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06篇
  免费   78篇
  国内免费   64篇
儿科学   10篇
妇产科学   4篇
基础医学   34篇
口腔科学   9篇
临床医学   209篇
内科学   128篇
皮肤病学   5篇
神经病学   14篇
特种医学   53篇
外科学   80篇
综合类   388篇
预防医学   109篇
眼科学   15篇
药学   80篇
  4篇
中国医学   176篇
肿瘤学   30篇
  2024年   13篇
  2023年   39篇
  2022年   50篇
  2021年   44篇
  2020年   29篇
  2019年   49篇
  2018年   34篇
  2017年   35篇
  2016年   32篇
  2015年   44篇
  2014年   61篇
  2013年   80篇
  2012年   90篇
  2011年   93篇
  2010年   108篇
  2009年   73篇
  2008年   79篇
  2007年   72篇
  2006年   49篇
  2005年   55篇
  2004年   36篇
  2003年   26篇
  2002年   46篇
  2001年   23篇
  2000年   20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5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大肠杆菌O1 57∶H7已涉及多次出血性结肠炎和危及生命的溶血性尿毒症综合征暴发。以前的研究表明 ,家畜是大肠杆菌的主要携带者。此外 ,认为家畜的粪便中含有O1 57∶H7是造成这种食源性疾病传播的原因。众所周知 ,季节和动物的年龄对家畜粪便中排出大肠杆菌的水平和持续时间有显著影响。然而 ,最近几项研究表明 ,饲料 ,特别是谷物饲料 ,也影响家畜粪便中大肠杆菌的排出。因为这一观点仍有争议 ,所以一组加拿大研究者展开研究以确定谷物饲料的类型是否影响小牛粪便中大肠杆菌O1 57∶H7的排出。作者还评价了牛群所处的环境对维持和传播…  相似文献   
102.
目的 探讨蝎毒素BmK IA对人T淋巴细胞系Jurkat E6-1细胞增殖的影响并与IL-2对Jurkat E6-1细胞的作用进行对比.方法 不同浓度的BmK IA、IL-2分别作用48h,采用MTT法检测BmK IA、IL-2对细胞增殖的影响.结果 在一定范围内,随着BmKIA浓度的增加,细胞增殖率相应增加,当BmK IA浓度增加到10μg /L时,细胞的增殖率达峰值.同时,与IL-2相比,BmK IA具有用量微的特点.结论 BmK IA可促进T细胞的增殖,对免疫系统有一定的增强作用.  相似文献   
103.
目的:探讨多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与影像学特征和经皮腰椎间盘切吸术(percutaneouslumbardiskectomy,PLD)联合胶原酶溶解术操作方法的选择以及疗效评价。方法:2002-03/2004-01新乡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放射介入科收治的多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66例,通过对临床症状、体征与影像学资料分析,根据包含型突出与否选择不同的联合治疗方式治疗,分析其即时与远期疗效。结果:66例多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前临床症状体征积分为(4.75±2.62)分,术后为(12.84±2.30)分,平均改善指数为0.64±0.32,改善率为(0.80±0.21)%;联合介入治疗的总有效率98.5%,显效率为81.8%,有效率16.7%,无效1.5%;无并发症发生。结论:多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具有典型的临床特点,X射线多见广泛的腰椎退行性改变,CT或MRI表现以L4~5,L5~S1双节段突出多见。PLD适合于包含型突出,盘内、盘外胶原酶溶解术适合于非包含性突出。联合介入治疗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治疗多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4.
目的 观察DA[柔红霉素 (DNR) 4 0mg第 1,2天 ,2 0mg第 3天 ;阿糖胞苷 (Ara C) 10 0mg d ,共 5d]或HA[高三尖杉酯碱 (HHT) 2~ 3mg d ,共 5d ;Ara C 10 0mg d ,共 5d]联合化疗方案治疗难治、复发性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症 (PNH)患者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3例使用DA方案 ,5例应用HA方案治疗难治、复发性PNH患者 ,分析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 8例患者化疗均有效 ,所有患者肾上腺糖皮质激素的用量较化疗前减少 6 6 %~ 10 0 % (中位数 75 % )。 6例检查PNH克隆患者治疗后 5例PNH细胞比例明显减少 ,1例无变化。 6例溶血指标明显好转。 8例患者经治疗后 2例进步 ,6例明显进步。 7例依赖输血者中 6例脱离输血。未发现严重的不良反应。结论DA或HA方案是治疗难治、复发性PNH较为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5.
目的 了解真性红细胞增多症 (PV)患者内源性红系集落 (EEC)生长情况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半固体甲基纤维素培养体系培养 2 6例PV患者及 19名正常对照者骨髓单个核细胞中的EEC ,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 8例PV患者及 10名正常对照者骨髓单个核细胞AnnexinⅤ并分析其与EEC之关系。结果 ① 2 6例PV患者中 2 5例 (96 .2 % )检测到EEC ,继发性红细胞增多症患者及正常对照组EEC检出率为 0。②PV患者的EEC数、EEC/Epo依赖CFU E(EEC率 )与患者血红蛋白水平呈正相关(r=0 .6 0 8,P =0 .0 1) ,EEC率与患者外周血白细胞和血小板计数及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 (ALP)指数无明显相关性。③EEC与血清Epo水平无相关性 (r =0 .5 18,P =0 .12 5 )。④ 15例PV患者应用羟基脲(HU)和 (或 )干扰素 (IFN)治疗 ,治疗前EEC率与达完全缓解 (CR)所需治疗时间呈正相关 (r=0 .6 5 1,P=0 .0 0 9) ,与缓解持续时间呈负相关 (r=- 0 .5 92 ,P <0 .0 2 )。⑤ 7例应用HU和 (或 )IFN治疗的PV患者 ,血常规恢复正常后EEC及EEC率均减低。⑥EEC率与血栓栓塞发生率呈正相关 (r =0 .5 2 4 ,P =0 0 1)。⑦PV患者骨髓单个核细胞的凋亡率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减低 ,PV患者中EEC与骨髓细胞凋亡率呈负相关 (r=- 0 .192 ,P <0 .0 4 5 )。结论 EEC特异性见于PV  相似文献   
106.
肝炎相关再生障碍性贫血的临床特征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了解肝炎相关再生障碍性贫血(HAAA)在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SAA)中所占比例并探讨其临床特征。方法 观察近五年我科新诊治的SAA患者中HAAA所占比例,并采用病例对照方法探讨HAAA患者与非肝炎相关的SAA患者在临床表现、血常规、骨髓象、病毒血清学表现、肝功能检测结果、T淋巴细胞免疫功能及疗效和预后方面的异同。结果 ①HAAA占SAA的比例为3. 3%。②HAAA与非肝炎相关的SAA患者治疗前血常规、骨髓象、成分输血量无明显差异; 13例HAAA中12例(92. 3% )甲、乙、丙型肝炎病毒检查阴性, 1例( 7. 7% )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e抗原(HBeAg)阳性; 12例(92. 3% )HAAA患者在急性黄疸型肝炎后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水平明显下降时发病;HAAA组CD4+淋巴细胞比例显著降低(P<0. 05 ),CD8+淋巴细胞比例显著增高(P<0. 05),CD4 /CD8比值显著降低(P<0. 05);治疗后6个月内, 与非肝炎相关的SAA比较,HAAA组早期感染率显著增高(84. 6%对42. 3%,P<0. 05)、感染相关病死率显著增高(61. 5%对15. 4%,P<0. 05);HAAA组2年生存率显著降低(16. 6%对83. 2%,P<0. 01)。结论 HAAA约占同期SAA3. 3%;大多数HAAA可能由非甲、非乙、非丙型肝炎病毒所引起;与非肝炎相关的SAA相比,HAAA患者T淋巴细胞免疫异常更明显,  相似文献   
107.
目的:探讨经尿道前列腺电汽化术治疗合并心衰前列腺增生症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合并心衰前列腺增生症患者经尿道前列腺电汽化术治疗的临床资料。结果:经系统内科治疗后行电汽化术,病人术后疗效满意。结论:前列腺增生症合并心衰,不能耐受开放手术,经尿道前列腺电汽化术是理想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08.
老年脑血管病患者发病率高,输液工作量大,加之老年人血管条件差,输液过程中有多种因素影响输液质量。近年来,随着静脉留置针穿刺技术的发展,套管针在临床已普遍应用。其优势显而易见,但也容易出现一些并发症而影响治疗效果。因此,对于穿刺血管的选择相对于头皮针来说要严格许多,尤其对脑血管病患者,静脉留置针穿刺相关因素亦增加。  相似文献   
109.
胃肠镜检查中应用依托咪脂麻醉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胃肠镜检查术中应用依托咪脂静脉麻醉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择342例接受胃肠镜检查的患者,随机分为依托咪脂组(E组,116例,单纯静脉应用依托咪脂0.15~0.2 mg/kg)、异丙酚组(P组,112例,单纯静脉应用异丙酚1.5~2 mg/kg)和常规组(C组,114例,常规检查).记录3组检查前、中、后5 min的心率、血压、脉搏血氧饱和度、检查时间、苏醒时间、满意度及不良反应.结果:(1)P组和C组在检查过程中血压、心率变化最大时与检查前相比较,均降低或升高20%~30%和10%~30%左右.E组则变化较小,血压仅降低5%左右,心率降低6%左右,与P组和C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P组患者主诉有血管刺激症状91例,占81.2%,而E组患者主诉有血管刺激症状15例,占12.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实施无痛胃肠镜检查时,应用依托咪脂静脉麻醉可以达到与异丙酚同样满意的麻醉效果,且对心血管系统影响明显弱于异丙酚.  相似文献   
110.
背景经皮腰椎间盘切吸术(percutaneous lumber discectomy,PLD)已成为治疗多数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主要治疗手段.临床诊治腰椎间盘突出症过程中,部分患者表现出抑郁情绪的特点.但伴发抑郁情绪是否对PLD疗效及术后康复产生影响尚无报道.目的探讨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伴发抑郁情绪对PLD疗效的影响,以及PLD术后有效的康复干预手段.设计病例对照研究.单位新乡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放射介入科、精神科.对象2001-07/2002-12新乡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放射介入科行PLD治疗的74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中选取符合腰椎间盘突出症诊断、采用PLD治疗、抑郁自评量表SDS得分>50、既往无精神病史及精神病家族史标准的腰椎间盘突出症伴发抑郁情绪患者26例为抑郁组.每一病例选配本院自1997-06/2002-03经PLD治疗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一例加以对照,即对照组.干预采用Zung编制的抑郁自评量表(SDS)于术前、术后在病房安静环境下,被调查者独立完成;随访6个月,评定SDS和疗效.主要观察指标①术前、术后SDS评分.②随访6个月时的SDS评分和疗效.结果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抑郁发生率为35%(26/74);抑郁组显效率46%(14/26)与对照组显效率81%(21/26)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x2=4.282,P=0.039);抑郁组总有效率85%(22/26)与对照组总有效率92%(23/26)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x2=0.754,P=0.385).两组患者的疗效的构成比差异无显著性意义(x2=4.339,P=0.114).同期74例患者PLD疗效总有效率92%.术后6个月腰椎间盘突出症伴发抑郁情绪患者SDS评分(56.29±10.27)与术前(61.37±9.68)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5.701,P<0.001),抑郁情绪的缓解比例为35%.结论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抑郁情绪发生率高于正常人群,并且其PLD的疗效显效率低于无伴发抑郁情绪人群,但提高对抑郁情绪的认识能够提高PLD的总体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