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50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51篇
基础医学   57篇
临床医学   194篇
内科学   16篇
皮肤病学   7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218篇
外科学   384篇
综合类   97篇
预防医学   28篇
药学   13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40篇
  2008年   62篇
  2007年   47篇
  2006年   52篇
  2005年   55篇
  2004年   94篇
  2003年   111篇
  2002年   127篇
  2001年   93篇
  2000年   61篇
  1999年   45篇
  1998年   40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18篇
  1994年   17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16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0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1篇
  1966年   1篇
  196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于勇  盛志勇 《世界感染杂志》2003,3(5):357-360,416
抗生素问世以来,病原菌对抗生素的耐药性伴随着抗生素的更新换代从弱到强,愈演愈烈,发展到今天已达到了一个非常危险的水平。然而,长期以来人们对于病原菌耐药的认识基本上仍停留在特定病原菌对特定抗生素的耐药机理以及临床的抗感染治疗的经验上,即一种抗生素应用于临床一段时间后病原菌会对其产生耐药性。随着对病原菌耐药现象认识的深入,人们发现在抗生素使用与病原菌耐药水平之间存在着一种宏观的量化关系,  相似文献   
52.
无细胞异种真皮基质降解因素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影响异种无细胞真皮基质 (ADM )降解吸收的相关因素及其与炎症反应之间的关系。方法 猪和兔断层中厚皮片经Trypsin等脱细胞 ,分别制成异种 /异体ADM (xeno /allo ADM ) ,再按预处理方法不同分组 :戊二醛交联的xeno ADM (A)组 ;网状打孔和交联的xeno ADM (B)组 ;xeno ADM (C)组和allo ADM (D)组 ,分别埋植于兔皮下 ,术后 4~ 32周作大体观察和组织学检查。结果 埋植术后 4~ 12周期间 ,A组和B组可见较多的异物巨细胞 ,各组炎症反应和移植物被降解 /同化程度依次为 :C >B >A >D(P <0 .0 5~ 0 .0 0 1) ,二者之间有显著的正相关 (n =84,r =0 .185 ,P <0 .0 1)。结论 xeno ADM生物相容性远不及allo ADM ,其降解除受戊二醛交联作用和网状打孔因素影响外 ,还与局部血运和所受应力有关 ,其中炎症 免疫反应可能是降解最直接的原因。  相似文献   
53.
烧伤后瘢痕局部应用辣椒素治疗的初步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观察局部外用辣椒素对增生性瘢痕的治疗效果。 方法 采用随机、双盲、自身对照法。治疗组瘢痕表面涂抹 0 .0 5 %的辣椒素霜 ,对照组涂抹不含辣椒素的霜剂 ,3次 d,使用 6周。观察用药前后的瘙痒情况和药物不良反应 ,并采用常规病理、免疫组化和胶原纤维染色等方法观察辣椒素的止痒作用以及对瘢痕增生的影响。 结果 辣椒素具有明显的止痒作用 ,其作用与P物质的减少有关 ,但用药后两组在瘢痕的色泽、软硬度、厚度及胶原纤维的形态分布上 ,未见有明显差异。 结论 辣椒素可用于增生性瘢痕的止痒 ,效果好 ,无明显不良反应 ,但其抑制瘢痕增生的作用不显著。  相似文献   
54.
目的观察烫伤后金黄色葡萄球菌(金葡菌)脓毒症大鼠重要脏器细胞因子信号转导抑制(SOCSs)基因表达的规律及其与细胞因子变化的关系.方法采用大鼠20%体表面积Ⅲ°烫伤后金葡菌攻击致脓毒症模型,检测动物肝、肺组织中SOCS1、SOCS2和SOCS3 mRNA表达,并测定组织中干扰素-γ(INF-γ)水平.结果烫伤后金葡菌感染大鼠肝、肺组织IFN-γ产生均显著增多,分别于伤后0.5 h和6 h达峰值(P<0.01).同时,动物肺组织SOCS1、SOCS2和SOCS3 mRNA表达均明显上调,其中SOCS2和SOCS3 mRNA表达改变较为迅速,伤后0.5 h即明显高于对照组,2h达峰值.肝组织SOCS1 mRNA表达于伤后2 h明显增强,24 h仍维持于较高水平;而肝脏SOCS2和SOCS3 mRNA表达仅呈现升高趋势.金葡菌肠毒素B单抗早期干预后,随着肺脏IFN-γ产生减少,肺组织SOCS1、SOCS2和SOCS3基因表达亦明显降低.结论烫伤后金葡菌感染可诱导体内SOCSs表达上调,其改变与IFN-γ的"消涨"密切相关,提示它们可能参与了金葡菌脓毒症时炎症反应平衡的调节过程.  相似文献   
55.
目的:探讨烧伤早期血液中性粒细胞(PMN)粘附的变化规律及其机制。方法:采用兔30% TBSA Ⅲ度烧伤,于伤后即刻,2,4,8,16,24,48 h取血分离获得PMN,测定PMN粘附率及其粘附分子CD11a/CD18的变化;同时检测血浆中PLA2和TNF的改变。结果:烧伤早期PMN粘附率及粘附分子CD11a/CD18均明显高于伤前组,尤以伤后8 h为最显著,然后逐渐下降,至48 h后恢复至烧伤前水平,PMN粘附率与CD11a/CD18两者之间呈明显的正相关(r=0.90);烧伤后血浆中TNF,PLA2也开始升高,分别于烧伤后即刻与24 h达峰值。结论:烧伤早期PMN粘附率及粘附分子CD11a/CD18均明显升高;粘附分子CD11a/CD18可能是介导烧伤后PMN粘附的重要因素;烧伤早期TNF,PLA2的变化可能也是PMN粘附改变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56.
军队医院战创伤学科建设的思考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盛志勇 《解放军医学杂志》2008,33(12):1399-1401
今年“5&#183;12”汶川大地震的紧急救援工作,是建国以来我军最大的非战争军事行动之一,也是对我军卫生系统非战争军事行动的又一次全面检验。军队医院在这次行动中较好地完成了快速拉动、卫勤保障、创伤救治等工作,但同时也暴露出一些值得深入研究和认真思考的问题,如指挥体系、信息联络、施救手段、伤员运送等,特别是面对复合伤、多发伤这些复杂伤情时,如何进行科学、有效、系统的救治,以取得最佳的救治效果等。这些现实问题都对创伤学科的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值得我们认真思考。  相似文献   
57.
肿瘤是细胞的修复机制发生障碍,导致新转化的细胞进入无限制生长状态。而机体遭受创伤后组织启动愈合信号,某些基因激活表达,使细胞脱离停滞状态,发生增殖转化。由于机体在进行组织更新和修复的过程中,效应细胞有不停止生长的危险,因而可能造成细胞的致瘤性转化,所以必须启动防治其恶性增殖、侵袭转移的机制,以防止肿瘤的发生犤1,2犦。而少数肿瘤细胞在伤口部位生长、发展的现象似乎也提示人们伤口因素能诱发肿瘤的形成,甚至参与了肿瘤切除术后复发的机制。通过分析肿瘤发生和创面愈合的分子和细胞活动情况及两者间的相互关系与…  相似文献   
58.
有关创面愈合中信号调控机制的新认识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正常的创面愈合过程是细胞增殖与细胞凋亡两者间平衡作用的结果 , 一旦打破平衡就会造成病理性的愈合方式 (瘢痕增生和难愈性溃疡 ). 该文着重讨论目前研究较多的丝裂原激活蛋白激酶与转录中的信号转导子和激活子两条信号通路在创面愈合过程中所充当的角色 .  相似文献   
59.
目的比较肠道和静脉两种途径应用高渗盐糖溶液(HEGS)对烧伤早期休克复苏的疗效。方法采用Beagle犬35%TBSA三度烧伤模型,随机分为烧伤不复苏组(对照组)、静脉高渗盐糖补液组(静脉补液组)和胃肠高渗盐糖补液组(胃肠补液组),后两组于伤后0.5h分别通过静脉和肠道给予1.8%HEGS,8h补液总量为1ml/(kg·1% TBSA),匀速输入,测定三组平均动脉压(MAP)、心排量指数(CI)、血容量(PV)及血浆钠离子浓度的变化。结果三组的MAP均先升高后下降(P<0.05),静脉和胃肠补液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对照组的CI和PV在烧伤后持续降低(P<0.01),静脉和胃肠补液组则是先降低(P<0.05),复苏后上升,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与对照组比较均显著升高(P<0.01);对照组血浆钠离子浓度平稳(P>0.05),静脉和胃肠补液组复苏后升高(P<0.05),三组比较,静脉补液组最高,胃肠补液组次之,对照组最低(P<0.05)。结论在35%TBSA三度烧伤早期休克的复苏中,采用肠道途径输入高渗盐糖溶液可以达到与静脉途径相似的提高心排量、补充血容量、维持血浆渗透压的效果。  相似文献   
60.
目的:探索HMGB1是否参与淋巴细胞免疫功能的调节.方法:系列浓度HMGB1单独或与ConA联合刺激培养小鼠脾淋巴细胞.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流式细胞术(FCM)检测细胞凋亡、细胞表面CD3、CD8及细胞内IL-4、IFN-γ表达.结果:(1)HMGB1时间-剂量依赖性调节淋巴细胞增殖,而不影响其凋亡.(2)不同HMGB1浓度和刺激时间不影响淋巴细胞Th1、Th2及Th1/Th2变化,但10 μg/L和100 μg/L HMGB1刺激12~24 h,Th1亚群占优势;培养12~24 h,淋巴细胞Tc1亚群明显减少,Tc2无变化.Tc1/Tc2变化显示,1 μg/L和10 μg/L HMGB1刺激,Tc1亚群占优势.(3)培养12~24 h,上清中IL-2增加,sIL-2R减少,IL-2/sIL-2R比例升高20~50倍,尤以10 μg/L HMGB1刺激明显.结论:低剂量HMGB1可增强淋巴细胞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