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8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2篇
特种医学   5篇
外科学   9篇
综合类   15篇
药学   2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5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1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31.
目的探讨320排CT血管成像对冠状动脉瘘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4例冠状动脉瘘患者的320排CT血管成像资料及临床资料,其中11例患者同时进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结果 26 590例患者中共34例诊断为冠状动脉瘘,发病率为0.13%。34例冠状动脉瘘中冠状动脉-肺动脉瘘26例(76.5%),冠状动脉-左心室瘘3例(8.8%),冠状动脉-右心房瘘3例(8.8%),冠状动脉-左心房瘘1例(2.9%),冠状动脉-右心室瘘1例(2.9%)。起源于左冠状动脉8例(23.5%),起源于右冠状动脉10例(29.4%),同时起源于两侧冠状动脉者16例(47.1%)。16例(47.1%)伴随瘤样扩张。瘘口直径范围2.0~13.0 mm,中位直径2.5 mm。瘘口两端见浓染征15例(44.1%),射血征10例(29.4%),等密度征9例(26.5%)。11例均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为冠状动脉瘘。结论冠状动脉瘘发病率低,其中冠状动脉-肺动脉瘘是最常见的类型(占76.5%),同时起源于两侧冠状动脉占47.1%。320排CT血管成像能无创、准确地显示冠状动脉瘘的起源、瘘血管走行、瘘口直径及引流部位,可作为诊断冠状动脉瘘的首选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32.
目的:探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D)后主要并发症发生情况与防治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1994年8月—2010年12月442例PD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按不同年代和不同胰肠吻合方式分组:1998年12月以前采用单纯胰-肠套入吻合(32例)为A组;此后的胰管空肠黏膜端侧吻合(305例)为B组;套入加捆绑式吻合(105例)为C组。分析各组手术直接相关和间接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及病死率。结果:全组总并发症发生率为29.9%,总病死率为2.3%。3组间比较,B,C组各项指标均明显优于A组(均P<0.01),但B,C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A,B,C组手术直接相关并发症分别为43.8%,6.6%,6.7%(其中胰瘘发生率分别为28.1%,3.6%,2.9%);间接相关并发症分别为59.4%,17.0%,19.0%;病死率分别为21.9%,0.7%,1.0%。结论:胰瘘的发生与采用何种胰肠吻合方式有关;熟练的手术技巧、仔细严密的吻合以及加强术前术后防范措施是降低PD术后并发症和病死率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33.
目前,已经有90%以上的胆囊可用腹腔镜切除,随着手术技巧不断提高,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呈现下降趋势。但是,腹腔镜手术造成胆道损伤的发生率明显高于传统的开腹手术。胆道损伤如果处理不当,对患者将造成终身伤害,因此,胆道损伤依然是胆囊切除术中需要重点防范的并发症之一。  相似文献   
34.
自2004年7月6日到2009年11月4日我科共收治肝内胆管黏液性囊腺瘤(癌)3例.年龄50~78岁,其中男性1例,女性2例.主要临床表现为胆系梗阻所致发热、黄疸、腹胀腹痛.本组病例胆系梗阻病史最长达10年.由于该病发病率极低,不为临床医师熟悉,故发生误诊的概率较大.  相似文献   
35.
目的探讨根据cT检查数据建立肝周下腔静脉数字模型的可行性。方法选取2013年1—5月沧州市中心医院120例受试者(无肝脏基础疾病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受试者CT检查图像,设定肝周下腔静脉4个层次(P1:下腔静脉入右心房水平、P2:肝静脉根部汇入下腔静脉上缘水平、P4:下腔静脉肝脏下缘水平、P=5:肾静脉根部汇入下腔静脉上缘水平)测量周长及各层次间的垂直距离。在假设肝周下腔静脉完全充盈前提下,利用周长计算出肝周下腔静脉各层次的理论直径(P1D、P2D、P3D、P4D),结合不同层次间垂直距离(P1P2L、P2P4L、P1P4L、P4P5L)推导关系式,制作肝周下腔静脉数字模型。对测量数据使用方差分析配对样本t检验及独立样本t检验,使用相关及回归方法分析数据间关系。结果3例受试者同时缺失P1与P2层次数据,8例受试者缺失P4层次数据。各层次理论直径:P1D为(28.1±4.0)mm,P2D为(28.7±3.5)mln,P4D为(23.5±2.7)mm,P5D中位值为24.3mm,P1.P2-P4层次问下腔静脉为-个中间略微突出的柱形立体结构。P1D.P2D,P2D—P4D,P1D—P4D之间直径差距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77.5,P〈0.05)。进-步分析发现P2D—P4D和P1D—P4D直径差距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4.893,11.210,P〈0.05)。各层次垂直距离:P1P2L中位值为7.5mm,P1P4L为(85.2±11.0)mill,P2P4L为(78.2±9.8)mln,P4P5L中位值为10.Omm。P1D—P2D、P2D-P4D、P2D—P5D、P4D—P5D之间数据变化呈正相关(r=O.862,0.308,0.186,O.788,P〈0.05),P1D—P4D和P2D—P5D则无相关性(r=0.180,0.118,P〉0.05)。P2D与体质量有关,P5D与年龄有关(r=0.200,0.130,P〈0.05)。男性受试者和女性受试者的下腔静脉P1D、P2D、P4D和P5D分别为(28.5±3.7)mm和(27.8±4.2)mm、(29.0±3.4)mm和(28.5±3.6)mm、(23.9±2.8)mm和(23.1±2.5)mm、(24.3±2.6)mm和24.0mm(非正态分析为中位数据),在不同性别之间理论直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911,0.809,1.588,1.902,P〉0.05)。P1D和P2D与P1P2L呈负相关(r=-0.245,-0.160,P〈0.05),P1D而与P4P5L呈正相关(r=0.149,P〈0.05);P2D与P2P4L呈正相关(r=0.195,P〈0.05)。P1P2L与受试者年龄、身高、体质量无关(r=-0.092,-0.047,-0.033,P〉0.05),P2P4L、P1P4L均与受试者年龄呈现负相关(r=-0.343,-0.371,P〈0.05),与体质量呈现正相关(r=0.271,0.208,P〈0.05),P4P5L与身高和体质量呈正相关(r=0.154,0.255,P〈0.05)。不同性别间P1P2L、P1P4L、P2P4L、P4P5L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1.046,-1.274,-0.908,1.375,P〉0.05)。P2P4L长度接近肝后下腔静脉长度,推导出关系式:P2P4L(mrfl)=71.23—0.293×年龄(岁)+0.32×体质量(kg)。结论根据cT检查数据建立肝周下腔静脉数字模型简便可行,能为相关的临床研究提供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36.
目的 探讨门静脉高压症脾亢患者脾切除+断流术后早期抗凝治疗预防门静脉系统血栓形成(portal vein thrombogenesis,PVT)的效果.方法 总结河北省沧州中心医院1994年8月至2011年7月157例患者行脾切除+断流手术,其中2000年以后手术的89例术后24 h开始用低分子右旋糖苷500ml+川芎嗪160 mg,每日1次静点,持续1周,48 h后再加用低分子肝素钙4250 U每12小时1次皮下注射,持续7~14d为预防组;以2000年以前68例术后未预防性用药为对照组.通过3~ 12个月随访,分析两组PVT的发生情况.结果 预防组血栓发生率为8% (7/89),其中Ⅰ、Ⅱ级血栓占5/7,Ⅲ级以上血栓占2/7,无肠坏死病例;对照组血栓发生率为29%(20/68),其中Ⅰ、Ⅱ级血栓占20% (4/20),Ⅲ级以上血栓占80%(16/20),有3例出现肠坏死,两组PVT发生率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2.57,P=0.00;两组Ⅲ级以上血栓分级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7.20,P=0.00.预防组在预防用药期间未发生明显出血并发症.结论 PVT形成是多种原因促成的结果,术后早期进行抗凝治疗不仅安全,而且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