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9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4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7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56篇
内科学   3篇
皮肤病学   9篇
神经病学   11篇
特种医学   91篇
外科学   57篇
综合类   42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3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25篇
  2010年   27篇
  2009年   33篇
  2008年   32篇
  2007年   22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21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41.
目的 观察醛糖还原酶(AR)在急性脊髓损伤中的表达和醛糖还原酶抑制剂( ARI)对脊髓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 成年SD大鼠150只,随机分为3组:假手术对照组(Sham组,n=50只),脊髓损伤组(SCI组,n=50只),醛糖还原酶酶抑制剂(依帕司他片,唐林)组(ARI组,n=50只),每组大鼠分别分为3、12、24、48、72h5个时间点.假手术组只做椎板切除术,SCI组和ARI组采用Allen's法制备大鼠脊髓冲击伤模型.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察脊髓组织病理变化,双抗体夹心法检测AR含量,原位末端转移酶标记(TUNEL)法检测脊髓组织凋亡.结果 ARI组伤后3、12、24、48、72h损伤l内灰、白质结构破坏程度,空腔形成程度和炎性细胞浸润轻于同时间点的SCI组,假手术组未见到灰质和白质的破坏.Sham组3、12、24、48、72 h脊髓组织中AR含量分别为(10.75±0.47)、(10.61±0.44)、(10.62±0.55)、(10.92±0.49)、(10.57±0.52) U/L,SCI组对应时间点AR含量分别为(12.17±0.65、(14.09±0.61)、(14.58±0.72)、(15.45±0.47)、(15.33±0.29) U/L,ARI组对应时间点AR含量分别为(l0.84±0.21)、(12.70±0.47)、(12.84±0.55)、(12.28±0.54)、(11.95±0.90) U/L,SCI组AR含量在各个时间点均明显高于Sham组和ARI组(P<0.05),Sham组各时间点很少见到脊髓凋亡细胞,SCI组3、12、24、48、72 h脊髓细胞凋亡率(%)分别为8.45±0.51、27.38±3.19、32.59±3.36、39.04±4.51、23.48±2.40,ARI组对应时间点脊髓细胞凋亡率(%)分别为8.21±0.52、18.69±1.63、22.64±2.18、25.61±3.53、16.48±2.23,SCI组脊髓神经元凋亡率在12、24、48、72 h高于ARI组(P<0.05).结论 脊髓损伤后AR的表达增高,ARI能降低脊髓神经元细胞的凋亡率.  相似文献   
142.
目的:探讨手法复位经皮克氏针固定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7月至2012年12月采用手法复位经皮克氏针固定治疗52例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的临床资料, 其中男35例, 女17例;年龄2.5~12岁, 平均6.7岁;均为GartlandⅡ-Ⅲ型骨折, 其中51例伸直型, 1例屈曲型。采用肘关节功能Flynn评价标准进行临床疗效评价。结果:52例均得到随访, 时间12~18个月, 平均16个月。按照肘关节功能评价Flynn标准进行评价, 优41例, 良8例, 可3例。结论:手法复位经皮克氏针固定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具有创伤小、恢复快、骨折固定稳定等优点, 还可预防骨筋膜室综合征及Volkmann挛缩、防止肘内翻。  相似文献   
143.
目的 探讨在多发伤患者中使用双腔中心静脉导管置管术治疗不同部位局限性积液的治疗结果.方法 19例多发伤患者创伤后形成局限性积液,其中胸部积液15例,腹部积液3例,背部皮下积液1例.所有患者在B超证实积液后,行中心静脉导管穿刺置管.结果 所有患者均一次穿刺置管成功.术后均未发生穿刺相关并发症,所有胸腔积液患者均治愈.腹腔积液患者2例积液消失,1例好转.1例背部皮下血肿完全治愈.结论 作为一种微创方式,中心静脉导管穿刺置管可以有效引流创伤后不同部位的局限性积液,为临床治疗各种局限性积液提供了另一种新的治疗性选择.  相似文献   
144.
为观察垂体生长激素(GH)腺瘤细胞的体外分泌效应,选择8例垂体GH腺瘤和4例胚胎垂体,采用单层细胞培养技术,在给予生长激素释放激素(GHRH)、生长激素释放肽-2(GHRP-2)后,发现胚胎垂体细胞具有明显的分泌效应,肿瘤细胞(gsp癌基因阳性和阴性)的分泌则表现各异;而生长抑素(SMS)对二类细胞均具有明显的抑制效应。结果表明:肿瘤细胞与正常垂体细胞的激素分泌途径存在差异,下丘脑对肿瘤细胞激素分泌不再有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145.
目的探讨多发伤后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的发生率和病死率,以及SIRS评分对早期预测患者预后的有效性。方法对我院创伤外科108例多发伤患者进行SIRS评分,分为非SIRS组和轻、中、重度SIRS组共4组,比较各组间的病死率,并分析相关因素的影响及SIRS评分的关系。结果SIRS组病死率明显高于非SIRS组(P〈0.05);且随着SIRS严重程度的增加,患者病死率明显升高(P〈0.01)。同时多发伤病死率也随着相关因素的增加而增高(P〈0.05)。结论入院后SIRS评分操作简单,对独立预测多发伤患者预后、进行早期干预、提高救治水平具有临床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6.
道路交通伤机动车碰撞类型比较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目的:研究道路交通伤的临床流行病学特点与机动车碰撞类型的关系。方法;将14779例由机动车碰撞所致的道路交通伤患者按其碰撞类型分组,对致伤方式、受伤部位、创伤严重程度、生理改变以及预测预后等方面进行比较和统计学分析。结果:机动车与行人和机动车碰撞为道路交通伤机动车主要碰撞类型,机动车与行人和摩托车碰撞致伤者损伤严重程度评分(ISS)分值较高,生存概率(Ps )预测值较低,且死亡所占比例较大(51.98%,92/177);2个部位损伤为各种碰撞类型的主要受伤形式,其中头部及四肢骨骼伤较为常见,胸及腹部简明损伤定级(AIS)高会值伤较多;车外人员伤后生理紊乱较车内人员更为显著(P<0.0)。结论:机动车所致的道路交通临床特点根据碰撞类型不同而有明显区别,高危伤情、高发部位及高危区为非对称性分布,机动车外交通伤比车内交通伤更为严重。  相似文献   
147.
目的 探讨小儿闭合性肾损伤放射影像学检查的必要性,以降低医疗费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科自2000年1月至2003年6月的69例6~14岁闭合性肾损伤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 69例闭合性肾损伤患儿,肉眼血尿11例,镜下血尿58例。11例肉眼血尿患儿行肾脏CT或IVU检查,检出9例Ⅱ-Ⅳ类肾损伤,2例肾挫伤,且9例Ⅱ~Ⅳ类肾损伤患儿中7例伴有不同程度的其他脏器损伤。镜下血尿58例患儿中,21例未行影像学检查,37例行螺旋CT或IVU检查,32例表现为正常或肾挫伤;5例表现明显的肾损伤(Ⅱ~Ⅳ类),且均伴有其他脏器的损伤。结论 小儿闭合性肾损伤,镜下血尿的程度与肾损伤严重程度不一致,但肾损伤严重者(Ⅱ~Ⅳ类),均伴有其他脏器损伤;闭合性肾损伤性镜下血尿,如果不伴有其他脏器损伤,不必行放射影像学检查,但肉眼血尿和镜下血尿疑有其他脏器损伤,需行放射影像学检查。  相似文献   
148.
重视多发伤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多发性创伤(简称多发伤)在临床创伤患者中愈来愈常见,这主要是由于与传统创伤相比,现代创伤事故在致伤机制上有了很大的差异.传统创伤以打击、摔跌为主,致伤能量低,单发伤多.而现代创伤以交通伤、高空坠落伤、爆炸伤为主,致伤能量高,多为多发伤.多发伤伤情复杂且严重,病理生理反应急剧,它并不是几种损伤的简单叠加.对多发伤的临床研究表明,多发伤除了具有创伤的基本特点外,还具有许多自身的特点和复杂性,而且涵盖了外科基础的所有知识和技能,需要临床急救与创伤工作者予以重视.  相似文献   
149.
2014年10月17~18日,在美丽富饶的古老文化名城浙江省余姚市召开了第八届创伤外科学术研讨会暨第二届阳明危重症病急救医学论坛,同时还召开了中国医师协会创伤外科医师分会成立筹备大会。本次会议由中国医师协会创伤外科医师分会(筹)主办,浙江省医学会急诊医学分会、《创伤外科杂志》编辑部协办,浙江省余姚市人民医院承办。来自全国各地的300余名从事创伤临床救治与基础研究的同道参加了本次学术交流。  相似文献   
150.
目的探讨在合并GustiloⅢ型胫骨骨折的多发伤患者救治中,应用负压封闭引流(VSD)技术分期修复缺损创面、促进骨折愈合和预防"二次打击"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0月—2015年10月,由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创伤外科收治的110例合并GustiloⅢ型胫骨骨折多发伤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式分为急诊VSD组(61例)、延迟VSD组(35例)和非VSD组(14例),分析各组间创面修复、骨折愈合和分期治疗的情况,以及VSD预防创伤后"二次打击"的效果。结果 (1)创面修复指标:急诊VSD组的一期术后软组织存活率为95.08%,创面感染率为8.20%,创面坏死率为3.28%,再次清创率为6.56%,创面优良愈合率为98.36%,创面愈合时间为(30.42±9.41)d,均显著优于非VSD组的同类指标(P0.05);(2)骨折愈合指标:急诊VSD组的骨筋膜室综合征发生率为6.56%,骨折愈合率为77.05%,骨不连和骨髓炎发生率均为1.64%,骨折愈合时间为(3.66±0.87)个月,均优于非VSD组的同类指标(P0.05);(3)创伤后"二次打击"指标:急诊VSD组深部感染率为9.84%,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发生率为73.77%,脓毒症发生率为6.50%,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发生率为3.28%,病死率为0,均显著低于非VSD组的同类指标(P0.05);(4)分期治疗时间:按急诊手术、术后治疗、骨折固定、闭合创面和康复训练分为五期,三组在一期时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急诊VSD组均显著短于非VSD组,两组分期治疗时间分别为,二期(12.92±4.71)d vs.(20.47±9.15)d、三期(3.11±1.03)d vs.(7.23±3.81)d、四期(4.37±0.52)d vs.(5.89±1.43)d和五期(11.04±2.56)d vs.(15.59±4.29)d,P0.05。且急诊VSD组和延迟VSD组上述部分指标分别显著优于延迟VSD组和非VSD组(P0.05)。结论应用VSD技术不仅可临时闭合创面,通过清除创面坏死物和组织渗出,来减轻局部水肿和控制组织感染,以促进创面和骨折的早期愈合;同时还可以对全身感染和MODS起到预防作用,提高多发伤患者的救治成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