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3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1篇
儿科学   1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27篇
内科学   4篇
神经病学   3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40篇
综合类   47篇
预防医学   6篇
药学   13篇
中国医学   5篇
肿瘤学   6篇
  2021年   5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4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3年   1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61.
为了解苯二氮 艹卓 类物在精神分裂症患者中的应用情况 ,现对我院门诊精神分裂症患者用药情况 ,作如下报道。1 对象和方法在门诊病例中采取分层随机抽样方法 ,抽取 5 0 0例病人。排除非精神分裂症病人 36 8例 ,符合入组标准 132例。 132例均符合CCMD - 3的诊断标准确诊为精神分裂症。然后根据病程记录分析精神药物的使用及疗效评定 ,精神药物与苯二氮 艹卓 类合并使用分析。2 一般资料在 132例病人中使用抗精神病药物 (APD)合并苯二氮 艹卓类 (BZD)者 38例 (称观察组 ) ,其中男 2 6人 ,女 12人 ,未合并BZD治疗者 94例 (称对照组 ) ,…  相似文献   
62.
于1990年11月至1991年1月对徐州市的两个区中18个街道的54个居委会,随机抽查3240户计9636人的精神疾病和社会心理因素情况,发现有精神分裂症39人,患病率为4.0‰,精神发育迟滞17人,患病率为1.8‰,癫痫及其精神障碍5人,患病率为0.5‰。其它精神疾病12人,患病率为1.2‰。 73例精神疾病患者中男47例,女26例。精神分裂症的病程7个月~49年,平均18.7年;39例中有11例  相似文献   
63.
目的:探讨人工膝关节置换术中如何选择合适的假体及手术中影响疗效的主要因素。方法:回顾分析了26例病人的30膝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平均年龄59.5岁,平均随访时间10个月。结果:术前平均评分39分,随访后平均评分85分,优良率95.0%。术后疼痛减轻,关节活动功能和活动度都有明显的改善。结论:若人工全膝节节置换术中切除后交叉韧带,选用后稳定性假体,术后患者伸屈功能改善程度优于保留后交叉韧带术式,且手术简单,并发症少。术中的软组织力学平衡也是影响手术疗效的重要因素,膝关节周围组织应松解充分,否则将引起关节不稳或活动受限。围手术期采用抗凝治疗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及术后鼓励病员进行康复训练也是影响手术效果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64.
背景:脊柱是一个三维空间的生物力学环境,脊柱骨折脱位治疗的主要目的在于恢复生理曲度,重建脊柱的稳定性。根据D enis的三柱理论,脊柱的稳定性主要取决于中柱胸腰椎爆裂型骨折是在轴向多能量冲击载荷作用下发生的椎体四方爆裂。脊柱前、中、后三柱破坏,失去原有的三维空间的生理形态,必须在具备三维空间的多重矫正力作用下,才能使被破坏的结构恢复到原有的形态犤1犦,20世纪90年代椎弓根内固定系统的出现,使脊柱骨折后达到三维空间的复位、固定成为可能。通过后路经椎弓根进入前方椎体的螺钉连通了脊柱的三柱,而椎弓根是椎骨强度最大的部分…  相似文献   
65.
回顾性分析了15例行手术治疗的高位脊髓型颈椎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后随访平均3年2个月,通过手术前后按照日本矫形外科学会(JOA)评分法对神经功能评分结果,与非高位脊髓型颈椎病的恢复率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相似文献   
66.
背景随着新材料和新假体的出现和发展,全膝关节表面置换用于治疗骨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已经成为常规的手术方式.但仍然有许多问题困绕着术者. 目的探讨人工膝关节置换术中如何选择合适的假体及手术中影响疗效的主要因素及对患者关节活动功能的影响.设计自身前后对照研究.单位西安交通大学第一医院骨科.对象研究对象为2000-02/2003-09年西安交通大学第一医院骨科收治的36例实施了全膝关节置换术的患者.方法回顾分析了36例实施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的48膝,用美国JohnN Install评分系统评估膝关节功能,通过比较每个患膝在术前和术后的得分评定手术效果.主要结局观察每个患膝在术前后的得分评定膝关节功能.结果术前平均评分39分,随访后平均评分85分,优良率95%.术后疼痛减轻,关节伸屈功能和活动功能有明显的改善.结论若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中切除后交叉韧带,选用后稳定性假体,术后患者伸屈功能改善程度优于保留后交叉韧带术式,且手术简单,并发症少.术中的软组织力学平衡也是影响手术疗效的重要因素,膝关节周围组织应松解充分,否则将引起关节不稳或活动受限.围手术期采用抗凝治疗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及术后鼓励病员进行康复训练也是影响手术效果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67.
周双利  王金堂  李军 《医学争鸣》2004,25(19):1737-1737
1 临床资料 2000-02/2003-09共行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36例48个膝,男 24例,女 12例,年龄28~ 79(平均 58.5)岁,平均质量(67±13)kg.单侧 24例,双侧 12例.类风湿性关节炎 6例,骨性关节炎 29例,外伤1例(胫骨平台缺损).屈曲挛缩畸形10~90°(平均26.5°),内翻畸形5~20°(平均12.5°).X线片示膝关节均有严重退行性改变,关节间隙明显变窄或消失.Link公司假体15个,Depuy公司假体10个,Zimmer公司的IB-Ⅱ后稳定型假体15个,北京京航公司的国产P.C.A.保留后交叉韧带型假体8个.术前行膝关节正侧位片及站立位X线片, 以确定肢体力学轴线.  相似文献   
68.
周双利  王金堂  李军 《医学争鸣》2004,25(21):2003-2003
1临床资料2000-02/2003-12采用切开复位锁骨钩钢板(CHP)内固定治疗了锁骨骨折39(男23,女16)例,年龄18~68(平均43)岁. 左侧20例,右侧15例,双侧4例. 致伤原因:交通伤18例,运动损伤10例,其他损伤11例. 骨折类型:粉碎性骨折22例,斜行或横行骨折17例. 多发复合伤16例,合并肋骨骨折4例,颅脑损伤8例. 本组患者均有明显外伤史,患肩疼痛,局部畸形,患肢活动受限,X线片可确定诊断. 受伤4 h~l0 d颈丛麻醉或全麻下手术,头高足低,仰卧位,患肩后方垫高,头转向健侧. 手术切口弧形沿锁骨方向至肩峰. 显露肩峰及锁骨外侧段,清除关节血肿和关节囊碎片或关节软骨碎片. 将肩锁关节复位后再将骨折解剖复位,选用4孔或6孔锁骨钩钢板,预弯或不预弯(根据锁骨形态),将钢板钩端插入肩峰下,外展及上举肩关节使之与肩关节紧密嵌合,钢板紧贴锁骨上方的骨皮质. 用3.5 mm皮质骨螺钉固定,钻孔时,用骨膜剥离子加以保护,以免损伤锁骨下的血管和神经. 4~6枚螺钉固定钢板. 修复断裂的喙锁韧带,无法直接修复的用喙肩韧带代替重建喙锁韧带. 手术固定满意后,用生理盐水500 mL加庆大霉素8万u冲洗手术区后关闭切口.……  相似文献   
69.
干扰素α下调白血病细胞株K 562端粒酶活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研究基因重组人干扰素α—2b(rhIFNα—2b)对人白血病细胞株K562端粒酶活性及相应增殖能力的影响,以探讨其抗肿瘤机制。方法:以rhIFNα—2b处理K562细胞,用TRAP—ELISA法测定rhIFNα—2b作用前后细胞端粒酶活性,并用血球计数板直接计数法结合台盼蓝染色测定rhIFNα—2b对K562细胞增殖的影响。结果:rhIFNα—2b下调K562细胞端粒酶活性并抑制其增殖。结论:rhIFNα—2b抑制细胞端粒酶活性可能是其抗肿瘤机制  相似文献   
70.
何先珍  白淑霞  付宇  张曼  王金堂 《骨科》2015,34(6):755-756
患儿,男,2个月,体质量6 kg。因发现全身散在出血点2 d,于2013年11月7日入院。2013年10月26日肌内注射进口脊髓灰质炎灭活疫苗,当时无异常表现。2013年11月5日全身出现针尖大小出血点,并逐渐增多,无瘀斑,无牙龈出血,无血尿及黑,便发病前无感染病史。否认有家族遗传病及其他特殊病史。2013年11月7日门诊检测血常规:白细胞(white blood cell,WBC)5.83×109.L-1,中性粒细胞比例(N)16.30%,淋巴细胞比例(L)71.0%,单核细胞百分比(M)6.5%,红细胞(red blood cell,RBC)3.370×1012.L-1,血红蛋白(hemoglobin,Hb)94.0 g.L-1,血小板(platelet,PLT)4.0×109.L-1。体检:神志清楚,全身散在针尖大小出血点,未见瘀斑及紫癜。前囟平,张力不高,心肺听诊未见异常,肝脾不大。骨髓细胞学检查显示:增生活跃,巨核细胞代偿性增生,以颗粒性为主;肝功能、肾功能、血清电解质、凝血功能、Torch五项检查,大小便常规均无异常,心肌酶:羟丁酸脱氢酶286.0 U.L-1,肌酸激酶同功酶26 U.L-1,乳酸脱氢酶375.0 U.L-1;按国家计划免疫程序接种,已接种乙肝疫苗2剂,卡介苗1剂,未发生不良反应。结合症状、体征及辅检符合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mmune thrombocytopenia,ITP)的诊断标准。患儿入院后给予静脉滴注丙种球蛋白,每次1 g.kg-1,共用2次,甲泼尼龙冲击治疗,维生素K1及酚磺乙胺(止血敏)止血。2013年11月12日皮肤出血点基本消退,复查PLT 100×109.L-1; 患儿发病前无发热、呕吐、腹泻,无鼻塞、流涕及咳嗽。出院后随访半年,患儿4个月时改为口服脊髓灰质炎减毒糖丸后未见不良反应,接种其他疫苗亦未见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