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39篇 |
免费 | 19篇 |
国内免费 | 10篇 |
专业分类
妇产科学 | 2篇 |
基础医学 | 5篇 |
临床医学 | 22篇 |
内科学 | 19篇 |
皮肤病学 | 7篇 |
神经病学 | 14篇 |
特种医学 | 34篇 |
外科学 | 5篇 |
综合类 | 54篇 |
预防医学 | 31篇 |
药学 | 39篇 |
2篇 | |
中国医学 | 32篇 |
肿瘤学 | 2篇 |
出版年
2024年 | 5篇 |
2023年 | 10篇 |
2022年 | 8篇 |
2021年 | 12篇 |
2020年 | 11篇 |
2019年 | 6篇 |
2018年 | 7篇 |
2017年 | 4篇 |
2016年 | 6篇 |
2015年 | 3篇 |
2014年 | 12篇 |
2013年 | 6篇 |
2012年 | 16篇 |
2011年 | 22篇 |
2010年 | 15篇 |
2009年 | 17篇 |
2008年 | 19篇 |
2007年 | 28篇 |
2006年 | 16篇 |
2005年 | 10篇 |
2004年 | 5篇 |
2003年 | 7篇 |
2002年 | 2篇 |
2001年 | 6篇 |
2000年 | 2篇 |
1999年 | 5篇 |
1998年 | 5篇 |
1997年 | 2篇 |
1996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2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1.
目的:研究S100A4核定位在胰腺癌(pancreatic cancer,PC)转移中的作用与机制。方法:利用PC病程进展的组织芯片,通过免疫组化和HALO数字病理精准分析平台等技术,定量S100A4在组织细胞,特别是胞核中的表达情况,统计分析各检测指标与临床参数及生存期之间的关系。通过分子结构信息学分析、质粒构建与转染以构建基因调控的不同分组细胞研究模型;利用核质蛋白分离、免疫共沉淀、Western blot、划痕实验、Transwell实验、靶向剪切及转座酶技术(cleavage under targets and tagmentation,CUT&Tag)等研究S100A4核定位在PC转移中的作用与机制。结果:S100A4的高表达及其核定位与PC的T、N分期和不良预后正相关。PC细胞中S100A4核定位受小泛素相关修饰物(small ubiquitin-related modifier,SUMO)修饰调控,泛素结合酶9介导了PC细胞中S100A4的K22和K96位点与SUMO1结合,并通过SUMO 特异性蛋白酶1实现去SUMO化,动态平衡 PC细胞中S100A4的SUMO化修饰水平;调控S100A4蛋白的SUMO化修饰可改变PC细胞的体外转移能力;CUT&Tag测序结果证明S100A4核定位参与调控与肿瘤转移功能相关的基因网络。结论:S100A4核定位可提示PC预后不良,有望成为临床治疗方案制定的重要依据。发现阻断或抑制S100A4核定位的办法,可能成为抑制PC转移,特别是早期转移,改善PC患者预后的新靶点。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鼠尾草酸(CA)通过调节CXC基序趋化因子受体7(CXCR7)/CXC基序趋化因子配体(CXCL12)轴对胃癌AGS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的影响。方法:用不同浓度(0、5、10、20、40、80 μg/mL))的CA处理胃癌AGS细胞,采用CCK-8法筛选合适的CA 浓度;将AGS 细胞分为对照组(未经处理的AGS 细胞)、CA 组(20 μg/mL CA 处理)、CA+siCXCR7 组(转染siCXCR7+20 μg/mL CA 处理)、CA+siNC 组(转染siNC+20 μg/mL CA 处理)、CA+vectorNC 组(转染vectorNC+20 μg/mL CA 处理)、CA+vectorCXCR7 组(转染vectorCXCR7+20 μg/mL CA处理),采用CCK-8 法检测AGS 细胞增殖的变化,qPCR 法检测细胞中CXCR7、CXCL12 mRNA表达水平的变化,Transwell 实验检测细胞侵袭能力的变化,划痕实验检测细胞迁移能力的变化,WB法检测周期蛋白D1、Bcl-2、CXCR7、CXCL12、MMP-2蛋白表达的变化。结果:不同浓度CA均可抑制AGS细胞存活率,且浓度为20 μg/mL 时,细胞存活率接近50%,故选择20 μg/mL CA用于后续研究。与对照组相比,CA组增殖率、侵袭数、迁移率、周期蛋白D1、MMP-2、Bcl-2、CXCR7、CXCL12 mRNA及蛋白表达显著降低(均P<0.05);与CA+siNC 组相比,CA+siCXCR7组增殖率、侵袭数、迁移率、周期蛋白D1、MMP-2、Bcl-2、CXCR7、CXCL12 mRNA及蛋白表达显著降低(均P<0.05);与CA+vectorNC 组相比, CA+vectorCXCR7组增殖率、侵袭数、迁移率、周期蛋白D1、MMP-2、Bcl-2、CXCR7、CXCL12 mRNA 及蛋白表达显著增加(均P<0.05)。结论:CA可抑制AGS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其机制可能与抑制CXCR7/CXCL12轴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建立HPLC-MS/MS法测定尿样中的瑞舒伐他汀浓度,研究其在健康国人体内的药动学特征。方法选择匹伐他汀为内标,尿样经叔丁基甲醚提取,采用GL Nuclosil C18(2mm×50mm,5μm),以甲醇-水-甲酸(70∶30∶1)为流动相,流速0.25mL·min-1;质谱检测为正离子方式下的MRM扫描。24例健康男性受试者随机等分为3组,分别每日空腹口服瑞舒伐他汀5,10和20mg,连续7d,测定药后不同时间段的尿药浓度。结果瑞舒伐他汀的线性范围为2~500μg·L-1(r=0.9998),最低检测质量浓度为2μg·L-1,提取回收率>75%,日内和日间RSD均≤11.4%。受试者服药后的最大排泄速率均出现在药后5h左右,消除半衰期t1/2为11.2~15.8h,累积排泄率为10%,比白种人高约2倍。结论在本研究剂量范围内,瑞舒伐他汀呈线性动力学特征,中国人与白种人的药动学特征存在明显的种族差异。 相似文献
14.
目的在皮质脑电和头皮脑电监测下,研究前循环动脉瘤术中载瘤动脉临时阻断的安全时限。方法在常温、常压下对行开颅手术的52例(58个)前循环动脉瘤病人行术中头皮脑电和皮质脑电双相监测,对术中有无临时阻断、阻断时间、术中脑电变化及术后有无阻断动脉相关缺血事件等进行综合分析。结果18例(19支血管)临时阻断后皮质脑电出现明显变化。皮质脑电重度变化在各主要血管阻断后均有出现。皮质脑电提示严重皮质缺血时,在10min内恢复脑血流者术后均未出现阻断载瘤动脉相关的缺血性并发症。结论在皮质脑电出现重度变化时,10min是最长的阻断安全时限。就个体而言,各主要血管对于临时阻断的耐受时限无区别。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护理人员乳房自检知识的掌握情况、实施情况以及影响实施的相关因素。方法:采用调查问卷对某医院140名护士进行资料收集。结果:①研究对象自检知识平均得分为61.1分;②不同文化程度和不同科室的护士知识得分有统计学差异;③5.7%的护士每月规律自检,74.3%的护士不定期自检;④60.0%的护士能按照正确的方法进行自检;⑤影响自检行为的因素包括知识得分(OR=1.029)和婚姻状态(OR=2.222)。结论:护理人员对乳房自检知识的掌握程度应进一步提高,自检实施情况欠佳,影响实施的因素需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究原发性肾上腺淋巴瘤(PAL)的CT特征,评估CT对PAL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7例经病理证实的PAL的临床特征及增强CT图像,重点观察病灶的大小、形态、边界、平扫密度、强化特点及与毗邻组织的关系等。结果双侧5例,单侧2例,共12个病灶。病灶体积较大,中位最大直径为54.35 mm,7个为圆形、类圆形,2个为类三角形,3个呈浅分叶状,肿块边界均较清晰。10个病灶CT平扫呈均匀的等或稍低密度,增强后基本表现为均匀的渐进性强化,动脉期仅轻度强化,静脉期呈轻中度强化,延迟期持续强化;仅2例体积较大的单侧病灶,内见片状稍低密度坏死区且增强后未见明显强化,肿瘤呈不均匀强化。2例体积较大者可见肾脏、胰腺、脾动脉受压移位及同侧肾动脉包绕,而未见侵蚀破坏。2例可见腹膜后多发肿大淋巴结。所有病灶均未见出血、钙化等表现。本组PAL主要表现为双侧发生、体积较大的肾上腺区软组织肿块,平扫密度较均匀,增强后呈轻中度渐进性强化,强化均匀。6例血清乳酸脱氢酶水平出现不同程度升高。结论 PAL具有典型的CT征象,结合临床检查有助于术前诊断。 相似文献
17.
随着尿液分析仪的普及应用,尿液分析既简便又快速,为临床诊断提供了方便,但在实际应用中可能会出现许多问题,我们对使用英国拜尔公司生产的BAYER 50型尿十项分析仪测定全为阴性的1000例尿液标本,再用显微镜作沉渣镜检观察并进行比较,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镁铝匹林在健康国人的药动学和药效学特征。方法选择健康汉族男性受试者28名,随机分成3个剂量组:81 mg·d-1(n=9)、162mg·d-1(n=9)及324mg·d-1(n=10),连续服药7d。采用HPLC-MS-MS测定血浆中阿司匹林及水杨酸浓度,采用ELISA法测定血浆血栓素B2(TXB2)浓度。结果阿司匹林tmax为30~40min,t1/2为17.4~29.8min;水杨酸tmax为33.3~53.3min,t1/2为168.2~209.6min。各组tmax,ρmax,t1/2,AUC和CL/F在给药d1和d7无显著性差异;t1/2和CL/F在3组间无显著性差异。镁铝匹林抑制血小板TXB2生成作用在3组间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在本试验剂量范围内,阿司匹林和水杨酸呈线性动力学,连续服药未见体内蓄积,抑制血小板活性作用相同。 相似文献
19.
银川市中小学生伤害发生特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银川市中小学生伤害发生的流行病学特点及其规律。方法采用多阶段的抽样方法,对银川市兴庆、金凤和西夏三个行政区内的18所中小学校共72个班3489名中小学生一年中伤害发生情况进行调查。结果一年内发生伤害14种,伤害发生频次率为26.45%,发生2种以上伤害者占总频次的56.77%,男生伤害率明显高于女生。伤害发生与中小学生民族、现读和母亲是否吸烟喝酒有关系。伤害类型排在前5位的是跌伤、碰伤、刀割伤、动物咬和伤烧烫伤。伤害部位以四肢和头面部为主。发生伤害的地点频次率以家内最高(39.44%)、上学和放学路上(8.99%)最低。受到伤害后教师或家长处理的最多,占38.46%,经医务室处理仅占3.25%。结论伤害已严重危害中小学生健康,应根据伤害类型、地点、部位等特点采取相应的预防和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α-亚麻酸植物甾醇酯(PS-ALA)对油酸和胆固醇(OA/Cho)联合诱导的肝细胞焦亡的改善作用,并基于SIRT1信号分子进一步探索潜在的分子机制。方法 采用OA/Cho联合诱导HepG2细胞焦亡,同时给予PS-ALA、PS、ALA干预。油红O染色观察细胞脂质沉积;Hoechst33342/PI双染评价焦亡发生情况;蛋白免疫印迹检测细胞焦亡信号通路关键蛋白NLRP3、Caspase-1 p20、GSDMD-N的表达水平;免疫荧光染色检测NLRP3的表达水平;免疫荧光双标记进行SIRT1和NLRP3以及SIRT1和GSDMD-N共定位。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相比,OA/Cho组细胞内有大量脂滴沉积,并且发生明显的细胞焦亡,细胞焦亡信号通路关键蛋白NLRP3、Caspase-1 p20和GSDMD-N的表达水平显著增加,PS-ALA干预后显著改善OA/Cho诱导的细胞内脂质沉积,并有效抑制细胞焦亡。进一步的分子机制研究发现PS-ALA显著上调SIRT1的表达水平并同时降低NLRP3和GSDMD-N的表达水平。结论 PS-ALA能有效抑制OA/Cho诱导的HepG2细胞焦亡,其分子机制...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