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4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4篇
耳鼻咽喉   1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26篇
内科学   7篇
特种医学   14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29篇
预防医学   12篇
药学   10篇
中国医学   19篇
肿瘤学   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5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1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61.
刘大军  田瑛 《西南军医》2007,9(5):46-47
在牙列缺损患者的修复治疗中,可摘局部义齿在目前仍然是主要方法之一。胶托可摘局部义齿因价格便宜、制作简单快捷仍在基层广泛应用,但患者戴用后发生折裂的现象时有发生。我们收集2000年1月2006年12月发生折裂后来我科修理的胶托可摘局部义齿共257件,对其折裂原因进行初步分析,并探讨预防措施。现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62.
我院自1999年在全院各科室开展系统化整体护理以来,所有住院病人在住院期间都能得到责任护士详细的卫生宣教和健康教育,真正使病人享受到了一次住院终身受益。病人入院后由责任护士介绍医院的环境、规章制度、责任护士、主管医生的情况,疾病的名称、病因、治疗、手术、护理、用药的目的和方法,  相似文献   
63.
64.
目的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二极管阵列检测器(HPLC-PDA)法,测定新型氨基多羧酸型螯合剂C1的含量,为C1的质量控制提供依据,也为其他氨基多羧酸类药物检测提供新方法 .方法 采用Waters 2695高效液相色谱仪-2996二极管阵列检测器进行检测,色谱柱为资生堂Capcell Pak ADME色谱柱(4.6 mm×250 mm,5μm);流动相为:A(乙腈/异丙醇4:1,V/V)-B(20 mmol/L KH2PO4,用H3PO4调pH至2.0),检测波长210 nm.结果 C1检测浓度在0.05~5.0 mg/ml范围内,峰面积与浓度呈良好线性关系(r=0.9999),检测限为40 ng,定量限为80 ng,仪器精密度、日内与日间精密度实验的RSD均符合要求,平均回收率98.59%(RSD=1.09%,n=9).结论 建立的色谱方法 操作简便,分离效果好,准确度高,适用于新型氨基多羧酸型螯合剂C1的含量测定,为C1的质量控制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65.
目的:杨树花Poprli Flos作为我国传统中药,大量研究发现其含有多种化学成分,且具有良好的抗菌、抗炎等药理作用。该文旨在对中药杨树花乙酸乙酯部位进行系统的化学成分研究,丰富其研究资料,为相关新药研发及临床应用奠定基础。方法:取毛白杨干燥雄花序30 kg,采用70%乙醇回流提取3次,减压回收溶剂得浸膏,分散于适量水中,分别用石油醚、乙酸乙酯、正丁醇萃取。取乙酸乙酯萃取物经硅胶,ODS,LH-20型羟丙基葡聚糖凝胶(Sephadex LH-20)柱色谱、重结晶等方法进行系统分离纯化,结合理化性质并利用ESI-MS,NMR等波谱学技术对所得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乙酸乙酯部位中分离得到12个单体化合物,鉴定结构为槲皮素(1),花旗松素(2),木犀草素(3),圣草酚(4),杨梅素(5),二氢杨梅素(6),(2S)-5,7-二羟基黄烷酮-7-O-β-D-葡萄糖苷(7),原儿茶酸(8),咖啡酸(9),1,3-二咖啡酰基-2-乙酰基甘油(10),柳皮苷-6'-苯甲酸酯(11),胡萝卜苷(12)。结论:化合物2,5~7为首次从杨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2,4~8,10,11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该研究为中药杨树花的综合运用提供了一定的化学依据。  相似文献   
66.
天然产物中抗艾滋病病毒活性成分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介绍具有抗HIV活性的天然产物的研究概况。方法:根据国内外资料进行汇总、综述。结果;具有抗HIV活性的化学成分有多糖类、蛋白质和肽类、生物碱类、香豆素类、黄酮类、木脂素类、酚酸类、醌类、萜类等。结论:天然产物的研发和利用将给AIDS的防治带来希望。  相似文献   
67.
目的探讨肺结核合并肺癌误诊的原因,提高肺结核合并肺癌的早期诊断率。方法对近5 a 2所大学教学医院28例肺结核合并肺癌病例诊断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结果2周内肺结核合并肺癌确诊4例(14%),2个月内确诊6例(22%),2个月以上确诊18例(64%);误诊的原因主要为:对肺结核合并肺癌的认识不高,未及时进行血清肺癌肿瘤标记物及细胞病理学检查。结论提高肺结核合并肺癌认识,及时进行血清肺癌肿瘤标记物和细胞病理学检查有助于增加早期诊断,减少误诊。  相似文献   
68.
目的通过离体、在体实验研究大鼠肠道内菌群对积雪草苷的代谢作用,并确定代谢产物的化学结构。方法将积雪草苷加入大鼠肠内细菌的菌酶溶液中,温孵一定时间后,以TLC和LC-M S法检测体外实验代谢产物,LC-M S法检测在体实验大鼠尿、血中的代谢产物。结果发现了3个积雪草苷的代谢产物,鉴定了代谢产物的结构。结论积雪草苷可被大鼠肠内菌群代谢,原形物和代谢产物均为吸收入血成分。  相似文献   
69.
2型糖尿病属中医学“消渴”范畴,《三消论》曰“三消者,其燥热一也”,认为阴虚燥热为消渴病的病机。邓小敏教授从事糖尿病科研及临床工作二十余年,最早提出治疗2型糖尿病的理论是基于内经“五脏柔弱”的五味消渴方,在临床应用过程中不断探索和实践发现,五味消渴方组方配伍,与刘完素提出的“治消渴者,补肾水阴寒之虚,而泻心火阳热之实,除肠胃燥热之甚,济一身津液之衰,使道路散而不结,津液生而不枯,气血利而不涩,则病日已矣”相一致,现从“三消理论”的角度探索五味消渴方组方机理,使本方更好的在临床得到应用。  相似文献   
70.
目的 优化超临界CO2萃取天贝油脂成分的工艺,改善天贝油脂的组分配比.方法 根据单因素实验,选取萃取温度、萃取压力和天贝水分含量作为考察因素,运用高效液相色谱-蒸发光散射检测(HPLC-ELSD)及高效液相色谱-大气压化学电离质谱(HPLC-APCI-MS)分析天贝超临界CO2萃取物(TE-C)的化学组成,采用TE-C各组分加权后的萃取量作为考察指标,通过Box-Behnken中心组合设计的响应面法(RSM)优化TE-C的萃取工艺.结果 TE-C由组分Ⅰ(脂肪酸类组分)、组分Ⅱ(甘油二酯类组分)、组分Ⅲ(甘油三酯类组分)组成;TE-C超临界CO2萃取的最优工艺为萃取温度50℃,萃取压力25 MPa,天贝水分含量1.99%,萃取时间1.5 h.结论 在最优萃取工艺条件下,TE-C组分加权萃取量的实际值为(5.97±0.15)g/100 g.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