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4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4篇
耳鼻咽喉   1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26篇
内科学   7篇
特种医学   14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29篇
预防医学   12篇
药学   10篇
中国医学   19篇
肿瘤学   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5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1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目的:对味噌含氮类化学成分进行系统研究。方法采用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凝胶柱色谱、MCI柱色谱、反相C18硅胶柱色谱及PHPLC等方法进行分离纯化,根据化合物的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1 H-NMR、13 C-NMR、HMBC、MS)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味噌中分离并鉴定了17个含氮类化合物,它们依次为:环-(亮氨酸-酪氨酸)(1)、环-(苯丙氨酸-酪氨酸)(2)、环-(脯氨酸-甘氨酸)(3)、焦谷氨酸甲酯(4)、尿嘧啶(5)、胸腺嘧啶(6)、N-乙酰苯丙氨酸(7)、酪氨酸(8)、苯丙氨酸(9)、苯丙氨酸甲酯(10)、N-甲基亮氨酸(11)、异亮氨酸(12)、缬氨酸(13)、亮氨酸(14)、谷氨酸(15)、甘氨酸(16)和天冬氨酸(17)。结论化合物1~17均为首次从味噌中分离得到;化合物1~3为首次从大豆或大豆产品中分离得到的环肽。  相似文献   
82.
目的 探讨脑缺血后电针联合强制性运动疗法促进神经功能恢复的作用及机制。方法 用线栓法建立MCAO模型,随机平均分为模型组、强制性运动(constraint-induced movement therapy,CIMT)组、电针组和电针联合强制性运动组,每组再随机平均分为5个亚组。同时设立假手术组,分别行相应治疗,并于相应时间点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并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每个时间点脑梗死灶周围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lial fibeillary ascid protein,GFAP)的表达。结果 造模后7、14、21、28 d时电针联合强制性运动组大鼠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明显降低,与模型组、CIMT组和电针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28 d和35 d时,CIMT组、电针组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缺血后7 d、14 d、21 d和28 d时,电针联合强制性运动组GFAP表达量明显低于CIMT组和电针组(P<0.05)。结论 电针联合强制性运动可抑制脑梗死灶周围GFAP的表达,改善大鼠神经功能,可能与缺血损伤神经元的再生和修复有关。  相似文献   
83.
目的观察中药复方清热颗粒对病毒感染急性期患者细胞免疫功能的干预作用。方法将30例病毒感染急性期患者分为两组,分别给予抗病毒治疗(简称西药组)或抗病毒联合中药复方清热颗粒治疗(简称中西医组)。观察治疗前、治疗7天后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变化,并与健康对照者(20名,作为正常对照组)比较。结果与正常对照比较,病毒感染急性期患者外周血T细胞比例升高,B细胞及NK细胞比例降低(P0.01);T细胞亚群中,CD4~+T细胞、CD4~+CD28~+T细胞、CD8~+CD28~+T细胞比例降低,CD8~+T细胞、CD8~+CD38~+T细胞比例升高(P0.05,P0.01)。治疗7天后,患者CD4~+T细胞、CD4~+CD28~+T细胞及CD8~+CD28~+T细胞比例较治疗前增高(P0.05,P0.01),CD8~+CD38~+T细胞比例降低(P0.01),且CD4~+T、CD4~+/CD8~+、CD8~+CD28~+T及CD8~+CD38~+T中西医组改变程度优于西药组(P0.05)。结论病毒感染急性期患者存在细胞免疫功能紊乱,中药复方清热颗粒联合抗病毒治疗可明显改善病毒感染导致的免疫紊乱及免疫损伤。  相似文献   
84.
目的观察电针联合强制性运动(constraint-induced movement therapy,CIMT)对痉挛性偏瘫患者神经功能恢复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脑卒中痉挛性偏瘫患者60例,随机分为电针组、强制性运动组(运动组)和电针联合强制性运动组(联合组)各20例,3组均在常规康复治疗基础上行相应治疗,分别于治疗前与治疗4星期后对3组患者改良Ashworth分级、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简化Fugl-Meyer运动量表(FMA)、Berg平衡量表(BBS)评定变化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治疗4星期后3组改良Ashworth评定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1),且运动组低于电针组(P<0.05),联合组更低于其他两组(P<0.05);3组患者FMA及BBS的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1),且运动组高于电针组(P<0.05),联合组高于其他两组(P<0.05)。结论电针联合强制性运动能够减轻痉挛性偏瘫患者患侧肢体的肌张力,有效改善痉挛性偏瘫患者神经功能及运动功能,从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85.
目的探讨不同休克程度产后出血患者DSA影像特点,比较分析不同治疗方法的临床治疗效果,为临床医师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收集整理我院治疗产后出血13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休克程度分度,依据不同治疗方法分组,采用产科治疗的患者称为产科组,采用介入治疗的患者称为介入组。比较两组患者不同休克程度产后出血治疗的休克纠正时间、补血量、补液量、子宫保有率及康复时间有无统计学意义;比较不同休克程度DSA表现。结果轻度休克的患者共61例,产科组37例,采取保守治疗,介入组24例,采取介入治疗,两组均无子宫切除,两组患者休克纠正时间、康复时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补血量、补液量、子宫保有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DSA图像可见子宫染色较浓;中度休克的患者共40例,产科组19例,其中采用双侧子宫动脉/髂内动脉结扎术18例,子宫全切术1例,介入组21例,采取介入治疗,无子宫切除。两组患者休克纠正时间、补血量、补液量、康复时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子宫保有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DSA图像可见子宫局部呈“小点”状或“小片”状对比剂外溢及积聚征象;重度休克的患者共31例,产科组13例,其中采用双侧子宫动脉/髂内动脉结扎术8例,子宫全切术5例,介入组18例,采取介入治疗,术后1例行子宫全切术,DSA图像可见“片”状、“大片”状或“团”状对比剂外溢或积聚。结论不同休克程度产后出血患者DSA影像表现不同,揭示出血情况不同;轻度休克的患者产科治疗、介入治疗均可选择,治疗效果均佳;中度休克的患者产科治疗、介入治疗均可选择,介入治疗的效果优于产科治疗;重度休克的患者应首选介入治疗,介入治疗的效果明显优于产科治疗;产后出血的治疗应根据不同的医疗条件、不?  相似文献   
86.
2006年6月以来,我们采用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治疗前列腺增生症40例,经精心护理,效果满意.现将围术期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7.
目的 探讨激素性股骨头坏死血流变学指标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对24例激素性股骨头坏死病人和20例正常健康体检者测定血流变学和血脂指标及血清转氨酶。结果 患者全血低切粘度、高切粘度、红细胞刚性指数、红细胞聚集指数、甘油三脂、胆固醇,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血清转氨酶轻度增高。结论 血流变检查对激素性股骨头坏死的治疗和预防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8.
68株粘质沙雷氏菌的鉴定及药敏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田瑛  刘淑芳 《工企医刊》2004,17(3):23-23
沙雷氏菌属肠扦菌科.广泛分布于自然界中.沙雷氏菌为弱毒力机会致病菌。在机体免疫力降低或环境污染时.可引起原发性和不同程度的继发感染,也是医院内感染的主要致病菌之一。我们将临床标本分离的68株粘质沙雷氏菌做了药敏试验.为临床应用药提供参考。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9.
目的 通过测定羟基吡啶酮类化合物5LIO-1-Cm-3,2-HOPO在不同介质中的平衡溶解度、表观脂水分配系数(log D)、解离常数(pKa)以及稳定性,评价该化合物的物理化学性质对其成药性的影响.方法 建立HPLC检测方法并测定5LIO-1-Cm-3,2-HOPO在不同介质中的平衡溶解度;采用摇瓶法测定其在水及不同...  相似文献   
90.
用压力控制超滤的透析机进行血液透析滤过(附2例报告)涂明利,王顺华,吴平勇,田瑛,李新华,姜东升(郧阳医学院附院内科十堰412000)关键词血液透折滤过,慢性肾功能衰竭血液透析滤过(HDF)对中小分子物质的清除率优于血液透析(HD)和血液滤过(HF)...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