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50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51篇
基础医学   57篇
临床医学   194篇
内科学   16篇
皮肤病学   7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218篇
外科学   384篇
综合类   97篇
预防医学   28篇
药学   13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40篇
  2008年   62篇
  2007年   47篇
  2006年   52篇
  2005年   55篇
  2004年   94篇
  2003年   111篇
  2002年   127篇
  2001年   93篇
  2000年   61篇
  1999年   45篇
  1998年   40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18篇
  1994年   17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16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0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1篇
  1966年   1篇
  196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06 毫秒
21.
作者应用双抗体夹心法测定43例正常人及动态观察19侧重症烧伤病人(TBSA 30—85%)的TNF水平,在应用本法测定中,第一抗体为鼠抗人TNF的单克隆抗体,并以r-TNF为标准(单抗及r-TNF为军事医学科学院基础所,分于免疫室沈培奋教授惠赠)。43例正常人中,TNF有20例测不出,其余23例为0.0055±0.0013  相似文献   
22.
速冻玻璃化储存异体皮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目的:分析和总结自1987年以来速冻玻璃化储皮临床应用情况。方法:搜集我科1987年至1999年使用速冻玻璃化储存的异体皮救治烧伤患者临床资料以及我科皮库储存异体皮国内使用情况,总结和分析速冻玻璃化储存异体皮的临床应用效果和异体皮的使用情况。结果:使用速冻玻璃化异体皮的烧伤患者平均烧伤面积为55.4%,其中平均Ⅲ度面积为30.9%,应用异体皮面积为3466~10208cm^2。采用速冻玻璃化保存的皮肤复温后其活力可达到新鲜皮肤的70%左右,该法保存的皮肤质地柔软、转红快、成活率高,存活期长,最长可在患者创面上成活2个月左右。术后异体皮成活率为95%。从1987年至1999年底我科皮库供全国各地18个省和3个自治区的48个市,8个县的108家各级医院冷冻异体皮使用,包括我科自用用,共使用皮肤面积达3604260cm^2。结论:采用速冻玻璃化储存的异体皮覆盖创面,仍是目前最有效、最方便、经济实惠的方法,使用异体皮进行烧伤的救治已经成为国内大多数医院普遍使用的一项救治措施。  相似文献   
23.
已有研究证实[1,2 ] 严重创伤将导致骨骼肌内源性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bFGF)蛋白含量减少和基因表达下调 ,但对其相应受体却缺乏了解。为此 ,作者利用同一模型 ,观察了不同致伤条件和不同致伤时间对骨骼肌bFGF受体定位表达与含量的影响 ,为进一步研究bFGF对骨骼肌的自分泌作用提供理论根据。一、材料和方法1.致伤模型与标本采集 :健康成年雄性Wistar大鼠 16只 ,体重 2 0 0~ 2 5 0g。分为正常对照、缺血 4h即刻、缺血 4h加再灌注 6h和 2 4h 4个组。详见文献 [1,2 ]。2 .bFGF受体与bFGF蛋白在正常和受创…  相似文献   
24.
目的:观察和分析细胞膜有关的能量代谢状态改变对正常及脓毒症大鼠的不同类型骨骼肌乳酸产生量的影响.方法:借助大鼠脓毒症模型,建立伸趾长肌和比目鱼肌的充分供氧离体孵育系统,利用特异性Na+、K+、ATP酶抑制剂--哇巴因,干预细胞膜钠钾泵的活性,采用NADH荧光探针方法,检测骨骼肌组织细胞乳酸的产生量及其变化.结果:①应用哇巴因可显著降低正常及脓毒症大鼠肌肉组织的乳酸产生量;②哇巴因对伸趾长肌有氧糖酵解过程的抑制作用较比目鱼肌更为明显.结论:在正常和脓毒症情况下,肌肉组织细胞有关功能活动的增强而导致的Na+、K+、ATP酶活性升高是其乳酸产生增加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25.
目的 探讨不同方法制作的无细胞异种真皮基质(Xeno-ADM)移植物降解吸收与炎症反应之间的关系。方法 猪和兔断层中厚皮片经Trypsin和TritonX-100等脱细胞,分别制成Xe-no-ADM和异体ADM(Allo-ADM),再按不同的预处理因素进行分组:(1)戊二醛交联的Xeno-ADM(A)组;(2)网状交联的Xeno-ADM(B)组;(3)未交联的:Xeno-ADM(C)组,预先被Xeno-ADM蛋白致敏的兔皮下植入;(4)交联的Xeno-ADM(D)组;(5)Allo-ADM(E)组。每组80块ADM分别埋植于兔耳和背部皮下。结果在背部的移植物较耳部炎性反应和降解吸收明显,至术后32wk时,E组以外的其它组移植物解剖学和组织学结构消失,D组和A组炎症反应滞后,可见较多的异物巨细胞,各组ADM炎症反应与降解/吸收的程度依次为:C>B>D>A>E(P相似文献   
26.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changing trend of Ia on monocyte, lymphocyte apoptosis rate, TNF-α and IL-6 in abdominal aorta of burned rats with delayed resuscitation and the influence of application of carbachol on them. Methods Adult male Wistar rat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normal control group(n =8), scald group(n =48) and scald with carbachol treatment group(n =48). In latter two groups, rats were inflicted with 30% total body surface area (TBSA) full-thickness scald and delayed fluid resuscitation. All scald rats were sacrificed at the 6th hours or 1st, 2nd, 3rd, 7th, 14th day after scald, with 8 rats at each time point. Expression of Ia antigen on monocyte and lymphocyte apoptosis rate were determined by direct immunofluorescence on a flow cytometer, and TNF-α and IL-6 was measured by ELISA. Results Expression of la on monocyte was obviously lower than that of controls. The lowest levels were recorded on the 6th hours and 1st day after scald. Subsequently, Ia was elevated gradually, but still lower than that of normal rats(P <0. 01). After administration of carbachol, Ia expression was obviously promoted, compared with the simple scald group (P <0. 01). Lymphocyte apoptosis rate, TNF-α and IL-6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controls(P <0. 01). After administration of cavachol, , lymphocyte apoptosis rate and TNF-α and IL-6 was obviously down-regulated on the 6th hours, 1st day, 2nd day and 3rd day after scald injury, compared with the simple scald group (P < 0. 01 or 0. 05). Conclusion After severe burn with delayed fluid resuscitation, there is a low la expression, high lymphocyte apoptosis rate and increased releasing of proinflammatory cytokine. Immune function was suppressed. Carbacho] could improve the immune function of scald rats with delayed fluid resuscitation.  相似文献   
27.
增生性瘢痕是烧伤患者创面愈合后所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其临床特点为难耐的瘙痒及外观和功能毁损,给患者造成极大的痛苦.对增生性瘢痕诱因、发病机制和防治的研究,已成为创面修复领域的前沿课题.  相似文献   
28.
有关创伤修复与组织再生的现代认识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各种原因 (如创伤、烧伤、冻伤、放射性或静脉曲张所致溃疡等 )导致的损伤以及不同部位 (如体表、内脏等 )与不同程度 (如范围、深度等 )损伤的差异 ,使创伤修复与组织再生的研究工作变得十分困难 ,但它们相同或相似的愈合机制又为我们找到了解决问题的突破口。传统理论上将组织损伤后的愈合过程分为炎症与渗出、肉芽组织的增生以及瘢痕形成与重塑 3个主要阶段。但随着分子生物学的飞速发展 ,对创伤修复的认识逐步深入 ,现在有关组织创伤后的愈合过程又被看作是各种修复细胞增殖、分化、迁移、凋亡和消失的过程。同时 ,它又是一系列不同类型…  相似文献   
29.
目的 :探讨烫伤延迟复苏后肠上皮细胞凋亡对肠道内毒素和细菌移位的影响。方法 :Wistar大鼠 110只 ,30 %总体表面积 ( STBA) 度烫伤 ,立即或伤后 6 h进行复苏。观察伤后肠上皮细胞凋亡率 ( ap% )变化 ,并测定了门静脉和体循环内毒素及肠系膜淋巴结 ( ML N)细菌移位率和移位量变化。结果 :电泳、原位末端标记( TU NEL )法和电镜均观察到伤后肠上皮凋亡梯形带和凋亡阳性细胞增多。延迟复苏组肠上皮细胞凋亡发生早且更严重 ;其门静脉内毒素水平及 ML N细菌移位量均显著高于立即复苏组 ( P<0 .0 1) ;门静脉内毒素变化与肠黏膜 ap%成显著正相关 (烫伤后立即复苏组 r=0 .936 ,P<0 .0 1;烫伤后延迟复苏组 r=0 .899,P<0 .0 5 )。结论 :烫伤后延迟复苏使肠黏膜上皮发生病理性凋亡 ,可能导致肠道细菌和内毒素移位增加。  相似文献   
30.
创面愈合的研究涉及多种组织和细胞及多个系统,而这些系统所分泌的活性物质对创面愈合的影响正成为近年该学科研究的新方向。瘦素作为多功能调节因子其在组织修复中的影响或许为创面愈合机制的阐明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从创面愈合的不同阶段,将当前瘦素可能参与的调节作用进行初步总结,以期对未来研究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