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1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32篇
儿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22篇
临床医学   38篇
内科学   2篇
神经病学   6篇
特种医学   4篇
外科学   88篇
综合类   41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21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目的:探讨寰枕关节后路经关节螺钉固定的入钉点、瞄定点、钉道角度及螺钉长度.方珐:观察和测量枕骨髁和寰椎干燥标本的相关解剖数据.结果:寰枕关节后路经关节螺钉固定的标准内倾角为(20.3±2.0).,标准上倾角为(49.4±2.4).,螺钉在枕骨髁内的适宜长度为(13.94±0.96)mm,在寰椎内的适宜长度为(12.84±0.62)mm.结论:寰枕关节后路经关节螺钉固定在解剖上可行,以寰椎后弓与侧块下关节突移行处中点作为入钉点,把握标准内倾角及上倾角,选择适宜长度的螺钉能有效完成寰枕关节后路经关节螺钉固定.  相似文献   
62.
目的 通过应用正电子发射计算机体层摄影-CT(PET-CT)研究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rhBMP-2)/异体骨复合骨行兔腰椎融合术后不同时间点融合骨组织再血管化程度及成骨活性的变化.方法 成年雄性新西兰大白兔45只,随机分为3组,每组15只.在每只兔的L4、L5横突间行腰椎后路植骨融合术,3组分别植入rhBMP-2/异体骨复合骨条(复合骨组)、自体髂骨条(白体骨组)及异体髂骨条(异体骨组),每组于术后2、4、6周注射18F-NaF,利用PET-CT对各组动物进行全身显像,对比各组植骨区摄取值(SUV).结果 2、4、6周时复合骨组和白体骨组植骨区对18F-NaF的SUV均优于异体骨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复合骨组植骨区的SUV在4、6周时高于自体骨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周时与自体骨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同一组内不同时间点复合骨组和白体骨组均在4、6周时局部SUV高于2周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周与6 周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异体骨组的SUV 3个时间点问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兔腰椎后路植骨融合术中PET-CT检测显示:rhBMP-2/异体骨复合骨可促进骨形成并改善局部血液供应,可作为替代自体骨的理想材料.  相似文献   
63.
背景:经过多年的发展,在腰椎滑脱症的手术治疗上椎间植骨融合已经从单纯的后路植骨技术发展到植骨融合加内固定融合技术,并临床上应用最广泛。目的:对椎间融合器融合和单纯自体骨植骨融合两种不同融合方式治疗腰椎滑脱症的疗效差异进行系统性评价,并为临床提供一定的循证医学证据。方法:由计算机搜索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Pubmed、PQDT(proquest学位论文)、Cochrane图书馆、Springerlink(医学全文)、MEDLINE.和EMBASE等电子数据库(时间为1990年3月至2012年12月),并手工式检索《中国脊柱脊髓杂志》《中华骨科杂志》《中国矫形外科杂志》《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等相关杂志,搜索椎间融合器和/或单纯自体骨移植融合治疗腰椎滑脱疗效比较的临床研究,并按纳入及排除标准获得的合格文献以质量学方法评价。利用RevMan5.1.5(下载于CachraneLibrary)Meta分析,比较术中失血量、手术时间、椎间隙高度变化、融合率、优良率、并发症发生率及手术费用等指标。结果与结论:经过筛选纳入1个前瞻性研究和8个回顾性研究,共585个病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腰椎椎间融合器组融合与自体骨组融合比较,平均手术时间[MD=7.19,95%CI(-34.39,48.77),P=0.73]、平均术中失血量[MD=21.34,95%CI(-139.56,182.24),P=-0.79]、优良率[OR=1.53,95%CI(0.93,2.53),P=0.09]、并发症发生率[OR=0.94,95%CI(0.51,1.75),P=-0.85]等方面无统计学差异;而前者术后椎间隙高度丢失小于后者[MD=0.03,95%C,(0.01,0.04)1;前者融合率优于后者[OR=1.87,95%CI(1.08,3.25),P=0.03];前者费用高于后者[MD=0.92,95%CI(0.30,1.82),P=0.004]。椎间融合器融合和自体骨融合治疗腰椎滑脱症都可取得良好的疗效。应用椎间融合器融合可以提高融合率、维持椎间隙高度,但费用高,而在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优良率及并发症发生率等方面与自体植骨融合效果相同。由于缺乏关于课题前瞻性研究及样本量相对较少的原因,尚需更多及严密设计大样本随机对照研究,实验结论仅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64.
逆行髓内钉与钢板内固定治疗股骨远端骨折的比较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股骨髁上逆行交锁髓内钉(GSH钉)治疗股骨远端骨折的价值。方法将GSH钉组治疗新鲜股骨远端骨折17例与股骨远端解剖型钢板组治疗12例进行术后平均17个月的随访研究,采用Neer膝关节功能评分标准、骨愈合速度指标予以评价。结果29例骨折均得到随访,GSH组治疗优10例(59%)、良6例(35%)、可1例(6%)、优良率为94%,平均愈合时间4.8月。解剖型钢板组优6例(50%)、良4例(34%)、可1例(8%)、差1例(8%),优良率为83%,平均愈合时间6.5月。GSH钉组在膝关节功能恢复程度、骨愈合速度指标均优于解剖型钢板组(P<0.05)。结论GSH钉治疗股骨远端骨折具有膝关节功能恢复好、骨愈合速度快的优点;而且手术创伤小、生物力学固定牢靠、术后允许早期功能锻炼,是治疗股骨远端骨折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65.
兔侧后方腰椎融合模型的建立和效果评价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有许多因素影响腰椎的融合过程。在临床上研究单一因素的作用十分困难。而动物模型提供了一个可行的方法来解决这一问题,我们根据临床科研的需要,在参考相关文献的基础上,复制建立了兔的横突问植骨腰椎融合模型 。  相似文献   
66.
目的 :探讨单独应用自由描记肌电图监测腰椎手术中脊神经根功能的有效性。方法 :2014年10月~2015年10月共纳入246例腰椎病变在L2~S1节段之间且≤2个连续运动节段行单独自由描记肌电图监测的手术患者,男129例,女117例;年龄16~75岁,平均50.3±16.4岁。记录术中发生爆发性肌电活动、连续性肌电活动和自发性肌电活动的患者、相对应的手术操作、处理方法和转归。比较术前和术后神经功能状态,统计所有患者中真阳性、假阳性、真阴性和假阴性的病例,计算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析自由描记肌电图监测的有效性。结果:术中监测时间80~140min,平均115.0±17.7min。所有患者中共有49例监测报警,爆发性肌电活动19例,连续性肌电活动27例,自发性肌电活动3例。其中,神经根牵拉过度28例,停止牵拉或减轻牵拉力度,肌电活动逐渐恢复正常;椎间融合器或植骨块植入挤压神经根8例,移除并改变植入角度避免挤压神经根,其中6例肌电活动逐渐恢复正常,2例转变为自发性肌电活动;椎弓根螺钉置入错位刺激神经根9例,移除并改变置钉轨道及角度,其中8例肌电活动逐渐恢复正常,1例右侧L5神经根支配肌肉仍有连续性肌电活动,术后右侧足背伸肌力减弱;4例患者探查未见刺激或损伤因素,肌电活动持续至手术结束,其中1例右侧S1神经根功能受损,术后右侧足底麻木;其余47例患者术后未出现神经功能受损。所有患者中197例未报警,术后1例左侧L5神经根功能受损,左侧胫前肌和背伸肌肌力0级。在阳性患者中,真阳性46例,其中2例术后神经功能受损;假阳性3例,阳性预测值为93.88%。在阴性患者中,真阴性196例,假阴性1例且术后神经功能受损,阴性预测值为99.49%。自由描记肌电图监测的敏感性为97.87%,特异性为98.49%。结论:应用自由描记肌电图监测L2~S1水平的手术可以减少神经根相关损伤,因其有较好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可以对神经根功能的瞬间改变做出及时反馈,可作为腰椎手术中较为有效的神经监测方法。  相似文献   
67.
目的 :探讨下颈椎损伤分类(sub-axial injury classification,SLIC)评分在下颈椎损伤术式选择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我院2009年1月~2013年9月收治的单节段下颈椎损伤患者126例,其中男86例,女40例,年龄16~72岁(46.4±4.3岁)。高处坠落伤28例,车祸伤62例,跌倒伤21例,高空坠物砸伤15例。损伤部位:C3/4 19例,C4/5 34例,C5/6 52例,C6/7 21例。脊髓损伤程度按照美国脊髓损伤协会(ASIA)标准分级,A级7例,B级48例,C级54例,D级17例。以前柱或前中柱损伤为主的患者45例,以后柱损伤或中、后柱损伤为主的患者13例,三柱均损伤的患者68例。术前进行SLIC评分,其中4分13例,5分24例,6分23例,7分29例,8分17例,9分13例,10分7例。根据患者受伤机制、椎体损伤形态特点、脊髓受压部位及损伤程度等因素综合分析选择手术方案,85例患者采用前路手术治疗,其中7例三柱严重损伤的患者因全身情况不能耐受手术放弃前后联合手术而选择单纯前路手术;12例行后路手术,其中2例关节突绞锁的患者SLIC评分为8分;29例采用前后联合术式,其中1例为强直性脊柱炎患者。按照损伤程度,将SLIC评分4~5分归类为轻度损伤,6~7分为中度损伤,8~10分为重度损伤,分析三种术式患者的SLIC评分情况,总结规律。结果 :前路手术患者SLIC评分为5.95±1.31分(4~10分),后路手术患者为6.25±1.29分(4~8分),前后联合入路手术患者为8.76±0.83分(7~10分)。前路手术组轻、中、重度损伤分别为34、44、7例,4~7分者占92%;后路手术组轻、中、重度损伤分别为4、6、2例,4~7分者占83%;前后联合入路手术组中度和重度损伤分别为1、28例,8~10分者占97%。结论:对单节段下颈椎损伤患者,当SLIC评分≥8分时,倾向于选择前后联合术式;SLIC评分在4~7分时,倾向于选择单纯前路或后路手术。  相似文献   
68.
成年大鼠嗅黏膜嗅鞘细胞的分离培养及鉴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已证实来自嗅球及鼻腔嗅黏膜的嗅鞘细胞均能够促进中枢神经系统轴突再生.目前用于移植的嗅鞘细胞多来源于嗅球,因嗅黏膜在取材上更加快捷、安全且易于临床应用,本实验拟进一步验证改良Nash差速贴壁法分离培养鼠鼻腔嗅黏膜细胞后,获取嗅鞘细胞的情况.方法:实验于2007-01/09在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实验动物科学研究部完成.①动物:清洁级SD大鼠4只,由新疆医科大学动物实验中心提供,实验过程中对动物的处置符合动物伦理学标准.②实验方法:大鼠麻醉后断头,去除额骨和鼻骨,完整取下包含嗅黏膜和骨质的鼻中隔,中性蛋白酶Ⅱ 胰酶联合消化,离心去上清,加入含10%胎牛血清的DMEM/F12完全培养液,种植于无多聚赖氨酸包被处理的培养皿,18 h后将培养液吸出过滤,种植于另一个无多聚赖氨酸包被处理的培养皿,继续培养36 h后,加入适量培养液与原培养液混匀,重新种植于包被多聚赖氨酸的24孔细胞培养板.③实验评估:倒置相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生长情况,于体外培养第5,7,10,14天进行免疫细胞化学鉴定.通过活细胞镜下观察和免疫细胞化学染色相结合,计算嗅鞘细胞纯度.结果:①细胞形态学观察:培养的嗅鞘细胞主要呈双极(梭形)、三极及扁圆形,其中以双极(梭形)细胞为主.②免疫细胞化学特征:大部分双极(梭形)、三级细胞呈胶质纤维酸性蛋白或神经生长因子受体p-75免疫反应阳性,少量扁圆细胞也呈胶质纤维酸性蛋白或神经生长因子受体p-75阳性.③嗅鞘细胞数量与纯度: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嗅鞘细胞数量逐渐增多,14 d左右可达平台期.培养6~10 d的细胞纯度约为80%.结论:采用改良Nash差速贴壁法成功分离培养出嗅黏膜嗅鞘细胞,简单实用,嗅鞘细胞纯度较高.  相似文献   
69.
目的 评估一期前路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术治疗颈椎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 搜集2010年6月至2016年6月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一期前路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术治疗的58例颈椎感染患者,其中化脓性颈椎感染10例,结核性颈椎感染35例,布鲁杆菌颈椎感染7例,不明原因颈椎感染6例。男36例,女22例;年龄17~79岁,平均(62.7±12.4)岁。术后采用Eck植骨融合和标准评价植骨融合情况,临床疗效评价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颈椎)。 术后随访时间13~32个月,平均(24.9±6.4)个月。采用SPSS 23.0软件分析,计量资料采用“$\bar{x}$±s”表示,术前与末次随访时的数据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 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术后患者临床症状均明显缓解,颈部VAS评分术前平均为(5.3±0.8)分,术后1个月为(2.3±0.8)分,术后6个月为(0.9±0.5)分,末次随访为(0.6±0.5)分,术前与术后末次随访VA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6.75,P=0.00)。术前JOA评分平均为(11.0±0.9)分,术后1个月为(13.6±1.0)分,术后6个月为(15.6±1.0)分,末次随访为(15.9±0.8)分;术前与术后末次随访JOA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1.10, P=0.00)。36例患者术后1年随访时植骨融合手术节段基本达到Ⅰ级融合。术后有5例患者出现声嘶,给予口服营养神经药物,随访观察1个月后痊愈。2例化脓性颈椎感染患者术后2周内出现切口感染,经再次清创后痊愈。随访期间本组患者均未产生内固定松动、断裂等现象。结论 一期前路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治疗颈椎感染可彻底清除病灶、解除神经压迫,疗效确切,是一种良好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70.
任军  曾兆辉  盛伟斌 《新疆医学》2011,41(10):94-97
踝关节骨折临床较常见,及时有效的手术治疗对于恢复踝关节功能有很大帮助,我科自2002年6月~2009年6月共手术治疗踝关节骨折145例,本文回顾性分析这些患者的手术治疗方法及术中操作的注意事项及疗效评定,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