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9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10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4篇
内科学   2篇
皮肤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9篇
外科学   31篇
综合类   34篇
预防医学   29篇
眼科学   12篇
药学   27篇
中国医学   45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13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4篇
  1987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41.
HLA-DR抗原与HBV宫内感染关系研究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4  
目的 了解人类白细胞抗原-DR(HLA-DR)抗原与HBV宫内感染的关系,探索HBV宫内感染的遗传易感性。方法以1997年2月~1998年8月在太原市传染病医院分娩的HBsAg阳性孕妇新生儿为研究对象.随机选择发生及未发生HBV宫内感染的新生儿各20例,采用序列特异引物PCR(PCR-sequencelspecificprimer,PCR-SSP)技术扩增HLA-DR基因区18对等位基因。判定HLA-DR抗原的型别。计算HLA-DR抗原各型别出现频率并分析其在2组间的差别。结果 DR3、DR51在宫内感染组的频率较高,分别为45%,40%,在非宫内感染组分别为20%。15%,OR值分别为3.27(0.67~17.08)、3.78(0.69~23.02).P分别为0.18,0.16。DR53在非宫内感染组的频率较高.为60%,在宫内感染组为35%,OR值为0.36(0、08~1.54)P为0.20,均未达显性差异。结论 DR3、DR51有可能是HBV宫内感染的易感型.DR53有可能具有保护作用.但需要扩大样本量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42.
努力避免胆石症手术漏诊恶性肿瘤白钢,马元桂作者自1992年1月至1994年8月共施行胆囊切除及(或)胆总管切开取石术255例(不包括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其中3例为胆石症与胆道或胰腺恶性肿瘤并存;另有1例为外院术后转来我院的患者。这4例患者中有2例在术...  相似文献   
43.
目的 筛选三七抗瘢痕成纤维细胞(human hypertrophic scar fibroblasts,HSF)增殖作用的有效成分并研究其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索氏提取法将三七药材按照极性依次提取;以MTS法筛选其中具有较好抗HSF增殖作用的提取物,结合流式细胞仪检测其对细胞周期的影响;进一步采用HPLC对其有效成分进行谱效分析,将其中高活性成分进行UPLC-Q/TOF-MS鉴定及验证,通过反向对接技术预测有效成分的抗增殖作用机制。结果 三七醋酸乙酯提取部位有较高的抗HSF细胞增殖活性(P<0.01),能显著增加G0/G1期细胞的比例(P<0.01),降低增殖指数(proliferation index,PI)(P<0.01),其中主要活性成分为皂苷类化合物;以人参皂苷Rh1和人参皂苷Rg1为例的验证结果显示,这2种成分均能抑制细胞的增殖且呈剂量依赖性。反向对接预测结果显示,皂苷类化合物可能通过MAP2K1、MAPK14、HRAS等靶点作用于抗HSF细胞增殖相关信号通路。结论 三七醋酸乙酯提取物对瘢痕成纤维细胞增殖有抑制作用,主要成分为其中的皂苷类化合物,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调节MAPK、黏着斑等信号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44.
丹参总酚酸提取物UPLC指纹图谱及成分定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丹参总酚酸提取物的超高效液相色谱(UPLC)指纹图谱方法,并采用电喷雾离子源-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ESI-Q-TOF MS)对其化学成分进行定性分析。方法:采用UPLC色谱系统,HSS T3色谱柱(2.1 mm×100 mm,1.7μm);流动相为乙腈-0.1%甲酸水溶液,梯度洗脱;流速0.4 mL.min-1;检测波长286 nm。质谱检测采用负离子V模式;电压2.5kV;离子源温度100℃;雾化温度300℃;雾化气600 L.h-1。结果:本方法在10 min内完成1次丹参总酚酸提取物的指纹图谱分析,各主要成分峰分离度良好,方法精密度、重复性的RSD均小于1.0%。对指纹图谱中的15个主要成分峰进行了鉴定,分别为丹参素、原儿茶醛、咖啡酸、丹酚酸F、丹酚酸H/L、丹酚酸G、丹酚酸D、丹酚酸E、迷迭香酸、紫草酸、丹酚酸B、异丹酚酸B/E、丹酚酸C和丹酚酸A。结论:本方法实现了丹参总酚酸提取物指纹图谱的快速、高效测定,同时解析了提取物中的化学组成,为高效、快速、全面控制其质量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45.
清肺消炎丸体外抗菌活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清肺消炎丸对9种肺炎常见病原菌的体外抗菌作用。方法采用琼脂稀释法,测定清肺消炎丸对9种药敏质控菌株的最低抑菌浓度(MIC)及最低杀菌浓度(MBC)。结果清肺消炎丸对肺炎链球菌、化脓性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流感嗜血杆菌的MIC分别为6.25、25、25、50mg/mL,相应的MBC分别为12.5、25、50、50mg/mL;对大肠杆菌、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菌、变形杆菌及白色念珠菌均无明显体外抑菌活性。结论清肺消炎丸对肺炎链球菌、化脓性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流感嗜血杆菌具有体外抗菌作用,其中对链球菌的抗菌活性较高。  相似文献   
46.
中药质量标志物(Q-marker)是近年来提出的中药质量评价与质量控制的核心概念,自提出后我国科技工作者广泛开展了中药质量标志物的相关研究,但迄今为止,大多数研究仍仅限于单味药材和饮片的质量标志物研究,尚不能全面反映质量标志物概念的所用要素。基于中药质量标志物的定义和基本要求,从质量传递与溯源、成分特有性、成分的有效性、成分可测性以及复方配伍环境5方面,系统论述了中药质量标志物的5要素的科学内涵及其发现和确定的原则、思路和方法,提出基于"五原则"的复方中药质量标志物研究和发现的路径,并以代表性的研究实例,为中药质量标志物的研究和发现提供系统的研究思路和范例。  相似文献   
47.
晶体玻璃体切除联合球内异物取出及人工晶体植入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21例22只眼球内异物伴外伤性白内障、玻璃体混浊病人一次手术行晶体玻璃体切除联合球内异物取出及人工晶体植入手术。结果:异物全部取出,随访2—18个月,矫正视力达0.5—1.0者15只眼占68.18%,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采用联合手术一次治疗外伤同时累及前后节的病眼,使过去需分次手术治疗的患者能及早恢复视力。本文对采用联合手术的特点、适应征的选择、人工晶体植入方式的选择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48.
目的:研究常温下阻断入肝血流行肝切除术的安全性、术中注意事项和并发症的预防。方法:总结1987年至1994年用肝门血流间歇阻断法施行各种类型肝切除术144例,其中肝门血流阻断10~15min 者98例,阻断16~20min 者46例。结果:并发症发生率为5.3%,死亡率为1.7%。结论:认为常温下阻断第一肝门血流切肝术是一种安全而又简便的方法,可适用于各种类型的肝切除术。  相似文献   
49.
黄斑中心凹微孔首先由Cordes报告[1].当时他称为黄斑中心凹视网膜炎(Foveomacularretinitis),通常有眼部直接外伤、黄斑水肿和日光注视的病史[2,3].我们遇到的们没有这些原因,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病例中男性2例,女性2例.年龄在39~68岁之间,平均年龄533岁.全部为单眼发病.右眼2例,左眼2门,一般情况见表1.1、黄斑中心凹微扎的诊断方法4例患者经过详细的眼部检查.包括远视力和Amsler表检查、眼压测量、间接立体检眼镜、直接检眼镜和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待别是采用无赤光线照明,应用90D裂隙灯间接检眼镜检查,可以增…  相似文献   
50.
DDC—2型动物实验低气压仓是航空医学研究和高空低气压缺氧生理、心理训练的重要装备。但由于该仓只装有一套显示模拟高度、升降速度的仪表,因此功能较单一,尚不能满足高新技术实验的要求。为此我们对原机进行了技术改进,制作了一台与其配套的仪表显示装置。增加了 DQY—1型气压表和 WTZ—280型温度表,使其分别指示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