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1篇
  免费   21篇
  国内免费   11篇
妇产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23篇
临床医学   29篇
内科学   18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28篇
外国民族医学   1篇
外科学   16篇
综合类   76篇
预防医学   43篇
眼科学   2篇
药学   33篇
  1篇
中国医学   66篇
肿瘤学   1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31篇
  2011年   30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20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17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21.
老年人睾丸间质细胞结构及StAR和P450scc蛋白表达的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老年人睾丸间质细胞结构以及类固醇激素合成快速调节蛋白(steroidogenic acute regulatory protein,StAR)和胆固醇侧链裂解酶(cholesterol-side-chain cleavage enzyme,P450scc)蛋白表达的变化,以探讨迟发性性腺功能减退症的机制。方法:青年人(20~30岁)及老年人(70~90岁)睾丸标本各10例,对患者进行AMS(Aging Male’s Symptoms)评分。应用HE染色观察睾丸组织形态学变化,电子显微镜观察睾丸间质细胞的超微结构改变,Western blot法比较青年组和老年组睾丸组织中StAR和P450scc蛋白表达水平的差异,并用ELISA法检测其血清总睾酮水平的差异。结果:老年组AMS评分显著高于青年组(61.25±7.08 vs. 20.75±3.73,P<0.001),且血清总睾酮水平显著低于青年组(3.12±0.58 μg/L vs. 6.29±1.17 μg/L,P<0.05)。HE染色显示,老年人睾丸呈老年退行性改变,电子显微镜下观察到老年睾丸间质细胞线粒体肿胀,线粒体嵴消失。睾丸组织中StAR和P450scc蛋白表达水平显著低于青年组(P<0.05)。结论:老年人睾丸间质细胞结构、线粒体的损伤,以及StAR和P450scc蛋白表达水平的下降等病理变化均与老年人迟发性性腺功能减退症症状和血清总睾酮水平变化密切相关,其确切机制有待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22.
背景:胰腺导管上皮细胞在体内外均能分化为胰岛素分泌细胞,但胰腺导管上皮细胞体外增殖潜能较差,限制了胰岛细胞移植治疗糖尿病的发展.目的:探讨不同质量浓度角脘蛋白生长因子对SD大鼠胰腺导管上皮细胞体外增殖活力的影响,并寻找最佳浓度,从而得到大量增殖的胰腺导管上皮细胞.方法:运用胶原酶逆行灌注法分离大鼠胰腺导管上皮细胞,密度梯度离心法纯化细胞,而后体外扩增,分别通过免疫细胞化学染色及RT-PCR进行鉴定.在培养基中加入不同质量浓度的角脘蛋白生长因子刺激胰腺导管上皮细胞增殖,通过细胞计数及MTT法测定细胞增殖能力.结果与结论:胰腺导管上皮细胞表达CK19蛋白;不同浓度的角脘蛋白生长因子培养基中胰腺导管上皮细胞形态正常,5μg/L角脘蛋白生长因子组比其他浓度组细胞数量少(P<0.01),而10,15与20 μg/L角脘蛋白生长因子组的细胞数量相近(P>0.05).提示不同浓度的角脘蛋白生长因子均可促进大鼠胰腺导管上皮细胞的增殖,10 μg/L角脘蛋白生长因子可能是促进大鼠胰腺导管上皮细胞增殖的最佳培养剂量.  相似文献   
123.
溃疡性结肠炎中医药治疗概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病因不明、复发率高的一种慢性肠道炎性疾病。中医药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疗效佳,副作用小,方法独特。文章就近10年来以中医药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方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24.
目的:探讨患者对联合应用诱导化疗和放疗同期口服卡莫氟治疗中晚期鼻咽癌疗效和毒副反应。方法:将66例局部中晚期鼻咽癌患者,随机分为诱导化疗随后放疗组33例(对照组)和诱导化疗随后放疗同期卡莫氟治疗组33例(治疗组)。两组放疗方法相同,鼻咽部剂量70Gy/(35次.7周),颈部淋巴结根治量为(60-70Gy)/[(30-35次).(6-7)周]。治疗组在放疗期间同时口服卡莫氟,200mg/次,3次/d。结果:诱导化疗效率高,平均有效率高达87.0%,其中平均CR8.7%,PR78.4%。治疗组白细胞下降Ⅲ-Ⅳ级(18.2%)高于对照组(13.1%),χ^2=.6,P=0.010。治疗组口腔黏膜炎Ⅲ-Ⅳ级发生率(63.6%)高于对照组(30.3%),χ^2=.360,P=0.007。治疗组恶心发生率(87.9%)高于对照组(39.4%),χ^2=6.762,P=0.0001,经对症处理大部分患者能按计划完成治疗。结论:初步研究结果提示放疗同期口服卡莫氟治疗局部中晚期鼻咽癌有潜在性的增益,其远期疗效有待于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125.
临床资料:本组14例中男9例,女5例,年龄18~67岁,平均36.8岁。病史最短34天,最长12年。临床表现:腹泻12例(85.7%),里急后重9例(64.3%),脓血便8例(57.1%),腹痛7例(50%),便血、贫血各2例,腹胀、发热各1例。肠外表现有肝、脾肿大1例,关节炎1例。  相似文献   
126.
轮状病毒为引起婴幼儿及幼畜秋冬季急性肠炎的主要病原体。目前用于检测轮状病毒感染的方法主要靠电镜和ELlsA法,1982年Herring等由粪便中提取病毒核酸,经凝胶电泳16小时后进行硝酸银染色,以  相似文献   
127.
目的应用腹腔镜肝脏切除术难度评分模型来评估手术难度,通过对比不同难度分组间的差异来评价该评分模型的临床可行性。 方法回顾锦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普外科(微创)肝胆病区2016年10月至2019年10月行腹腔镜肝切除术的68例患者,收集围手术期资料,分别用Hasegawa和Ban提出的评分模型(scoring model of Hasegawa和scoring system of Ban,即SM-H与SS-B)进行分组。通过比较不同难度组间的差异来评价评分模型的实用价值。 结果按SM-H进行分组的低度困难组与中度难度组之间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按SS-B进行分组的低、中度困难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SM-H腹腔镜肝脏切除术难度评分模型将为肝胆外科医师在对低、中度困难病例实施腹腔镜肝脏切除术前进行难度评估起到直观的量化作用。SS-B在预估低、中难度腹腔镜肝脏切除病例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方面有一定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28.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D和D2-40阳性表达的淋巴管密度在膀胱移行细胞癌发生发展中的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和组织芯片技术测定15例正常膀胱粘膜组织和53例膀胱移行细胞癌组织血管内皮生长因子-D的表达,用SP法标记D2-40并测定淋巴管密度。结果血管。内皮生长因子-D的表达与组织学分型(P〈0.01)、临床分期(P〈0.01)、有无淋巴转移(P〈0.01)有关;膀胱移行细胞癌组织中边缘区淋巴管密度高于中心区和正常膀胱粘膜(P〈0.01);肿瘤边缘区淋巴管密度与组织学分型(P〈0.01)、临床分期(P〈0.01)、有无淋巴转移有关(P〈0.01);另外,血管内皮生长因子-D与淋巴管密度之间存在正相关性(P〈0.01,rs=0.747)。结论血管内皮生长因子-D阳性表达及肿瘤边缘区淋巴管密度与膀胱移行细胞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血管内皮生长因子-D可能促进淋巴管的新生。  相似文献   
129.
胃食管反流病在我国随着人口老龄化加剧、人们生活压力的提高呈逐年上升趋势,易形成反复难治性疾病。文章从“舒肝和胃降逆”理论介绍白光教授论治不同类型胃食管反流病的经验,探讨不同类型胃食管反流病辨病与辨证相结合的用药规律。  相似文献   
130.
目的:检测乙肝病毒X(Hepatitis B virus X,HBx)蛋白对肝前体细胞分化的影响,以探讨HBx蛋白能否促进肝干细胞的恶性转化。方法:以腺病毒Ad-HBx和Ad-GFP感染肝前体细胞株Hp14-19,RT-PCR和Western blot证实HBx蛋白在肝前体细胞内的表达。RT-qPCR和免疫荧光检测早期和晚期分化指标的变化,并于诱导后11 d用PAS染色观察细胞的分化成熟程度。结果:Ad-HBx能有效感染肝前体细胞株Hp14-19并表达。与对照组(感染Ad-GFP)相比,实验组(感染Ad-HBx)细胞分化早期指标穿膜蛋白(Delta like homolog,DLK)、肌酸激酶19(Creatine kinase19,CK19)和甲胎蛋白(Alpha fetal protein,AFP)表达降低减慢,而晚期指标CK18和白蛋白(Albumin,ALB)表达升高不明显。PAS染色阳性率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Bx可抑制肝前体细胞的分化,这可能是最终导致肝前体细胞恶性转化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