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1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奥氮平对鱼藤酮诱导PC12细胞凋亡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奥氮平对鱼藤酮诱导神经元凋亡的可能保护作用及其机制。以NGF诱导后的PC12细胞作为细胞模型,采用鱼藤酮诱导细胞凋亡。用不同浓度奥氮平、氟哌啶醇预处理后,观察鱼藤酮对PC12细胞的作用,分别用噻唑蓝(MTT)法检测细胞活性、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率、Hoechst33342染色观察细胞形态学改变,并对二者的结果进行比较。鱼藤酮以剂量依赖的方式杀死PC12细胞。鱼藤酮(6μmol/L)作用后,奥氮平(50μmol/L)组预处理48h的细胞活力显著高于对照组(无药物预处理)(P<0.05);鱼藤酮(4、6、8μmol/L)作用后,氟哌啶醇组(20、40、60μmol/L)的细胞活力均低于对照组。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显示,对照组、氟哌啶醇(20μmol/L)组、奥氮平(50μmol/L)组、空白对照组(无药物预处理以及鱼藤酮处理)的细胞凋亡率依次为(32.2±1.3)%、(42.1±1.0)%、(14.0±1.0)%和(1.3±0.3)%。Hoechst33342染色结果显示,对照组每个视野多见凋亡细胞,细胞核裂解为碎块,氟哌啶醇组更明显;奥氮平组凋亡细胞数量较氟哌啶醇组及对照组为少。结果提示奥氮平对鱼藤酮诱导PC12细胞的凋亡具有保护作用,这可能是奥氮平和氟哌啶醇在精神分裂症病人应用中有不同的治疗效果和副作用的部分机制。 相似文献
62.
睡眠剥夺条件下小睡对划消测验和事件相关电位P300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小睡对连续40小时睡眠剥夺的应对作用。方法:8名青年被试做自身前后对照,睡眠剥夺时间从第一天的6:00到第二天的22:00,共为40小时,在实验过程中给予打字的工作负荷。小睡时间分别为每天中午的13:00和晚间的1:00,共3次,每次30分钟,同时用脑电图进行监测,在晚间1:00和实验结束时分别测量视觉事件相关电位。并且在实验开始前、实验结束后2天和每次小睡后30分钟后测量划消测验。结果:无论是睡眠剥夺组还是加入小睡组,被试的作业反应时延长、正确数降低,漏划数增加。同完全睡眠剥夺相比,加入小睡后,被试划消测验的反应时明显缩短,正确数及漏划数无明显变化。无论是睡眠剥夺组还是加入小睡组,实验结束后两天的恢复值同实验前相比无明显差异。睡眠剥夺组的P300潜伏期明显延长,正确率降低,但振幅无明显变化。加入小睡后P300潜伏期明显缩短,正确率、振幅没有明显变化。结论:小睡对睡眠剥夺有一定的应对作用。 相似文献
63.
人参皂甙对睡眠剥夺大鼠记忆保持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人参皂甙(Ginsenosides,GS)对睡眠剥夺(sleep deprivation,SD)大鼠记忆保持的影响。方法:用小平台水环境法(Flower Pot)建立大鼠SD模型,选用Sprague-Dawley大鼠24只,根据SD时间的不同,将大鼠随机分为三组:24SD(24小时SD组),48SD(48小时SD组)和72SD(72小时SD组),每组又设实验组和对照组。其中实验组用GS连续灌胃5天,对照组以同样方式给予等量生理盐水,然后给予不同时间的SD。观察各组SD前后在跳台实验中的行为变化。结果:SD后各组大鼠跳台测试第一次触电潜伏期均下降,触电次数和触电时间均增加。SD前实验组和对照组的第一次触电潜伏期,触电次数和触电时间无显著差别(P>0.05),72SD大鼠的第一次触电潜伏期实验组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触电次数和触电时间,实验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24SD,48SD的第一次触电潜伏期,触电次数和触电时间,实验组和对照组无显著差别。结论:连续口服GS对SD造成的大鼠记忆保持能力受损有明显保护作用,在一定睡眠剥夺时间内,这种保护作用随SD时间的延长而增强。 相似文献
64.
目的探索睡眠剥夺和睡眠剥夺后恢复睡眠1小时后脑干中c-Fos蛋白的表达.方法采用小平台水环境法建立大鼠睡眠剥夺模型,用Fos蛋白免疫组化的方法分别测量睡眠剥夺24小时组、睡眠剥夺24小时后恢复睡眠1小时组、大平台对照组、正常单独饲养组脑中Fos蛋白的表达,每组4只.结果睡眠剥夺使Fos蛋白在脑干中不同区域的表达不同,主要区域有孤束核、臂旁核、脑桥被盖核、脑桥网状结构、蓝斑下核及被盖背外侧核;睡眠剥夺后1小时大鼠大部分时间在睡眠,并且上述区域Fos蛋白表达阳性程度减轻,为中低密度.结论睡眠剥夺后1小时的恢复性睡眠可以使脑中c-Fos蛋白表达减轻. 相似文献
65.
抽动-秽语综合征内隐和外显记忆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抽动-秽语综合征的外显记忆与内隐记忆特点。方法:采用配对病例对照研究设计,选取确诊的抽动-秽语综合征患者及匹配健康对照各26例,用加工、分离程度的方法测定其意识性提取及自动提取在丙认测验中的贡献。结果:与健康对照组相比,抽动-秽语综合征患者的外显记忆显著低于对照组,内隐记忆差异无显著性。按年龄分层比较后,病例组7-8岁年龄段的外显记忆与同年龄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其他年龄段差异无显著性。结论:抽动-秽语综合征患者的外显记忆受损而内隐记忆正常,说明外显记忆与内隐记忆属于两个独立的记忆系数。 相似文献
66.
研究睡眠睚与咖啡因在SD条件下对视知觉检索能力的影响。方法采取随机三盲2*10析因设计,12名健康男性为被试,进行60h完全睡眠剥夺,用VCS测验研究SD条件下重复口服小剂量咖啡因的保护作用。结论重复口服小剂量咖啡因在60hTSD条件下对VCS能力有明显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67.
目的:用单位时间正确率探讨不同刺激属性的短时记忆过程.方法:给30名男性军校学员一系列视觉刺激,刺激量从2~9共八个级别,刺激属性有阿拉伯数字、英文字母、有,无意义图形及有,无意义汉字等六种.用短时记忆瞬时记忆模式,记录被试作业的反应时与正确率,以单位时间正确率为指标进行分析.结果:①刺激属性与刺激量间存在明显的交互作用(P<0.05);②随着刺激量的增加,被试作业单位时间正确率下降;③刺激量具有不依赖刺激属性的“屋顶”效应及“地板”效应;④不同刺激属性在量上可分为3~5个不同任务难度的组群.结论:短时记忆容量为7±2,依赖人对记忆对象的熟悉程度;短时记忆信息提取为系列扫描过程中的从头至尾加工方式,但加工方式依赖于主体对客体的熟悉性. 相似文献
68.
表象旋转测验预测空间能力的有效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比较不同空间能力个体表象旋转测验成绩,探讨表象旋转测验预测空间能力的有效性。方法 88名健康男性大学生以认知分化成套测验分为空间能力高、中、低3组,比较其二维、三维表象旋转测验成绩。结果 高、中、低空间能力组在二维方格表象旋转测验、三维方盒表象旋转测验中单位时间正确数反应的比较均达到统计学显著性水平,但在三维点阵表象旋转测验中观测指标之间比较差异没有显著性意义。结论 三维方盒表象旋转测验可以有效地预测个体的空间能力,而三维点阵表象旋转测验则不能。 相似文献
69.
目的 旨在探讨空降兵的前庭功能特征及跳伞对前庭功能的影响。 方法 用眼震电图仪检查了207名空降兵和92名陆军通信兵(对照组)的位置性眼震。 结果 空降兵的位置性眼震发生率明显高于通信兵(P〈0.01),其眼震强度亦大于通信兵(P〈0.05),随跳伞次数的增多眼震强度增大的人数增加(P〈0.01),不同跳伞次数与位置性眼震的发生率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 结论 跳伞可损伤前庭功能,并提出 相似文献
70.
目的:用加工-分离程序研究抽动-秽语综合征患者的外显记忆与内隐记忆特点。方法:采用配对病例对照研究设计,选取确诊的抽动-秽语综合征患者及匹配健康对照者各26例,用加工-分离程序的方法测定其意识性提取及自动提取在再认测验中的贡献。结果:①与健康对照组相比,抽动-秽语综合征患者的外显记忆显著低于对照组(t=2.210,P<0.05),内隐记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②按年龄分层比较后,病例组7~8岁年龄段的外显记忆(第一阶段意识性提取值和自动提取值分别为0.58±0.12,0.34±0.34)与同年龄对照组(第一阶段意识性提取值和自动提取值分别为0.44±0.14,0.32±0.23)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2.20,P<0.05),其他年龄段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病例组各个年龄段的内隐记忆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结论:抽动-秽语综合征患者的外显记忆受损而内隐记忆正常,说明外显记忆与内隐记忆属于两个独立的记忆系统。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