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43篇 |
免费 | 3篇 |
国内免费 | 11篇 |
专业分类
儿科学 | 1篇 |
妇产科学 | 1篇 |
基础医学 | 2篇 |
临床医学 | 27篇 |
内科学 | 4篇 |
神经病学 | 3篇 |
特种医学 | 2篇 |
外科学 | 40篇 |
综合类 | 47篇 |
预防医学 | 6篇 |
药学 | 13篇 |
中国医学 | 5篇 |
肿瘤学 | 6篇 |
出版年
2021年 | 5篇 |
2018年 | 2篇 |
2017年 | 1篇 |
2016年 | 1篇 |
2015年 | 1篇 |
2014年 | 8篇 |
2013年 | 2篇 |
2012年 | 7篇 |
2011年 | 11篇 |
2010年 | 12篇 |
2009年 | 8篇 |
2008年 | 5篇 |
2007年 | 12篇 |
2006年 | 9篇 |
2005年 | 13篇 |
2004年 | 10篇 |
2003年 | 8篇 |
2002年 | 5篇 |
2001年 | 4篇 |
1999年 | 2篇 |
1998年 | 5篇 |
1997年 | 3篇 |
1996年 | 1篇 |
1995年 | 1篇 |
1994年 | 3篇 |
1993年 | 3篇 |
1992年 | 5篇 |
1991年 | 3篇 |
1990年 | 1篇 |
1989年 | 1篇 |
1988年 | 2篇 |
1986年 | 1篇 |
1983年 | 1篇 |
1956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2 毫秒
151.
目的评估经皮穿刺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ty,PKP)在症状性椎体血管瘤中的安全性及临床疗效。方法2007~2011年,应用PKP治疗28例30椎症状性椎体血管瘤,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情况,术前及术后24h、3d、7d、90d用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s cales,VAS)评估患者疼痛情况,用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量表评估生活质量。结果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42~65min,(58.0±8.5)min;出血量5~30ml,(16.0±10.4)ml。术后第2天下地活动,无脊髓及神经根损伤表现,局部无血肿发生,穿刺口一期愈合。VAS评分术前,术后24h、3d、7d、90d分别为6.39±1.10,4.43±0.84,1.75±1.08,0.50±0.79,0.25±0.59;ODI指数分别为(72.36±6.62)%,(78.57±4.65)%,(55.71±7.50)%,(23.50±6.41)%,(6.07±4.06)%。各时点间VAS评分有显著性差异(F=245.80,P=0.000),术后VAS评分较术前明显下降,并呈递减趋势,两两比较除术后7d与术后90d无显著性差异(P=0.872)外,其余各时点间均有显著性差异(P=0.000);ODI指数各时点间有显著性差异(F=770.16,P=0.000),术后24h较术前增高(P=0.002),考虑系卧床活动受限造成,以后逐渐下降(P=0.000)。结论PKP作为治疗症状性椎体血管瘤的方法,具有微创、安全、疗效可靠等优点。 相似文献
152.
目的从基因水平分析OPG-RANK-RANKL系统基因多态性与髋部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复杂关联关系。方法采用关联分析,以OPG-RANK-RANKL基因为候选基因,以700个无关汉族个体为研究对象,对候选基因的75个SNP进行了分型实验。根据分型结果,利用Haploview进行了单体型识别,并对单体型识别的结果与髋部骨折表型进行关联分析。结果 Haploview分析识别出了OPG-RANK-RANKL基因每个单体域的单体型,并挑选出标签SNP。结论关联分析的结果表明,位于OPG基因的SNP位点rs2460985、位于RANK基因的rs1805034、位于RANKL基因的rs9525625与髋部骨折之间存在相关性(rs2460985,P=0.0299;rs1805034,P=0.0234;rs9525625,P=0.0144),这证明OPG-RANK-RANKL系统在调节骨代谢方面起了重要的作用。利用haploview进行的单体型关联分析结果发现,OPG单体域1内CACC,RANK单体域1内AAAAA,RANKL单体域1内CAAACC和单体域3内AAACACAA都与骨折存在关联,在病例组和对照组中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相似文献
153.
应用显微外科技术进行淋巴管静脉吻合治疗10例下肢淋巴水肿,术后1~6年随访,优良率达70%。对淋巴管染色距切口的距离问题进行了探讨,讨论了淋巴管水肿患者的疗效判定和术后疗效的标准。 相似文献
154.
155.
156.
骨髓间质干细胞异位移植在椎间盘内的迁移及外源基因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骨髓间质干细胞异位移植在椎间盘内的存活、迁移情况及外源基因的表达。方法:实验于2001-10/2003-07在西安交通大学环境与疾病相关基因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完成。选取新西兰大白兔32只,每只兔子的椎间盘均被随机分为4个区组,即正常对照组(L2~3)、生理盐水组(L3~4)、绿色荧光蛋白细胞移植组(L4~5)及BMP-绿色荧光蛋白细胞移植组(L5~6)。分别进行髓核注射,正常对照组不注射;生理盐水组注射20μL生理盐水;绿色荧光蛋白细胞移植组注射20μL林格氏液包含1×105的含绿色荧光蛋白的骨髓间质干细胞;BMP-绿色荧光蛋白细胞移植组注射20μL林格氏液包含1×105的含BMP-绿色荧光蛋白的骨髓间质干细胞。术后1,3,6个月取材,荧光显微镜观察髓核组织内绿色荧光强度;DNA-PCR分析新霉素抗性基因的DNA拷贝数。结果:32只白兔全部进入结果分析,无脱失。①术后不同时间点各组髓核组织内绿色荧光强度比较:绿色荧光蛋白细胞移植组及BMP-绿色荧光蛋白细胞移植组髓核组织内可观察到荧光的存在,随时间的增加,荧光变得比较分散。两组荧光的分布和强度并没有明显的差别。②各组髓核组织内新霉素抗性基因表达水平比较:绿色荧光蛋白细胞移植组及BMP-绿色荧光蛋白细胞移植组术后1,3,6个月组间及组内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移植的骨髓间质干细胞能够在髓核内存活、迁移,外源基因可以在髓核内表达,提示基于骨髓间质干细胞移植的治疗策略是防治椎间盘退变的潜在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57.
目的探讨骨肉瘤经新辅助化疗联合外科保肢手术的临床疗效。方法采取前瞻性研究方法,将骨肉瘤患者68例根据治疗方式分为观察组(保肢手术+新辅助化疗)38例,对照组(保肢手术+术后常规化疗)30例。采取Kaplan-Meier法及Log-rank检验,估计各组生存时间的生存率以及中位生存时间,比较两组生存时间的差异。结果观察组的中位生存期为71个月,3年、5年生存率分别为73.7%(28/38)、65.8%(25/38);对照组中位生存期为59个月,3年、5年生存率分别为53.3%(16/30)、46.7%(14/30),观察组的生存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9.403,P=0.000)。结论新辅助化疗联合外科保肢手术是治疗骨肉瘤安全、有效的方法,术前积极有效化疗是改善预后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