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604篇 |
免费 | 138篇 |
国内免费 | 145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1篇 |
儿科学 | 11篇 |
妇产科学 | 9篇 |
基础医学 | 83篇 |
口腔科学 | 49篇 |
临床医学 | 483篇 |
内科学 | 263篇 |
皮肤病学 | 8篇 |
神经病学 | 37篇 |
特种医学 | 146篇 |
外科学 | 146篇 |
综合类 | 721篇 |
预防医学 | 267篇 |
眼科学 | 56篇 |
药学 | 300篇 |
2篇 | |
中国医学 | 251篇 |
肿瘤学 | 54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8篇 |
2023年 | 68篇 |
2022年 | 82篇 |
2021年 | 82篇 |
2020年 | 54篇 |
2019年 | 71篇 |
2018年 | 88篇 |
2017年 | 25篇 |
2016年 | 43篇 |
2015年 | 63篇 |
2014年 | 96篇 |
2013年 | 100篇 |
2012年 | 172篇 |
2011年 | 186篇 |
2010年 | 186篇 |
2009年 | 159篇 |
2008年 | 151篇 |
2007年 | 150篇 |
2006年 | 135篇 |
2005年 | 134篇 |
2004年 | 116篇 |
2003年 | 114篇 |
2002年 | 134篇 |
2001年 | 100篇 |
2000年 | 81篇 |
1999年 | 50篇 |
1998年 | 66篇 |
1997年 | 29篇 |
1996年 | 51篇 |
1995年 | 19篇 |
1994年 | 13篇 |
1993年 | 14篇 |
1992年 | 12篇 |
1991年 | 7篇 |
1990年 | 5篇 |
1989年 | 1篇 |
1988年 | 6篇 |
1987年 | 1篇 |
1985年 | 1篇 |
1984年 | 3篇 |
1959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28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平扫CT与HRCT诊断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的对照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目的比较平扫CT和HRCT在强直性脊柱炎(AS)骶髂关节病变分级中的作用。方法对82例AS患者骶髂关节的平扫CT及HRCT表现进行分析。平扫CT检查使用GEHispeed型螺旋机,层厚5mm,间隔5mm。HRCT采用高分辨骨算法重建,层厚1.25mm,间隔5mm。依据纽约放射标准对病变分级,作平行对照研究,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对照研究表明,9个关节平扫CT可疑的病变,HRCT可以肯定诊断;22个关节平扫CT表现为早期病变(0~Ⅱ级)的患者HRCT对其分级更为准确;Ⅲ、Ⅳ级病变平扫CT和HRCT分级相仿(P>0.05)。结论HRCT对于AS骶髂关节早期病变的诊断优于平扫CT,而对于中度及重度关节炎的改变同平扫CT,诊断价值相同。 相似文献
92.
患者晕针发生原因的预防与处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03-07~2004-07我院肌肉注射和静脉注射近2万例次,发生晕针216例次,发生率1.08%,年龄以10~40岁多见。其中青壮年男76例,女127例,儿童10例,老年人3例。 相似文献
93.
目的:比较原花青素二聚体的2种同分异构体——原花青素B1和B2对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诱导的BV-2细胞炎症反应的抑制作用。方法:体外培养BV-2细胞,MTT法检测原花青素B1与B2对BV-2细胞活力的影响;以1 mg/L的LPS刺激BV-2细胞12 h建立的细胞炎症模型为研究对象,分别采用ELISA法、Transwell趋化实验和Western blot法比较原花青素B1和B2对LPS诱导的BV-2细胞分泌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趋化行为及核因子κB(NF-κB)磷酸化的抑制作用。结果:原花青素B1和B2对BV-2细胞没有毒性。与LPS组比较,原花青素B1和B2均可显著降低LPS诱导的TNF-α和IL-1β的释放及BV-2细胞的趋化作用,并抑制NF-κB的磷酸化。结论:原花青素B1和B2均能抑制LPS诱导的BV-2细胞炎症反应,其作用强度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94.
目的 探讨成人正常胸、腰椎体双源双能CT虚拟去钙(VNCa)骨髓成像的量化标准值。方法 对2016年8—11月山东大学齐鲁医院200名正常体检者进行前瞻性胸、腰椎双源双能量CT扫描,按年龄、性别分为<45岁的男性和女性组以及≥45岁的男性和女性组,4组各50人。在虚拟去钙技术下,测量获得T3~L5各椎体的骨髓CT值,再根据测得的各椎体的骨髓CT值的相近程度分成T3~T5、T6~T9、T10~L1、L2~L5 4部分并取均值,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探讨上述测量参数在不同年龄分组及性别分组之间的差异。结果 <45岁组胸、腰椎的骨髓CT值分别为(-29.00±10.62)HU、(-35.81±12.36)HU,均高于≥45岁组的(-41.67±17.16)HU、(-44.81±14.35)HU,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6.326、-4.746,P值均<0.01)。<45岁女性组胸、腰椎的骨髓CT值分别为(-27.76±9.55)HU、(-37.56±9.05)HU,均分别高于≥45岁女性组的(-37.80±15.97)HU、(-45.45±14.04)HU,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818、3.339,P值均<0.01);<45岁男性组胸、腰椎的骨髓CT值分别为(-30.73±12.16)HU、(-33.91±14.64)HU,均分别高于≥45岁男性组的(-46.07±17.42)HU、(-44.68±14.84)HU,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5.105、3.653,P值均<0.05);<45岁组的男、女性的胸椎骨髓CT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45岁组的男、女性的胸椎骨髓CT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474,P<0.05);<45岁组和≥45岁组的男、女性间腰椎的骨髓CT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观察对象胸、腰椎体的骨髓CT值均与年龄呈负相关(r=-0.463、-0.402,P值均<0.01)。对于T3~T5、T6~T9、T10~L1、L2~L5 4段椎体平均骨髓CT值而言,<45岁组的各段骨髓CT值均高于≥45岁组的骨髓CT值(P值均<0.01);不同性别间比较,仅≥45岁组的T6~T9、T10~L1椎体节段骨髓CT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177、-2.326,P值均<0.05)。本组检测者CT辐射剂量容积CT剂量指数和剂量长度乘积分别为4.53~18.79(8.73±2.98)mGy和117.34~1678.42(421.53±230.85)mGy·cm,有效辐射剂量为(6.35±3.43) mSv。结论 正常人胸、腰椎双源双能VNCa骨髓成像的量化CT值较为稳定,可为椎体疾病的诊断提供客观的量化标准值,且其辐射剂量值并未增加甚至降低。 相似文献
95.
病例 男,73岁,因车祸碾压致左足疼痛、流血、活动受限2 h入院.入院诊断:左足碾压伤;大面积皮肤脱套伤;多发开放性足部骨折及脱位;多发足部肌腱开放断裂.入院查体:生命体征正常,体温36.5 ℃,血压102/62 mmHg,脉搏68 次/min,呼吸21 次/min,神志清楚,对答切题. 相似文献
96.
笔者在解剖1具男尸过程中,发现其两侧椎动脉起始处走行均异常,且与交感神经节关系密切。现为积累解剖学资料,报道如下。10%甲醛固定的男尸1具,年龄约60岁,身高约162 cm,解剖出颈部各层次,充分暴露及修洁颈部的血管、神经,观察拍照,并测量血管外径及长度。本例标本左、右两侧椎动脉均起自锁骨下动脉,呈“S”形上行。左侧椎动脉自发出处即开始向内前方弯曲,然后向外前方上行,最后向内走行进入第六颈椎横突孔;右侧椎动脉先竖直上行1.04 cm后由内弯向外,再向内前方旋转,之后向内上走行进入第六颈椎横突孔(见图1①-④)。 相似文献
97.
目的:研究自然杀伤(NK)细胞在异基因骨髓移植中对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移植排斥、骨髓植入及造血重建的影响。方法:以近交系小鼠C57/6j(H-2b)为供鼠、BALB/c(H-2d)为受鼠,在移植物中增加供者的外周T细胞和/或NK细胞进行异基因骨髓移植,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受鼠的CD34+细胞计数和H-2Kb+细胞表达水平,血细胞自动分析仪检测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并结合临床表现和病理检查,比较不同移植组的存活率、GVHD、植入水平及造血重建等。结果:增加NK细胞组的小鼠存活率显著大于不增加NK细胞组,小鼠出现GVHD的数量少、程度轻,外周血白细胞及骨髓CD34+细胞恢复快、H-2Kb+细胞表达水平高。结论:NK细胞抑制小鼠异基因骨髓移植中的GVHD和移植排斥,促进骨髓植入及造血重建。 相似文献
98.
目的: 观察肺主动脉环、二级肺动脉环在急性低氧高二氧化碳介质中张力的变化;探讨 MAPK 信号通路抑制剂 U0126、SB203580 对低氧高二氧化碳性肺血管收缩的影响。方法: 制备离体 SD 大鼠肺主动脉环、二级肺动脉环。分别观察肺主动脉环、二级肺动脉环在常氧及急性低氧高二氧化碳介质中的张力变化;在急性低氧高二氧化碳条件下分别用 U0126、SB203580 孵育二级肺动脉,观察各自对低氧高二氧化碳性肺动脉收缩的影响。结果: 在常氧条件下,肺主动脉、二级肺动脉张力均无明显变化。急性低氧高二氧化碳条件下二级肺动脉发生双向性收缩反应,肺主动脉只在低氧高二氧化碳早期出现较明显的收缩峰,后期则变化不明显。二级肺动脉分别经ERK1/2上游激酶抑制剂 U0126、p38 MAPK 通路抑制剂 SB203580 孵育后,Ⅱ期持续收缩幅度明显下降(P<0.05),Ⅰ期快速收缩峰、Ⅰ期舒张均没有明显变化。结论: 在离体条件下,急性低氧高二氧化碳(PO2 = 30-35 mmHg,PCO2=55-60 mmHg)可使肺主动脉出现早期快速收缩,并可使二级肺动脉环发生双向性收缩反应;急性低氧高二氧化碳条件下,U0126、SB203580 均能减弱二级肺动脉环的Ⅱ期持续收缩反应。这为临床治疗缺氧和高碳酸血症引起的肺血管收缩及肺动脉高压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9.
目的:探讨口服烟酰胺核糖(nicotinamide riboside, NR)对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experimental autoimmune encephalomyelitis, EAE)的治疗效果和作用机制。方法:采用髓鞘少突胶质细胞糖蛋白35-55(myelin oligodendrocyte glycoprotein 35-55, MOG35-55)免疫C57BL/6雌性小鼠制备EAE模型,随机分为EAE组和NR组。从免疫后第3天开始,EAE组小鼠灌胃给予生理盐水,NR组小鼠灌胃给予NR,每天1次至免疫后第27天。免疫当天至免疫后第28天,观察并记录各组小鼠临床评分和体重。免疫后第28天处死小鼠,制备脾细胞悬液和脊髓组织冰冻切片。HE染色和髓鞘染色分别检测脊髓炎性细胞浸润和髓鞘脱失,Western blot和免疫荧光染色分别检测脊髓组织中ROCK-II、TLR4、p-NF-κB、iNOS表达及相应的阳性细胞数量,ELISA检测脾细胞培养液中TNF-α、IL-1β和IL-6的含量。结果:口服NR可推迟EAE发病时间,减轻EAE临床症状,缓解小鼠体重丢失,减少外周炎性细胞... 相似文献
100.
目的比较舒肝解郁胶囊联合草酸艾司西酞普兰治疗重度抑郁症的疗效。方法选取门诊和住院治疗抑郁症患者76例,随机分成观察组(舒肝解郁胶囊联合草酸艾司西酞普兰)和对照组(草酸艾司西酞普兰)各38例。2组均以8周为一疗程,在治疗前及用药后1、2、4、6、8周末用HAMD、HAMA比较治疗效果及起效时间。结果 2组治疗8周后HAMD、HAMA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2组间比较:2、6、8周HAMD评分及2、6周HAMA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0.01);其他各周次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舒肝解郁胶囊联合草酸艾司西酞普兰治疗重度抑郁障碍中西结合,优势互补,疗效好,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