hoechst33258荧光染色法观察脱细胞前后动脉中DNA残留情况;通过MTT法考察材料经脱细胞程序后的毒性强弱以及对细胞活性的影响;将兔半月板细胞接种到脱细胞血管基质后培养,观察两者的相容性。结果三联脱细胞方法制备的牛大动脉基质的组织学染色结果与正常半月板类似,进一步胶原定量证实,材料经脱细胞后胶原含量无明显统计学差异;通过Hoechst33258染色,未发现血管基质中细胞核和DNA残留;甲苯胺蓝及天狼猩红染色证实脱细胞血管基质支架可以很好地保留胶原成分;MTT结果显示脱细胞动脉基质无细胞毒性,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半月板细胞接种材料后扫描电镜结果显示,脱细胞血管基质能很好促进细胞黏附,并诱导细胞的增殖。结论自主设计的脱细胞程序能完全去除主要抗原成分,无DNA及细胞碎片的残留,并保留了大部分细胞外基质成分、完整组织结构和良好的力学性能,同时具有良好的细胞生物相容性。对比性分析研究得出,在结构和成分上,脱细胞血管基质与半月板具有高度相似性,是未来非常有应用潜力的组织工程半月板支架之一。  相似文献   
19.
表面活性剂对结核杆菌染色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作者在对传统的Ziehl Neelsen抗酸染色法改良的基础上 ,研究不同浓度的TritonX 10 0、Tween 2 0、Tween 80 3种表面活性剂对结核杆菌着色的影响 ,以期获得更佳的显示结核杆菌效果的方法。1 材料与方法1.1 标本  (1)结核杆菌阳性的标本 ,经 10 %福尔马林液固定 ,石蜡切片 4~ 5 μm。 (2 )实验分为 3组 ,即TritonX 10 0、Tween 2 0、Tween 80组 ,用传统的Ziehl Neelsen抗酸染色法做阳性对照 ,非结核病组织做阴性对照。1 .2 染液配制  (1)分别配制 1%、5 %、10 %和 2 0 % 4…  相似文献   
20.
目的应用软骨素酶ABC去除化学去细胞异体神经中不利于神经再生的物质——硫酸软骨素蛋白多糖(CSPG),修复大鼠坐骨神经长距离缺损,评价去除CSPG对修复缺损距离的影响。方法经软骨素酶ABC处理后化学去细胞异体神经修复大鼠20mm坐骨神经缺损为实验组(A组),对照组为未经酶处理的化学去细胞异体神经移植组(B组),术后3个月,评价其修复周围神经缺损的效果。结果术后3个月,两组都出现残足情况,A组仅一只大鼠出现残足,而B组6只大鼠出现残足。据Wall自残标准评分,两组进行等级资料秩和检验,两者之间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3个月,A组10只大鼠8只出现钳夹痛觉实验阳性,而B组仅1只大鼠出现阳性反应,两组之间具有显著性差异(χ2=4.42,P<0.05)。在小腿三头肌肌张力恢复率和小腿三头肌肌湿重方面,两组比较A组均优于B组(P<0.05)。进行近端与远端吻合口HE染色A组神经纤维结构优于B组。结论经软骨素酶ABC处理的化学去细胞异体神经可以有效地增加修复周围神经缺损的长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